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甲午战争 登录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今年(2014)是甲午马年,正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 回首120年前甲午战争的历史伤痛,...

郭蓓:台湾诗人洪弃生的甲午悲吟

甲午之战以清廷割地赔款的悲惨结局而告终。《马关条约》签订后,割台消息传至台湾,“台人骤闻之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

张海鹏:统治集团贪腐是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给予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深刻的影响,创深痛巨,历史教训值得反复思考。我曾撰文探讨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

项小凯:从国家主义的崛起看甲午战争的起源

1890年12月6日,在第一届日本帝国议会上,第三任首相山县有朋就日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发表演说。山县在演说中提到,德川...

冯天瑜: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文化渊源——为甲午战争120周年作

19世纪中叶以降,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和“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大略同期步入近代化进程...

侯中军:甲午战争是中日不可避免的碰撞

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甲午战争爆发。8月1日,清光绪帝与日本天皇同日下诏,中日两国正式...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与现实思考

2014年是甲午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不能忘记的历史事件。认真回顾与反思这场战争的历史教训...

徐勇:战略对比 被动挨打

中日甲午之战,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文治型国家应对日本野蛮侵略的完败。晚清军备不振、避战或不战,与日军主动寻战、刻意进攻...

臧运祜: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

摘要:本文拟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和定位甲午战争。幕末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初步勾画的日本对外战略,成为近...

张海鹏:甲午战争百廿年祭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这场战争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樱甲午战争失败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捩点,...

刘江永:甲午战争与钓鱼岛劫难

1592年、1597年丰臣秀吉两次发兵入侵朝鲜半岛失败后,1609年日本的萨摩藩(今鹿儿岛县)藩主又转而首次侵犯琉球...

张海鹏:反思甲午绕不开钓鱼岛问题

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必然是一个热议话题。在这个热议话题中,钓鱼岛问题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 ...

张海鹏 李理:应深入研究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201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至今日,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钓...

王晓秋: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一百二十周年。 此战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

张经纬:甲午战争的历史定位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

刘江永:日本官方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之证据考

自1874年日本首次派兵入侵中国台湾,至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这20年间,以日本海军省和外务省为代表的官方地图及文献...

戴海滨:“痛史当年待补删”

石泉先生完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的研究生论文《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之中国政局》,在经历半个世纪“历史风雨尘埃的冲刷掩埋之后...

谢一峰:梦断甲午年——试论中日海军力量在19世纪后半期的消长及其原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为切入口,通过这一战中中日海军力量的对比引...

马忠文:甲午至庚子时期的荣禄与李鸿章

内容提要: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改变了甲申易枢后清廷的权力格局。比较显著的表征是满洲贵族荣禄权势的激升,以及中兴名臣...

桑兵: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工运动

近年来,海内外关于1895年创立的台湾民主国的研究日益增多。有的学者扩展视野,将其作为洋务与维新运动的交合点,从而多少...

冯高峰 师嘉林: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与甲午中日议和

内容提要: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与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中,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推动美国政府由纵容日本侵略转向了积极斡...

谷惠萍 张雨轩:日本军队歌曲《元寇》与甲午战争日军精神动员

内容提要:元朝时忽必烈曾派大军东征日本,日本史书称之为“蒙古袭来”或“元寇”。明治以后,这一历史事件被作为凝聚和弘扬日...

孟令伟:朝鲜半岛事务引发的中日第三次交锋

孟令伟编撰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天皇二十七年、公元一八九四年(此年为农历甲午年,故中方称甲午战...

马勇:“历史三调”:甲午战争百年研究简述

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过123年。理论上说,人们应该对这段历史渐渐淡忘,研究者也会渐渐将这段历史作为纯粹的学术题...

马勇:甲午前中日发展异途及其后果

同为亚洲国家,中日两国几乎同时面对西方压力,然两国采取完全不同的回应方式,结果只是短短几十年,不仅两国拉开一个很长的距...

马勇:甲午前中日两国“朝鲜方略”

一百二十年前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并不带有必然性,中日两国在东北亚有利益交集,并不必然存在利益冲突。两国相互不信任始自18...

臧运祜/赵秀宁:1930~40年代中国学界的甲午战争史研究

收藏|打印|下载 作者: 作者简介: 臧运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秀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邮编:1008...

马勇:李鸿章、伊藤博文与甲午战争:两个人的战争

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完败而结束,先前几十年增长顷刻间化为乌有。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此后的中国,维新...

马勇:甲午战后的中国与日本:1895-1915

甲午战争是近代世界历史的大事变,影响中国,影响中日,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没有因这场战争走向沉沦,而是擦干了血迹,一切...

马勇:近代东亚历史的转向

一百二十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意义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也深刻影响了亚洲,影响了世界。从那之...

严泉:历史细节中的甲午战争

《清日战争1894-1895》一书,是旅日学者宗泽亚先生的一部关于甲午战争的力作。宗先生并不是治史出身,专业是理工科,...

宋成有: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历史的拐点与东亚国际格局

摘要:1894年明治政府以国运相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这场侵略战争摧毁了东亚传统国际秩序,成为日本武力崛起、扭曲中日两...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李帆:再谈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华民族认同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王鼎杰:晚清军事转型失败的战略分析

在陆权复兴的短暂时代中,对中国这样一个陆地大国而言,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固然重要,但最急迫的任务是重整陆上资源与陆战力量,方...

