返回上一页 历史哲学 登录

林建华:从道理学理哲理解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与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

刘小枫:黑格尔的世界历史哲学与法权哲学的内在融贯

黑格尔相信,世界历史虽然显得“吵吵闹闹”,但“在这种吵闹的表面现象背后”,有“一种内在的、静穆的、隐秘的作业”,因为世界...

李长春:章学诚历史哲学中的知识问题

摘  要:章学诚把历史视作道体的“成象”,把人类对历史的认知看成是对“成象”的“效法”。这样,“象”既是连...

刘丰:早期儒家的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以战国时期的“文质”论为中心

提要:文质论本是孔子提出的道德修养论的一部分,但是战国时期儒家又提出了以文质相互救弊为主要内容的“文质”论来解释历史...

董立河 金嵌雯: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在中国:70年回顾与反思

内容提要:历史哲学是一门关于历史的哲学。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新中...

王家范:风骨意境遗后世——恭读旭麓师《浮想录》

《浮想录》虽然是以个人思索随感随记的形式出现, 没有通常那种称之为“历史哲学”大而无当的构架和语词的艰深晦涩, 却成了...

王晴佳:西方史学如何完成其近代转型?

摘要: 自文艺复兴之后,历史写作在西方经历一个显著的转变,其影响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渐渐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历史写作的一个...

何兆武:没有哲学深度,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

(访谈者:邓京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访谈于2002年1月11日在清华大学何兆武先生寓所进行,参加访谈的还有首...

吴功青:道德、政治与历史: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及其内在困难

内容提要:《永久和平论》被视为康德政治哲学中极具独创性的部分,但自它诞生起就遭遇了无数的争议。20世纪以降,以施米特...

赵汀阳:渔樵与历史哲学

渔樵是个隐喻,代表历史的绝对旁观者,因此是历史的无偏心评论人。渔樵的史学方法论在于以无穷的言说使历史始终在场,让一切历史...

陈赟: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批判或分析的历史哲学到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内容提要:“历史”一词具有历史存在与历史认识双重内涵。一般而言,思辨的历史哲学着眼于历史存在,而批判/分析的历史哲学则...

汪正龙:马克思论悲剧与喜剧

内容提要:马克思关于悲剧与喜剧的论述以历史哲学为切入点、以戏剧学为观察点、以美学为引申点,虽然具有自己的美学内涵,但大...

李振宏:关于建设中国历史哲学的初步构想

内容提要:“中国历史哲学”是关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考察,是要表达当代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哲学思考。它所要研究的理论范...

陈乐民:历史的观念:释“历史的长期合理性”

看了几本黄仁宇先生的书,特别刚看完最新增订的《中国——一部大历史》英文本(China—A Macro History...

张文涛:历史哲学的时间尺度

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曾说,历史学是关于时间的科学。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存在差异,这常常影...

张一兵:关联与境:狄尔泰与他的历史哲学

内容提要:狄尔泰用与人的生命存在相关的理解范畴,抵御了自然科学研究中基于无生命现象因果分析的说明范式的普适性僭越,...

何兆武: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

【专题名称】历史学 【专 题 号】K1 【复印期号】1996年10期 【原文出处】《史学理论研究》(京)1996年02...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

这是一个“过去”与“未来”的分量急遽调整的时代。在意识层面中,“过去”的分量变得愈来愈轻,而“未来”愈来愈重,使得这个时...

施展: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依托于既存的世界秩序这一外部约束条件,并与世界秩序之间会有相互构成性的关系。通过对近代以来政治哲...

张文杰20世纪西方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

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向着两个方向展开。其一是思辨的历史哲学,它延续了19世纪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为经典的思路,试...

吕和应:艾尔克·鲁尼亚与历史哲学的未来

【摘要】艾尔克·鲁尼亚是荷兰历史哲学界的新锐,他借助精神分析理论探究历史哲学的相关问题,提出历史哲学应该由“怀特式的表...

隽鸿飞:论马克思历史哲学中的时间问题

时间问题是历史哲学的一个基础性的元问题。但是,在马克思历史哲学中,特别是在其理论形成时期,却很少看到马克思有关时间问题...

