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 莫砺锋:忧患感和责任感 因为怀有责任感的人们更容易洞察国家、人民的隐患祸萌,从而具有更深广的忧患感。而当诗人具有深广的忧患感之后,他们就更强烈地... 刘强:论杜甫的经学与诗学 【摘要】在杜甫诗歌的接受史上,对其诗歌“难度”的指认由来已久,但相关研究和诠释尚不多见。事实上,杜诗之所以难读,盖因... 冯至:杜甫长安十年 唐代的长安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京城。东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全城除去城北的皇宫和东西两市,共有一百... 冯至:杜甫与李白的会合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杜甫从山东回到洛阳,在洛阳和偃师中间偏北的首阳山下尸乡亭附近开辟了几间窑洞,作为他的住所,这... 冯至:杜甫在吴越与齐赵的漫游 杜甫在他从二十岁(731)到二十九岁(740)的十年内做过两次长期的漫游,漫游的区域是吴越和齐赵。在唐代的诗文小说里我... 冯至:杜甫的童年 公元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杜甫生在河南巩县的瑶湾。这时他的父亲杜闲已经过了三十岁,母亲在他降生后的几年内便死去了... 冯至:杜甫的家世与出身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 程千帆 莫砺锋:杜诗集大成说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杜甫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前人论杜,誉之为“集大成”。自从孟子用“集大成”这个词赞美孔子以来,只有杜甫... 曹慕樊:杜诗字义、修辞丛记 注释是一家之言。《文心雕龙·论说》篇说:“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离文是异,总会是同。……要约明畅,可为式矣。”这是说... 曹慕樊:杜公《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歌》与东坡《韩干马十四匹》之比 一原诗 少陵《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歌》: 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李绪)。 将军(曹霸)得名三十载,人... 曹慕樊:杜甫夔州诗及五言长律的我见 从宋以来,人们对杜甫夔州诗的评价就有争论。最初肯定夔州诗的是大诗人黄庭坚。他在《大雅堂记》《刻杜子美巴蜀诗序》等文中,... 曹慕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 曹慕樊:杜诗的起结 自宋代以来,研究杜诗的章法、句法、字法的论著很多,散见在各种诗话、笔记、文集中。字法可归在现代修辞学的辞格内。句法离不... 曹慕樊:《杜诗选注》新序 本书是我一九八〇年为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九七七、一九七八级学生开“杜诗导读”课的时候编的教材。原名“杜诗选读”,教的过... 曹慕樊:《杜诗选读》序 这本小书,打算用以引导大学文科学生欣赏研究杜甫诗的。一个文科大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文艺理论、历代文学基础知识以后,应该是... 曹慕樊:《伤春五首》第二首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清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一作远),萧条万事危。鬓毛原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 曹慕樊:《醉时歌赠郑虔》的艺术性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 曹慕樊:《解闷十二首》之二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诸家都说是杜甫在夔州偶遇将下扬州的胡商,因而闲话... 曹慕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七歌总说杜甫连章诗总是组织严密的,全体生机贯注的。七歌也是这样。分析起来,第一首总摄六首,主题是穷老做客,并包六首,第... 曹慕樊:关于文学遗产继承问题的论辩——杜甫《戏为六绝句》臆释 唐代宗广德二年(七六四年),杜甫在严武幕任职。明年新正,突然辞去幕职。注家推测辞职原因,疑是与同僚意见不合,而论诗不合... 曹慕樊:杜诗游心录——杜甫诗研究方法新探 一诗解有穷而无穷 许多年轻的朋友对我说:我觉得杜诗好,但我不想研究它。理由呢?是说,因为从宋代到清代,研究杜诗的人太多... 曹慕樊:杜诗常用字义通释 将 将字杜诗有四义: ①携带义《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信,使... 曹慕樊:杨子琳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杨中丞,通简台省诸公》,钱注谓诗中“偏裨表三上,卤莽同一贯,始谋谁其间,回首增愤惋”的“三上”,是通计... 曹慕樊:《白凫行》 “君不见,黄鹤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浦起龙以为倒句,句应是“五尺童高于黄鹤,化为老翁似白凫”。杨伦从之,以为“公... 曹慕樊:焉得所历住 《咏怀二首》之二。“豺狼窥中原,焉得所历住?”仇:“虎狼方横,即今所历,未可便祝”按,仇注破碎句法,疑非杜意。焉得所犹何... 曹慕樊:胡为足名数 《咏怀二首》之二。《杜臆》云:“碌碌生死,亦何足当人间名数。”质言之,就是人数。仇又引或云:“万古同归一死,何必取足于名... 曹慕樊:《北风》 “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涤除句:涤除借用《老子》“涤除玄览”语。“破浪”,用《南史》“乘风破浪”语。这句是说,北风很... 曹慕樊:《上水遣怀》 “蹉跎陶唐人,鞭挞日月久。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龋”杨注:“公《慈恩寺》诗:‘羲和鞭白日’,‘鞭挞’犹驱逐也。”如果照杨说... 曹慕樊:树蜜 《入乔口》:“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蔡梦弼《草堂诗笺》引崔豹《古今注》:“枳枧子,一名树蜜,一名木。实形拳曲。核在实... 曹慕樊:蹴鞠 《清明二首》之一:“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杜臆》:“蹴鞠乃军中击球之戏。与下将雏方合。”王盖谓杜以蹴鞠代兵... 曹慕樊:呀坑 《解忧》:“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坑,一作帆,显误。近人说:“呀坑”应作呀吭,呀吭是摇橹的呼声,是“杭育”(劳动时呼... 曹慕樊:破甘霜落爪 《孟冬》:“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顾陶《诗逊作“破瓜霜落刃”(《艇斋诗话》引)。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破瓜霜... 曹慕樊:乌鬼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之一:“家家养乌鬼,顿顿吃黄鱼。”乌鬼究竟是什么?异说纷纾说杜诗“乌鬼”者,有《山谷别集》、《蔡... 曹慕樊:燕玉 竟日雨冥冥,双崖洗更清。水花寒落岸,山鸟暮过廷。 暖老思燕玉,充饥忆楚萍。胡笳在楼上,哀怨不堪闻! (《独坐二首》之... 曹慕樊:《上后园山脚》 “石榞遍天下,水陆兼浮沉。”注引沈括说:“石榞,木名。子如芎䓖,其皮可御饥。”杨又引浦注:“此当即本山所产... 