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辛亥革命 登录

朱云汉:中共为什么高规格纪念孙中山

民国缔造与亚洲再兴 要深刻理解100年前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需要从世界史的高度出发。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从积...

章永乐:重审辛亥革命中的南北议和

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辛亥革命终结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也是相当独特的。它既不是像16世纪荷兰革命、18世纪美国革...

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田海林: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的命运——对清末民初“尊孔读经”问题的

一、清末“新政”与孔经的荣衰 尊孔读经作为儒家文化的标识,在儒家文化高踞封建统治庙堂的“经学时代”本是不容置疑的,但...

张海鹏: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文库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时候,全国政协办公厅决定编纂“政协文史‘亲历、亲见、亲闻’文库”,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

彭南生: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

欧阳哲生:辛亥革命时期严复的思想演变及其抉择

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社会内部急剧酝酿“求变”的浪潮。外有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和康有为为首的保皇党人,他们在清廷之...

杨天石:“振兴中华”伟大口号的提出

(一)檀香山兴中会呱呱落地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末,中日战争爆发。9月,日军占领平壤,中日海军在黄海大战,致远...

杨天石:体制内改革的试探——上书李鸿章

(一)异域中成长的爱国者 孙中山,谱名德明,幼名帝象,号日新,稍长后取名文,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同治五年...

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

章永乐:“大国协调”如何塑造辛亥革命中的“大妥协”?

引言 辛亥革命中的“大妥协”何以可能?是因为南北双方具有高度的“妥协精神”和“政治德性”吗?本文引入内外关系视角,指...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半世纪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

桑兵:日记里的辛亥革命

民国伊始,尚处于对峙状态的中国南北方分别改用阳历,只是开始实行的时间略有不同,光复的南方各省,从1912年1月1日起...

罗志田:重释“辛亥巨变”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周年。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大转折。其“大”的程度,当事人的认知显有不足...

罗志田:尝试稍更广义地看辛亥革命

章开沅师曾提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研究,要注重“三个一百年”,即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辛亥以来的一百年,以及今后的一...

程广云:革命与建国:孙中山的政治哲学

孙中山的著述,有陆版《孙中山全集》全十一册,台版《国父全集》全十二册。据说还有新版。但主要著作是两部,一是《三民主义...

章开沅:辛亥百年反思:百年锐于千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辛亥百年。作为辛亥革命的研究者,我自然感慨万千。首先想到的,就是孙...

张海鹏:如何准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与未来启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日上午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站在“两个一百...

张海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

罗志田:五千年的大变:杜亚泉看辛亥革命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大转折。其“大”的程度,当事人和后人的认知,似都有些不足。由于时人对那次鼎革...

吴世平:毒国与自鸩:辛亥革命前夜的郑孝胥

摘要: 1911年是郑孝胥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他在京城中多方奔走、鼓吹借债救国论,兼以谋求实缺,复介入清廷铁路干线国有...

左玉河: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粹主义

摘    要: 20世纪初, 俄国民粹主义以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社会主义等名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张宪文:新时期再议辛亥革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发展迅速, 在海内外成为比较繁荣和成熟的学术领域, 尤其在中国大...

桑兵:辛亥南北议和与国民会议

内容提要:辛亥南北和议,谈判的主要内容不是共和与君宪的优劣短长,而是以何种形式实现共和。开始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以国...

罗志田:“过渡时代”与“大国转身”

一 中国的近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动荡时代,也是一个在很多方面与过去和外国都“不一样”的时代,产生了不少此前此外都不易见...

章永乐:“大国协调”与“大妥协”

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具有极大妥协成分的革命,久成学界通说。但围绕着如何理解与评价这种妥协的成分,新的理论讨论正在...

桑兵:辛亥时期国体政体的意涵与辨析

清季以来,关于国体政体的分别与联系一直是困扰国人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朝野不约而同地谋求政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取法仿...

朱文亮:清末皇族内争与袁世凯复出

内容提要:慈禧临终遗命衍生出宣统朝隆裕、载沣互为牵制的权力格局,袁世凯被罢及复出自然绕不开隆裕的态度。载沣之弟载涛在力...

韩星:关于中国道统的讨论

韩星,著名儒学、儒教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中和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

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摘要: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事功、品德,在晚清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名字翻译被逐渐雅化,其形象被从多维度解读,诸如传...

