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龙:论刑法教义学的去哲学化 摘要:法教义学是尊崇实定法,旨在通过解释和体系化法律素材以指导司法者更好适用法律之学问。与其他部门法教义学不同,刑法... 车浩:法教义学与体系解释 【摘要】体系解释是法教义学的基本作业方式之一,其解释过程与结论属于法教义学的实践和成果。学说史上形成的外部体系与内部... 周光权:刑法教义学的实践导向 摘要:刑法教义学的实践性越强,其可验证性及可信度就会越高,但我国刑法学解决实践难题的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实践导向的... 陈兴良:刑法教义学中的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刑法教义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犯罪论体系的合理建构,因而需要认真对待。德国学者伯恩·魏德士(Bernd... 陈兴良:刑法教义学中的类型思维 类型—类比与等置是刑法教义学中的一种思维方法,对犯罪论体系的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学界对类型思维的功能与适用存在不... 张玉洁:规范性文件立法审查制度的实践反思与规则修正 内容提要:伴随着规范性文件“全面审查”的推进,立法审查制度重新成为法学界与实务界的焦点。基于25个样本省份的实践考察发... 周永坤:法学是科学吗?——德国法学界的史诗性论辩 内容摘要:“法学是不是科学”是个法学自我认知的知识学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科学与法学这两个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它的答案... 尤陈俊:法学继受对法学研究及法学教育的连锁影响——以德国法教义学在 摘要: 当我们今天讨论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应当主要朝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具体如何进行调整时,与其是以德国或美国... 车浩:法教义学与社会科学——以刑法学为例的展开 【摘要】是运用传统法学方法论,还是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不是法教义学与各种非法教义学的本质区别... 张翔:立法中的宪法教义学——兼论与社科法学的沟通 摘要: 内容提要:在立法领域,存在社会科学与法教义学特别是宪法教义学合作的空 间。传统的法教义学主要是指向... 陈兴良:法学知识的演进与分化——以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为视角 当前我国法理学界存在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争,这一争论实际上涉及法学知识论的问题。法学知识是不断演进与分化的,我国法学知... 李忠夏:功能取向的法教义学:传统与反思 摘要: 法教义学在中国面临着巨大争议。这种争议一方面源于对法教义学的刻板理解,另一方面源于法教义学面临复杂... 泮伟江:探寻法律的界限——论卢曼晚期系统论法学思想 摘要:卢曼(Luhmann)的系统论法学对中国法律转型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卢曼的系统论法学有早期和后期之分... 邹兵建:法教义学释疑——以刑法教义学为重点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学研究范式,法教义学目前在我国学界还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形象,有必要对其加以澄清。法教义学是实践... 陈瑞华 陈柏峰:法教义学,你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陈柏峰:最近几年我们做了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的对话,就我的认识来说,这些对话有很大程度是策略性的。我并不否认法教义学的意... 蒋清华:现行宪法中党的领导之法教义学阐释 摘要: 党的领导写入宪法正文,迫切需求一种更加完善的宪法领导权教义学。通过重读宪法起草者的论述,并分析宪法... 田宏杰:中国刑法教义学研究的若干误解与误区 摘要: 在中国,刑法教义学是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争论的一个集中交锋点。透过论争不难发现,无论刑法教义学的支持... 白斌:宪法中的人格尊严规范及其体系地位 摘要: “人格尊严”在现行《宪法》第38条中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拥有理性能力和... 刘艳红:“规范隐退论”与“反教义学化” 内容提要:形式法治与法教义学具有密切关联,后者是保障前者实现的基本工具和技术力量。规范隐退论破坏了法治的最低形式限度,... 孙运梁: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教义学反思 内容提要:刑法教义学不仅具有解释刑法的功能,而且具有批判刑法立法的功能。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现象不断增生,学界存在肯定... 舒国滢:中国法理学七十年的变化与成长 摘要:中国法理学七十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苏俄版“国家与法的理论”时期(1949-1977年),“法学基础理论”时... 王旭:论国家在宪法上的风险预防义务 摘要 人类已经步入风险社会,预防重大风险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底线思维”的要求。宪法是各种社会子系统的统一... 周光权:论中国刑法教义学研究自主性的提升 【摘要】 近年来的中国刑法学研究已经明显具备教义学的基本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对刑法学派论争的重视,在批评四要件说过程中提... 