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杜甫与李白的会合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杜甫从山东回到洛阳,在洛阳和偃师中间偏北的首阳山下尸乡亭附近开辟了几间窑洞,作为他的住所,这... 周勋初:李白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研究历史人物,要想掌握他的特点,了解他的为人与风格特异处,办法之一,就是拿他和同时代的人作比较。假如他对某些事件的看法... 由墨林:李白、杜甫对日本江户诗坛之影响 与平安时代就被日本诗人推崇的白居易相比,日本诗人对于李白、杜甫的学习起步略晚,约始于五山文学初期。虎关师炼(1278... 薛天纬:《将进酒》文本演进“三部曲”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名篇,近些年经央视《经典咏流传》等现代传媒播扬,更是天下传诵,尽人皆知,其社会普及度几乎赶上了《静... 詹福瑞:“人生得意须尽欢” 内容提要:快乐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生命观。此种生命观把快乐视为人生的目的,并把生命的快乐分为感官的和精神的两类。虽然中外... 胡可先:新出文献与李白研究述论 摘要:新出土的墓志中直接和间接涉及李白其人其诗者有二十余方,可以综合利用这些墓志以印证传世石刻和史传文献,探讨李白的生... 王树森:李白与杜甫的君子理想 李白与杜甫,以郑重的笔墨记录下唐代社会由辉煌走向苦难的沧桑巨变,书写了身处其中的人民的转徙与歌哭,同时他们作品中也承载... 乔象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周啸天:李白《将进酒》鉴赏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四 李白:五言律诗三首 现在选讲李白的三首五言律诗,代表他的律诗的几个方面。李白的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以乐府歌行为主。其次是古体,其次是绝...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三 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二 李白: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一 李白:战城南 战城南 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韵一)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匈... 施蛰存:盛唐诗话 三〇 李白:蜀道难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韵一)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九 李白:古风三首 古风第十四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八 黄鹤楼与凤皇台 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 周勋初:李白诗原貌之考索 阅读古诗的人,读到一定阶段时,大都会产生疑问:我们读的这些诗,是否为作品的原貌? 明清选本中出现的混乱 人们初读唐诗... 郭勉愈:新时期李白生平研究综述 一、出生地问题 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两文叙述李白出生都在“逃归于蜀”、“潜逃广... 余光中:寻李白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 余光中:戏李白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万里涛涛入海 那轰动匡卢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 余光中: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刚才在店里你应该少喝几杯 进口的威士忌不比鲁酒 太烈了,要怪那汪伦 摆什麽阔呢,尽叫胡姬 一遍又一遍向杯里乱斟 你应... 杨义:李白诗歌句式的语言哲学 清新飘逸的语言形容,组合成奇幻雄浑的审美境界,把诗学的两极性风格举重若轻地熔于一炉,这就是李白的本事。他把经过脱俗处理... 杨义:李白诗的语言创造法则 一、从印象感悟到理论思辨 李白为诗,向来以其雄健飘逸之姿,为人惊佩为天仙之才。比他辈份略高的贺知章以“谪仙人”称其人,... 杨义: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 李白是公元8世纪前中期中国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是盛唐时代的结晶。在盛唐,杜甫的诗写得比较沉重、踏实,比较有责任... 薛天纬:关于李白卒年问题的再讨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发表了舒大刚先生所撰《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舒文”),... 邓小军:李白《峨眉山月歌》释证 唐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辞亲,去国远游”①,乘舟取道大江(今岷江)②水路出蜀,经过嘉州(今四川乐山市)一带... 陶新民:并庄屈以为心 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云:“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龚自珍全集》第3辑)学人对这段话... 傅绍良:从唐人眼中的盛唐看唐诗分期的客观标准 在唐诗研究中,关于唐诗分期的说法越来越繁杂,从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到八分法,不一而足。纵观诸种分期法,不难发现,唐诗... 郁贤皓 胡振龙:八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十大热点 李白研究肇始于唐,以后宋元明清各代均有论著,然成果较少,仅有宋杨齐贤、元萧士赟、明胡震亨、清王琦数家注及各种诗话文集中... 松浦友久:关于李白“捉月”传说 (一)引言 李白晚年在长江采石矶醉酒入水捉月沉溺而死——这一传说已成为李白诗风和人品的象征而广泛流传于世。 在一般中国... 张瑞君:李白待诏翰林和出宫原因探微 关于李白被诏入宫和赐金还山的原因,唐代的记载已经很不一致。宋人对唐人的记载又各有取舍,有的还加以归纳、增加,有的不见于... 杨义:李白代言体诗的心理机制 一化妆抒情的历史渊源 为诗而采用代言体,乃是一种化妆的抒情。因为诗人和诗中的抒情主体“有缘”而“非一”,他要在诗中直接... 