马勇:从君宪到共和:袁世凯的一段心路历程

内容提要: 在传统辛亥叙事中,袁世凯重出江湖后一味搅局:先是利用武昌危机与清廷讨价还价攫取权利;继则用清军打压南方,威...

魏文享:章开沅教授:永无止境的历史求索

摘要:章开沅教授是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他在辛亥革命史.近代社会群体.教会大学史和南京大屠杀等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

朱英:近代中国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与纪念

摘要:在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纪念辛亥革命的“双十节”仪式与“辛亥”记忆不断再建构的过程中,民间社会都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

朱英 许峰:商业与政治:民国时期的辛亥革命纪念—以《申报》双十节商

摘要:民国时期,双十节所蕴含的政治性为商业广告提供了特殊的时空背景,使广告主得以借助政治话语和政治符号宣传商业信息,并...

朱英: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与百年超越

摘要:辛亥革命体现了面临内忧外患、存亡绝续危机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寻求救亡图存、独立富强之路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现今不应...

朱英:辛亥革命前的农会

在辛亥革命前的几年间,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成立了新式社会团体——农务总会、农务分会与分所,并开展有关活动,这从一个侧面反...

傅国涌:雨和一个帝国的命运

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国雨水特别多,不光长江、淮河流域年年大雨成灾,北方从山东、直隶到东北也都因雨成患。虽然不能说绵延二...

魏文享:江南文化场域与非暴力革命

《辛亥革命苏州“和平光复”模式研究》,高钟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定价68元 在打破旧制度迈向新国家...

朱英:辛亥百年的思考与展望

摘要:在辛亥百年到来之际,从纪念与研究等方面对百年辛亥进行回顾、思考与展望,可以获取许多新的认识。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

朱英:辛亥革命与商界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

摘要:辛亥革命后,商界中许多人士除政治思想和政治责任感的改变不甚突出之外,对其他不少问题的认识则出现了若干值得重视的新...

桑兵:辛亥年的郑孝胥

1912年的新历和壬子旧历元旦,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指标性日期。作为大时代的亲历者,各色人等在感受波谲云诡、惊心动魄的同时...

朱汉国:民国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态势及其特征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部分网页由于版本太旧不能打开,请更新至最新版本。此外手机用户无法阅读此文)。...

严泉:辛亥革命时期临时参议员的产生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国临时参议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仿效西方的共和代议制立法机关。它成立于1912年1月28日,结束于...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李帆:再谈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华民族认同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李帆:辛亥革命时期的“夷夏之辨”和民族国家认同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余英时:许多人还在等待真命天子

史学大家余英时先生认为辛亥革命是晚清政府不愿改革的结果。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清政府的举措只是行政的改革,而不是政治...

马勇: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排满革命?

说到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当然不能不说到孙中山。如果没有孙中山数十年如一日鼓吹革命坚持革命,肯定就不会有辛亥革命;即便新军...

张海鹏:《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序》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张海鹏:怎样读懂辛亥革命历史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左松涛:新出三种辛亥山西新军起义文献真伪考

【作者简介】左松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辛亥革命史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诠释意义优于重建史实的倾向。学界做过大...

石晓宁:从革命到建设:辛亥革命前后海外华人政治心态的蜕变

【作者简介】1964年生,文学博士,加拿大约克大学语言、文学及语言学系教授 几乎所有研究加拿大华人史的学术文章,都离...

岳庆平:从辛亥革命看改革与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至今正好百年,百年来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说越来越多,但评价见仁见智。在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不断深化、改革创...

王永春:百年宪政反思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形成“唯法律主义”;清朝统治权威流失,立宪未能抵制革命,反而导致催化革命的恶果;辛亥革命后,国...

许纪霖:国王的两个身体:民国初年国家的权威与象征

1912年,当全世界仅仅只有二十几个共和国家的时候,一场辛亥革命,让二千年的君主专制国家,成为了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改...

崔志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在晚清政治史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不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而且结束了沿袭二千余年的君...

梁漱溟: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

我想谈的就是这个题目:“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分三段叙述:一、辛亥革命前夕;二、反清又反袁;三、清廷退位之后...