冯燕芳: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海登·怀特主导了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其实质是把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嫁接到历史哲学中,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因而大...

E.卡西尔:康德历史哲学的基础

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历来备受争议,近年国内对此也有一些讨论,比如何兆武、邓晓芒等先生的相关文章。这些争议概括起来包括两个...

樊浩:韦伯伦理—经济“理想类型”的道德哲学结构与历史哲学取向

韦伯关于“新教资本主义”的“理想类型”,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两大伦理—经济理论之一。“理想类型”具有道德哲学与历史哲学...

郝春鹏:雷蒙·阿隆的思想核心是历史哲学

法国学者雷蒙·阿隆早年与萨特同学,在巴黎高师研读哲学,主要研究历史哲学;二战爆发后同戴高乐转战英国,从事政治活动;法国...

康宇:论儒家历史哲学的演进

历史哲学,是人们从整体上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反思,以及对社会演变过程总的看法。作为一门哲学,它有着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和...

李幼蒸:对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分析批评

历史认知实在论遭到一些后现代主义历史理论的反对。反对实在论的严重后果不仅与历史理论有关,也与政治伦理认识论有关,因为后...

刘敬东:理性与自由:西方历史哲学精神引论

渊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理性与自由的精神一文化传统,在经过中世纪基督神学千年笼罩的漫漫长夜后,终于犹如初升的太阳一样照...

张文杰:中国传统文化与汤因比的历史哲学

阿诺尔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89-1975)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是当代西方“思辨历史哲学”...

陈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若干问题

近30年来,广泛地跨学科研究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或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历史哲学原本就是一门交叉学科,历史和哲学固...

冯燕芳: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海登·怀特主导了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其实质是把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嫁接到历史哲学中,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因而大...

叶险明、吴英、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任东波

对话人 叶险明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吴 英...

吴励生 林骁:直面人类生存与思想落地的实体建构(下)

三  中国历史哲学的精神根据以及实体建构 当然,吴稼祥的“公天下”精神根据是当下中国的天下治理,他不过是...

吴励生 林骁:直面人类生存与思想落地的实体建构(上)

如所周知,中国学者和思想家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具备有思想努力的完全自觉。由于高度的开放性——无论是国家意义上的改革开放还...

赵一豪:华族历史哲学建构中的生命体、文化形态与三统并建

摘要:清季民初之时,西学东渐,引发东西文化之重组。同时,西方各国强势崛起,而中华国势衰微。“救亡”与“弘道”同时成为华族...

樊浩:“伦理”—“道德”的历史哲学形态

在形而上学“被终结”的时代,追究“伦理”与“道德”的概念关系似乎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思辨哲学奢侈甚至痼癖。然而,现代文明的悖...

罗骞: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

[内容提要] 文章认为马克思思想的论域本质上就是现代性问题,现代性问题可以成为总体性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思想的基本视角。一...

罗骞:“现代性”批判的两种不同定向

【内容摘要】文章认为当今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一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试图将启蒙精神和启蒙原则作为最内...

罗骞:内在于历史的具体的总体性

小引面对感性活动世界日益总体化的存在,为什么有人从唯名论的立场宣布总体是虚伪的[1],而有人又激昂地要向总体开战?[2]...

倪梁康:“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关系

引论在黑格尔对形而上学与科学进行综合的企图失败之后,欧洲哲学开始为纯粹理性寻找其他的出路。这种寻找构成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

邓晓芒:康德历史哲学:“第四批判”和自由感——兼与何兆武先生商榷

二十多年前就读过何兆武先生翻译的罗素《西方哲学史》,对何先生的译笔文采有如沐春风之感。后来又读了何先生所译康德《历史理性...

李幼蒸:简述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的区别

在现代历史学研究中我们会越来越面对着一种极其重要却并不容易蠡清的方法论问题:这就是历史学者究竟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理论修养。...

孙传钊:宗教哲学背后的历史哲学

要不是前年《基督教理论与现代》的中译本——内地第一部特洛尔奇著作的汉译单行本问世,(Ernst Throeltsch,,...

王记录:黄宗羲的历史哲学

内容提要:黄宗羲出生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剧变时期,剧烈的社会变动使他不断思考历史的变动,由此形成了他的历史哲学。黄宗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