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周作人 登录

徐强:朱自清日记之王瑶译本与全集本比勘举例

内容提要:朱自清日记中存在大量外文书写条目,王瑶曾整理若干条目公开发表。后来《朱自清全集·日记编》又另请人加以翻译。两...

许纪霖:绅士、名士、斗士与流氓——知识人的内战与“文化惯习”的冲突

这几场绅士与名士、周氏兄弟与狂飙青年之间的骂战,因为“文化惯习”的不同,却开创了直接指向对手人格的先河,其播下的分裂与仇...

卞毓方:高峰堕石

纵观作人的一生,此公极像一篇反讽的小品文而非任何其他。事情尽管千头万绪,人间自有斩乱麻的快刀。秦桧的字写得再好,有几人愿...

庄萱:周作人“书抄体”研究反思

新时期以降,周作人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出现了很多重要成果。但部分学术成果有待进一步全面分析与深入研究,周氏“书抄体”研...

赵世瑜: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文学家的选择

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始自1918年北京大学的歌谣征集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伴生物和组成部分,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在这场...

杨念群:周作人的“原罪”

周作人的“附逆”,一直是学界喧闹争议的话题,在舆论漩涡中,周作人最终被塑造成两个极端对立的刻板形象,一端贬之为“文界汉...

张泉:文学“统战”与当代文学在新中国的重建

内容提要: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易代前夕,中共高层刘少奇、周恩来以及胡乔木、夏衍等文化界领导人先后指示,北京、上海保...

蔡登山:沈启无:被周作人逐出师门

1939年元旦,在北京八道湾十一号的周宅,发生枪响。据周作人回忆:“那天上午大约九点钟,燕大的旧学生沈启无来贺年,我刚...

胡兰成: 周作人与鲁迅

和沈启无先生,谈起周作人,他说:周先生在日常生活上是很庄严的,── 不是严肃,是庄严。他的生活的气氛几乎不是中国式的,...

胡兰成:谈谈周作人

随手翻翻《苦竹杂记》,觉得周作人实在是大可佩服的,虽然有着一些保留。 读书如此之多,而不被书籍弄昏了头,处世如此平实而...

张先飞:从托尔斯泰到周作人

“人的文学”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独立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具有系统的文艺观念与完整的创作活动,为新文学发展夯实了基矗...

杨华丽:“周作人事件”与“何其芳道路”

内容提要:在何其芳研究中,“何其芳道路”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结。论及“何其芳道路”,《一个平常的故事》《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

汪晖:回忆我的老师唐弢

口述:汪晖 采访、整理:淡豹 1 1988年和1989年,我两次陪老师唐弢先生住在宾馆,写《鲁迅传》。第一次在北...

陈子善:周作人:《陀螺》

1936年8月10日,林语堂携全家登上“胡佛总统号”邮轮离开上海前往美国。这标志着林语堂大陆文学活动的结束和旅美创作生...

余荣虎:周作人、茅盾、鲁迅与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

在对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这一理论概念的理解上,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颇有各家自说自话的趋势。分歧...

黄开发:周作人研究史料工作的成就与问题

近三十多年来,周作人研究史料从少到多,从单调到丰富,还原了历史现场,有力地支撑了整个研究工作的开展。然而,周作人研究史料...

万杰:个人主义者眼中的遗民

周作人早在清末民初的青年时代就开始接触遗民文化,然而其个人性解读遗民文化则开始于1932年,从此时至1937年抗战爆发...

朱光潜:《雨天的书》

周先生在《自序》里说:“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想要做点正经的工作,心思散漫,好象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只好...

黄开发:九十年代的周作人研究

8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成绩斐然,然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还或多或少地有点“隔”。步入90年代后,研究者进一步摆脱了旧的思维方...

林分份 :知识者“爱智之道”的背后

内容提要:本文从辨析一九三〇、四〇年代周作人对儒家思想的相关言说入手,探讨其儒家论述的独特性与复杂性。论文认为,周氏以...

李春 :“人的文学”:由来与终结 ——周作人前期的文学翻译与其文艺

文学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解决新文学的内容问题,即应该写什么的问题。 1916年,胡适第一次提出“八事”,就是从批评...

陈方竞:日本文化取向:鲁迅、周作人新文化倡导“差异”的形成与表现

摘要:五四新文化倡导中鲁迅与周作人的差异,与他们的日本文化取向直接相关,根源于他们的日本体验形成的不同精神取向,这在厨...

止庵:记新发现的周作人《希腊神话》译稿

  前些时查“胡适档案资料库”,在周作人项下看见“希腊神话(亚坡罗陀洛斯)”,共三百七十页。待得到原文影印件...

马春花 韩琛:沉默的他者:“二周失和”叙事中的羽太信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氏兄弟失和是一桩备受关注的事件。失和前,共同出版著作,相互署名,有一般兄弟无法比拟的亲密;失和后,老...