曹慕樊:《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筐见遗老夫》 “籍糟分汁滓,瓮酱落提携。”仇,“酱多流落”。杨,“落,旁落,见满器意”。按,上句是说,送酒是连糟一并送的,不过用物把糟... 曹慕樊:《虎牙行》 “楚老长嗟忆炎障,三尺角弓两斛力。”这首诗的用意,浦以为“亦世乱民贫之叹”。措语笼统。按诗前八句说目前秋风大作,巫峡阴寒... 曹慕樊:《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勤耕牛,兼书触目》 “冬菁饭之半。牛力晚来新。深耕种数亩,未甚后四邻。”仇注:“蔓菁饲牛,故力足能耕。”杨引浦注:“菜之功,半可敌饭。”按,... 曹慕樊:《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杜臆》因下有“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语,遂以为“红鲜”句是“欲分(米)以济人”。按,山... 曹慕樊:苞芦 同上诗:“碧鲜俱照箸(筷),香饭兼苞芦。”朱注:“《说文》,卢,饭器也。亦作籚。此芦字必籚字误。‘苞’如《管子》‘道有... 曹慕樊:槐叶冷淘 青青高槐叶,采撷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 曹慕樊:《小至》 钱题下注说:“(引《唐会要》)开元八年,中书门下奏,开元新格,冬至日礼圜丘,遂用小冬日视朝。按小冬日即小至。”邵宝说:... 曹慕樊:诗律细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仇引朱翰说:“言晚律渐细,岂少年自居粗率乎?杜则少时入细,... 曹慕樊:《折槛行》 诗很短,抄在下面: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 千载少是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 曹慕樊:《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黑白二鹰……请余赋诗二首》 之二,“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仇解“耻下鞲,不受人役”。似不解诗意。按此句为了就韵,句子倒了一下。正常是说,... 曹慕樊:《不离西阁二首》 之二,起联:“西阁从人别,人今亦故亭。”杨引《复古编》:“停、亭通用。言非西阁留人,人则自留耳。”仇说:“西阁何心,亦... 曹慕樊:《西阁曝日》 “朋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仇从《英华》作“哀乐亦已昨”讲。按,已同以。“哀乐日以作”即哀乐日作。用谢安“中年伤于哀乐”... 曹慕樊:莫鞭辕下驹 《别苏徯》结句:“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杨注:“鞭为犹字意。”按上云:“国带烟尘色,兵张虎豹符。数论封内事,挥发府中... 曹慕樊:泪相忘 《别常征君》:“此别泪相忘。”言别唯有泪,既别之后,江湖浩淼,可以相忘矣。盖用《庄子》“鱼相忘于江湖”。作达语正见不能忘... 曹慕樊:“五云高太甲”二句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凡四十韵》:“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五云句,(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据《晋... 曹慕樊:《九日诸人集于林》 关于这首诗的题目,就有许多烦琐的争论,值不得都引。且举施鸿保说为例。他说:“今按诗云,‘九日明朝是’,则诗是前一日作,... 曹慕樊:嗟尔太平人 《中夜》:“胡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下句仇解为“自天宝初,祸绵不息,致不能为太平之人”。杨解“有逸居召祸意”。按仇说太... 曹慕樊:无家病不辞 《垂白》:“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仇注:“赵曰:公妻孥在蜀,而曰无家,以故乡为家也。”按,赵说浅而勉强。这句的意思是... 曹慕樊:《西阁夜》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尔字仇无注,引《杜臆》:“尔字新异,是深憾语,亦是唤醒语。”可见注家认“尔”指盗贼。按,这样... 曹慕樊:《解闷十二首》之十一 “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仇说“此讥异味之惑人也”。下引《杜臆》,大意“此物”... 曹慕樊:对扬抏士卒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有四句诗颇难解,注家纷纷。似均不顺。四句诗是: 对扬抏士卒,乾没费仓储。势藉兵须用,功无礼忽诸... 曹慕樊:《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赠李八秘书诗有两首。一首是五言长律(三十韵诗),一首是七律,题作《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见仇注卷十八)。长律黄鹤编在... 曹慕樊:点朝班 《秋兴八首》之四:“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点字有争论:①宋楼钥说:点同玷,谦词。杨慎更提出陆厥《答内兄希叔》... 曹慕樊:“红豆”二句 “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是《秋兴八首》第八首中有名的对句,评价也是分歧的。现在且说它的意思。向来对这一联有... 曹慕樊:《秋兴八首》 秋兴和八哀不同。八哀的评价是毁誉参半,或者竟是毁多于誉。《秋兴》一直是评价最高的。不但从宋到现代,就是在解放后也都公认为... 曹慕樊:数秋天 《历历》:“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仇注:“数秋天,屡经秋日也。顾注谓‘前后情事俱从卧病中追数而见’,其语太曲。”按仇... 曹慕樊:将能事 《解闷十二首》之七:“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清汪师韩《诗学纂闻》以为“将能事”三字不可解。仇解为“将尽其能事... 曹慕樊:《宗武生日》 诗云: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驯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 曹慕樊:《中宵》 《中宵》题下仇注云:“中夜指长夜言,中宵,尚在黄昏以后。”按《晋书·祖逖传》:“中宵起坐”,与上文“中夜闻荒鸡鸣”明明是... 曹慕樊:汉阁自磷缁 同诗:“文园终寂寞,汉阁自磷缁。”仇注谓二句以蜀中扬马自方。“扬雄校书汉阁,此特借比西阁(按杜甫时居西阁)。磷缁,犹云... 曹慕樊:《夔府书怀四十韵》 “扈圣崆峒日,端居滟滪时,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仇解:“汲引指严武,恩慈谓朝命。”按诗首四句是总提。这四句一、二分说... 曹慕樊:《八哀诗·张九龄》 “碣石岁峥嵘,天池日蛙黾。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仇解:“退食二句,言不计私忿。上古有大庭氏... 曹慕樊:《八哀诗》无房琯 施鸿保说:“房琯志大才疏,虚得盛名。正似殷浩一流,以之为相,实不胜任。陈涛之败,泥古车战。犹是不谙将略耳。即其请诸王分镇... 曹慕樊:《八哀诗》 诗序说:“伤时怀贤”,这就是诗的宗旨。又说:“不依存殁先后”,就是说次序别有用意。 八人中三方镇居先(王思礼、李光弼... 曹慕樊:《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施疑“目”为“门”之误。又与下文不合,遂疑“闭目”二字并误。按,闭目不必是入睡。施疑天气热... 曹慕樊:浮瓜供老病 《信行远修水筒》:“浮瓜供老病,裂饼尝所爱。”仇依《杜臆》,说分己爱之饼以与信行。