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携手创建国际调解院打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新平台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出席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成立仪式。筹备办公室的成立是过... 严红 陈庆特:《新加坡调解公约》下虚假调解的界定、挑战及中国因应 内容提要:我国已签署了《新加坡调解公约》,未来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将会面临国际商事虚假和解协议在我国法院申请执行的问题。我... 田飞龙:国际调解院动议彰显“一国两制”新制度使命 2022年10月21日,中国外交部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关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的安排》,这是“... 蒋惠岭 苏凡:欧洲的法院是如何推动委托调解的 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创造了先行调解、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等新的法律概念。一个案件进了法院之后,不论是否正式立案... 蒋惠岭:中国商事调解的发展机遇和展望 2021年3月12日晚,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深圳市司法局联合主办,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承办的“多元纠纷化解... 章剑生: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的限定及其规则——基于《行政诉讼法 摘要: 2014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第1条增加了“解决行政争议”之立法目的,由此,行政诉讼呈现出多重立法... 杜仪方:人民调解制度在医疗纠纷领域的适用与完善 摘要: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在医疗纠纷解决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已经确立了层级化的规范... 王红梅 莫晓燕:“治疗型调解”理论批判及其重塑 【摘要】 治疗型调解既是一种调解模式,也是一种关于调解的理论模型。在我国引入和推广治疗型调解,既有客观必要性,也具备一... 窦玉前、郭丹: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行政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窦玉前,郭丹,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哈尔滨150001 窦玉前(1971-),女,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导... 范忠信:纠纷解决是和谐社会的第一要义——关于全方位解纷模式的初步思 【摘要】和谐社会的第一要义,是人民之间的纠纷得到及时解决,是具备充分有效机制使民间纠纷不至于恶化成灾。所谓和谐社会,就... 余文唐:登记立案和诉前调解 日前,最高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意见》规定... 曾宪义:关于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学界关于调解制度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中国传统调解制度及其理念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在社会中得以实践,充分发挥... 刘正强:人民调解:国家治理语境下的政治重构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2014年第10期 在我国的政治叙事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治理传统、承载了儒家的“和合”文化... 余文唐: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与执行 第一节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概论 一、司法确认机制的概念 就广义上而言,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是指人民法院经过一... 侯学勇:司法调解中的法官修辞及其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 [摘要]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司法调解在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言辞说服艺术的调解,离不开修辞技巧... 黄共兴 刘燕玲:略论转型期人民调解在农村的新发展 【摘要】我国农村人民调解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法治状况,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 龙柯宇:祛魅与赋值:德国调解制度的路径选择与反思 内容提要: 德国调解立法所呈现出来的迂回或者出路,带有明显的韦伯话语中的“祛魅”色彩,它科学地把握了调解... 王青斌:论行政复议调解的正当性及制度建构 摘要: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对复议调解制度的肯定,是对调解制度的现实需求进行立法回应的结果... 杨小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的法院调解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发展,时至今日再次受到了司法政策的强调和实践的重视。在法院系统“调解... 王亚新:《民事诉讼法》修改与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 内容提要: 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的程序是本次民事诉讼立法修改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考察的问题包括:从诉讼... 王禄生:审视与评析:人民调解的十年复兴——新制度主义视角 【摘要】在新制度主义看来,人民调解的复兴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强烈扩张冲动影响下所进行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改... 王福华:大调解视野中的审判 纵观世界,当代调解制度有两个发展模式:一是在现代法治基础上的创设的调解制度,这一调解模式于20世纪70年... 