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明:“天才编剧”而非“原创作家”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恺撒》 美国作家爱默生称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或译为《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以下简称《名人传》)为“英雄的圣经”... 辜正坤: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东西方文化的两朵瑰丽之花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各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兼戏剧家,在诗歌与戏剧领域营构不同的艺术景... 于艳平 李伟昉:《裘利斯·凯撒》:“诗与哲学之争”的隐微书写 内容提要:莎士比亚在《裘利斯·凯撒》中塑造了四个典型人物:斯多葛主义者勃鲁托斯、伊壁鸠鲁主义者凯歇斯、意志至上者凯撒与... 孙法理:关于新确认的莎士比亚四部作品 到1978年为止,大陆和台湾的两种《莎士比亚全集》译本篇目基本相同。大陆的全集是在朱生豪1947年完成的译作《莎士比亚... 刘明厚:多元化的莎士比亚 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电视台、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6家单位联合... 刘思远:王权与表演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年,王位继承问题再次成为英国社会最大焦虑。苏格兰斯图亚特王室对英格兰王位的觊觎、埃塞克斯公爵的密谋、... 张源:莎士比亚的《凯撒》与共和主义 一 群氓初为布鲁图斯的演说 所动:凯撒确是野心勃勃; 当雄辩的安东尼讲述凯撒的美德, 此时除了布鲁图斯,谁复为恶? 人... 李伟民: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与女性主义视角 在《维纳斯与阿董尼》中,莎士比亚将神—人、勾引男人的女人和圣女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本身就可以构成对其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 孙家琇:莎士比亚大悲剧的“前奏” (一)承前启后的《裘》剧 莎士比亚的大悲剧——《哈姆莱特》和随后的《奥瑟罗》、《李尔王》等等是1600—1601年开始... 孟宪强:莎士比亚创作分期新探 1849年德国学者盖尔维努斯在他的四卷本著作《莎士比亚》中第一次将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877年英国学者道... 徐群晖:莎士比亚悲剧的审美现代性 一 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体现在对人自身生命企求此岸性的大胆追求,特别是在个人价值、人格独立、爱情幸福、意志自由... 沈林:莎士比亚:永恒的还是历史的? 世界各国的戏剧节上,全球许多都市的舞台上,此时此刻,莎士比亚戏剧都在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穿越了几个世纪,而且似乎超... 杨慧林: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在西方的文学批评史上,许多人都对莎士比亚怀有一种高不可及的感叹。比如歌德(Goeth)告诫他的追随者:“我们还是不要讨... 乐铄:罗马剧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定位 莎士比亚戏剧中,除10出历史剧取材于英国历史外,其他喜剧、悲剧、传奇剧共27出,题材来源驳杂。这驳杂中,有9出是希腊罗... 刘明厚:莎士比亚在中国 继1994年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之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于1998年9月25日至26日又一次成功地举办了... 李万钧:比较文学视点下的莎士比亚与中国戏剧 一 莎剧与中国戏曲有不少相似之处。其一,都是诗剧。莎剧角色用诗说话,中国戏曲角色用诗唱歌。莎剧的诗基本上不入乐,中国戏... 李伟民:对莎士比亚的开掘、守望与精神期待 一、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 莎士比亚同时代人执剧坛牛耳的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 张英进:改编和翻译中的双重转向与跨学科实践:从莎士比亚戏剧到早期中 翻译是一种文化改编,而改编本身也是一种翻译。莎士比亚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早就质疑了权威与作者身份的问题,由这部剧作改... 陆炜:洪升的《长生殿》和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这两个戏都是写大人物的爱情。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故事脍炙人口,而在世界范围内,罗马帝国三执政之一的安东尼与埃及女... 沈林:黑色的莎士比亚 提到莎士比亚,我国戏剧爱好者和戏剧人会产生两个联想:“过去的”和“英国的”。英国国家剧院来华演出《奥赛罗》,难怪新闻发... 肖锦龙:互文性与莎士比亚戏剧的解构 20世纪后期,英国戏剧突破了前期社会问题剧的一统天下,走向了多元化:不但传统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戏剧在布菜希特戏剧的推... 肖红萍:简论“自然诗人”莎士比亚 “自然诗人”的提法并非笔者的发明,自从莎士比亚象一颗耀眼的星宿升起在世界文坛之后,历代各国的不少评论家、作家如约翰孙、... 郭方云 潘先利:论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柏拉图宇宙图景 1.绪论 柏拉图哲学对西方社会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哲学上,也波及到文学界。作为一门把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同时纳入一个... 王维昌:论莎士比亚历史剧创作的艺术原则 历史剧在莎士比亚整个戏剧创作中占有显著地位,曾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舞台上大放异彩,极大地激励并弘扬了英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邓楠:论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和光彩照人的女性群像,成为各国人民百谈不厌的话题,受到了... 马兰:论莎士比亚研究的基本方法 莎士比亚研究在整个外国文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就研究成果的数量而言,它在作家作品研究中几乎是首屈一指的。纵看近几... 阿兰.布鲁姆:政治哲学与诗 一 关于当代大学生,最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再没有任何经典书籍能够塑造他们的爱好与想象。大体而言,当在生活中遭遇困难或考虑... 施亮:《莎士比亚全集》的几位译者 一些人向我赞赏先父施咸荣的译作,称他是一位翻译家。但他们未必知道,父亲却多次称自己只是一名老编辑,因为他将近二十余年的生... 伊格尔顿:文化与社会主义 所有的人在出生之际,都尚未发育完全、不能自立、有赖于他人帮助并且没有能力照料自己。这并非只针对牛津大学教员而言,而且适用... 张英进:改编和翻译中的双重转向与跨学科实践:从莎士比亚戏剧到早期中 内容提要:翻译是一种文化改编,而改编本身也是一种翻译。莎士比亚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早就质疑了权威与作者身份的问题,由这... 范若恩:从群氓到看客 摘要: 大众如何被野心家煽动从而成为狂热的群氓历来是文学与心理学中值得深思的现象。 本文试图首先以群体心理学的视角分析莎... 段德智:莎士比亚伟大,还是牛顿伟大? “我是谁?”“我是一个理性的人,还是一个非理性的人?”这是西方哲学中一个既十分古老又十分晚近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这个... 孙惠柱:莎士比亚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刚演过田沁鑫版的中国《李尔王》,又迎来了林兆华、濮存昕合作的《哈姆雷特》,而这只是北京刚刚同... 孙惠柱:莎士比亚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莎士比亚对我们今天有些什么意义?近年来因为《百家讲坛》,我们从中国的古典里找到了很多对文化界以外的人也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余世存:杨九声译莎士比亚记 男人是很少交流的,男人的最隐秘、最真实的东西藏在心里。如果说有交流,他们也是单调的、留给对方解读的,即他们用行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