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口述史 登录

鲁国尧:我的“口述史”观——序《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

一、史学家论“口述史” “口述史”或“口述历史”,在当今的文化人或知识人的群体中已经属于“熟词”了,按照中国人惯用的...

董方杰 周海燕:三线建设、现代性嵌入与中国体验

〔摘要〕 本文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在国家叙事与个人口述之间,通过建构三线建设发展阶段中的“工地社会”“类军营社会”与“单...

周晓虹:口述史作为方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作者简介〕周晓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南京 210023 。 〔摘要〕 “作...

熊景明:家史、口述史写作心得

为什么写 电脑开启了人人可以写作的年代,写作令人充实,快乐,练就独立思考的习惯。 写回忆录或者家史,是进入写作最简单...

魏开琼:中国妇女口述史发展初探

本文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口述史的发展历程, 围绕妇女口述史的界定、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论立尝妇女口述史的意义...

周晓虹:口述史、集体记忆与新中国的工业化叙事——以洛阳工业基地和贵

周晓虹   1957年生,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

钱茂伟:作为活人历史研究的口述史

内容提要:口述史研究是什么,是一个可以不断拷问的话题。它是强调人为本位的历史研究,有别于组织本位的历史研究。据此观察,...

唐耿良 唐力行:不思量自难忘:我在十年浩劫中的遭遇

摘    要: 《史林》2006年增刊已刊发唐耿良先生的《我的说书生涯》一文, 本文可视为续篇。 ...

陈德业 饶玲一:一个老上海白领的回忆

我的童年 我叫陈德业, 生于1913年, 我的家乡在浙江绍兴。绍兴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小城, 我们陈家在当地算是有名的望...

沈寂 武振平:上海文化五七干校忆往(二)

作者简介: 沈寂 (1924—) , 生于上海, 原名汪崇刚, 笔名汪波等, 原籍浙江奉化。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肄业。2...

钱伯城 雷群明:上海文化五七干校忆往(一)

作者简介: 钱伯城 (1922—) , 笔名钱东甫、钱冬父、阳湖等, 江苏常州人。原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中华文史论...

陈海儒 李巧宁:口述史视野下陕西农村妇女的生育困境(1949-

口述史视野下陕西农村妇女的生育困境(1949-1980) 陈海儒   李巧宁[a]   ...

郭于华:记住历史是我们的责任

一、口述史研究:方法与意义 Q:郭老师,您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请问您是怎样从这个...

最IN研究方法:你不可不知的口述史

自从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成立、现代口述史发端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新闻工作者、档案工作者甚至是普通民众投...

刘晨:口述史的“低调理解”——读陈默《口述历史杂谈》

一 平常,阅读“口述史”的著作并不多,而今主要还是因为一个课题的牵动,而自身又需要以访谈的形式去收集资料,故而,却...

赵亚夫:怎样理解“活着”的历史——口述史

阅读本文请点击链接。...

岳庆平:关于口述史的五个问题

本文 口述史 侧重于口述史学,主要以口述史料为依据撰写的历史,是采访者与口述者经过对话交流而合作完成。而口述史料是与文献...

左玉河:谈中国口述历史发展的最大隐患——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近年来,口述历史研究在中国迅速兴起,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中国口述历史工作的...

左玉河:方兴未艾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

近年来,随着史学观念的转变及现代电讯技术的发展, 口述历史 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日益受到大众媒介和学术界的...

陈徒手:矛盾中的茅盾

1、全盘否定茅盾十几年来呕心沥血所做出的评论成绩 1964、1965年毛泽东有关文艺的两个严厉批示逐级传达后,文化部党...

沈志华:口述史的迷雾

错误的记忆是陷阱 口述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当事人的回忆,还有对场景的描述。但是,在历史研究当中,怎么使用这个口述史...

沈志华:谨慎使用回忆录和口述史料

近年来,沈志华教授相继出版了《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冷战的再转型:中苏...

徐贲:波士顿学院的口述史事件

2月10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了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口述史研究者所面临的一次法律和道...

王铭铭:口述史·口承传统·人生史

原刊于本文基于2006年10月在“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研究计划培训会上的讲座写成。文章论述了口述史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郭于华:倾听无声者的声音

在从事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民口述历史的收集和研究工作中,我们常常接触到的是关于苦难的讲述,屡屡体会到的是苦涩的味道——...

郭于华:苦难的力量

有意识地忘却历史特别是苦难的历史是统治权力的一种技术,与之相对应的权力技术则是加强幸福的感受和记忆。将文明与普通人的日常...

郭于华: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

有着共同或不同命运的“受苦人”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无疑是历史巨轮下的铺路沙石,然而被碾压的沙石难道就不应该被关注、被记录、被...

丁东:老舍与浩然,傅光明夫妇的2本口述史

一35年前的今天,著名作家老舍不堪凌辱,投太平湖自荆岁月如梭,如今太平湖已经在北京地图上消失了,那声史无前例的大革命,...

金岱:大数据时代的公民历史

陈墨在他的近著《口述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8)中提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概念和设想:人类个体记忆库。 陈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