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之夏:国民党战时民众工作失败的历史考察——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 【内容提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形成以军事委员会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战时体制。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负责军队政治工作的同... 程兆奇:东京国际军事审判的历史意义不容抹杀 【内容提要】东京审判事关对日本侵略的盖棺论定与战后日本的政治转型,因此从东京审判的辩方到日本右翼,攻击东京审判从未间... 汪朝光:而今迈步从头越——“七七”之后中共中央的抗战决策及路线初定 【内容提要】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抗战为发端,中国由局部抗战迈向全国性抗战。如何在这样的大变局之下,推动全国性... 臧运祜:把沦陷区研究作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抗战时期的伪政权与沦陷区,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产物。沦陷区既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的占领区,又是日本扶植之下的伪... 张海鹏:下大力气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 步平:大国地位的确立与中国抗战史研究 今年(2015)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开展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徐勇:努力掌握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话语权 今年(2015)9月3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 臧运祜: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军事建设 摘 要: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国内外学界近40年来的专门研究仍然薄弱。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进入严重... 李学通:揭示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安特生与《中国为世界而战》 内容提要:以发现仰韶文化闻名的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1937年重返中国,出版最新研究成果的目的因全面抗战爆发而落空,却于... 杨彦君:七三一部队人体实验报告再解析——以美国馆藏史料为中心 【内容提要】1933—1945年,七三一部队秘密进行了大规模反人道、反文明、反伦理的人体实验。美国在二战之后记录和整... 徐志民: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结果,其中国民党及其军队主要负责正面... 鹿锡俊:中苏缔约后国民政府路径分歧的发展与终结(1937.8—19 【内容提要】1937年8月中苏缔约后,国民政府基于错误的推演,寄希望于以苏联参战实现军事胜日的“苏联路径”。两个月后... 陈谦平:国际关系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研究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 王富聪:全面抗战时期顾颉刚之学术与政治抉择 内容提要:九一八事变后,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身于文化救亡活动中,为增强民众的民族意识,他和同人一起创办... 臧运祜:中日战争可以避免吗?——兼论“从九一八到七七”的连续性问题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2010年1月公开发表一年来,作为近现代史组的中方委员之一,笔者在关注学界评论的同时,也不... 陈剑:全面抗战若干史实认识 今天是2022年7月7日,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5周年。如何看待这场战争,一些史实仍然众说纷纾笔者就以下八个方面内容谈... 罗援:抗日战争的十大经验 一、团结才能御侮,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之基。 中华民族近代史为何如此屈辱羸弱,除了制度的原因之外,就是民众如一盘散沙。... 侯中军:美军延安观察组与中共对美外交的转变 摘要:美军延安观察组得以成行,是抗战后期盟国对日作战形势发展的结果,出于中共与美方共同的需要。中共有意通过观察组与美... 李翔:中共华南抗日的战略布局(1936—1941) 中共华南抗日的战略布局,是指中共中央和华南党组织根据政治、军事、社会环境,自1936年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至194... 王凤青:笃行其道——张海鹏先生与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 内容提要:张海鹏先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他推动成立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创办《抗日战争研... 张海鹏 李理:应深入研究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201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至今日,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钓... 李金铮:关于抗日战争整体史的叙事问题 整体史或总体史是历史研究的根本目标。无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还是比较短时的抗日战争史,一切具体的、片段的研究,最终... 张海鹏:《抗日战争研究》创刊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的学术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这本史学界专门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学术刊物,1991年下半年创刊,到今年,即将迎来25周年。像一个人一... 王建朗:回顾与前瞻:抗日战争研究三十年 作者王建朗,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1991年1月,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宣告成立。同年9月,《抗日战...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 江沛:从全球史角度审视中国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当前国际秩序及世界格局形成的起点。21世纪以来,随着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活动的开展,以及中... 史啸虎:第十章 抗敌工作委员会——第五战区鄂豫边区联合政府 第十章 抗敌工作委员会——第五战区鄂豫边区联合政府 《父亲的青年时代》第十章 《抗敌工作委员会——第五战区鄂豫边区... 