马勇:民国是“谈出来”的——关于妥协的历史记忆

最近一再有学者强调中国没有相互妥协的政治传统,因而中国无法走上民主政治。这个观察可能是基于最近几十年的政治现实,但从历...

潘光哲:共相与异相之间:辛亥革命研究的一些省思

“ 辛亥革命”的研究,早已蔚为大观,特别在挣脱以意识形态先行的“正统史学”之钳制以后,现今史界同仁探讨的视野,渐趋宽广...

唐德刚:细说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爆发,至今已整整八十周年了。为这八秩大庆,海峡两岸乃至日本和美国的中华史学界,都在纷纷集会研讨,并撰文以为...

魏英杰:回到辛亥重估革命

“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裕隆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泪,前面地上的红毡垫子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

晚清旗籍权贵集团的政治心态

辛壬之际,旗籍权贵集团鲜有“殉节死君”之士,更多的是“隐忍不发”、“处之泰然”,极少数人伺机东山再起。旗籍权贵在革命风暴...

颜德如:国家转型的助推器: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助推了现代国家的构建。具体表现为:国家观念从 王朝国家 转向 民族国家 ;国家权力合法基础从 主权在君 转向 主...

郑佳明:向先贤寻求价值,今天纪念黄兴的意义

各位同胞,各位乡亲,各位贵宾: 今天到这个会场,我很感动,首先,看到克强先生的一副对联挂在墙上,我心头一动,中国人喜...

丁礼庭:殷鉴不远,犹警后世

殷鉴不远,犹警后世 ——大陆政府应从“相似的历史重演”中吸取教训 历史往往会及其相似地重演。几乎是整整一个世纪以后,...

颜德如:国家转型的助推器: 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

摘 要:在“传统”转向“现代”这一漫长而复杂的大变局过程中,辛亥革命对于构建现代国家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具体而言就是:...

羽之野:从杨度“政治品质”说起

中国有句老话“人在水里不知水,人在风里不知风”。 眼下,我们有很多人不自觉地就使用起“非自己的语言”来说话,甚至写文...

王开玺:辛亥革命的历史省思

我们既要充分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也应对其进行认真客观的反思。我们应该坚持科学意义上的真革命,反对挂羊头、卖狗肉、欺世...

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弱势的革命党难以完成革命建国的重任;强势的革命党难以完成革命之后的政治转型。革命成功后,强势政党往往不愿让其他政党分享治...

郭世佑:辛亥革命的核心价值与近代民权政治的艰难

我们既没有理由高估百年来民权政治的成就,也没有理由无视辛亥革命的开启之功,那些抛开复杂的历史场景而偏爱清末预备立宪文本的...

黄克武:谈台湾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

“辛亥革命是什么”、“怎么样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对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有何意义”,从两岸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和梳...

黄克武: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思想界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数千年的帝制中国,不过辛亥之前的晚清,其实已经酝酿了其自身瓦解的要素,晚清的最后十年,“人人心中有一个...

杨天石:辛亥之梦

本书写于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作,目的在于记述先人们推翻专制、创立共和的思想和业绩。但是,由于排印匆忙,书...

杨天石:辛亥革命的特点与领导力量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民主制,无所谓帝制。帝制,全称君主专制制度,或称皇权专制主义,源自原始社会的酋长制。中国传说中的尧、舜禅...

黎建军:从同盟会到国民党——革命党失败的历史转型

清末的革命党真正有声势的时间应该是同盟会成立的1905年。与立宪派的崛起一样,中国革命党的形成出现在庚子之乱满清宣布新政...

田飞龙:宋教仁案与国民党的转型失败

在辛亥英雄谱中,宋教仁堪称“议会之父”,其最大理想在于严守《临时约法》框架,将作为革命组织的同盟会改造为宪法约束下的模范...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

内容提要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并无太多特别明显的暴戾苛政和“失道”作为,却爆发了革命,...

张鸣:有关辛亥革命的几个隐性的问题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相关的研究很多,但是,迄今为止,有关辛亥革命仍然存在一些未解的问题,不是为人忽视,就是...

金耀基:辛亥革命诞生的共和是个早产儿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一直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他认为在十九世纪末,清王朝在西方势力侵凌下,屡败屡战,不止有...