邹兵建:社科法学的误会及其风险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人自杀问题何以成为刑法学上的问题 三、法教义学的真身与幻象 四、对社科法学的审视 摘要... 周海源: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指引 【摘要】 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改革主要借助行政行为类型化技术对行政权力加以梳理和归类。行政行为类型化技术是一种法教义学意义... 任重:民事诉讼法教义学视角下的“执行难”:成因与出路 【摘要】“执行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现象和问题。民事诉讼法教义学视角下的“执行难”是被执行人有能力或部分有能力满足生效... 雷磊:法教义学观念的源流 【摘要】 从历史上看,教义学观念首先起源于古希腊医学,随后古希腊哲学和古罗马的“规则法学”继受了相关观点并予以创新。法... 王凌皞:存在(理智上可辩护的)法律教义学么? 【摘要】 法条主义以及法教义学的核心命题包含着以下疑问:通说的存在是否真的有助于我们解决部门法中的实践问题?教义学的“... 泮伟江:中国本土化法教义学理论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摘要:在当前中国法教义学研究中,关于法教义学是什么的抽象理论很发达,而实体性的本土化法教义学理论发展则很薄弱。“学艺... 雷磊:法教义学与法治:法教义学的治理意义 【摘要】 法教义学与法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一方面,通过简要梳理观念史发现,法教义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即作为知识的法... 舒国滢:求解当代中国法学发展的“戴逸之问” 【摘要】 “戴逸之问”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戴逸教授提出的“法学是幼稚的”的观点,他指出了中国法学... 陈辉:后果主义在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和定位 【摘要】 近年来随着疑难案件的增多,后果主义论证已经严重威胁到法教义学推理论证方法在司法裁判中的地位。法教义学方法虽然... 张翔:宪法还是宪制,规范还是描述?——《宪法变迁与宪法教义学》序二 忠夏为这本宪法学方法论的著作设定了“功能分化”的视角,我觉得是富于洞见的,也切合立宪主义的本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 忠夏... 舒国滢:19世纪德国“学说汇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19世纪罗马派法学家们主要通过搜寻和整理罗马法素材,以自己的专业工作为德意志民族构建真正属于本民族的富有表达力... 李忠夏:宪法教义学反思:一个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 摘要:在中国社会面临转型的时期,中国的宪法教义学需回答如何回应社会转型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宪法教义学的体系内进行价值判断... 徐爱国:中国法理学的“死亡” 一个学者研究法律政治学,或研究外国法理学,只要以学术为目的,以研究为主业,都是值得钦佩的。思想无限,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也无... 周尚君:法教义学的话语反思与批判 【摘要】在中国兴起和推动法教义学的发展,对于法学研究者保存自身应有的学术独立地位,以学术独立攫取政治话语权,可能会产生... 孙光宁 焦宝乾:法治中国背景下的法律方法论研究 【内容提要】 在2014年中,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成果集中于凸显自身的实践功能,力图对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发挥直接而明确的推... 邹兵建:中国刑法教义学的当代图景 在中国刑法教义学的初期,我国刑法教义学者的使命主要是借鉴吸收域外先进的研究范式和成熟的知识体系,从而为以后的本土化研究奠... 车浩: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少女与少妇的故事 所谓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可以打个比喻:如果社科法学是一个少女,法教义学就是把这少女变成少妇。 少女天真烂... 王启梁: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因何而争 【原编者按】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兴起,是当代中国法学发展的新趋势。历史传统、研究进路和知识偏好上的显著差异,使得社科法... 孙少石:对“社科法学”的一个反思 什么是“社科法学”?这是苏力十多年前提出的关于中国法学范式分类的一个概念。既然这个概念并不新近,围绕着这一风格的研究历... 泮伟江:社科法学的贡献与局限 一、社科法学登场 关于什么是社科法学,大致可以有两种解读。首先,社科法学可以被理解成社会科学在法学中的应用。对此,多... 王旭:中国法教义学的挑战及应对 【摘要】法教义学是当代中国坚持法治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法治中国”命题的技术支撑。然而,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想象严重... 陈兴良:风险刑法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 从风险社会中引申出来的风险刑法理论已经成为我国刑法学界关注的理论热点之一。劳东燕教授在2007年发表的“公共政策与风险... 