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自由讲学:新文化运动后期书院的发现 摘要: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胡适、吴宓等文化立场不同的趋新学人,不约而同地“发现”了过去书院制的优点——自由... 钱理群:漫谈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本世纪30年代中期,人们试图对已经有二十年历史的新文学作一个总结,编纂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各卷的编选者均为对该领域贡... 蒙培元: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是否有相似之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其彻底的批判精神,否定和摧毁中国的封建文化,提倡先进的... 尤小立:五四新文化派的政治转向及其思想差异 摘 要:五四新文化派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胜利激发转向现实政治的标志是创办《每周评论》。《每周评论... 王东杰:历史、神话与神话性——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化史”研究 历史自身绵延不断,欲使其成为认知对象,史家乃不得不在其间选取若干“恰当”位置,加以“标点”,将其划分为章节、段落、句和... 刘百淞:作为新文化运动右翼的梁漱溟先生 【作者按语】承蒙宋逸民先生提携,有幸参加首届洙泗论坛暨“追随梁漱溟先生——梁漱溟先生与孔学重光”学术研讨会,见证洙泗... 何萍: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摘要:从起源学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从新文化运动中转出来的。这一转出,以十月革命胜利与五四运动为契机,在... 王中江:“多元宗教观”——新文化运动“多元性”的一个论域 【摘 要】:“新文化运动”复杂而又多元。其多元性表现在诸多层面,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考察。“宗教观”是其中的一个层面。... 胡骄键:新礼教: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观念蕴涵 摘要:新文化运动反礼教,反的实际只是帝制时代与皇权结合在一起的吃人的旧礼教,并不意味着一种彻底的反孔非儒立常事实上,反... 周月峰:错位的“战场”:孙中山与胡适的“新文化运动” 摘要: 既往有关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关系的研究,多已注意到他既有支持又有反对的矛盾态度。然而,透过态度这一表象,可以看到... 范大明:新文化源于教会论——以张亦镜为中心 摘 要: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转型时代中最重要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清末民初, 张亦镜站... 周月峰:折中的“重估”——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提出看五四新文化 摘 要: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Transvaluation of all Values),... 桑兵:《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摘 要: 既往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都以《新青年》为发端和动因,实则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 秦晖:新文化运动中的“个性解放” 尽管中日的路径各有特色,但就本质而言,中国的现代化就目标而言与日本乃至其他国家本无不同。然而为达到这一目标所要走的路,... 许纪霖:五四: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在五四时代前期,中西文明的大论战,其论述的方式不是“文化”的,而是“文明”的,对立的双方,从普世的人类立场,比较中西文... 欧阳哲生: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今年是《新青年》创刊一百周年,我们通常所称的新文化运动即是从《新青年》创刊开始。1920年4月1... 欧阳哲生:材料、诠释与意义探寻——百年五四运动史研究之检视 五四运动是一个意义不断延伸的名词。最初它只是对1919年5月4日学生运动的指称。1919年5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京... 黄玉顺:“国权”与“人权”之纽结 “国权”与“人权”之纽结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辨正 黄玉顺 (台湾《鹅湖》2020年2月号) 【摘... 罗检秋:学术多元化的源流——近代“文艺复兴”说的思想阐释 摘要:近代知识界曾流行中国“文艺复兴”说。清末梁启超及国粹派将“古学复兴”比作欧洲文艺复兴;民国年间,胡适等人则以“文... 彭春凌:近代思想全球流衍视野中的章太炎与五四 摘要:近代思想,这里指的是以西方的科学革命和进化学说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我们今天对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基本认知的那些... 王汎森:启蒙是连续的吗?——从晚清到五四 内容提要:从晚清、辛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止的思想发展,其间虽有许多模糊的、往复的、顿挫的变化,但大致而言是一个连续的... 萧功秦:知识分子如何避免观念的陷阱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知识界对新文化运动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如果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主流知... 刘梦溪:新文化背景下的文言与白话 “百年”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想象意涵 西方人研究思想文化,注重“历史时刻”,历史就是人的活动,特殊的人物,特殊的事件... 许纪霖: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围绕着新旧文化与中西文化,曾经有过三场论战:《新青年》与林琴南、陈独秀与杜亚泉、张东荪与傅... 杨虎:20世纪新儒家第一代的现代性哲学建构之回望 原标题:问题与方法:20世纪新儒家第一代的现代性哲学建构之回望 摘要:就中国现代性诉求而言,现代新儒学非但不是新文... 周月峰:五四后“新文化运动”一词的流行与早期含义演变 摘要:既往研究多将“新文化运动”当成内涵和外延皆清晰而固定的名词,其实该词流传之初,既是一种革新运动的主张,又是描述现... 伍国:社会改造:“五四”的基本价值 学人简介:伍国,现任美国阿勒格尼自由文理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中国研究专业负责人。已出版英文专著《郑观应:晚清商人改革家... 程巍:“中国新文化运动史”写作传统——兼谈乐黛云“新文化运动另一潮 一 把诸如林纾、辜鸿铭、严复、章士钊以及《学衡》派对《新青年》派的攻击视为“旧文化”对“新文化”的攻击,是“中国新文... 