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帜 杨建民:钱锺书论古说“吹嘘” “吹嘘”一词,今人用来,大致为过分扬誉他人,甚至更多自我扬誉之意。此词出现较早,可当时两字连接或分用,意思并不一致。在... 刘梦溪:钱锺书的学问方式 学术殿堂的引桥 我和钱锺书先生没有见过面。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创办《中国文化》杂志,也由于当时想着手对钱先生的学... 刘梦溪:钱锺书与陈寅恪 打通文史和贯通中西 吴宓20年代在清华园,一次谈起学问人才,说年龄大一些的要数陈寅恪,年轻的首推钱锺书。陈、钱都是有... 蒋寅:久被忘忽的钱锺书诗集 二00三年元月,我从韩国客座归国,偶与李庆教授闲谈,他问我是否看到《博览群书》去年第八期刘梦芙先生和我商榷的文章,我茫... 许子东:钱锺书《围城》——方鸿渐的意义 1938年,抗战正激烈,“财主底儿女们”正从南京逃到武汉,再狼狈逃到重庆,回国的钱锺书(1910—1998)经香港上岸... 张治:从未离开的目光 一九三八年钱锺书一家离开欧洲,返回全面抗战的中国。然而他并未停止对于英国思想文化动态的关注。“二战”结束后,他受英国驻... 艾俊川:是谁介绍钱锺书与卢弼相识? 在钱锺书交往的老辈中,《三国志集解》作者、晚号慎园的卢弼令人印象深刻。卢弼与钱氏父子均未谋面而有深交,与钱锺书通信时年... 苇航:钱锺书修订半世纪的《中国诗与中国画》 钱锺书先生自嘲他“也许是一个‘忘本’的浪子,懒去留恋和收藏早期发表的东西”(见《〈写在人生边上〉和〈人·鬼·兽〉重印本... 吕嘉健:钱锺书论“助哭”与“诈泣佞哀”之解读 ——从荒唐的风俗到士 我们不断努力奉行的角色,这种面具是我们更真实的自我,我们想要成为的自我。 ——罗伯特·E·帕克 ... 庞惊涛:《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中的钱锺书 《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中的钱锺书 庞惊涛 近日偶得宁波藏家《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复制本... 夏中义: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三种生命样式 以个体怎样面对历史语境中的“尊严与安全”为视角,来论述且比较学界先贤的生命样式,这当然不是学术思想史的常规框架所能涵... 程秀全:走入中学课堂的“钱锺书”——利用《管锥编》教学的探索 学人君按:《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于1960至1970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体著作,全书以文言写成,贯通文、史各领域,引证... 路新生:蚌病成珠: “人”——“生”与《管锥编》中的《史记》论 一、苦中求乐与撰文明“志” “蚌病成珠”由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谈东汉冯衍时首先提出:“敬通(冯衍字)雅好辞说,... 孙甲智:钱锺书读的是什么版本的《红楼梦》? 在一本号称“全解本”的《红楼梦》校注前言中看到: 钱锺书先生虽然不研究《红楼梦》,但对《红楼梦》版本的混乱现象却很不以... 莫芝宜佳:钱锺书与杨绛二三事 钱先生和杨绛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我早就想写一篇文章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再加上忙忙碌碌的,所以耽误了太... 刘叔明:钱锺书与社科院文学所图书馆 正如他那举世皆知的名字一样,钱锺书先生一生钟爱书,而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的不解之缘,更是我国当代图书馆事... 吕嘉健:陈寅恪与钱锺书“论韩愈”之评说 韩愈是中国文化研究中的重头人物,20世纪中国两个博学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和钱锺书都研究过他。陈寅恪借歌颂韩愈建立道统、排斥佛... 张治:钱锺书读奥维德 钱锺书借助于英法文译本(尤其是“洛布古典丛书”),并结合自己对拉丁文和古希腊文程度不同的认识,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古典著作... 伍国:钱钟书对陈寅恪“以诗证史”的批评 胡晓明先生在《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一文中曾指出钱钟书和陈寅恪代表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简而言之,陈... 吕嘉健:对“政治沉默”之不宽容背后的思想心理 本文揭示中国知识分子内部对“政治沉默”态度不与认同背后的思想心理。对此不宽容的主体基本上是具有强烈左派倾向的小知识分子阶... 杨绛: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 傅道彬:一副清凉散:读《谕儿锺书札两通》 30年代初,正是二十几岁的钱锺书先生天才挥发崭露头角的时候,外间时有议论锺书先生的文章学问均在同是学者的父亲“老钱”先... 