史啸虎:始终是个谜的二叔 前注:现在,因与之有关的当事人均已故去,史金鳌,我们的二叔,他自汉口与父亲分手后被派遣打入国民党军队后的经历,无论悲... 刘猛:萧公权的南渡北归:学人的浊世选择与命运 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先迁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再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学校教职员纷纷随校南... 章百家:深化抗战史研究要把历史、现实与未来结合在一起 中国抗日战争已过去70年了,但这场战争的影响在许多方面仍清晰可见。历史的这一页要彻底翻将过去并不容易。既是历史的又是现... 祁建民:日本的中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 在日本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中共革命根据地史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日本学界把对中共根据地的研究作为了解近代中国共产主义革命... 葛剑雄:我们应从抗日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人们正以各种形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总结和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当时、今天和未来,对中国、日本... 臧运祜:70年后,再看70年——关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顾炎武先生云“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为限”。70年后再出发,让我们踏实奋进,希望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最终... 吴景平:财经视野下的抗日战争研究 推进抗战史研究,需要有长时程的、全方位的、完整的、多层面的和多视阈的抗战史观。那就是:抵抗、阻遏日本侵略者的“抗战”,... 杨奎松:抗日战争研究理应重视战争史研究 很多年前我就有一个印象:《抗日战争研究》杂志很少发表研究战争史的文章。现在看,这一倾向近几年可能还越来越明显了。查20... 桑兵:全面抗战前持久战思想的发生与衍化 内容提要:《论持久战》之前,很多人如何说持久战,是理解《论持久战》与其他持久战言论联系及分别的关键。系统地爬梳整理各种... 韩信夫: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 八年抗战,既有正面战场,也有游击战常通常的说法是: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作战,而共产党则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常其实,这种说... 黄力民:侵华日军的特务组织 日本陆海军的对华情报、间谍、渗透、策反工作,可以追溯到1873年内阁陆军省向中国派遣8名情报军官。日军持续、系统的特... 侯中军:如何认识全面抗战前期的中美关系 2018年9月,齐锡生《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以下简称“... 游海华:抗战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工业合作 内容提要: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是抗战时期的时代产物。在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倡导和组织下成立的工合东南区办事处,是“东南工合... 徐勇:柳条湖事件后的战略与作战 1931 年9 月18 日,奉天附近发生的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关东军密谋策划的军事行动。 日本参谋本部在九一八事变后给关... 黄力民:攻占南京城日军部队全记录 1937年8月13日爆发淞沪大战,日本陆海军迭次增兵,先有海军陆战队近两千人从旅顺驰援,随后日本陆军登场:8月23日... 吴启讷:抗战洗礼下少数族群的中华民族化 内容提要:中日战争对于近代中国的少数族群、边疆事务和国族整合造成了意外而重大的影响。战前日本威胁的加剧迫使国民政府调整... 王颖:走出家庭与巩固家庭: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193 【内容提要】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共产党的妇女政策经历了与家庭分离、与集体整合、家庭与集体的整合三个阶段,毛泽... 徐勇:中国抗战中的若干战略问题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网专访了国内多名专家学者,就抗战史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多家高校图书馆网站收录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是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的阶段性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 宋成有:《日本侵华决策史料丛编》军事战略编综述 近代东亚的发展历程表明,侵华战争直接关系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兴衰,并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1894~1895 年,日本... “史料控”的福利: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上线 近日,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http://www.modernhistory.org.cn)上线试运营,... 孙江:一个虚构历史者的自画像——抗日战争时期伊敏·布格拉归附国民政 摘要:1931—1934年,中国新疆多地发生叛乱,穆罕默德·伊敏·布格拉在叛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其占据的和阗(今和田... 刘燕军:1937,一个南京村庄的生与死 在德国档案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档案中,有两份呈文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南京近郊的江宁、句容县农民代表给江南水泥厂难民营负责人德... 方西峰:读《南阳会战——中国对日最后一战》有感 2016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秦竣副主编李学峰的《南阳会战——中国对日最后一战》一书... 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部分手机用户无法阅读。... 汪精卫伪政权揭秘——《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 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孙中山的遗嘱执笔人汪精卫,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的伪政权,前... 黄力民:九一八事变以来亡于中国的56名日军将官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在侵略战争中损失陆军将官92人、海军将官60人,其后又有... 周俊:二战前日本南进政策形成的历史脉络 实证性地、批判地考察日本南进思想的具体演变进程。