侯猛:社科法学的传统与挑战 社科法学倡导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分析法律问题。这与以规范文本为中心的法解释学及其新兴衍生品——法教义学——有显著的区... 朱晓喆:比较民法与判例研究的立场和使命 比较民法研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采用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各国法制的关联项进行比较,寻求较优的问题解决方案。就研究立... 桑本谦:“法律人思维”是怎样形成的 【摘要】应对常规案件,从“理性人思维”到“法律人思维”是一个进化;而应对疑难案件则相反,由“法律人思维”回归到“理性人... 舒国滢:从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 摘要:抽象的法学理论在19世纪之前是由法学外的思考者们来推进发展的,依靠此种动力所推进的抽象法学以 自然法(哲)学 ... 雷磊: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 摘要: 当下中国的法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方法论上的自觉,而法教义学是其中一种方法论范式,它在方法论上的主... 张明楷:也论刑法教义学的立场 【摘要】刑法教义学就是刑法解释学,不要试图在刑法解释学之外再建立一门刑法教义学。不管是使用刑法教义学的概念还是使用刑法... 谢晖:法学研究的分界与合作 作者按:这是今年5月31日于武汉召开的“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对话会”上,我在主持一个单元中发言的录音整理,由我指导的硕士... 李忠夏: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 【摘要】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分立的前提下,基本权利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国家公权力对个体自由的侵犯,并形成以“防御权”为核... 王泽鉴:请求权基础:法学方法与民法发展 时间:2014年11月3日 地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会堂 演讲嘉宾:王泽鉴教授 文字整理:刘庆国、朱庆华、杨舸帆、陈... 韩强:法教义学在商法上的应用 【摘要】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核心构成要件是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责任财产混同,股东对... 李晟:实践视角下的社科法学:以法教义学为对照 摘要:最初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基于各自不同的学术旨趣和视角,所讨论的问题域分离多于重合,相互之间并无太多互动。但是,随... 侯学勇:佩策尼克的融贯性理论研究 摘要:在佩策尼克的法律理论中,融贯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由于主张所有的法律规范在其内容的可改变性意义上具有可反驳性,把法... 苏力:中国法学研究格局的流变 十多年前,针对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的发展,苏力教授概括并粗略分析了当时中国三种比较显著的法学研究传统。13年过去了,中国法学... 尤陈俊:不在场的在场: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之争的背后 在200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北京大学苏力教授从宏观角度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法学发展格局进行了... 雷磊:什么是我们所认同的法教义学 对法教义学的误解经常从“法条主义”这个概念开始。在历史上,法条主义确曾是概念法学进入到法典化时代之后的继... 张翔:走出“方法论的杂糅主义”——读耶利内克《主观公法权利体系》 格奥尔格·耶利内克的《主观公法权利体系》[1](以下简称《体系》)“是第一部在教义学的基础上对基本权利展开全面论述的作... 劳东燕: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 【摘要】风险社会理论与刑法体系之间的关联点不是风险概念,而是安全问题。政治层面与公共政策上对安全问题的高... 张翔:形式法治与法教义学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很难接受没有道德内容的形式法治观。 历史上的法家曾经主张以同一的、单纯的法律来... 孙笑侠:法律人思维的二元论 本文主张法律人思维“二元论”,即在实定规范与社会事实之间进行结合、协调和平衡,遵循规则和超越法律。法律人不能拘泥于法律规... 陈兴良:刑法教义学方法论 【摘要】罪刑法定原则下的刑法适用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法律的正确解释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逻辑推理。为此 ,... 张翔:宪法教义学初阶 【摘要】法学的核心工作是为法律人解释法律和处理案件提供规则指引的法教义学。中国宪法学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只... 焦宝乾:法教义学在中国:一个学术史的概览 摘要: 长久以来,“法教义学”这一颇具德国色彩的法学用语及其研究取向,在中国法学界并不为人所知。但是,随着... 郭春镇:我们就是好奇,然后想试试 非主流法学的觉悟:我们只是好奇 前几天,我的师弟、中央财经大学的白斌副教授在微信公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于社科法学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