谢泳:《围城》的五个索隐问题 一徐志摩 钱锺书和徐志摩有无交往?在一般的两人传记中都没有涉及,细部的考察我不好妄下结论,但大体可以判断为钱徐之间没有... 党圣元:钱锺书的理解修辞理论 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锺书,在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上的卓越成就,已获得交口赞誉。他在修辞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似还未引起学术... 田建民:钱锺书两篇英文文章所引起的论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钱锺书以极其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到战后的文化建设之中。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他在文坛上非常活跃。不但著名... 匡启镛:钱锺书短篇小说创作论 学者、作家钱锺书先生创作于40年代中期的《人•兽•鬼》,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五十年来,这本短篇小... 徐庆年:青年钱锺书与西方哲学 本文主要讨论钱锺书三、四十年代治学与创作的一个侧面——西方哲学对他的影响以及他的回应。要在一篇文章中把这一问题全面勾勒... 党圣元:钱锺书的文化通变观与学术方法论 在中国人文科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学术大师、名家辈出,众多的名师宿儒,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本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天... 孙小著:钱锺书学术思想中文人自律意识述要 笔者认为,钱锺书先生之所以能够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当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注:语出海外学者,参阅张泉编译:《钱锺书和他的... 牛月明:钱锺书的“理趣”论 钱锺书先生曾指出:“成为某一门学问的专家,虽在主观上是得意的事,而在客观上是不得已的事”。事实上,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学士... 林校生:钱锺书史学思想三题 钱锺书先生的著作包罗宏富,横看成岭侧成峰,难以一概称之。他诚然申说过“与其曰古诗即史,毋宁曰古史即诗”(《谈艺录》38... 李洲良:钱锺书关于史传文学理论问题的若干阐释 1 “记言”与史蕴诗心从记言的角度来评价《左传》是钱锺书先生慧眼灵心之处。他说:“左氏于文学中策勋树绩……尤足为史有诗... 熊元义:钱锺书与王国维近半个世纪的对话 二十世纪,就中国悲剧问题,我国两位杰出学者钱锺书与王国维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学术对话。 尽管这场学术对话因为对话一方王... 黄振林:钱锺书解“戏”释“曲” 钱锺书被誉为现代学术史的“文化昆仑”,其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积累令人仰慕不已。钱锺书没有撰写过关于戏剧方... 雷勤风:钱锺书的早期创作 引论 钱锺书(1910-1998)是20世纪中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出身世代书香之家,后来求学于国内外的一流学府。他... 王水照:钱锺书先生与宋诗研究 钱锺书先生辞世时,学术界的不少有识之士及时提出,整理出版钱先生的遗著,是对先生最切实的纪念,也是学术建设的当务之急。三... 左鹏军:钱锺书论黄遵宪述说 黄遵宪作为晚清诗坛大家,作为中国古典诗歌迅速变革时期特色鲜明、成就卓著的诗人,是钱锺书始终保持关注兴趣的人物之一。钱锺... 孙小著:钱锺书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与扬弃 钱锺书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大学者,《管锥编》则为其学术力作与代表作。虽然钱氏的学术成就非以政治学研究而名世,但在《管... 殷国明:追寻“大象无形”的美学理想 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中有一种“大象无形”的观念,表达了一种超越形迹的美学理想。从整个中西文艺理论发展过程来看,交流作为一种... 李清良:钱锺书“阐释循环”论辨析 一“阐释循环”论总纲 钱锺书提出其“阐释循环”论,是由讨论汉语“不X不Y”句型引发的(《管锥编》169—172页。以下... 於贤德:钱锺书、王朝闻文艺美学研究的比较 要准确把握文艺美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全貌,不能不对钱锺书、王朝闻两位先生的杰出贡献予以高度的关注。他们都以博大精深的... 