这既符合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又是中日关系史研究的实证组成部分。以此为出发... 周俊: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日本视角下的战争认识 中国的十四年抗战史观与日本的十五年战争史观基本框架一致,以此或许在两国间的历史问题上可以寻得新一步的共识。实际上,从20... 马云根: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理论与历史的紧张 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的关系,被历史的书写者记录在案的对日主张,条约、声明、协议、宣言无一不是历史事实的写照,只用不同的... 黄力民: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地面部队侵占中国国土述略 1931年9月18日前侵入中国大陆的日军地面部队有:1901年《辛丑条约》后驻扎京榆铁路要地的中国驻屯军,1905年... 王海军: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书刊发行领域的博弈 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为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对共产党除了军事“围剿”外,还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进行文化“围剿”,对中共领导... 黄道炫:抗战初期在山西的八路军 抗战初期,中共向山西出动,在维持山西对日抵抗中发挥战略性作用。中共通过创立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有效在山西站稳脚跟,并... 步平: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融合 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步平先生于2016年8月14日2时40分在北京同仁医院逝世,享年68岁... 卢毅:日本战史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防卫厅曾编撰一批战史,收录了大量原始资料,包括大本营与陆军省的机密文件、日志和颁发的命令... 胡德坤: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1、本文仅限电脑用户阅读,手机用户暂时不能... 胡德坤: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1、本文仅限电脑用户阅读,手机用户暂时不能... 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与日本对德关系的演变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1、本文仅限电脑用户阅读,手机用户暂时不... 胡德坤:武汉会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研究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1、本文仅限电脑用户阅读,手机用户暂时不... 胡德坤: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四川作战”计划的破产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1、本文仅限电脑用户阅读,手机用户暂时不... 胡新民:淞沪会战的再回顾与再思考 淞沪会战,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一场震撼中外的重大战役。会战历时三个月,从1937年8月1... 李零:血荐轩辕 今年是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国内外有大量的纪念活动,报刊、书籍等相关内容不绝于缕,令人目不暇接。但李零对这... 卜正民: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 《秩序的沦陷》(商务印书馆,2015年10月出版)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着,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 张晓波:为了新的中国 【摘要】抗战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追求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的开始。 一个糟糕的旧世... 闻黎明:“有田——克莱琪协定”在中国的反响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闻黎明: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 提要: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的从军运动,是中国教育界献身抗战建国事业的壮举。目前,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 闻黎明:西南联大与云南中等学校师资培养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闻黎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第三种力量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闻黎明:黄炎培与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宪政运动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黄道炫:抗战时期中共的生存和抵抗 谈及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有种看法认为,共产党没有怎么抗战。这种认知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原因是大陆这些年关于抗战的研究,... 周渝:国民抗日总动员:“抓壮丁”还是“十万青年十万军”? 提到“抓壮侗,不少人会联想到那部操着四川方言的实景剧《抓壮斗。剧中以王保长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到处抓青壮男丁充军,鱼... 荣维木:另一种视角:从抗日战争看中国现代化历程的顿挫与嬗变 抗日战争,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争取民族独立的唯一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由于抗日战争的发生,在外部,中日两国的关系... 魏宏运:卢沟桥战争:中日两国历史命运错位之走向 1937年开始的卢沟桥战争,一直打了八年,到1945年结束。战争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不断沉沦的走向,由受害者成为战胜国,... 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诸位!我们抗战了七年多,到今天所得的是什么?眼看见盟国都在反攻,我们还在溃退,人家在收复失地,我们还在继续失地。虽然如... 黄爱平: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变迁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著录书籍3461种,存目书籍679... 谢祥京:唐仁和口述:家父唐生智与南京保卫战 家父唐生智生前在中国历史上虽称不上大人物,但在中国百年史中也是际会风云之人。