杨从浦说,饼、瓜皆与信行。施驳仇说,认... 曹慕樊:杜用事法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径欲依刘表,还疑厌祢衡。”王嗣奭说,观刘表祢衡语,则郭亦非可依者,后果镇蜀而... 曹慕樊:乌鸡 同诗,“愈风恃乌鸡,秋卵方漫吃”。仇引《本草》:“乌雌鸡,疗风湿麻痹。”蒋超伯《通斋诗话》上说:“杜诗云云,《本草》言乌... 曹慕樊:《催宗文树鸡栅》 “倚赖穷岁晏,拨烦及冰释。未似尸乡翁,拘留盖阡陌。”仇注“穷岁晏”为“贫穷岁暮”,显然是错误的。穷是尽的意思,等于说:“... 曹慕樊:沉冥 《军中醉歌寄沈八、刘叟》:“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沉冥。”沉冥,仇引《法言》,“蜀庄沈冥”(张轨注,沈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状... 曹慕樊:非天意 《夔州歌十绝句》之二:“英雄割据非天意,王霸并吞在物情。”物情,犹言人心。自古歌颂皇帝都说什么“天与人归”。有时(其实是... 曹慕樊:是物 《归雁》:“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一:“是物,犹云物物或凡物也。”引此为证。释云:“言凡物皆... 曹慕樊:酒为徒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道消诗发兴,心息酒为徒。”仇引《郦食其传》:“吾高阳酒徒也。”按,注殊误。“酒为徒”与“为酒... 曹慕樊:吾衰岂为敏 《赠郑十八贲》:“心虽在朝谒,力与愿矛盾。抱病排金门,吾衰岂为敏。”仇引《左传》“鲁人以为敏”语(按,语在文十五年)。按... 曹慕樊:面势 《营屋》:“东偏若面势,户牖永可安。”钱引鲜于注云:“若,顺也。”姚鼐《惜抱轩全集》“笔记”八说:“《考工记》:‘或审... 曹慕樊:蛟龙匣 《送严仆射归榇》:“风送蛟龙匣,天长骠骑营。”钱注引《西京杂记》:“汉帝及诸王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镂。... 曹慕樊:荨草 《除草》题下原注:“去䕭草也。”宋祁以为燖麻,字今作荩按古文䕭亦作荩李实《蜀语》音诞,不知何... 曹慕樊:却落 《赤霄行》:“江中淘河吓飞燕,衔泥却落羞华屋。”“却落”不可解。与“羞华屋”三字毫不连贯。推想当是“村落”之误。村字古常... 曹慕樊:独园 《题忠州龙兴寺壁》:“坐卧还愁虎,深居赖独园。”仇注引佛经“给孤独园”以为出典。不知“给孤独”,梵语音译,义为“善施”,... 曹慕樊:《到村》 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 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 蓄积思江汉,疏顽惑町畦。 暂酬知己分,还入故林栖。(摘录) 仇注... 曹慕樊:窗含西岭千秋雪 《绝句四首》之四:“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下句仇引范成大《吴船录》,明诗示去蜀之志,甚是。疑上句亦有所谓。杜... 曹慕樊:远近 《上兜率寺》诗:“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仇注,远近,谓远近俱可到。失之。凡言早晚、远近、多少,皆问语。诗盖言修行有志... 曹慕樊:《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屡喜王侯宅,时邀江海人。”仇说:“此句王侯,却指王姓。如李云李侯,程云程侯。不然,侍御不得拟王侯也。”施驳仇说:“公诗... 曹慕樊:《奉寄高常侍》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仇说:“应全未,未尽其才。”按仇是“望文生义”的解法。未字是副词,下边当有省掉的字,... 曹慕樊:天地在 《双燕》:“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仇注引顾云,“世经离乱而天地不改,犹云天空任鸟飞。”杨伦《杜诗镜诠》引张注略同。... 曹慕樊:隐浪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仇注:“旧注谓浪映金壶之半偏,于上下文... 曹慕樊:桃竹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王嗣奭说:“桃竹即今之棕竹。川东至今出之。”按棕竹,四川各地都产。叶似棕榈,所以叫棕竹。质坚色白... 曹慕樊:西方变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仇注:“言所画西方诸佛变相。”引《酉阳杂俎》:“唐人谓画亦曰变。”按此... 曹慕樊:上番 《三绝句》之三:“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门。”郭本赵次公曰:“蜀人于竹,言上番则... 曹慕樊:一点 《玩月呈汉中王》“关山同一照”,旧本作点。杨慎以为苏轼词“一点明月窥人”所本。吴景旭《历代诗话》助杨,引岑参“严滩一点舟... 曹慕樊:宵旰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宵旰忧虞轸,黎元疾苦骈。”宵旰一词,为宵衣、旰食二语之剩“宵衣”出... 曹慕樊:罢字 杜诗常用“老罢”。罢,语词。老罢,如说老去、老了。例如《怀旧》:“老罢知明镜,归来望白云。”言对镜而知老去耳。仇注:言老... 曹慕樊:柴荆即有焉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之三:“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子能渠细石,余亦沼清泉。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斫畬应费... 曹慕樊:《暮寒》 此诗游东川时作。后四句是:“戍鼓犹长击,林莺遂不歌。忽思高宴会,朱袖拂云和。”注引《周礼》注,云和,地名。产良材,中琴瑟... 曹慕樊:张彪 《寄张十二山人彪》盛称张的诗作和书法。说“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张彪的诗,见元结讯箧中集》。次山选诗极严,只选了七人... 曹慕樊:直字 《引水》诗:“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仇注,何直,言当不得宽忧。浦注解何直为何啻。按《拨闷》诗:“已办金钱防雇... 曹慕樊:春来花鸟莫深愁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赵次公注:“诗人... 曹慕樊:诗态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唐音癸签》二十六有论诗态条,是借题发挥的话,与解诗无关,... 曹慕樊:主当 《病柏》:“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未详。仇无注。主,邵本作正。疑不解者妄改。殆亦唐方言。宋曾子固诗:“主当西湖月,勾... 曹慕樊:《病柏》 这首诗明显有寓意,不是直咏病柏。但诗人意中所指何人,注家有不同的说法。宋师氏注以为指郭英义。杨伦以为指房琯。似均不甚切合... 曹慕樊:婆娑 《恶树》:“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乃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仇注引《世说》:“殷仲文视槐良久,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 曹慕樊:业工 《杜鹃行》:“业工窜伏深林里(《文苑英华》里作头),四月五月遍号呼。”“业工”二字,宋各本无异文,诸家又均无注,殊不解何... 曹慕樊:药栏 《宾至》(钱作《有客》):“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钱笺:“药栏,花药之栏也。李济翁《资暇集》谓‘药’即‘栏... 