季进:论钱锺书与比较文学 几乎所有的关于比较文学方面的论著都将《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视为比较文学的经典之作,将钱锺书视为中国比较文... 王晓华 葛红兵 姚新勇:世纪末的人文神话 “钱锺书热”是世纪末中国文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真诚崇拜钱锺书。钱锺书在“钱锺书热”中也走上了圣坛,由一... 黄钢:诗与通感 钱锺书先生的《七缀集》中有一篇文章题为《通感》,专门研究通感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运用情况。他列举了很多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个... 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锺书、王了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1939年)后,大后方(云贵川等地)相对稳定,各项文化事业略有恢复,文艺创作也渐渐有了... 魏宏远:钱谦益“弇州晚年定论”发覆 王阳明为阐发“心学”的合法性,推出了“朱子晚年定论”之说,以朱熹晚年思想来否定其早年思想。王阳明这一做法启发了钱谦益,... 李裕民:钱锺书《宋诗选注》发微 我一般不买选本,而喜欢买全集。一是从研究历史的角度说,资料越丰富越好;二是选注本质量多不太高,往往是图方便,随意选的,... 季进:论钱锺书著作的话语空间 一 钱锺书著作话语空间的形成,以1949年为界,大略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49年以前是钱锺书著作话语空间初步形成的... 梅琼林:论钱锺书的楚辞研究方法 钱锺书先生的楚辞研究主要集中于《管锥编》卷二的《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语言精粹,阐述洗练,抓住难题,重点突破,篇幅约... 胡慧翼:近20年大陆“钱锺书热”的文化剖析 钱锺书是20世纪中国一位睿智超群的学者和天才作家,他以学者的笔锋书写自己的文学世界,又以自己的文学世界体现了学者深挚的... 王水照:《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与南宋诗歌发展观 一《容安馆札记》的特点和性质 《钱锺书手稿集》是钱先生的读书笔记,字字句句都由他亲笔写成,是已知手稿集中篇幅最大的个人... 李昕:我帮钱锺书打《围城》官司 1993年6月,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北京各大报刊忽然之间接二连三地刊登了这样的热点新闻:“《... 龚明德:《〈围城〉汇校本》十年祭 龚明德先生所编的《<围城>汇校本》是一本对钱锺书小说《围城》进行汇校的书,使用的底本是载于《文艺复兴》杂志上的连载小... 蒋寅:《谈艺录》的启示 1.在我的印象中,自《管锥编》问世以来,钱钟书其人其作就成了个显示博雅度的话题。学文的凑在一起,不知不觉就会谈起钱钟书... 刘梦芙:难以使人信服的批评 近来在报刊接连读到蒋寅先生的文章:《对〈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几点“声辩”》(《博览群书》2001年第11期)、《世间文字... 蒋寅:对《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几点“声辩” 我一向只读书不看报,友人告诉我,《中华读书报》发表徐晋如先生的书评,颇称赞李洪岩、范旭仑在《为钱钟书声辩》中对我关于钱... 李洪岩:如何评价钱锺书 一 缘起 钱锺书先生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锺书作了极高评价。这可... 蒋寅:在学术的边缘上 解构钱钟书的神话 钱钟书正在成为或者说已经成了一个神话,他的《围城》妇孺皆知,他的佚事巨细无遗地在传媒中放大,“文化... 李双:“自由”的“忧”与“伤” 《围城》问世之前,中国现代文学,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形态。“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好像农民起义军开进了德胜门,“主流”一派... 胡晓明: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 本世纪的中国诗学研究,有两个人的名字无疑是影响深远的。一个是陈寅恪,他开创了一种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的学术方法,代表了古... 杜贵晨:古今载论中的孙悟空崇祀之俗 钱钟书《读小说偶忆》云: 尤西堂侗《艮斋杂说》卷三云:“福州人昔祀孙行者为家堂,又立齐天大圣庙,甚壮丽。四五月间迎旱龙... 焦亚东:互文性视野下的类书与中国古典诗歌 1 类书,是将各种古籍中的文献资料依据内容分门别类加以辑录或杂抄,编次排目以供人们检索、查阅的一种工具书。“凡荟萃成言... 刘洋:迦达默尔与钱锺书解释学思想比较研究 对中国古典文献的解释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没停止过,但对中国古典文献解释的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则是现代学者关注的问题。