许纪霖 瞿骏 周武:北京与上海,谁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本文刊载于许纪霖书籍·《如何安身立命》 许纪霖:对于纪念史学来说,1915年最重要的百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190... 张志恒:对“新文化运动”的再思考 今年12月17日是胡适先生诞辰126周年纪念日。朱正先生在编写的《胡适文逊前言中引用一首诗:“李杜诗篇万... 桑兵:“新文化运动”的缘起 作者简介: 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孫中山研究所所長。 1920年9月11日,北京大學舉行... 厉以宁:“新文化运动与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在西方国家开始工业革命并逐渐实现工业化以前,中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强盛的国家。到... 章启群:现代文明的中国与中国思想的困境 摘要:在新文化运动开启的中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实现民众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是这个古今大转变中思想文化和学术教... 秦晖:两次启蒙的切换与“日本式自由主义”的影响 甲午以后,日本对中国影响剧增,新文化运动发展起“个人自由”的启蒙因而带有浓厚的明治风格,即主要是把个人从家庭和小共同体中... 何怀宏:学以成人,约以成人 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之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试图唤起“吾人最后之觉悟”,即进行思想、文学乃至语言文字之革命,其... 廖峰:新文化运动对保守主义的清算 一些所谓的“新儒家”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旗帜,要求在政治上恢复地主、资本家的地位。这种声音恰恰可以与北洋军阀时期鼓吹读经... 唐文明:夭折了的启蒙还是启蒙的破产? “文革”的发生与失败就意味着这种激进主义启蒙谋划的彻底破产。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现在,反思“文革”的声音或高或低,但在我... 唐文明:定于民与定于一:民主建国的两个步骤 李泽厚提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这个论调,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补充,比如他说:“‘五四’运动提出科... 刘强:新文化运动的后果是培养了几代“转基因中国人 9月5日,中国民间书院首届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如此规模的民间书院论坛,或谓乃1840年以来的第一次。同济大学人文... 袁伟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历史逆流 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自由制度的建立,思想、文化进入变革和发展的新阶段,民间掀起办报办刊热潮。 1915年《青年杂志》... 方朝晖:中国文化的三个预设与新文化运动的宿命 今天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制度模式虽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既然新文化运动没有颠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则说明未来中国文化中的... 秦晖:重论“大五四”的主调,及其何以被“压倒” 早在鸦片战争后不久,部分国人一旦了解“夷情”,西方的民主共和便与中国传统古儒久被“儒表法里”体制所压抑的崇周仇秦情结一拍... 黄玉顺:新文化运动百年祭:论儒学与人权 目前最值得警惕的,就是借“复兴儒学”之名来拒绝现代文明。今天的原教旨儒家自以为真儒,实乃伪儒,至少是腐儒。“每逢民主运动... 方朝晖:中国文化终将回归尊德重礼的大传统 【作者】方朝晖 【作者简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尊德重礼 关系本位 文化心理结构... 吴布言:墨学与新文化运动 当阿拉伯人接近拜占庭帝国,大量翻译学习的希腊古典著作时,中世纪的西欧人对自己的文化祖先似乎还一无所知,反倒是阿拉伯人... 秦晖:新文化运动,认错真正的敌人 2015年5月22日晚,著名学者秦晖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的演讲,为我们理解新文化运... 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批判旧礼教的“道德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之一。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如何全面认识、评价这场批判旧礼教的“道德... 对新文化运动的思考——专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 今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学界对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兴趣不减、新见迭出。姜义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著名历史学家。趁此... 刘永在:新文化运动百年了,还要不要打倒孔家店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打孔家店’’,但其最显著的成果是白话文的普及。换句话说,白话文的普及出现,是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 高全喜:新文化运动的演进、岐变及其复调结构 一百年前的这场新文化运动一波三折,有一个发生、演变的时间过程,其内部蕴含着一个看似对峙的复调结构,理解这场文化运动的实质... 左玉河:重新认识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反孔批儒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先后发表《敬告青年》、《今日之教育方针》、《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吾人最后之觉... 许纪霖:两种启蒙的困境——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一些中国本位文化论者常常将“我们的”简单等同于“好”,似乎只要是“我们的”文化,符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就是无须论证的“好”... 邵晟东:对新文化运动的几点看法 ——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有感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开端,一般都认为是在1915年,以陈独秀创办《青年... 顾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典型儒家激进思维的产物 摘要: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失败,是用儒家思维方式和概念理解现代的结果。“新文化运动”一词本身就是儒家思维的产物。... 