曹慕樊:耐知 《绝句漫兴九首》之三:“耐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耐字古与能通。能有侭(尽管,这... 曹慕樊:觉来往 《西郊》:“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1“觉”字异文很多,一作竞,一作与,“续古逸丛书”影汲古阁抄补宋本《杜工部集》正文作觉... 曹慕樊:《建都十二韵》 关于这首诗,钱注:“此因建(江陵为南)都,分镇之事也。……自‘牵裾恨不死’以下(按这首诗的后半:“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 曹慕樊:《积草岭》 “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食蕨不愿馀,茅茨眼中见。”施鸿保对于这首诗的解... 曹慕樊:唤人看騕褭 《秦州见敕目……》五言长律:“唤人看騕褭,不嫁惜娉婷。”仇解:虽然顾盼,而自惜廉隅。按仇解为杜自谓,非是。“唤人”自媒,... 曹慕樊:改席台能迥 《台上》诗:“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改席之后,台这样深,光线暗,故留门以映月。能,俗语,如说“这样”(夏承焘)。然或... 曹慕樊:羁旅推贤圣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羁旅推圣贤,沉绵抵咎殃。”上句仇注,“王弼《易》注:‘仲尼为旅人... 曹慕樊:免无儿 《赠毕四曜》:“流传江鲍体,相顾免无儿。”仇引《杜臆》:“江鲍有诗传后,必定无儿。”施鸿保驳说:“今按此说不可解,古人... 曹慕樊:竹埤 上诗“竹埤”一词,施鸿保《读杜诗说》卷六云:“(仇)注引陈敬廷说:‘埤与卑同’。《汉书》《晋书》《荀子》《文逊皆有证。... 曹慕樊:洞门对雪 《题省中院壁》:“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雪常阴阴。”仇引杜定功曰:“对雪当作对溜。左思《吴都赋》:‘玉堂对溜,石室相距。... 曹慕樊:思飘云物外 《敬赠郑谏议十韵》:“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沈约《伤谢朓》诗:“调与金石谐,思出风云上。”仇注失引。 又“毫发无... 曹慕樊:同襟期 《醉时歌》:“时赴郑老同襟期。”旧解“襟期”为襟抱。“同襟期”犹言同怀抱。今人有解“赴……期”为一短语,犹言赴约。“同襟... 曹慕樊:消息 《秋雨叹》:“禾头生耳麦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仇注:时杨国忠恶言灾异,四方匿不以闻。故曰“无消息”。按,仇说非是。诗云... 曹慕樊: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李白一斗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施鸿保说:“今按此诗于汝阳则... 曹慕樊:跨苍穹 《同诸公登慈恩塔》:“高标跨苍穹。”施鸿保说:“今按字书,跨,越也。《左传》昭公十三年,‘康王跨之’,注,‘过其上也’。... 曹慕樊:断此生 《曲江三章章五句》:“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张著《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五“断送... 曹慕樊:来问尔东家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四:“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仇注以为“东家”指何。施鸿保以为“东家”即首句之“旁舍”,... 曹慕樊:齐渡马 《望野因过常少仙》:“野桥齐渡马。”仇注引方云:“野外之桥,可连骑者少。‘齐渡马’三字写景特佳。”按,“渡马”,马涉水而... 曹慕樊:解水乞吴儿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八:“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仇注:“乞,欺吉切。王原叔注作丘既切,非。”按,仇注错了,... 曹慕樊:枭卢 《今夕行》:“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钱、仇注杂引博、塞、格五、骰子等说,实际只是抄书,杜诗五白、枭卢的... 曹慕樊:青精饭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钱、仇注... 曹慕樊:天棘 《巳上人茅斋》:“江莲摇白羽,天棘散青丝。”天棘究竟是什么?自宋以来,略有四说:(一)洪觉范(《冷斋夜话》)、郑樵(《... 曹慕樊:天阙 《游龙门奉先寺》:“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阙字异文很多。有作阔的,有作阅的,有作的,有作开的。这些异文,有的是出不... 曹慕樊:故武卫将军挽词 武卫将军是谁?仇注以为裴旻。但旻是金吾将军,非武卫将军,故知仇说非是。寻绎史传,我以为其人是王忠嗣。据《旧唐书》一〇三... 曹慕樊:杜诗的互文、省语、反语 要懂得杜诗的文字意义,必须懂得杜诗用词的读音,它的义训和用法。这就要运用音韵学、汉语训诂学和语法、修辞学的法则去认识它... 曹慕樊:杜诗中的偏义词 汉语双音词,用的时候偏取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而不用其他一个词素的意义,这种词可以叫作偏义词。口语中如“国家”,家字实际没... 曹慕樊:杜诗地名泛称释例 杜诗地名有泛称,有专称,有郡望,有词藻。如一律视作专名,更求今地以实之,便会龃龉难通;曲为之解,益复支离。举例如下: ... 曹慕樊:杜诗中的俗语 用语“不见经传”,出于口语、方言的都叫俗语。杜诗用语(词汇)极为丰富。有人统计共四一一八字。词估计一万多个。“词源倒倾... 曹慕樊:论“清词丽句”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戏为六绝句》之五 这首诗在《戏为六绝句》中是... 曹慕樊:《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曹慕樊:《屏迹三首》之三 中国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派别。只有写实的作家或超脱的作家。就诗说,所谓山水田园诗,是超脱派,而反映现实的诗是写实... 曹慕樊:《哀江头》阐微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曹慕樊:《北征》新说 《北征》是杜甫的巨制,是政论与抒情诗巧妙结合的典范,无论主题的重大,诗艺的卓绝,都可算杜诗的高峰。前人对《北征》的评赞... 曹慕樊:沉郁顿挫辨 杜甫天宝间进《雕赋》,其表云:“(明主)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 曹慕樊:杜甫的诗艺 论杜甫的思想、为人,就必须先知道杜甫的生活。论杜甫的生活、思想,也就是论杜诗的思想性,目的即在要论杜诗的艺术性。普力汗... 曹慕樊:杜甫两参严武幕 两《唐书》杜甫传都说杜甫参加严武幕,是在严武再领剑南节度使的时候,即代宗广德二年(七六四年)。注家亦无异说。然杜《奉赠... 曹慕樊:杜位 杜济 岑仲勉在《杜甫世系》一文中,说杜甫诗中的“从弟位”“从孙济”,“弟”“孙”二字都是“子”字的误写,以避免岑氏拟定的“杜... 曹慕樊:杜甫南行 杜甫在七六八年(大历三年)春天离开夔州出峡。原意将住荆州,他的弟弟杜观先已来信,约他去当阳(荆州属)居祝杜甫想去荆州居... 曹慕樊:杜甫在夔州东屯的经济状况 一问题的提起 杜甫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自云安来夔州(今四川奉节县)至七六八年正月出峡。七六七年春,曾由赤甲迁居瀼西... 曹慕樊:杜甫“非战”吗? 从前,梁任公发表过一篇文章,叫作《杜甫诗里的非战思想》,遂造成了一个固定的印象:杜甫是反对一切战争的。考之杜诗,这种意... 曹慕樊:杜甫与房琯 杜甫是政治上有大抱负的人,但当年无路进身。天宝六载,三十五岁,诣阙被权相李林甫巧言斥罢,困居长安。十载,进《三大礼赋》... 