有的学者... 路新生:“人性”:钱锺书史论中的“历史美学”要素 “人”有“外在”与“内在”存在的两面:“肉身”是人的外在存在形式;“心灵”虽亦肉质,却赋予人“思”的本能,“思”就能够... 杨绛: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 我谨以眷属的身份,向读者说说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因为他在病中,不能自己写序。 ... 吕嘉健:论钱锺书的文化旨趣与他的研究方式 “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交互往复,庶几乎义解圆足而免于偏枯,所谓‘阐释之循环’者是矣。... 谢泳:陈寅恪钱锺书诗同用一典八例 目前已见陈寅恪和钱锺书旧诗,就数量判断,陈多于钱。陈钱旧诗中,偶有用典同一现象。除一般旧诗习语,如“蓬莱、青鸟、缁衣、... 鄭延國:司湯達的東方知音 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對范成大進行介紹時,寫有一語:「頭腦保守的批評家總覺得田園詩裡提到官吏榨逼農民,那未免像音樂合奏... 蒋寅:钱锺书的道义担当及其他 钱锺书是永远的话题,也是吸引人的话题。浏览近年发表的钱学文章,感觉也开始出现以前陈寅恪研究曾出现的那种倾向,研究对象逐... 刘聪:《社会日报》上的钱锺书诗 1938年9月,钱锺书偕妻女从法国马赛搭乘邮船阿多士Ⅱ号返国。在客舟中,钱锺书遇到刚刚卸任外交官的冒孝鲁。二人虽是初识... 刘聪:续谈《社会日报》上的钱锺书诗 笔者曾在《〈社会日报〉上的钱锺书诗》(刊《上海书评》2013年6月6日)中,介绍了1939年2月至9月间,发表在《社会... 钱碧湘:钱锺书散论尼采 2000年尼采逝世百周年,北京、上海分别出了纪念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套《尼采百年解读系列》,共六册。其中... 赵益:“钱学”已成清谈之助? 12月19日是钱锺书先生的忌日,近日的怀念文章又多见诸报端。本人也是一个锺书君的崇拜者,但就实而言,不过仅能稍读《谈艺... 刘永翔:钱锺书程千帆沈祖棻 程千帆(会昌)先生是我服膺的学者,其夫人沈子苾(祖棻)先生是我钦佩的词人,两位先生的著述均益我良多。千帆先生的见解我曾... 王水照:杨万里的当下意义和宋代文学研究 杨万里是南宋的一个重要作家。对杨万里的研究必将推动宋代文学研究走向深入。杨万里的身份,主要有三个,一是勤政爱民的爱国名... 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 前言 自从一九八○年《围城》在国内重印以来,我经常看到钟书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或是诚诚恳恳地奉劝别研究什么《... 杨宪益:回忆钱锺书兄 20世纪已经过去了,回想这一百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各种不同的遭遇,很多感触。钟书兄比我大两岁,他的学识文章则比我高明得... 钱锺书: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 “论理你跟我该彼此早认识了,”他说,拣了最近火盆的凳子坐下:“我就是魔鬼;你曾经受我的引诱和试探。” “不过,你是个... 杨绛:《钱锺书手稿》序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 周振甫:《管锥编》选题建议及审读报告 一代学人钱钟书先生走完了他八十八年的人生里程,於1998年12月19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外学界都在为钱先生的去世而... 钟来茵:钱锺书与杜甫 在钱钟书先生数百万言著作中,谈得最多的作家是杜甫;在数以千计的中国作家中,钱先生评价最高的是杜甫;影响钱先生诗歌创作... 吕嘉健:論旁觀者錢锺书 当我们考察现代中国史上知识精英们可怜复可鄙之表现时,深感钱锺书是值得尊敬的一种范型。钱锺书不能例外地是专制社会的弱者和怯... 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 刘再复:钱锺书先生纪事 一 钱锺书先生去世已经十年。这十年里,我常常缅怀着,也常与朋友讲述他对我的关怀,可是一直没有着笔写下纪念他的文字,仅... 常风:和钱锺书同学的日子 一 1929年,我报考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那年外语系招收差不多40个名额。等到正式上课前三天,我才接到通知我已... 柳鸣九:君子之泽,润物无声--心目中的钱锺书、杨绛 在一个人文精神明显失落、人文大家甚为罕见、人文财富并不富饶的国度,对于人文精英、人文佳品不是更应该倍加珍视、倍加尊重、倍... 林建刚:费孝通的缺憾与事功 在钱钟书与费孝通之间,这同一个“情人”不言而喻是指杨绛了。1998年,钱钟书逝世之后,费孝通似乎依旧没有忘记他的初恋、据... 吴远鹏:友人记大师-——读吴泰昌先生《我认识的钱锺书》 《我认识的钱锺书》一书2005年4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不同于其它钱锺书传记的书,书的作者吴泰昌先生是《文... 