袁伟时:国民党用革命手段建立党国,并非辛亥革命正统

【提要】:辛亥革命真正终结的日期在1926年4月,标志是3·18事件以后段祺瑞下台,段祺瑞挽救共和的努力失败。从那时候开...

漆多俊:中国革命(国、共)两条路线的分合沉浮(下)

四、关于民主与专制:历史的庄严承诺为何落空?反专制为何更专制?中国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中国大陆的造神运动和“史无前...

漆多俊:中国革命(国、共)两条路线的分合沉浮(上)

目录导言一、关于主义与目标:国共两党当初为何选择了不同的主义和目标?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革命和建国理论的伟大创新;中共选...

漆多俊:辛亥革命百年中国之“主义”考辨

导言辛亥革命百年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皇朝,结束几千年封建统治。人们原以为会换来国家、民族独立富强,政治民主,人民自...

欧阳军喜:记忆与历史: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及其影响

内容提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

蔡英元:从辛亥革命看百年前国人制度选择

辛亥革命迄今百年,推翻帝制功莫大焉。近来突发奇想,假如辛亥革命再晚发生几年,我奶奶就不会放脚,爷爷又得多留几年辫子了。不...

王柯:在“天下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

一般说来,“近代国家”大都采用了Nation State的形态。这里固然有一个如何翻译和理解nation的问题,但是可以...

王柯:民权、政权、国权——中国革命与黑龙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然而中国的“近代”却选择了一条建设民族国家的道路。因此,建设近代民族国家的实践,使中国面对过许多必...

何广:分歧的解读:纪念中的“辛亥革命”(1912年~1949年)

摘要:“辛亥革命”一词诞生于民国成立多年以后,此后其结构形式稳定,但其内涵则不断流变,在该词所包括的事件主要过程、施动者...

袁刚:辛亥革命时的以法建政和依法行政

提要 辛亥革命创立民国,建政伊始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南京临时政府或北京临时政府,着着都遵循法治原则,机构编制都要先立法然...

齐义虎:回首百年辛亥,展望第三共和

题记:回顾过去是因为思考现在,梳理历史是为了指明未来。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不论是台湾的国民党还是大陆的共...

傅国涌:辛亥前夜:另一个流产的“共进会”

1911年10月26日,武昌起义发生半个月了,对中国十分了解的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写信给山西大学的新常富(一...

张光昕:革命与修辞的忧伤蜜月

任何历史事件都在对它本身的叙述中找到了一座安居的蜗壳。对于即将为自己点燃一百根生日蜡烛的辛亥革命来说,也必须同时为自己挖...

袁伟时: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成败得失

(2011年10月3日,高伐林先生不耻下问,提出以下8个问题,要笔者回答。这些都是当前辛亥革命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每...

朱维铮:纪念辛亥革命,首先要把历史搞清楚

资深媒体人马国川围绕“辛亥革命”这一主题,访谈了周有光、李泽厚、余英时、许倬云、杨天石、朱维铮、袁伟时、萧功秦等十二...

高瑞泉:辛亥革命与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

〔摘要〕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平等”观念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时期,它与革命派中两类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刘师培章太炎等的无政府...

张鸣:新政与辛亥革命——改革是否必然引发革命?

自打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问世以来,旧制度在变革中更易引发革命,在近年的学界,成了一种流行论点。美国政治学者斯...

松博伊:从辛亥革命谈启蒙和实现民主的基本条件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评论文章特别的多,足见这段历史对现今社会问题很有借鉴作用。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所以重要,表...

马勇 郭世佑 张宝明:辛亥那一年 一问二问三四问

辛亥前的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读书报:大家知道,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走上了新政之路,对立宪也日渐认同,似欲以新政重树权...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三)

民国时期当然存在社会和制度上的严重问题,但是古今中外各种制度下都有过的乱世图景,不能与制度问题混为一谈,辛亥之后的社会与...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二)

“乱世”往往人口大减。民国却出现了历史上从未见过的人口的“乱世增长”……民国历史的第二面相: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民国时期的...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一)

过去为鼓吹革命就要痛骂立宪,现在有人为肯定立宪又痛骂革命,同样都是片面的思维。 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具有...