早在北伐革命时期,他担任了国民革命军前敌... 郑佳明:湘水衡岳卫中华——简论抗战中湖南战场的胜利 抗日战争在湖南是一个宏大的题目,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题目。抗战中的湖南有很多与其他省份不同之处,(1)比如说抗战初期国... 杜光:探寻70年前的生活痕迹 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回顾70年前的青春岁月,唤醒那些已经在记忆中逐渐消磨的往事,不禁感慨系之。 (一)身在沦陷区的... 王奇生、凌绝岭:中国何以取得抗战最后胜利 抗战史研究受到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干扰 问:一直以来,受党派立场影响,国共两党都长期否认对方的抗战成绩,近些年这种情... 刘超:日本左翼知识分子在伪“满洲国”的反殖民文化实践:以“作文派” 在伪“满洲国”的历史上,以大连为中心的《作文》杂志是存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日语文学刊物。1932年10... 荣维木:另一种视角:从抗日战争看中国现代化历程的顿挫与嬗变 抗日战争,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争取民族独立的唯一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由于抗日战争的发生,在外部,中日两国的关... 魏宏运:卢沟桥战争:中日两国历史命运错位之走向 1937年开始的卢沟桥战争,一直打了八年,到1945年结束。战争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不断沉沦的走向,由受害者成为战胜国... 金一南:即使胜利了也不能忘记 整个八年抗战,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高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数量,使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 黄道炫:抗日战争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日本误判了中国人的忍耐限度 蒋保信:我最近看了一个学者的文章,他说侵略中国是日本当时的基本国策。西安事变之后,蒋... 郭世佑:重建民族的记忆——在美国旧金山纪念中国抗日与世界反法西斯战 当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90周年到来时,如果国人连谁抗日多、谁抗日少,抗日的总指挥部在哪都没争个明白,还在吵吵闹闹,只会... 习近平: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全文) 2015年9月3日上午10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 程美东:从现代世界政治因素看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结果。但是,在当时世界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抗战若没有争得有利的... 杨力:99岁川军老兵:抗日剧纯属瞎编 看到抗战神剧里,中国军人拿着刀,耍起功夫华丽地砍杀鬼子,曾在战场上与日军直接厮杀的马定新,摇头叹息:“都是乱编的,要... 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杨天石: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同学和老师。下面我主要从八个方面阐述“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第一个方面:中日... 沈志华:试论八十八旅与中苏朝三角关系——抗日战争期间国际反法西斯联 在抗战期间,中、苏、朝三国共产党人之间的关系同反法西斯联盟中各国之间的关系一样,既有合作,也有分歧。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方... 苟婉莹:淞沪会战时期《申报》广告里的抗战意识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3日,中日展开第二次淞沪会战。作为上海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极为关注战事,从战争始末... 梁云祥:中日关系“安全困境”的军国主义阴云 【摘要】日本军国主义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武士道尚武精神、近代天皇专制体制的建立、殖民主义时代的对外侵... 黎阳:最大最关键的贡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左派著名写手、乌有之乡专栏作者黎阳发表了题为《最大最关键的贡献——纪念抗战胜利70... 闻黎明:西南联大首次战时募捐记 抗日战争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它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意志,还需要能够支撑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国抗战的优势在于地广人众... 闻黎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远征军 1944年国民政府发动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抗战胜利前夕为了军事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史学界围绕运... 闻黎明:历史的口碑有益的尝试 ――读齐红深先生的《流亡――抗战期间 今年6月,大象出版社推出了齐红深先生编著的《流亡――抗战期间东北流亡学生口述历史》。这是一部不仅能够引起中国人民,... 闻黎明: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书后 西南联大重返我们的视野最多不过20年,成为热门话题还是2005年以后的事。台湾也一样,若非鹿桥的《未央歌》,很多人对... 邓肯、杜松涛:国军一个师仅能敌日军一大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8年,战场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在这个问题上寻究或许才是对... 周勇 周昌文:70年后的再研究: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由来 ——以《美 国民政府的抗战保守态度令美方失望,而苏联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及在国共冲突中的微妙作用,使美方迫切需要与中共合作。中共以民族... 刘亚洲: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 胡适:抗战五周年纪念 照一般人的计算,今天是中国抗战五周年的纪念。其实从“九一八”到今天,快满十一个整年了。这十一年里,我们的军队有过上海的... 胡适:纪念“五四” 全国的青年,全国的同胞: 我在这整整五年里,没有发表过一篇国语的文字,没有发表过一篇国语的演说。今天有这机会向全国广播... 胡适:中国抗战也是要保卫一种文化方式 一 你们知道你们是为什么而作战的。你们是为了保卫你们的民主生活方式而作战的。这种生活方式,按照我所了解的,就是自由与和... 胡适:中国为一个作战的盟邦 日本在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是在十多年前。那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夜晚,日军突然攻击中国的沈阳城,并加以占领。从一九三一年... 