吴远鹏:从"默默地生存"到"默默的存在" 一 2010年11月21日,是钱锺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按照惯例是非常值得隆重纪念的,作为对钱先生十分景仰的后辈... 钱之俊:晚年钱锺书的健康及其他 “文弱书生”,用在钱钟书身上其实还是很贴切的。和他渊博宏大的知识结构比起来,他的身体显然不具有对称性。他的好友郑朝宗说... 钱之俊:钱锺书的住房变迁与文人际运 钱钟书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逝世于1998年,经历了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历经一系列重要变革与运... 吕嘉健:论“钱锺书文体” 每个工具都带有用来创造它的那种精神。 —— 物理学家海森堡“文体”(style)一名实含多义,有语体、笔法、笔性、文类、... 周为筠:储安平、费孝通与钱锺书——《观察》撰稿人的命运歧途 《观察》是20世纪40年代末一本著名政论杂志,创办人乃近代著名报人储安平。储安平是蕴怀浩然之气、关怀国运民瘼的知识分子,... 钱之俊:家庭教师钱锺书 钱钟书虽然成名很早,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也经历了一段很艰难的岁月。抗战期间,被困上海,迫于生活压力,他竟也做起了家庭教... 钱之俊:钱锺书为什么没有被打成右派? 1949年,面对改朝换代的变革,钱锺书夫妇最终选择留在国内。杨绛说:“解放前,我们是读过大量反苏小说的。但我们不愿远走他... 许渊冲:忆钟书师 值得回忆的事是生活中的诗。——威廉·赫兹利特钟书先生仙逝已经12年了。回忆72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山清水秀、... 刘晨:一九七九 一、1979年,我们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思想的改造,而获得了所谓的新生。我的丈夫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为... 杨绛: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杨绛先生近年闭门谢客,海内外媒体采访的要求,多被婉辞;对读者热情的来信,未能一一回复,杨先生心上很感歉疚。朋友们建议先生... 杨绛:吴宓先生与钱锺书 钱锺书在<<论交友>>一文中曾说过:他在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都是以哲人、导师而更做朋友的。吴宓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 艾朗诺:谈《管锥编》 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主办的“都市繁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记者有幸见到了“洋钱迷”、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校区教授艾朗诺(... 雷勤风:钱锺书的早期创作 引论 钱钟书(1910–1998)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出身世代书香之家,后来求学于国内外的一流学... 柳鸣九:当代的一座人文青铜塑像 随着时序的推移,钱锺书先生在我们这些现已年过古稀,但曾和他有过不少接触,并曾深受他君子之泽滋润的晚一辈人的心目里,愈来愈... 栾贵明:忆钱锺书:他一生充满侠肝义胆 今年是钱锺书(1910-1998)诞生一百周年。栾贵明曾追随钱锺书三十余年,自称“能跟钱先生在一起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钟叔河:不忍之心 在我的心中,钱先生是一位大智者,又是一位大仁人。三十年前,他光凭几本新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便给了我这个素不相识、毫无... 高峰枫:钱锺书致方志彤英文信两通 《上海书评》第99期(2010年7月18日)上,刊有一篇李文俊夫人、德国文学专家张佩芬回忆钱锺书的文章《“偶然欲作最能工... 范旭仑:钱默存因李克案遭受祸难 Walter Allyn Rickett,华名李克,一九二一年十月生;其妻Adele Austin Rickett,华名... 岚枫:答报情痴无别物——钱锺书与杨绛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钟书 1932年,春... 钱锺书:《干校六记》小引 杨绛写完《干校六记》,把稿子给我看了一遍。我觉得她漏写了一篇,篇名不妨暂定为《运动记愧》。学部在干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搞运... 艾朗诺:钱锺书写《管锥编》的动机与心情 今年是钱锺书先生一百年诞辰,他去世十二年了。钱先生1979年到美国去的时候,我见过他一面,我在哈佛大学的老师方志彤教授,... 许渊冲:忆锺书师 值得回忆的事是生活中的诗。 -威廉.赫兹利特 All that is worth remembering in life... 