何念龙:李白传说故事评说 在我国历代诗人中,恐怕没有哪一位能象李白那样留下许多和他相关的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它们广为流布,为人乐道,有的还成为后... 李克和: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题争议的由来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篇极其出色的古风。但其诗题自宋以来便有争议。《文苑英华》题为《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日... 白杨:李白被逐新探 伟大的诗人李白与他所在的时代是互相映照的,盛唐的时代诞生了李白,李白的诗歌代表了盛唐的时代。不论是青春的李白还是少年的... 宣炳善:李白《静夜思》的民俗学阐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这首千古传诵的思乡诗在中国几乎家谕户晓,但研究者对这... 赵海菱:李白《将进酒》新考 《将进酒》是李白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关于它的创作时间,历来存在异议。有人认为创作于开元年间,有人认为创作于天宝三载之... 戴伟华: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 李白由东鲁人长安,心情非常复杂,婚姻不幸、鲁文化的排斥等,使李白心情压抑,他急于要摆脱困境,经过多方游说,终于在玉真公... 刘石:李杜苏类型说 将李白、苏轼合谈,的确是有意义的。但如果加上杜甫,就更有意义。这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最熟悉和最尊敬的三位诗人,更因为他们... 杜晓勤:二十世纪李白研究 李白,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其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以致流传到今天,... 傅璇琮:李白任翰林学士辨 一 近二十年来,关于李白的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有关李白生平的考述,如李白的家世与出生地、李白的两次入长安、李白的交游... 钱志熙:李杜赋合论 唐赋创作在唐代文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造成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从汉代以来,诗赋一直是纯文学的中心。在南朝文笔观念里... 钱志熙:论李白乐府诗的创作思想、体制与方法 李白的乐府诗创作,是代表了唐诗艺术非凡高度的创造品之一,具有一种奇迹性的特点。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我们理解唐诗艺术的... 罗宗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这是一个老题目。1962年郭沫若同志在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会上的开幕词就是这个题目。在开幕词里,他说:“李白和... 罗宗强: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散论 我国许多杰出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令人一见难忘的艺术风格。李白就是这样一位诗人。 人们对他的艺术风格有过各种各样的评论... 姬茅:李白杜甫诗中之舞及其意蕴 在艺术的发展史上,诗、乐、舞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书•尧典》、《礼记 •乐记》等对此都有... 肖瑞峰:李杜诗论新探 作家的艺术见解往往与其创作个性相联系,这是为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验证过无数回的真理。唯其如此,当李白、杜甫这两位独具灵光... 杨义:李杜诗学:原理与方法论(之二) 四把握关键命题与形成新诠释学法则 以古人的感悟为悟后思维的根柢所在,选择一些含有真知灼见的共识性命题,透视其深层的文化... 杨义:李杜诗学:原理与方法论(之一) 一盛唐魄力与诗学新境界 唐诗高峰或奇峰绵延迭起,造成了诗性思维和诗学趣味在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占有一个崇高的、渗透于情感体... 枕戈:李白的古风:“风雅之嗣音,诗人之冠冕” Ⅰ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 张龑:夜读李白 月光还是千年前你床前的月光, 在我的斗室洒下一层淡淡的霜。 千年前你仗剑把酒着一袭白裳, 走进历史时浑身沾满年少轻狂。 ... 戴建业: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意义 五六十年代学术界曾为李白诗歌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时代精神、李白的意义和力量何在等问题争论得热闹异常,以林庚为代表的一方认为,... 留白:剡溪:李太白与王子猷 初下荆门——李白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这首题为《初下荆门》的七绝,在李白的诗集... 王充闾:两个李白 一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确实是一个不朽的存在。这不仅由于他是一位负有世界声誉的潇洒绝尘的诗仙,那些雄奇、奔放、瑰丽、飘逸... 郝润华 马婧:文化学视域下的李白研究 近代以来,李白及其文学创作成就一直颇受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众多学者对其生平、思想、艺术成就等方面做出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 李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著述动机发微 一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最后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他最有争议的著作之一。郭沫若学术写作速度很快,但他却在这部著作上耗费... 周勋初:自出手眼 力排干扰 方光焘先生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之一。这倒不光是他爱护学生如子弟,还因他人品高尚,鲠直率真,从不曲学阿世。每读一本书,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