胡适:中国目前的情势 一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从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今已进行八年多的时间。就是当前这次大规模继续不断的战争阶段也已进行了二十九个月... 胡适:伟大的同情心 我们今晚在此聚会,不是纪念中国的抗战,而是表现美国人士助华的一种纯粹高尚的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早已在援华机关团体工作上... 胡适:我们还要作战下去 10月与11月可资纪念的节日很多,例如中国国庆日、欧战休战日、罗斯福总统芝加哥演讲周年、《九国公约》签字国在比京集会两... 胡适:中国抗战的展望 依照这个有点含糊的题目,我建议先谈点中日战争最初两年的事并简略解释一般情势,然后再依照国际情势来考虑远东冲突的未来。 ... 胡适:日本在中国之侵略战 假若有人要我用一句话,概括的说明中国的种种现状,我可以毫不迟疑的答复:中国正流着血死里求生的在抗战。 我们苦战已经十六... 荣维木: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 抗战爆发不久,一些关于抗战方面的著述便应运而生,如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印出版《时事问题丛书》和《抗战的中国丛刊》,包括... 方西峰:胜定中原——豫西鄂北会战西峡口之役巡礼 (一)抗日战争中的河南抗日将士 据有关资料披露,抗日战争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的总计: 人数居首的为四川省:2... 谢祥京:中国抗日战争的游击战 打游击战,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是一场没有面子的战争和战术,不得已而为之。 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游击战”,不是光... 加藤三由纪:战场上的创作 陈辉(1920—1945年)遗作诗集《十月的歌》于1958年出版后,在日本就有了介绍和翻译,他的生涯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 叶维丽:我心目中的叶氏南开五兄弟 五兄弟每个人单独打开来都是一本书,可以分开来看,五个人合在一起,则堪称一部多篇章、很有些分量的大书。到了晚年,五兄弟的... 张福运:顺服还是抗争——沦陷期的南京民间社会 原题:如何评判沦陷时期的南京民间社会——“抗争”与“灰色地带以外”的视角内容提要:沦陷时期的南京, 商贩群体突出的自利性... 李庆刚:抗日战争中流砥柱 这一讲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及其最后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 袁成毅: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量化”问题 [摘要]近三十年来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在注重定性的基础上,日渐重视量化,其中,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中国两个战场抗战的... 徐贲:我母亲抗战时的故事 1942年,我刚过二十一岁,决定放弃在上海的学业,到大后方去求学。3月,我离开上海,一路途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 郭德宏:抗日战争史应该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2005年我在《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中提出了十五个问题,即关于抗日战争的性质与研... 杨奎松: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一段时期,甚至可以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抗战史... 傅国涌:蒋介石日记中对抗日战争的预测 “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 “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 神秘古书... 冯筱才:“不抵抗主义”再探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不到4 个月的时间内,几乎没经过多少激烈的战斗,便先后占领了中国的辽、吉、黑三省,一年以后,又... 程美东: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人[①]——以胡适、周作人、陈寅恪、范 关键词:抗日战争 文人 胡适 周作人 陈寅恪 范文澜内容提要:本文拟选胡适 、 周作人、 陈寅恪 、 范文澜几位抗战时期... 蔡双全:漫谈抗日战争研究中的现实政治因素 [摘 要]本文从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有关抗战史的认识与论断、抗日战争的起点、抗战时期人物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旨在说... 王爱云:近十年来西方对中国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内容提要」近十年来,西方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比以往更为广泛、深入,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归纳和分... 傅国涌:蒋介石日记中的抗日战争 “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这是神秘古书《推... 黄力民:1874-1931年侵华日军部队述略 1874年日本陆海军出兵台湾,开启71年扩张侵略之路。本文梳理订正1874-1931年9月18日期间重大历史事件参与侵华... 程凯:‘双重战后’与改造事件 审判与改造:一个单向的叙述 2005年,日本战败六十周年激发了一轮重新讲述抗战历史的高潮。而中日围绕历史认识问题发生... 马场公彦:从决战、抗战到败战、惨胜 【内容提要】接受《波茨坦公告》是1941年开始的日本对美英之间战争的终结,与此同时,也意味着1937年开始的日中战争的... 徐秀丽:抗战时期一个流亡学生的南下之路 我要走,从此到海角,到天涯 宝煦生于1922年底,1943年初“离家出走”南行时,刚满20岁。 那一天是腊月十五(公元... 张文木:长江与国防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围绕“两个一百年” 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 黄力民: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实录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日本投降书签字,战胜国方面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及美、中、英、苏、澳... 刘明明:抗日战争时期两次宪政运动中的自由知识分子 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两次宪政运动中,自由知识分子对民主宪政简单化的教条性思维及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形势恶化的焦虑感使得... 周树山:失踪的战地记者方大曾 这个年轻人当时25岁,他就是第一个报道芦沟桥事变的中外新闻社记者方大曾。此后数十年,他拍摄的芦沟桥战况照片一直被述说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