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敬东:通识教育、经典与经验 一、现代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在的大学是“ 有研究、无教育” ,即便“有研究”也是“没研究” ,因为现在的研究都是“... 阎步克:你希望选课的学生如何学习这门课呢? 选修通识课的学生,基本是非历史专业的,其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中学历史课和个人课外浏览。在相互交流中,学生会举出史实,引述... 绍兴“元培峰会”通告 2021年7月16—18日,由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主办、绍兴市教育局承办、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和绍兴文理学院、绍兴市教育发展... 李猛:经典阅读、通识教育与美好生活 以经典为主的通识教育,能够提供一个将个人日常生活经验与文明背后的传统问题连通起来的交汇点。但它只能落实在非常具体的文本阅... 甘阳:古典学和中国学术共同体 2019年11月1日至3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 任军锋:建立以经典文本为核心的教学—学术共同体 本文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任军锋老师与“复旦通识教育”的对话。 Q:您每学期都会开设通识核心课... 张信刚:现代大国与智力构建 现代大国的影响力 何谓现代大国?十六世纪以前,大国的定义就是面积大的国家。土地面积要大,人口就多,物产才丰盛,经... 李猛:只会浏览,不算读书 通识教育三问 博雅哥:李老师,请问您理解的通识教育是什么样的?您是如何在课程中贯彻通识教育的思路并且... 李曼丽 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亦译“普通教育”、“一般教育”)一词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 郭道晖:改进教育要着眼于培养通才和公民 我们今天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场教育危机,主要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的问题。是否真正能够文理兼通,还是只懂工程知识,那... 刘东:自由与传统的会通 ——重读《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 一、黄金的岁月 记得还在北大教书时,我就曾以“西南联大”的经验为例,质疑过当下国际通行的、以种种参数来评定“一流”(e... 李猛:人文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做一个好人难且值得 自甘阳“重新阅读西方”之说后,回到西方历史的脉络中了解西方政治社会思想,已不仅是一种学术方法,也已成为中国社会普通人理... 渠敬东:通识教育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 我的发言是有关这些年参与或观察通识教育的一些体会。我是觉得提到通识教育的话,这个心情很复杂,因为通识教育在欧洲长达几... 贺祖斌:通识教育在台湾 这几年,“通识教育”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在参访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中原大学、逢甲大学等... 尼可拉斯·德克斯:公立大学的理想主义过去与未来 一、当前的任务 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州正在从长达数年的金融灾难中站立起来。在这期间,我们目睹了公立高等教育史上... 渠敬东:社会科学越来越美国化的危机 渠敬东教授长期从事社会学研究,尤其重视对涂尔干思想的翻译和介绍。对于社会学常常谈及的现代性问题,他非常强调现代性问题在... 吕世辰李昂 :对社会学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的思考 文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社会学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学应该是高等学校的通识课程;社会学在中国难以进入... 易涤非:通识教育、媒体责任与美国意识形态建设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话,很大程度上道出了人类历史... 田飞龙:通识教育的文明承诺 很高兴今天被推到第一个评议,我们北航高研院开会有一个机制上的创新,就是鼓励年轻人多发言,因为年轻人丢的脸比较校刚才第一个... 第二届北航通识教育年会“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简明议程 主办: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地点:北航新主楼第八会议室时间:2013年4月21日(周日)开幕式8:40—9:10主... 高全喜:通识教育的理想与现实 [编者按]通识教育在理念上可以追溯至西方古典的“自由教育”,在近现代的工业化时期遭遇专业教育的结构性挑战和挤压,但其传统... 甘阳:独立思考从接触原典开始 读书报:什么是通识教育?您认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推动的通识教育堪称典范,为什么?甘阳:美国现代通识教育起源于1920年代...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 近年来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相当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2]在种种不利因素中,有四个问题或许是中国大学通识... 陈来:朱子的学术思想与现代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目前越来越得到关注大学教育的学者的重视。中国大陆目前通识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增加中国文化的经典课程,促进学生的... 杜维明:人文学与知识社会——兼谈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内容提要]在知识与信息社会中,人文学与现代大学的理念关系甚紧,大学应承担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批判的角色;在... 刘东:全球化时代通识教育的困境 尽管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可是对于具有不同文化和母语的人群而言,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去编写同一种通识教本。短期来看,首先必须... 邱瑞贤、徐静:中山大学喧嚣背后试水通识教育 对于这个在招生简章中明言“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对于“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 甘阳:中国通识教育的务实之道 从2003年围绕北大改革的辩论以来,本报一直关注和跟踪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进展,近年也刊发了不少有关大学通识教育的论述和报... 张隆溪:中西文化与通识教育 本文是张隆溪先生于2006年12月2日在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年会上的演讲大纲。通识教育,英文叫 general educat... 施志高:通识教育:通俗化还是教化 我国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关心大学教育品质的人士已经具有共识。通识教育的基本(而非全部)内容是讲读古代经典作... 第三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招生启事 主办:中国文化论坛,复旦大学时间:2009年7月22日-7月28日地点:上海,复旦大学主持:甘阳(中国文化论坛),熊思东... 许倬云:通识教育设计纲要 通识教育在台湾高等教育园内,已是不断讨论的课题。许多大专院校,也纷纷推出通识教育的课程,有的以博学多闻为目的,开了一大堆... 第二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招生启事 主办:中国文化论坛,汕头大学时间:2008年6月29日-7月4日地点:汕头大学宗旨:中国文化论坛在李嘉诚基金会赞助下,曾... 朱苏力:通识教育不是培养“小资” 我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切入主题。中国现在的大学制度主要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产物,主要是移植的。在传统社会中,“天不变,道亦不变... 李曼丽: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 「内容提要」本文以十余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和制度反思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实环境下的通识教育理念、意图的解释,探讨“... 甘阳: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可能 国内大学尝试通识教育的方式目前有两种,一种是使用1999年教育部在32所大学中引入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或者俗称“全校通... 甘阳: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之路 我国通识教育或“素质教育课”,是在没有传统、没有积累和没有经验的条件下从头开始的,因此不应该走没有任何规划、没有任何精...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 自从一九九五年原国家教委在华中召开“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以来,我国许多大学都在以不同方式推动“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发... 林杰:通识教育通向何方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有言:“当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此话颇为耐人寻味,作为... 徐贲:美国的“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 不久前,共识网上刊载了一篇题为《大学之外:通识教育为什么重要?》的译文,原文作者是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圣约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