曹慕樊: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是杜甫这个人的一生的活动着的思想。为了分析方便,现在从两方面去说。一是他在封建的小农经济社会中所形成的思想... 曹慕樊:杜甫与农民——论杜甫的世界观与其诗风的关系 杜甫诗歌的题材是相当广泛的。宋人编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将一千多首诗分为七十九门,就是证明。但若就杜诗的思想内容说,... 胡永杰:也谈杜甫诗“凡百慎交绥”意旨 一 杜甫大历初年所作的《夔府书怀四十韵》诗(参看萧涤非主编《杜甫全集校注》卷十五),是他概括安史之乱以来自身和国家的... 程千帆: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荆晓燕: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代,而盛唐则是巅峰中的巅峰。这一时期,三位大诗人占据了诗坛中最重要的位置,形成了各自不同的... 杨晓霭 王震:杜甫和李商隐的“黄昏” “黄昏”大约是夕阳西下时分。这一时段的特殊性,使得它为古今诗人所青睐,乃至在中国悠久的诗歌史上形成了写作传统。自《诗经... 莫砺锋:乱离时代的特殊视角——读杜甫《哀王孙》札记 覆巢之下,焉得完卵?在国家倾覆的时代,战乱灾祸会延及社会的各个阶层,王公贵族也难以幸免。如谓不信,请读杜甫的《哀王孙... 王世海:秋山处处故园心 《秋兴八首》是杜甫律诗中的扛鼎之作,关于它的解释、注释,无论古今都已经很多,其中尤以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最为著名... 柯小刚:杜甫诗的儒家解读 摘 要:儒家之为儒家的根本规定在于天人之际的仁性感通,这与诗之为诗的本质有着本原性的深刻关... 董志翘:是“月夜魂”,还是“夜月魂”?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 吴怀东:尴尬的相遇与遗憾的错过 杜甫(712—770)生前曾卷入一桩皇帝钦定的大案、要案。在这个案件中,“济时敢爱死”(杜甫《岁暮》)的一代“诗圣”作... 由墨林:李白、杜甫对日本江户诗坛之影响 与平安时代就被日本诗人推崇的白居易相比,日本诗人对于李白、杜甫的学习起步略晚,约始于五山文学初期。虎关师炼(1278... 胡永杰:仕与隐:杜甫天宝前后的两次移居 天宝前后,杜甫的两次移居很值得注意:一是约开元二十九年(741)从位于洛阳之南陆浑山的陆浑庄移居到洛阳之东首阳山的土娄... 刘宁:中国大陆新世纪杜甫研究综述(2000-2018) 中国大陆新世纪的杜甫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文献整理、生平交游行迹、诗体研究、艺术的多维探索、杜甫思想、阐释批评与影... 夏可君:一群杜甫的安魂曲 ——论哨兵的《清明公祭,闻警报志哀兼与 一群杜甫的安魂曲 ——论哨兵的《清明公祭,闻警报志哀兼与残荷论杜甫》 夏可君 (教授,中国人民... 宇文所安:杜甫:书写永久、秩序与文明的中国诗人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鸲杜甫墓系铭》 杜甫是最伟大的中国诗人。他的伟大基于一千多年来读者的一致公认... 蒋寅: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 内容提要:杜诗之所以伟大,不只在于道德的纯粹和技巧的完美,还在于从风格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型。对“老”的标举和追求,... 刘跃进:文学史为什么选择杜甫 摘要:唐代三百年,也就是七、八、九这三个世纪,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而八世纪中叶,又是黄金时代最耀眼的一章,以李白... 吴怀东 徐婉琦:杜甫韵文域外创作接受研究之文献学建构 丁酉岁初,恰逢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如火如荼开展进行时,沈文凡教授《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书成付梓(吉林大学出版... 吴怀东:《本事诗》“诗史”说与中晚唐学术脉动 摘要:《本事诗》是唐末出现的一部普通笔记小说集,是诗人轶事资料的汇编,因其中最早出现杜甫“诗史”说而引人注目。孟启所谓... 葛晓音: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内容提要:从杜甫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和抒情基调而言,杜甫七绝另有“别趣”,主要表现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生机和人居环境... 莫砺锋:我与杜甫的六次结缘 朋友一进我家,就能察觉我对杜甫的热爱。客厅书架的顶端安放着一尊杜甫瓷像,那是来自诗圣故里的赠品。瓷像的造型独具匠心:愁容... 王树森:李白与杜甫的君子理想 李白与杜甫,以郑重的笔墨记录下唐代社会由辉煌走向苦难的沧桑巨变,书写了身处其中的人民的转徙与歌哭,同时他们作品中也承载... 陈鹏举:杜甫与《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最好的诗篇,全诗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诗... 洪业:我怎样写杜甫 ①首载于《南洋商报》1962年元旦特刊;转载于香港《人生》第二十四卷八、九期,1962年9月1日、16日;台北《中华杂... 俞宁:《秋兴八首》之形式美发微 虽然近来有人提出杜甫生前的诗名曾为其赋名所掩[ 孙微:《名岂文章著:论杜甫生前诗名为赋名所掩》,《文史哲》2017年第... 陶道恕:杜甫《登高》鉴赏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周汝昌:杜甫《蜀相》鉴赏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余恕诚:杜甫《赠卫八处士》鉴赏 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 葛晓音:论杜甫七律“变格”的原理和意义 内容提要 明后期诗论中关于七言律的取向之争,反映了盛唐派对七律发展中正与变的不同认识被视为正宗的盛唐七律平和优雅高华壮... 施蛰存:盛唐诗话·四一 杜甫:五言律诗二首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 施蛰存:盛唐诗话 ·四〇 杜甫:吴体七言律诗二首 愁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九 杜甫:七言律诗二首 七言律诗虽然兴起于初唐,定型于沈宋,但诗人致力于这种诗体者,还不很多。一般人也不重视七言律诗。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八 杜甫:悲陈陶悲青坂 天宝十五载(公元七五六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七 杜甫:无家别 “三别”与“三吏”都是三篇一组的新乐府诗。它们是姊妹篇,都是记录乾元二年春杜甫从洛阳回华州时路上的所见所闻。“三别”是...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六 杜甫:新安吏 安禄山之乱,使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强中乾的政权迅速崩溃,暴露出官吏的腐败,将士的懦怯,军队的无组织、无纪律、无斗志,社会秩...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五 杜甫:哀江头 李白和杜甫都是盛唐诗人。他们的诗,数量既多,又有独特的风格。李白树立了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树立了现实主义风格。在文学史上... 