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法学教育 登录

王健:指导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擘画我国法学...

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

到2035年,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相适应,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院校,持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

胡铭:数字法学:定位、范畴与方法——兼论面向数智未来的法学教育

摘要:数字法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技术和法学理论交叉的新领域,不仅是科技和法学的深度融合,而且是跨文理学科的新研究范式...

尤陈俊:法学继受对法学研究及法学教育的连锁影响——以德国法教义学在

摘要:  当我们今天讨论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应当主要朝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具体如何进行调整时,与其是以德国或美国...

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要向“新法学”转变

“新文科”的概念最早来自于美国希莱姆大学。这所大学是美国以文科著称的大学,全校有40几个文科专业。这所学校感觉到培养的...

徐显明:新文科建设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

[摘  要]新文科在法学领域的展开就是新法学。建设新法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应对国家需求对文科的挑战,实现对...

王进文:理想法学教育与良善法律人之治——批判、比较、建构

一、引言 《磨镜》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如果不知道所“磨”之镜乃高悬之“秦镜”的话,很多人可能会把它当成是一位女权主义...

徐显明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法学教育

编者按:从1978年至今的四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四十年,也是我国法学教育快速发展的四十年。在...

莫纪宏:法学教育贵在严格的逻辑训练

如何提升我国法学教育水平,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从是否能够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角度来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根...

方流芳:揭开《哈佛法律评论》的面纱

壹 美国风格的法律评论 1887年,哈佛法学院一位名叫J.McKelvey的3年级学生发起了《哈佛法律评论》(以下簿称...

侯猛:精英法学院的形成与转型:个案研究

【摘要】国内精英法学院的发展,不能只以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导向。为避免同质化,各个法学院应当找准定位,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

郑成良 李学尧: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衔接

摘要: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是国家司法资格统一考试制度实施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和焦虑的一个重要课题。司法考试作为一种...

毛剑杰:消失的一代法学精英

在法学史学家看来,1952年院系调整后法学教育阙失的后果,远不止于法学学术层面,更影响到此后二十年的社会发展进程。 从...

郑成良:东吴法学百年纪念致辞

【原编者按】1915年9月3日,东吴大学法学院在上海成立,作为我国英美法教育重镇,曾培养出20世纪上半叶我国法律界的最...

孙少石:对“社科法学”的一个反思

什么是“社科法学”?这是苏力十多年前提出的关于中国法学范式分类的一个概念。既然这个概念并不新近,围绕着这一风格的研究历...

童之伟:说说我们华政刚卸任的书记和校长

杜志淳教授、何勤华教授因年龄原因不继续做华东政法大学书记、校长的消息流传好些日子了,但到昨天才宣布。过去的个把月里,不...

白晟:潘汉典和他的“法治中国”梦

1948年9月,任上海光华大学法律系兼职副教授时的潘汉典。 9月7日,著名法学家潘汉典的《潘汉典法学文集》出版。“潘汉...

黉门对话:法律治理与法学教育:跨学科视角

北京大学“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 法律治理与法学教育:跨学科视角 邀请函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徐建:中国律师学科教育之探索

我国律师的恢复发展,己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成为法律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二十三万大军。要增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应对...

郑贤君:实践品质:美国宪法教学的目标导向

美国法学院的J.D学位与中国不同,它是在学生拥有一个学位基础上的法学专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研究生学位。由于美国是判例法...

斯伟江:律师的口才很重要吗?

一个良善、中立的司法制度,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靠包括律师在内的公民自己去挣。对此,恐怕需要的品质,是勇气和智慧,温和而...

常安 孙森森:法律硕士(法学)培养模式探析

【中文摘要】法律硕士(法学)是2009年新设置的专业硕士。当前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针对其专门制定实质上区别于法律硕士(非...

米健:现今台港澳法学教育的若干问题

法学教育制度,包括模式、方法、规则和考试制度都与特定的法律制度紧密相关。换言之,什么样的法律制度,决定着什么样的法学教...

刘晗:耶鲁法律教育小记

回国赶上母校北京大学及法学院的毕业典礼,再次读到苏力院长的致辞。苏力院长提到法学院精英教育的问题,认为“精英总是在大众...

侯猛 :中国法学院的社会科学:前景何在?

精英法学院之所以精英,就在于它的追求不仅仅是司法上的,还要影响这个国家的政策和立法,甚至前进的方向。因此,有立法追求的...