木然:辛亥革命对自由的宰制

辛亥革命开满历史之花,不同价值偏好的人各取其所喜爱的花并各表一枝。人们把自己的价值之衣给辛亥革命穿上,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

刘练军:汤寿潜在1911

“此役所以底成功者,实赖浙军誓死血战……诸君为倾覆专制政体而战,为造一般人民之幸福而战,此为二十世纪我中国最可尊可敬之...

程广云:革命动员与共和诉求——重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首先具有最佳问题结构,直到今天,当我们思考中国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时,仍然可以运用其问题框架;其次,它的...

林贤治:革命:偶然与必然

1867年7月21日,曾国藩和幕僚赵烈文闲聊,预测清王朝还可以维持多久,结论是:50年。赵烈文的理由是,天下治安一统的时...

刘绪贻:《辛亥百年反思录》序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一百周年,北京《财经》杂志的马国川记者为了进行一次非同寻常的纪念活动,不辞辛劳,采访了大陆、台湾和海外的...

郭世佑:清朝政府的末世改革与末日真相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最令专制统治者头痛的事,也是他们最不情愿的事。它意味着要改到专制统治者自己头上,要在权与利两个方面向人民...

郭世佑:就辛亥革命真相与百年纪念答《光明日报》记者四问

对史学研究者来说,不应带头搞历史虚无主义,把“告别革命”的现实情怀带进近代史研究,随意菲薄辛亥先驱的业绩。无论是研究者,...

戴维皮林:谁是辛亥传人?

译者 何黎 几天前,日本方面组织的一场纪念中国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学术会议被突然取消,令组织者大感诧异。这次会议已经筹备了...

裴钰:南京:皇帝走了,共和在哪里?

“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苦斗十六年,最终时刻,孙中山与袁世凯殊死较量,革命阵营派系内斗,南...

傅国涌:辛亥革命:理想情怀和现实道路

傅国涌40万字的《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专注于辛亥革命中的“群角”,即小人物,通过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亲历...

林贤治:革命向何处去——辛亥百年史反思(二)

从“自强”运动说起世界上少有像中国这样具有辽阔的内陆,干旱、封闭,人民则以坚忍著称的国家。几千年一治一乱,王朝兴替,循环...

林贤治:革命向何处去——辛亥百年史反思(一)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陈天华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常——鲁迅惊人事业随流水……——黄兴小引:纪念何为?二十世...

海裔:辛亥革命中的国家主权连续性问题

一10月9日,正在海峡两岸官方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远在大洋彼岸的《华尔街日报》登出了美国学者柯娇燕(Pamela ...

郭绍敏:重新审视清末宪改:国家建设视野和政治科学范式

一中学时代,偶然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一本胡绳先生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的感觉是,这本书的观点虽然和历史教科书差不...

常安:辛亥时期“五族共和”论的思想渊源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发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历史从此宣...

袁伟时:辛亥革命——历史观、革命幼稚病和社会转型

一、评判历史的首要标准是冷静客观与求实凤凰网历史: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近代中国历史而言,这似乎表现得特别...

李竞恒:传统:落了一片雪

整整一百年前,革命党人的枪声为清帝国的命运画上了句号。城头易帜,山河依旧,举国上下沉寂在飘扬着白色“大汉”旗号的狂欢中。...

李泽厚:革命不易,改良更难

辛亥革命的成功非常偶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如果有人问,你对辛亥革命有何评价?...

马勇:晚清新政为何走向反面

百年之后回望,晚清在政治改革上的图谋和努力,不容忽视。清末,朝廷逐渐放弃专制,实施新政,意图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这些努力让...

杨光:一场中庸、妥协的温和革命

一一百年前,辛亥革命颠覆清廷,终结帝制,创立中华民国。在实行了两千多年皇权专制的中国,在“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政治文化氛围...

重耳:辛亥百年:民主的传入与尚未成功

今天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有三大目标:推翻满清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从一百年后的...

储成仿:从“孙文上书”到“皇族内阁”

今天是2011年10月10日。100年前的今天,湖北武昌发生了一场极其普通寻常的兵变,然而,就是这场极其普通寻常的兵变,...

唐建华:百年之问——纪念辛亥百年

秋天来了,一百年前的那个平行的秋天,一帮不能忍受专制的中国人终于爆发了一场革命,推翻了凋朽的封建王朝。时至今日,中国的非...