潘剑锋:论民事司法与调解关系的定位 内容提要: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及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过程中,民事司法与调解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核心的地... 郝振江:论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判的效力 内容提要: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判的效力根据在于非讼裁判权的运用和当事人的合意。关于不予确认决定,因当... 范愉:委托调解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性的ADR潮流推动各国的委托调解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近年的社会治理和司法实践... 李浩:调解归调解,审判归审判: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内容提要: “调判结合”是我国法院长期采用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但调解与审判至少具有12个方面的不同面相,是本质上存在重... 常怡:中国调解的理念变迁 【摘要】中国调解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不同历史时期的调解遵循着不同的理念。在传统中国,调解所遵循的理念就是追求社会和谐,但是... 刘加良: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实效化 【摘要】人民调解解决纠纷、促进基层治理的制度功能发挥全赖于其制度实效的获取状况。人民调解制度法律渊源上位化的漫长历程可因... 张洪涛:调解的技术合理性——一种中观的组织结构一功能论的解读 【摘要】调解的同等组织结构,为嵌入该结构的民意沟通提供了平等而自由的“理想的言谈情景”,形成了“主体间性”和“主体间性结... 李浩:理性地对待调解优先——以法院调解为对象的分析 内容提要: “调解优先”是最高人民法院 2008 年提出的指导民事审判工作的司法政策,该政策实施近 4 年来,全国法院一... 何永军:乡村社会嬗变与人民调解制度变迁(下) 内容提要: 人民调解曾有“东方经验”的美誉,近年解决纠纷比重的下降,引发了学界关于人民调解的诸多讨论。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乡... 何永军:乡村社会嬗变与人民调解制度变迁(上) 内容提要: 人民调解曾有 “东方经验”的美誉,近年解决纠纷比重的下降,引发了学界关于人民调解的诸多讨论。考察改革开放以来... 金艳:行政调解的制度设计 摘要: 目前的行政调解制度存在层次不齐、随机设置、内容简单、对象含混、原则、方法、标准及条件不清晰等缺陷,应当加以改进。... 何远展:诉讼调解的价值正当性与优先性——兼论“调解优先” 内容提要: 诉讼调解具有价值正当性,是我国大陆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司法实践中频繁出现“强制调解”、盲目追... 喻文光: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 【摘要】行政诉讼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异化或隐形的调解使《行政诉讼法》第50条的禁止性规定几乎形同虚设。用法律解释的方法也不能... 朱艳萍:现代法治下构建刑事调解程序之思考 随着现代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谐司法的理念不断渗入刑事诉讼领域,被誉为“东方之花”的中国调解,不再是民事诉讼领域的“宠儿... 洪冬英:论调解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 【摘要】以调解解决纠纷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点,调解协议的效力是有效解决纠纷的关键,对调解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则是诉调对... 沈旭晖:中国“调解外交”试水叙利亚 中国积极介入叙利亚危机,被看成与俄罗斯站在同一阵线,不少评论认为这是中俄重新结盟抗衡西方的征兆。然而,以上述冷战思维解释... 刘敏:人民调解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人民调解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创新,人民调解组织不再局限于村委会和居... 范愉:“当判则判”与“调判结合”——基于实务和操作层面的分析 内容提要: “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并不意味着“调解万能”,其意义在于进一步促进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并适应社会需求,... 王利明:调解应充分善重当事人自愿原则 调解制度以及调解主导型的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曾被认为是中国审判实践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和主要经验,有学者认为这一肇始于新民主主... 张耀东:正本清源谈“调解” 前几日,全国工商联法律部的领导和最高法院相关部门的领导联合到大连调研,研讨《民营企业纠纷调解机制》问题。以下是我在座谈会... 周大伟:如果把判决比作电灯,调解就是蜡烛 中国法院内司法调解的功能正在被加速放大,司法判决的功能急速萎缩。由法官迫不得已充当民间调解委员的状况,是不值得过度赞美的... 林莉红:论行政诉讼中的协调——兼评诉讼调解 内容提要:从诉讼调解的本意来看,行政诉讼中不应存在法院主持的、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问题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的机制... 郑杭生 黄家亮:论现代社会中人民调解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重塑 摘要:人民调解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纠纷化解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中国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代社会中传统人民调解制度... 程曼丽:论国际组织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国际传播是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而信息一旦跨越国界,就会有国际组织出面协调各国利益,制定统一的规范与标准,要求各... 黄宗智:中国法庭调解的过去和现在 作者题记:本文是姊妹篇中的第二篇。第一篇是《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Huang,2006;黄宗智,2007)。这两篇... 史全增:治安调解适用中的裁量问题研究 摘要: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与增进社会的和谐,将行政裁量理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