胡适: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 各位朋友,十几年来我想来广东一游,都没有机会。十七年前我由外国回来,便想到粤。有一次广州中山大学当局请我去讲学,想来了... 高全喜: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两档事情 胡适先生所代表的这种自由主义,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既拒斥泥古的保守主义又拒斥激进的革命主义,它在一个基于现代自由民主的理路... 唐文明:新文化运动的转折与新儒家的思想界限 新文化运动的转折以一九一九年的“五四”事件为标志,这是不争的事实。与这个转折有很大关系的是当时的思想界在西方认知上发... 欧阳哲生: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英文作品解析 【内容提要】 胡适的大部分英文作品都以中国文化为主题。从他博士论文所表现的主旨看,从他对 中国文艺复兴 的历史诠释看... 《探索与争鸣》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青年理论征稿启事 省思百年,以启当下。100年前,热切发起和响应新文化运动的是青年人;100年后,青年学人同样需回应大时代的新命题——改革... 陈子明:对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拷问 张耀杰的新书《北大教授——政学两界的人和事》将要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很值得祝贺的事情。我认为,那个时代的北大教授,其实就... 王柯:“祖国”的发现与民族、宗教、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中国穆斯林的 尽管历史即将迈进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但是中国人始终没有解开沉重地压在心头上的一道难题:在19―20世纪之交庞大的帝国能够... 袁伟时: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问题 思想家怎样成长为成熟的政治家?群众中涌现的政治领袖怎样成熟起来?开放的政治、民主的政治是必由之路。首先是政府活动的情况要... 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民主思想启蒙运动,是为告别专制挽救和推进民主而进行的思想革命。它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重新估定一切... 袁伟时: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论者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纵横谈 五四 80周年前夕,友人小胡过访。陋室清茶,放言无忌。歧见新声,错杂纷陈。乍暖还寒之际,似可消愁解闷。录之如下,聊博高... 陈子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另一种解读——从文明到文化的转向 1995年初,笔者写了《梁启超与五四运动》一文,其宗旨之一就是切割(作为学生爱国运动和国民外交运动的)五四运动与“新文... 袁伟时:从新文化运动的争议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思想文化欠债有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是不是中国在思想文化上欠了全人类一笔大债?前一段都在聊,说中国要作为大国崛起。有些法... 秋风:新文化运动的迷思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各方有很多纪念活动。但是,随着历史推移,五四、包括它背后的新文化运动的面目,其实是越来越模糊了。... 陈力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的新闻学 说明:这是20年前写的文章,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大会,当时印成会议论文(小册子),但是没有在社会上公开... 张祥龙:深层思想自由的消失--新文化运动后果反思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事件,其影响到今天可谓深远广大。但是,对于这种影响的评估却还有待深化。正面的评价可谓... 李新宇: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这是五四当时就已经引起讨论的问题,但是,至今仍然并不明晰。当时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这场运动,却没... 陈子明:新文化运动的路径反思 张耀杰的新书《北大教授——政学两界的人和事》将要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很值得祝贺的事情。我认为,那个时代的北大教授,其实就... 邵建:新文化运动的路线图 张耀杰的《北大教授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路线图》前后写作了10多年,称得上是呕心沥血的学术精品,其中的大部分篇章曾... 罗志田: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文化与政治 〔摘要〕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现一个具有诡论意味的现象:一方面很多人因为对政府甚至政治的整体失望,转而探索 文化 方面的深... 罗志田: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 摘要:20世纪前30年间,中国经历了从保存国粹到整理国故再到不承认国学是“学”这一持续的学术和思想观念竞争进程,其中形成... 罗志田: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9年的五四学生运动离百周年还有两三年,但从2015年开始,学界已出现一些以“百年”为题的“回望”、“反思”文字和... 马勇:新文化运动一个歧路:改造国民性 国民性改造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题,多年来已有很多极富价值的讨论。然而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进行观察,又很容易发现国民性改造既... 王彬彬:留学生的归国体验与新文化运动 本文节选自《留学生的归国体验与新文化运动》,刊于《文艺争鸣》2015年第10期。 所谓归国体验,是指留学生结束留学回国... 耿云志:《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回响 一 近代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大的群众性运动,但能够在百年之后,仍能勾起生动的记忆,使人感到有如复临其境一样的激动和振奋... 方朝晖:进化与革命:主导中国百年的思想逻辑——“白话文运动”百年反 西洋中世纪以来各国皆以土语方言取代拉丁官话,成就了生机勃勃的近世文明。故中国亦当以白话代文言,由古代入近世,进行“文学革... 刘清平:新文化运动导致了道德滑坡吗? 当前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指责新文化运动“激进”地“撕裂”或“中断”了以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优秀道德传统”,并诱发了近百年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