郑佳明:历史热与历史观——写给辛亥革命一百年

我谈一点看法,十年前,2001年,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时候,我带着长沙电视台的人一起做了一部片子,叫《走向共和》。《走...

尹曙生:安庆巡警学堂起义记

民主革命烈士徐锡麟(1873~1907年)领导安徽巡警学堂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英勇行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大事。一...

金冲及: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

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急遽激化,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来,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这场革命的划时代意义并没有被淡化和忘却。...

袁伟时:是谁摧毁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教训,是一定要有很多人坚忍不拔,致力于普及现代文明的知识。灾难来自于整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水平不高,社会精英...

郭世佑:辛亥先驱的首创精神与历史价值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货真价实的革命都不是在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时“瓜熟蒂落”的,否则,革命的艰险与献身精神就无从谈起了。...

梁文道:辛亥百周年——去南方

一九八九那一年,中央电视台以六集《河殤》震动了不少大陆青年。就连香港也有一些知识分子受到感召,热热闹闹地谈了一阵子“黄...

丁礼庭:就《告别辛亥革命》向李泽厚、方绍伟提出商榷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马国川先生发表了他和李泽厚关于《告别辛亥革命》的对话,方绍伟先生又提出了批判观点。我也来凑一下...

龙应台:辛亥百年——尴尬的纪念

原文:Lung Ying-tai: 1911 Anniversary ‘Awkward’ for China 本文由”译...

余英时:回首辛亥革命,重建价值观念

编者按: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生于中国天津。燕京大学历史系肄业。一九五O年入读香港新亚书院,师从钱穆,成为第一届毕业生。...

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

人民日报社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

金冲及: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吗?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定位”?理论周刊: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

孟令伟: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

1894年11月24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在远涉重洋的夏威夷群岛檀香山成立。到会的有20余人,孙中山...

黄克武:辛亥革命是怎么成功的?

要了解辛亥革命,必须追溯到道光、咸丰年间,像魏源、徐继畬等人开始引介西方新的思想观念,介绍世界地理、外国历史。其中最重要...

辛亥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独立...

于泽远:辛亥革命:一场预料中的意外

百年前那场武昌起义的激情与回荡,让被封建了2000多年的中华大地有了新的起点。此后的百年,这东方大地也不时给自己和它所处...

张海鹏:百年辛亥的回顾、追思与展望

嘉宾介绍:张海鹏,男,1939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64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

王晓秋: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嘉宾介绍:王晓秋, 男,1942年8月生,江苏海门人。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

任仲平: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写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一)近年来,诸多重大历史节点周年纪念接踵而至: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1年...

邢贲思:从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

回顾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就会缅怀在革命中牺牲的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他们前仆后继,...

陈奎元: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100年前,公元1911年10月10日,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领导新军在武昌举行起义,数日之内起义风潮迅速席卷各地,各省...

肖勇:辛亥百年:“四个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辛亥革命已经100年了。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动一个四分五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自立于世...

傅国涌:辛亥百年变局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我们围着火炉来聊一个这么大的话题。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因为我们一般都是谈房子、车子,很少...

许耀桐: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有必要提速

当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73.8%~78.3%后,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后,中国已经具备了实...

傅国涌:从私人记录重返历史现场

辛亥百年系列讲座之三 主题:从私人记录重返历史现场主讲嘉宾:傅国涌(独立学者)主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度北:“辛亥火炬”引领我们走向新共和!

历史,长河,悲风。华夏,文明,宿命。生命的啼泣,母亲的沉吟,民主的呼风与共和的唤雨,从我生命真正觉醒的那一刻就深深烙印在...

傅国涌:从私人记录逼近历史真相

1、 辛亥百年,许多相关书籍出版,您为什么会选择用“亲历者的私人记录”这样一种形式来对辛亥作一个阐释?傅国涌:2005年...

韩大元:辛亥革命与宪法学知识谱系的转型

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民众的宪法意识水平如何,是评价一个国家法治发展程度的实质性指标。辛亥革命使四万万中国人首次体...

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

为什么基督教的西方列强不亲近基督教(至少是“类基督教”)的太平天国,反而亲近非基督教的满清? “西化”与“现代化”...