赵小华:父亲的记录:唐诗中的儿童书写 儿童,是人类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诗人关爱儿童、欣赏儿童,在唐诗中书写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 吕进 周婷:闻一多:新诗史上的杜甫 讨论中国新诗发展时,中国新诗近百年之变与中国诗歌几千年之常的关系是一个关键话题。中国新诗应当中国,应当有民族的身份认同... 王学泰: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浦松龄在其名篇《马介甫》之后评论说“惧内,天下之通病也”。这恐怕是一句玩笑话,当不得真。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古往今来“... 王学泰:大儒杜甫 1、问题的提出 读杜甫诗近四十年,真正能够读懂杜诗是在十年内乱时期。当时,我一个人住在北京远郊的一个山村。全村仅有八... 吕蔚:“安史之乱”中的京都诗歌创作 长安与洛阳一直是唐王朝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唐诗发展史上处于中心地位。“安史之乱”中,两京仍然是肃、代之际诗人们停留和关注... 傅绍良:从唐人眼中的盛唐看唐诗分期的客观标准 在唐诗研究中,关于唐诗分期的说法越来越繁杂,从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到八分法,不一而足。纵观诸种分期法,不难发现,唐诗... 刘石:李杜苏类型说 将李白、苏轼合谈,的确是有意义的。但如果加上杜甫,就更有意义。这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最熟悉和最尊敬的三位诗人,更因为他们... 傅璇琮 吴在庆:杜甫与严武关系考辨 一 杜甫与严武的交往与关系,是杜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史书和笔记小说乃至诗话、古今人的论说均多有记载与议论。为了使读... 钱志熙:李杜赋合论 唐赋创作在唐代文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造成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从汉代以来,诗赋一直是纯文学的中心。在南朝文笔观念里... 罗宗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这是一个老题目。1962年郭沫若同志在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会上的开幕词就是这个题目。在开幕词里,他说:“李白和... 刘晓凤: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杜甫及其诗歌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一生积... 潘殊闲:试论杜甫的“安得”情怀 杜甫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写实作家,千百年来,享有“诗史”的美誉。杜甫之受人尊重,令人景仰,除了其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外,... 吴逢箴:试论杜甫的民族观 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论述杜甫的思想时曾写道:“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他从切身生活体验出发,对儒家的消... 钟玲:中国诗歌英译文如何在美国成为本土化传统:以简何丝费尔吸纳杜甫 跨领域文学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探讨文学文本在传到输入地区之后,如何在地化、本土化的问题。如果文学文本在输入地区能... 吴明贤:试论杜甫的“狂” 文学创作,既离不开丰富的社会生活,也需要强烈的心理动力。正如著名的美学家阿诺·德理所说:“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动因,这... 鲜于煌:三峡少数民族“僚人”和杜甫诗歌创作之波澜 (一) 长江三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辉煌。早在204 万年以前就有巫山猿人生活在这一块神奇而古老的地方。它表明... 陈水云:清代词学与杜甫的诗歌思想 杜甫“诗圣”的地位是在宋代确立的,杜诗审美意蕴的发掘和阐释却是在清代,有清二百六十余年共出版过八十余种杜诗选本、注本、... 钟来茵:钱锺书与杜甫 在钱钟书先生数百万言著作中,谈得最多的作家是杜甫;在数以千计的中国作家中,钱先生评价最高的是杜甫;影响钱先生诗歌创作... 陶文鹏 赵建梅:论诗哲杜甫 闻一多先生评赞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1] (P23)。杜甫之庄严、瑰丽、永久,在于他... 丁启阵:论杜甫诗的悲剧主题 一部杜诗,内容丰富广博。从格调上说,除了忧苦一类以外,当然也有欢快的诗篇;但是,在全部杜诗中,前一类诗作不但数量大,艺... 何国瑞:论杜甫仁民爱物的思想 社会活动的主体能给历史以影响者很少。杜甫能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对人类产生着永恒性的“杜甫效应”,是由于其时代、家世、... 葛晓音:论杜甫的新题乐府 文学史家在论及杜甫时,都毫无例外地将他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视为最突出的成就。诚然,杜甫“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 孙雪霄:论杜甫的歌 引论 当人们以诗歌统称各体诗作时,通常语义偏指诗这一概念,而很少有人关注诗歌一词中歌的蕴含所指,即使深究起来,也不过将... 金启华:论杜甫的拗体七律 杜甫的诗篇,现存一千四百五十余首,七律为一百五十余篇,占全诗的十分之一强。吾曾论杜甫的七律矣,涉及到他的拗体七律,然而... 胡晓明:略论杜甫诗学与中国文化精神 诗歌作为人类心智结构的真正结晶,追到根源之处,其实质是对生命本身的发问与解答。西方诗人且不论,中国诗史上第一流的大诗人... 姬茅:李白杜甫诗中之舞及其意蕴 在艺术的发展史上,诗、乐、舞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书•尧典》、《礼记 •乐记》等对此都有... 谢思炜:净众、保唐禅与杜甫晚年的禅宗信仰 有关杜甫的禅宗信仰,清代钱谦益及近人郭沫若、吕澂、陈允吉等续有考辨论证。杜甫在晚年所作《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 许世荣:杜甫与七言律诗 杜甫是七律圣手。其成就早为世人所注目。前人对此亦有过不少中肯的分析评论。但是,对七言律诗一体,诗人究竟作了哪些努力,有... 葛景春:杜甫与唐代中原作家群体 一个伟大诗人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现象。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人文地理环境、诗人群体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杜甫之所以能... 户崎哲彦:杜甫与花卿 前言 杜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对其作品的译注、研究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在此谨谈谈杜甫浪迹成都时所咏花卿人物诗,即七... 赵长松:杜甫与涪江 1984年,我在三台《县志》办工作期间,组织编辑过《杜甫在三台诗集》,相隔10年后,在1993年,与重华、云琪先生合作... 徐希平:杜甫与道家及道教关系再探讨 由唐宋迄于明清,杜诗的价值愈见重视,杜甫的声誉日趋卓著,最终确立了“诗圣”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 与此同时,一种对杜甫认... 