陈骏涛:和钱锺书先生在干校的日子 没有花圈花篮,没有挽幛条幅,没有悼词哀乐,没有长长吊唁的人群,只有六十余载与之相依相伴在治学的“围城”里相濡以沫的老伴,... 钱之俊:编辑钱锺书 转眼间,钱锺书先生逝世已十余年,2010年正值先生百年诞辰。在我们的直觉里,钱锺书一生可能都是个读书、教书、写书做学问的... 《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出版 《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作者 丁偉志 等 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ISBN 9780193966697 價格 H... 陈骏涛:特殊年代里的几封书信 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特殊的机遇把我和先生“绑”在了一起: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下放河南“五七干校”的... 丁伟志:向钱锺书先生学习 钱锺书先生逝世以后,我写过两篇纪念他的短文。第一篇题目是《送默存先生远行》,第二篇题目是《走近钱锺书》;今天写的《向钱锺... 许德政:与默存先生相处的日子 在文学研究所十五年多的时间里,我拜钱先生所赐可谓多矣。有问必答,有惑必解。我第一次感受到钱先生对我的关怀,则是他对我... 刘皓明:绝食艺人:作为反文化现象的钱锺书 钱锺书是卡夫卡的绝食艺人(Hungerkünstler)。 绝食艺人,乃至任何杂耍艺人,都是将某种超出常人的功夫作... 留白:钱锺书“不肖”乃父——《读钱札记》之二 你喜欢读一个人的书,渐渐会发展成“包打听”,希望了解他一整个人,事无巨细,都想去“钩沉索隐”一番,希望看出别人没注意... 留白:“打”出来的大师——《读钱札记》之一 一个优秀的儿子固然是老子的骄傲,但也未尝不是老子的无奈,如果父子竟然是同行,那无奈在外人眼里便可升级为悲哀。那时人们... 余英时:我所认识的钱锺书先生 钱默存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虽不感意外,却不免为之怆神。我没有资格写正式的追悼文字,因为我们之间并没有私交。但是二十年... 张隆溪: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 近一年中,我曾数次去拜访我所敬重的前辈学者、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钱锤书先生,听钱先生就比较文学及一些有关问题发表了... 张隆溪:论钱锺书的英文著作 近年来,西方文学和文化想象中的中国或东方,已经成为西方学界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钱钟书先生的论文在半个多世纪以前,... 谢泳:钱锺书与陈寅恪 我给硕士研究生讲了一个学期《钱锺书与〈围城〉》,其中凡自己有心得的地方,我已陆续写了近十篇长短不等的文章,正慢慢刊出... 陆灏:我与钱锺书先生的短暂交往 杨绛先生在钱锺书先生和他们的独生女儿钱媛相继去世后,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写出了家庭回忆录《我们仨》。书还没上市,已有多... 徐公恃:社科院文学所古代组“老先生”印象记 20世纪60年代的古代组是全所人数最多的一个研究组,有二十余人。大概可分“老中青”三按年龄排序,老一辈专家有王伯祥、... 董桥:钱锺书的“随遇而读” 旅居英伦那些年我爱读谈藏书、谈读书甚至谈书的书。谈藏书的书关心典籍的流播和文化的防腐;谈读书的书是书香的传承是学养的... 丁东 谢泳:钱锺书的另一面 丁:钱锺书一生无党无派,淡泊名利,临终之际留下的话是:“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 吴远鹏:信史终究来海外——读《一代才子钱锺书》 《一代才子钱锺书》从去年开始看,断断续续,现在总算是看完了,之所以“断断续续”,是因为这是一本研究性的人物传记,对我来说... 伍国:大象无形钱锺书 关于钱锺书,一般的有两种评价,但这两种评价极为不同。多数人认为,能够学贯中西如钱锺书,并在文革的乱世中保持冷静,仍然... 葛剑雄:谁在炮制钱锺书“拒赴国宴”的神话? 以前读历史,常常会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记载,或者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倒不是有什么文字上的障碍,而是过于虚无飘渺,不是有悖常理... 庞惊涛:也是高等级,作为“吃货”的钱锺书 一 如果给钱锺书追加一个“吃货”的身份,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赞成,多少人反对。 《槐聚诗存》中,他自我解嘲说“不好茶酒而... 钱之俊:晚年钱锺书为何没有大作品 1949年,钱锺书虚40岁,刚届不惑,正值人生壮年。他从这一年跨入新中国到1998年仙逝,在近50年的漫长岁月中,尤其... 张治:钱锺书眼中的薄伽丘及后继者 意大利文学史上,以新式的俗语短篇小说(novella)文体写作故事集的风气,流行于十三世纪后期至十七世纪初期。十三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