陈兴良:法律图书的演变

我国目前的法律图书出版,可以用繁荣这个词来形容。走进任何一个大型书店,直观地看,法律图书在整个人文社科图书中所占据的份...

王淑霞、梁小尹:我国法学教育面临国际化挑战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我国加入WTO后法学教育所面临的国际化、法律服务全球化挑战的大背景出发,以国际性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法学教...

吴春岐:聆听华人世界法学泰斗的声音——王泽鉴教授访谈录

王泽鉴先生一九三八年六月二日生,台湾台北人。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在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学习期间,以第一名考取台湾公费留...

对话冯象:法学如何重新出发

法权的教义是徒劳的伪业。首先,它只是一个工具性的教学体系,本身并不能支撑信仰,成为道德生活的律令。其次,在中国它纯属虚构...

王泽鉴:请求权基础:法学方法与民法发展

时间:2014年11月3日 地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会堂 演讲嘉宾:王泽鉴教授 文字整理:刘庆国、朱庆华、杨舸帆、陈...

李晟:实践视角下的社科法学:以法教义学为对照

摘要:最初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基于各自不同的学术旨趣和视角,所讨论的问题域分离多于重合,相互之间并无太多互动。但是,随...

田文昌:中国法学教育之痛

几十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改革虽然不断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结合教...

石佳友:法学教育的新挑战及其应对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巴黎第二大学合作举办的第三届中欧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该活动同时...

葛云松:法学教育的理想

  摘要:  中国的法学教育存在多方面的严重问题,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应当借鉴德国经验,将中国法学...

王利明:法学教育的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重建、恢复发展的过程。30多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

张文显: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下)

四、致力于法学教育的规范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法学教育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法学...

张文显: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上)

  曾宪义先生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在曾宪义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以追思他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卓越贡献为主题...

周赟: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

  对大陆地区高校法学教育而言,2008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正是在这一年,国家允许在校本科毕业生、也...

季卫东: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路径

在2012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成为高层基本共识,法治秩序的建构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必须通过比较大胆的改革举措使法学教...

肖金明:考问中国法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遭遇了很多困惑。在法学教育的目标如何定...

周大伟:“批发”研究生的季节

还有更多的教师是根本不看全文,只看论文提要,就按照固定的评语模版写出评语,“符合论文要求同意予以通过”。这实在就像是个在...

韩大元:法学教育的公益性及社会责任

共同探讨和思考全球化背景下法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共同探讨具有不同文明、法治传统和国家法律体系的法学院如何通...

冀祥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摘要】建国60多年来,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法学教育特色的世界法学教育的第三种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基本标志是:以法学学士、硕士...

朱苏力:追问法学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

关于中国法学教育这一话题的研究,一方面,题目必须足够大(宽泛),才会与较多人有关,并因此感兴趣;但另一方面,问题又必须足...

冯象:在熊中为熊 在鸟中为鸟

来北京才一个月,碰到的同仁、家长和有识之士,谈到教育都痛心疾首。前几天天钱学森先生逝世,媒体报道也是强调他那一句话,没有...

秦前红:法科研究生教育之弊

我所在的武大法学院,用了昨天一整天的时间与武大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同仁会商研究生教育的有关问题。虽然诸多问题犹如隔山看雾,或...

秦前红:为什么大学争办法学院?

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乱象可以从法学教育的泛滥窥见一斑。前不久,有网友列举高校招生十大“骗人专业”,法学赫然名列其中。法科学...

周大伟:佟柔先生和中国法学教育

时间:11月12日 星期四 14:30——16:30地点:明德法学楼602模拟法庭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各位老师,各...

方流芳:追问法学教育

【摘要】从1978年恢复法科招生之后,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在数量上急剧扩张的三十年。然而,制度性瓶颈窒碍了法学教育自身实...

韩大元:律师教育与法学教育

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事业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律师在我国法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法学教育的发...

冯象:“在熊中为熊,在鸟中为鸟”——漫谈法学教育

来北京才一个月,碰到的同仁、家长和有识之士,谈到教育都痛心疾首。前几天天钱学森先生逝世,媒体报道也是强调他那一句话,没有...

易继明:中国法学教育的三次转型(1949―2009年)

从1949年到2009年, 60年来的新中国法学教育,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1)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代开始以苏联...

龙卫球:江平先生的法学教育之路

2001年底,中国政法大学特别授予江平先生终身教授荣誉,褒奖这位卓越的法学家对本校、本学科及整个中国法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