刘卫林:杜甫与禅学 一、绪言 大抵从苏轼提出杜甫为古今诗人之首,在于一饭未尝忘君的说法后,(注:苏轼:《王定国诗集叙》云:“古今诗人众矣... 吴仪凤:杜甫咏诸葛武侯诗探微 一、前言 杜甫诗集中有不少涉及诸葛武侯的诗作,这些作品包括十分脍炙人口的《蜀相》和《八阵图》,此外又如:《古柏行》、《... 曾亚兰 赵季:杜甫议降公主借回纥申说 杜甫“随时敏捷”(《进雕赋表》),以诗记史,读其诗可知其世,亦可见其史家笔力。尤其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对当时... 鲁克兵:杜甫以禅法为诗法 杜甫论诗倡言转承多益,故其诗歌创作能兼他人之所专,其借鉴佛道而创新诗道即是一例。杜甫虽奉儒为本,但对佛教也颇有兴趣,尤... 钟来茵:再论杜甫与道教 1981年我写了《论杜甫与道教》,刊于黄河文艺出版社《文学论丛》第六辑。十多年来,我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也积累了不少新... 张忠纲:杜甫献《三大礼赋》时间考辨 《新唐书·玄宗纪》载:“(天宝)十载正月壬辰,朝献于太清宫。癸巳,朝享于太庙。甲午,有事于南郊,大赦,赐侍老粟帛,酺三... 刘宁:杜甫五古的艺术格局与杜诗“诗史”品质 杜诗何以为“诗史”,宋代以下,说者纷纭,而其中有一种意见很可注意。宋人胡宗愈云:“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动息劳佚、悲... 邓小军:杜甫疏救房琯墨制放归鄜州考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四月,杜甫从安史叛军占领的长安奔赴凤翔行在,五月,授左拾遗,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付三司推问... 叶嘉莹: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 我在很多年前出版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的前言中就曾说过,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在他多方面的伟大成就之中最值得注意的... 蒋寅:杜甫是伟大诗人吗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李白身後並不寂寞,爲此擔憂的杜甫更不寂寞,他肯定想不到自己未來的名聲甚至凌駕於李白之上... 胡可先:杜甫叔父杜并墓志铭笺证 杜甫叔父《杜并墓志铭》,出土于1919年,罗振玉所编的《芒洛冢墓遗文续补》收录。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詹杭伦:杜甫诗与清代书院诗赋试题 杜甫的诗歌过去经常被用作书院诗赋试题,这种情况在清代特别突出。笔者最近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读到一部《关中课士诗赋注》,... 刘宣如:杜甫诗文与钟嵘《诗品》关系综论 素有“品诗之祖”,“诗话之源”之誉的梁代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它不仅对历代文艺理论著作影响深远,... 傅明善:杜甫诗论辩证三则 一、转益多师 杜甫的诗歌主张,相对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戏为六绝句》之中,这是最早出现的论诗绝句,它既开拓了文学批评的一种... 钱志熙:杜甫诗法论探微 诗法论是传统诗学创作论的核心,它的主旨即是讨论诗歌的语言艺术法则。诗歌创作中语言法则的运用,是从古以来就存在的,而对这... 黄去非:杜甫入湘早期行踪及诗作编年 杜甫自大历三年(768年)冬天由湖北境内进入湖南后,终其余年,再也没有走出湖南。杜甫流寓湖湘期间,到过很多地方,也写了... 何锡光:杜甫批评时政诗歌的类型分析 章炳麟曾论述古代儒家士人担当的社会政治职责的两大内容:修身和治人。修身包括研读儒家经典和肄习有关治人之术。治人则是将所... 阎琦:杜甫华州罢官西行秦州考论 孟棨云:“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1](《本事诗·高逸》)“诗史”的... 陈昌宁:杜甫的自然视角 一般来说,入世就是与人打交道,出世就是与自然打交道。出世思想严重的人,不喜欢人类社会,从而遁迹山林,以麋鹿为友,从自然... 陈开勇:杜甫的艺术追求:情感与表达 壹间离化:理性悲剧情感与喜剧性自然意象 《北征》诗云: ………… 霏霏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回首... 邓乐群:杜甫的别类才情及其诗歌表现 杜甫善诗,其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茹古涵今,无有端涯”①,人称“诗史”、“诗圣”与“诗宗”,而“千家注杜”② 文学现... 杨义:杜甫的“诗史”思维(下) 五抒情主体的破裂感与诗的叙事性 (续上期)诗介入时事,反过来使诗发生变性。时事携带着现实世界的诸多矛盾,以及人间社会千... 杨义:杜甫的“诗史”思维(上) 一诗与史的异质同构思维特征 杜甫诗学是一种充满着历史忧虑感的诗学。忧时伤世,哀国悲己,读之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审美崇高感、... 朱宝清: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诗说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 离开华州,弃官西行,滞留于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时所写的一... 李华:杜甫《行次昭陵》诗略说 杜甫有《行次昭陵》诗,诸本编年不同,说解亦异。有趣的是,作为清代集大成的杜诗注本——仇兆鳌的《杜少陵集详注》对这诗的解... 王辉斌:杜甫出生地考实 杜甫出生地在何处?对此,元镇《杜君墓系铭》,两《唐书·杜甫传》等,均无明载。前者仅云:“晋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 陈道贵:杜甫《不见》诗“匡山”何指之争平议 杜甫《不见》诗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张培锋:杜甫“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新考 一 杜甫(712—770)《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中“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一联是唐代诗歌中涉及禅宗“七... 沈时蓉:《词话丛编》中有关杜甫资料辑证 唐圭璋所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版)一书,钩沉简金,广罗群籍,搜辑宋至近代诸家词话八十五种,为词学研究提供了... 丁启阵:杜甫、严武“睚眦”考辨 一 杜甫一生有不少朋友,严武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们是世交,往来时间很长,都爱好做诗,酬唱较多,又曾同朝为官,相知也深。... 邓小军:杜甫《北征》补笺 《北征》是杜诗煌煌巨制。对于了解杜甫和杜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62年,胡小石先生在《江海学刊》发表《北征小笺》①... 莫砺锋: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 早在宋代,“千家注杜”的说法就广为流传了。虽说最早冠以“千家注”的《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中实收的注家仅有一百五十... 周子瑜:杜诗柳词“只是实说”论初探 南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有段论述:“项平斋自号江陵病叟,余侍先君往荆南,所训‘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扣其所以... 