汪仲启:百年辛亥:棘手的遗产

100年来,辛亥革命从未被忘却,甚至从来未被真正接受。中国接触现代世界,始于1840年来自英国军舰的那声炮响。而1911...

冯天瑜:列强对辛亥首义的态度

【内容提要】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立即引起列强驻汉口领事馆的高度关注。外报及其新闻记者的反应见仁见智,褒贬...

李禹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结束中国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而且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是一次将封建王朝国家和以“夷夏之...

温铁军:告别百年西制崇拜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当然应有新的反思。大家常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摧毁了反动的、腐朽的封建王朝。可很少有人问:自秦代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 马国川: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下个月将迎来辛亥革命...

李文海: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

辛亥革命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其精神遗产主要表现在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

高全喜 田飞龙: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清帝逊位诏书》隐含:宪法出场,革命退场田飞龙:各位网友大家好,这期非常有幸请到了北航法学院的高全喜教授做主题为 辛亥革...

秦晖:“宏大叙事”与“祛魅”——辛亥革命与保路运动的若干解析

专制“国有化”的灾难当然不证明强权积累私产的“兼并”就是有理由的,相反,强权下的“私有化”和强权下的“国有化”构成了“尺...

秋风:辛亥革命,一个插曲

亥革命不过是一场伟大的宪政主运动的一个环节、一个插曲。我称之为“绅士宪政主义运动”,其目标是构建现代国民国家。它构成现代...

萧功秦: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多灾多难时代的开端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本质上就是一场在特殊有利条件下偶然成功的排满民族主义革命。它摧毁了已经走向了开明专制化的清王朝,却无法...

杨奎松:孙中山与日本关系再研究

(一)我们从来都被告知,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这一概念,今天在中国已被用来泛指对祖国的关切与眷恋之情。此关切...

黄方毅:辛亥革命前夕的父亲黄炎培

父亲黄炎培,1878年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内史第我家老宅(十五年之后宋庆龄等宋氏姐弟陆续在此宅出生,胡适也曾在此宅借居),不...

侯坤宏:佛教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与地位

辛亥革命时,一些革命党人从佛教中吸取教义,作为反清的思想武器;有些佛教人士,也积极参与革命。辛亥革命与佛教,确实有密...

杨奎松:辛亥革命:什么意义上成功,什么意义上失败?

摘要: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爆发的第一场革命,可以说点燃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革命的导火索。伴随着世纪末中国的激进革命思潮...

喻中:辛亥革命与梁启超单一制国家结构思想的形成

内容提要 辛亥革命之前,梁启超在“中央集权/地方自治”的框架下,强调了地方自治的价值与功能。在辛亥革命期间,梁启超针对“...

浩澜:天下为公: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文明的潮流走向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高举天下为公的大旗,推翻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

任进:辛亥革命与我国地方自治:回顾与思考?

[内容摘要]地方自治在清末即已初现端倪。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曾颁布地方自治的有关宪制性文件,但地方自...

刘彦:从辛亥革命到独立参选

从去年以来,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关于辛亥革命,关于辛亥革命在中国100年后为什么不可能的问题。但有些判断一直停留在直觉和...

谢志浩:碧血湛黄花:『辛亥革命』学术史回望

晚清重臣李鸿章氏,深切感受西洋的船坚炮利,内心深知此种局面,何止大清不是对手,就是放在二十四史中,实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杨光:简论清末改良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一、改良注定行不通吗?一直以来,清末改良运动的“历史教训”都是“中国改良之路注定行不通”的关键证据——如果不是唯一证据的...

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辛亥革命研究三十年来的成果,用“空前繁荣”四个字来形容大概不算夸张,它在中国史学领域内是相当突出的。 辛亥革命史研究空前...

张鸣:英雄与群氓

跟我所喜欢的姜文的另一电影《鬼子来了》相比,《让子弹飞》有几分魔幻,火车自己有动力(冒烟),却让一群马拉着,两把斧子砍进...

傅国涌:谈出来的民国——回望99年前的辛亥革命

核心提示:民国不是打出来的,是谈出来的。所谓的“局限”其实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有时甚至是好词。所有的人都有局限,...