李宗陶:周作人之“苦”——止庵谈周作人的国事与家事

“周作人与鲁迅乃是一个人的两面。”至于“两人的晚年相差如此之远,就在于周作人是寻味人间,而鲁迅则是生活于人间,有着更大的...

林分份:周氏兄弟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新文学的塑造

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化人对于民间文学的不同论述,集中体现于他们的民间立场的实质性差别,并在实际论述中影响了他们对新文学的塑...

王风:周氏兄弟早期著译与汉语现代书写语言

一不管是被认为,还是实际作为新文学创作的起源,鲁迅的《狂人日记》都是突然的。这并不止于其将整个历史作为寓言所激发的巨大的...

王培元:“隐士”与猛士

在《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一书中,孙郁对周作人及其追随者多有批评,有的还相当严厉,然而,他又认为苦雨斋文人“以独立精神为本...

卢坡:周作人作诗与丰子恺插图

《儿童杂事诗》由周作人作于1947至1948年间,1950年2月至5月在上海《亦报》连载,内容分为甲、乙、丙三编,每编各...

曹聚仁:论李陵与苏武——与周作人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启明先生:听说先生在北平被刺,受了重伤;我想,热情的青年一定还有人在叹息,说:“惜乎其不死也1我个人则觉得吃了一枪也够了...

黄乔生:鲁迅、周作人与韩愈

一2004年5月,我就林辰(1912—2003)先生的《鲁迅与韩愈——就教于郭沫若先生》一文写了一篇读后感[1],谈了郭...

蔡双全:试论胡适与周作人抗战时期的人生抉择

[摘 要] 作为都对中国文化影响甚大的一代宗师,胡适、周作人在抗战时期却作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抉择:胡适出任中国政府驻...

孙郁:张中行--在周氏兄弟之间

张中行生前常和我谈起鲁迅、周作人的旧事,都挺有趣,资料的价值不校记得有一次他把周作人给他写的扇面的照片给我看,隐含了许多...

木山英雄:周作人与日本

在中国的文学家之中,还找不到像周作人那样与日本及日本文化关系如此紧密的人。如郭沫若,虽然留学日本,娶日人为妻,后来在日本...

王风:文学革命的胡适叙事与周氏兄弟路线

现有的——或者说一直以来的文学革命叙事基本上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线性描述,这个描述的主体线索一开始就被胡适牢牢控制,这是由胡...

傅国涌:另一个周作人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周作人和真实的周作人是有很大距离的,虽然周作人的散文选本随处可见,但这些选本大部分都只选周作人回忆故乡风...

蔡双全:周作人附逆心理探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抗战时期周作人叛国投敌时复杂、微妙而又艰难的心理程,认为周氏在考察中日关系时,虽然认为“中国必败...

程美东: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人[①]——以胡适、周作人、陈寅恪、范

关键词:抗日战争 文人 胡适 周作人 陈寅恪 范文澜内容提要:本文拟选胡适 、 周作人、 陈寅恪 、 范文澜几位抗战时期...

张晓唯:两个绍兴人:周作人与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与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入三兄弟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往。他们都是绍兴人,又都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蔡作为...

张晓唯:“交浅言深”:周作人与胡适

“五四”以来,胡适和周作人均雄踞文坛,各具影响。二人协力从事思想启蒙和新文学创作,由此缔结情谊,交往数十年之久。在社会政...

张晓唯:周作人与北平大学区风潮

对于周作人来说,1928至1929的两年间是其写作欲望甚为低落的时期。据他自述:近来大懒散,久不写文字,下笔板滞,甚不自...

丸川哲史:日中战争的文化空间——周作人与竹内好

前言历史学家卡尔(Carr.Edward Hallett)在其著作《什么是历史》一书中,提出了“历史是指历史学家与事实之...

周树山:闲话周作人

这是一本书的名字,收的是和周作人有交往和过从的人回忆周作人的文章。写下这个题目,好像我也要来闲话几句似的,其实我辈是...

许纪霖:从傲世、顺世到游世的周作人

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周作人算得上一个最为复杂的人物。他的悲剧,作为现代知识群中一种典型的精神现象,时下已引起众多...

许纪霖:做文人,还是做文妓

一年前,当杨绛过世之后,围绕着钱锺书夫妇生前评价,知识界曾经有一场大争论。虽然早已偃旗息鼓,但问题依然沉甸甸地潜伏在心...

周作人:灯下读书论

以前所做的打油诗里边,有这样的两首是说读书的,今并录于后。其辞曰: 饮酒损神奈损气,读书应是最相宜,圣贤已死盲空在,...

高远东:不将袍子换袈裟:如何裁定“汉奸”周作人

周作人出任伪职是抗战时期文教界的一件大事,舆论界的口诛笔伐广泛见诸报刊杂志,战后的汉奸审判更作出了正义的裁决。然而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