张国伟:杜诗中谬理的审美效应 一 谬理通常指违反常情,表现为反常背谬的事理,也就是在哲学上所说的悖论部分。在中国古代的诗说中,贬之者谓其“言语道断,... 赵海菱:感时花溅泪 桃花,当春而发,绽放于艳阳丽日之下,如云似霞,让人感受着一派蓬蓬勃勃的生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肖瑞峰:李杜诗论新探 作家的艺术见解往往与其创作个性相联系,这是为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验证过无数回的真理。唯其如此,当李白、杜甫这两位独具灵光... 杨义:李杜诗学:原理与方法论(之二) 四把握关键命题与形成新诠释学法则 以古人的感悟为悟后思维的根柢所在,选择一些含有真知灼见的共识性命题,透视其深层的文化... 杨义:李杜诗学:原理与方法论(之一) 一盛唐魄力与诗学新境界 唐诗高峰或奇峰绵延迭起,造成了诗性思维和诗学趣味在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占有一个崇高的、渗透于情感体... 郝润华:论《钱注杜诗》的诗史互证方法 《钱注杜诗》是钱谦益晚年心力所注,他从明崇祯六年(1633)开始笺注工作,到清康熙二年(1664)去世前才完成,历时三... 曾祥波:论杜诗系年的版本依据与标准 诗圣,是对杜甫作家身份的最高评价。诗史,是对杜诗文学价值的最高评价。杜诗之号“诗史”,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杜诗真实... 傅光:论杜学的定义与内涵 九十年代以来,杜甫研究界侈谈杜学,据笔者不多的见闻,已读到十余篇从不同角度讨论杜学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发表,对杜甫的研究... 胡可先:论宋末的杜诗学 一、宋代理学与杜诗学 杜诗学在有宋一代成为显学,这和赵宋的政治与文化密切相关。宋代的文化精神与唐代大相径庭,杜甫所生活... 曾亚兰 赵季:说仇兆鳌以楚辞注杜诗 杜甫诗笺注昔时号为千家注,注家林立,今昔纷挐异同,多相牴牾,使读者无所适从。仇兆鞫杜少陵集详注》汇集康熙前各家注释,对... 聂巧平:宋代杜诗的辑佚 杜甫(712-770)的诗文集,其定本是由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编定、王琪刊刻的。从杜甫去世到其集结集刊行,其诗... 聂巧平:宋代杜诗学论 综观杜诗的接受过程,其诗名和影响肇始自中唐元和(806-820年)时代,极盛于北宋元祐(1086-1094年)之后... 左江:异域之眼看杜诗 李植(1584-1647),字汝固,号泽堂,为朝鲜仁祖朝著名文人,特以文学著称。其《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以下简称《杜... 廖仲安 王学泰:《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述评 一 注杜千家各苦辛,次公详解迈时伦。语熔经史偏知味,事用祖孙贵辨真。 断简抛残须获惜,丛书辑佚费精神。林君巨帙存遗烈,... 左江:朝鲜李植《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底本辨析 李植(1584—1647),字汝固,号泽堂,德水人。朝鲜光海君二年(1610)文科及第,历官吏曹佐郎、大司成、大司宪、... 马德富:杜诗动词的超常选择及其艺术追求 诗是语言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歌写作的过程就是情思语符化的过程,是词语选择组合的过程。其中动词(主要指述谓动词,... 全英兰:杜诗对高丽、朝鲜文坛之影响 壹序言 杜甫是古代韩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外国诗人。韩国有关杜诗之最早记录,见于高丽人李仁老(1152-1220)《破闲... 谢思炜:杜诗的自我审视与表现 自传性是杜诗的一个基本特点。按照一些学者的意见,中国自序文体中塑造的自我有“为世排除之我”、“与众异质之我”、“众中杰... 林继中:杜诗的张力 一 忠君与爱民的矛盾,一直是正直的士大夫心中解不开的死结,也是今人研究杜甫难以理清的难点。萧涤非先生曾就这一问题做过深... 刘明华:杜诗“以汉喻唐”的结构和内涵 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唐人多喜欢在诗中以汉喻唐。至于为什么喜欢采用这一手法,则少有人进行深入思考。同样,杜甫也喜欢在诗中... 王忙有:杜诗“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新解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的句子,既无冷字,亦无僻典,似乎用不着多费笔墨。但是这... 张忠纲:杜甫生前杜诗流传情况考辨 杜甫诗,流传至今的,共有一千四百五十余首。其中作于“安史之乱”以前的,仅有一百二十多首,其中作于困守长安时期(即天宝五... 杜晓勤:二十世纪杜甫研究概述 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被研究得最为充分的诗人。本世纪学界逐渐改变了以前多用封建伦理观、文艺观评价和研究杜甫生... 张忠纲 赵睿才:20世纪杜甫研究述评 20世纪中国大陆的杜甫研究基本经历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曲折过程,杜甫“情圣”、“诗圣”、“集大成”和世界文化名人的历... 莫砺锋:论《唐宋诗醇》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 《唐宋诗醇》是清代乾隆年间出现的一部大型唐宋诗歌选集,它虽然题署为乾隆帝“御驯,但事实上正如乾隆在序言中所坦承的:“兹... 莫砺锋: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一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已成公论。然而在最早确立杜甫在诗国中的典范地位的宋人看来,这个评价却是并不充分的。... 莫砺锋:杜诗“伪苏注”研究 杜诗的“伪苏注”产生后不久,即受到学者的严厉批判。到了现代,程千帆师于1936年所作的《杜诗伪书考》一文根据历代文献的... 孙昌武:杜甫与佛教 摘要:杜甫本是坚定信守儒家传统的人。而实际上他又兼容佛、道二教,在创作中更多方面受到佛教的滋养。这当然与唐代佛、道二... 枕戈:重归中国诗歌的风雅传统 在西方所谓的“世界末日”之年,杜甫被人在网上“恶搞”了,这个生前漂泊流浪一生的诗人据说被人“搞得很忙”。因为网络走红了,... 张鸣:杜甫很忙,网民很闲 以流民图著称的蒋兆和先生,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创作的一幅杜甫行乐图,居然会在网上很走俏,以至于刊登这幅画的高中语文课本... 邹恒甫:哀杜甫 哀杜甫(1)呜呼诗乃穷人物,少陵野老吞声哭!伤脑苍苍浊酒空,饥肠辘辘烂肉无。秋风吹破茅草屋,孤舟漂沉洞庭湖。垂死怜家痛社... 邓小军:杜甫:儒学复兴运动的先声 摘 要 早在韩愈之前,杜甫就已孤明先发,以诗歌文化的形式,首唱尊王攘夷,复兴儒学,杜甫和杜诗乃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真正先... 莫砺锋:杜诗中的“佳人”实有其人吗? 乾元二年(759),杜甫在秦州作《佳人》诗: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 李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著述动机发微 一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最后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他最有争议的著作之一。郭沫若学术写作速度很快,但他却在这部著作上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