辛亥革命100周年启示录

一百多年来,国人对于宪政的追求,未尝隐匿,无需害羞,只要阳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在人间,正如孙逸仙尝云:天下大势,浩浩汤汤...

袁伟时:辛亥革命是一场盛大的假面舞会

关于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袁伟时说:“坚守学术良知的史学家不是吹鼓手,周年庆典之类的尘嚣在他们面前毫无意义。就辛亥革命而言...

梅宁华: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100年前,中国发生了划时代的辛亥革命。怎么看待中国这10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

沟口雄三:辛亥革命新论

编者按 2007年5月,沟口雄三先生应《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之邀,在“台社”作了有关辛亥革命的学术演讲。“台社”将此...

吴晓波:一段铁路毁了一个帝国

一个帝国的覆灭,更多人看到的是政治家和军人挥斥方遒,但当我们深入历史细节,会惊人地发现存活了200多年的清帝国竟然会在...

袁伟时: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

近年来,近代中国的许多历史人物纷纷走下神坛,中国人开始了解历史真相,破除迷信,增长智慧。环顾20世纪中国很少触及的最后一...

张鸣:民意与天意——辛亥革命的民众回应散论

论文摘要 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正面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为清朝的气数已尽,而作为气数已尽的表征之一,则为新政在下层社...

丸山升:辛亥革命与其挫折

归国后的鲁迅起先在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担当生理学与化学课程,并兼任日语口译。这是由于当时聘请了很多日本教师,因此需要口译。...

李慎之:和平 奋斗 兴中国

果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国步艰难,不知不觉间辛亥革命到现在已经九十周年了。 辛亥革命是值得中国人永远纪念的,...

郭世佑:辛亥革命的历史结局及其实质

在辛亥革命史研究这一全球性的学术园地里,海内外各方学者之间的分歧似乎当首推关于革命结局的估价与革命性质的确认。争论各方关...

郭世佑:孙中山的民权理念与辛亥革命

在艰苦而漫长的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尽管孙中山宣传得最多、用力最勤的是以反满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而不是民权主义,尽管反满的...

郭世佑: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晚清统治者所主持的“新政”与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清革命运动,是发生于同一历史时空中两个水火不容的重大事件...

瞿骏:重大问题的再历史化

转眼间“辛亥革命”已近百年,与法国1789年大革命仍在争论不休、反复拉锯不同,早在十几年前,这场革命在某些学者那里就成...

江湄:超越“虚无”:辛亥士风与章太炎儒学观念的转变

【内容提要】本文将章太炎“回真向俗”之变后对儒学传统的“回归”理解和定义为他对时代危机的感受、把握和克服。经“回真向俗...

杨天石:辛亥革命的性质与领导力量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民主制,中国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应该属于氏族民主制,而夏禹传子应该是帝制的雏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

张海鹏 汪朝光:辛亥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辛亥革命发生100周年之际,站在21世纪的时代高度,重新审视、观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我们发现辛亥革命提供了此前的中...

上官丕亮:激进的革命能产生理性的宪政吗?

辛亥革命只革皇帝之命,未革专制之命,并没有产生“抗衡”之“势”;只生民主共和之名,未生民主共和之心,并没有产生“共信共守...

许耀桐:辛亥革命百年与推进民主政治

〔摘要〕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要走民主政治之路。前一件事取得了成功,后一件事却没有完成。民主政治没能实行,在于推行和实现民...

舍耘:不温不火的辛亥革命,凭什么彻底埋葬了两千年帝制?

1911年,那是一个秋天,有一群手持长枪的大兵在风景秀丽的武昌攻下了一个总督衙门。几天之后,十四省易帜,半壁江山改了...

袁伟时:辛亥革命与百年宪政

主题:辛亥革命与百年宪政 主讲嘉宾:袁伟时(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主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北京大学法...

冯天乐:辛亥革命与民初宪政的反思

冯天乐,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一)引言 1911年武昌起义的成功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发难的日期原定...

章开沅:一生痴迷是辛亥

一次接待:与辛亥革命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笔者:在国内外史坛上,人们提起中国当代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常常会首先想到您。请谈谈...

蔡文成:民主共和宪政: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选择

近代以降,中国外患和内忧相交织,启蒙与救亡相纠结,现代化成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漫漫求索和国家建构的希望。二十世纪初发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