马勇:甲午战争中的西方列强

对世界而言,甲午战争改变了19世纪初年渐渐形成的世界格局,远东一个小小岛国日本由此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10年...

茅海建:甲午战后日本如何从敌人成了座上宾

今年是抗日战争结束70周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中日关系会走到这一步?今天讲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我在这方面有特别的研究,我研...

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贾根良:甲午战争败于国家发展战略观

晚清腐败和军事体制落后,这些还不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甲午战败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清政府国家发展战略观的失败。甲午战争是...

廖敏淑:《中日修好条规》与甲午战争

一、前言 甲午战争的影响深远,甚至两个甲子之后的今日,吾人仍生活于其历史波纹之下。甲午战后,区域大国——中国败战,败给...

张晓刚 国宇: 围绕朝鲜半岛的日清、日俄矛盾与甲午战争

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日本具有强烈的侵略性,俄国南下与其争夺朝鲜半岛的利益加速了日本在东北亚扩张的步伐,也导致了日本与清...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引言 甲午战争已“花甲”两度。无论人们怎样去评价那场战争,1894年至1895年后中日国际地位的乾坤逆转,都是不争的事...

朱浒:投靠还是扩张?—从甲午战后两湖灾赈看盛宣怀实业活动之新布局

学界长期认为,盛宣怀在甲午战后接办汉阳铁厂之举,是一项张之洞为其提供政治庇护的交易。然而,证实这项交易的证据始终不足。同...

戴鞍钢:日本与甲午战争后的沪苏杭

上海、苏州、杭州简称沪苏杭,其地处的长江三角洲,唐宋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重心所在,也是鸦片战争后,欧美列强最先涉足并着...

李永晶:甲午战争与日本的世界认识

【内容提要】1894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战争以翌年中国的战败告终。这是一场对近代东亚世界秩序的形成与转换有着深远影响...

马勇:甲午战争与东亚秩序重建

从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看,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先前的东亚秩序至此解体,中国在亚洲的盟主地位事实上终结...

唐权:清末版画中的甲午战争

从今年5月27日开始,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CAR)与大英图书馆合作,在其网站上举办题为《绘画中的日清...

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启迪

■演讲人:戴 旭 ■地点:齐齐哈尔大学音乐厅(“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八场) ■时间:2014年11月 2014年...

张文木:关于甲午战争的大历史总结——兼论古田会议的划时代意义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及其结局,对后来的远东政治影响是深远的。对甲午战争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仅从技术和细节比较...

许寅辉:客韩笔记

本书著者许寅辉,字复初,江苏上元县(今属江宁县)人,自号独醉山人。 1893年春,许寅辉应驻韩英使之聘,在使馆办理文...

喻大华: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巨大挫折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败于 蕞尔小夷 的严峻现实,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

檜山幸夫:东亚近代史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原文出处】《日本研究》(沈阳)2007年3期第22~26页 【作者简介】檜山幸夫,日本中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兼任...

王记华 董进一: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的后勤保障

一   战争经费筹措与开支 自古用兵之先决条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用兵必先筹饷,战端既开,当务之急乃筹...

杨国强:国耻激生的思想丕变——甲午战争120年再思

时间:2014年8月18日 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编者按】“我这几年反过来想,中体西用...

杨国强:甲午战争前后的中国士大夫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甲午战争前后的中国士大夫”。为什么要讲士大夫?因为在19世纪的中国,面对外力的冲击,中国人的反应、...

王美平: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华观的变迁

甲午战争在日本的对华观及对华政策变迁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它不仅对日本形成蔑视型对华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拉开了近...

刘申宁:甲午战败的历史解读

这是一场深刻影响和改变东亚局势的战争,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对于受战争影响最大的中国,历史的深刻性在于:战争失败...

钟少异:甲午之战败在国不能战军不能战

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距清顺治元年1644年刚好250年,清朝已经走到了末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尽头,...

俞祖华:维新派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

  核心提示:120年前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国家发展与远东地区战略格局,产生了巨大、深刻、持久的影...

刘申宁:中日甲午战争历史解读:思想 制度 战略

当一个国家的国民和政治精英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尚未从传统转变到近代时,再完美的近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鸦片一役,惊醒了有识之士的天朝梦。遇“千年未有之强敌”、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出路何在?“师夷长技以制夷”!...

辛鸣:甲午战争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核心观点 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富强作为国家层面最首要的价值目标提了出来,充分表明我们认识到...

马勇:甲午年中日冲突的必然与偶然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是历史重大转折,后世中国在检讨这一事件时总是归因于日本人在东学党起义爆发后对中国的诱导,以为中...

黄遵宪:甲午之战的忧天之泪

1896年,甲午战争后第三年,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送给梁启超一首诗《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可谓泣血之作,代表了当时国内...

解辛平:到中流击水——又逢甲午论改革

甲午战争,开启了日本军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历史。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日本侵华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占旅顺、割台湾、侵占东...

牢记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写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1894年的今天,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是一场日本蓄意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甲午,中国近代史上意味深长的纪年;7月...

熊月之:百余年前《中东战纪本末》对甲午战败的反思

甲午战争无论在中国近代史上,在日本近代史上,还是在整个远东国家关系历史、乃至整个世界近现代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具有...

张文木:关于甲午战争的大历史总结

“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1]1895年的“甲午...

张海荣:甲午战争的直接后果与长远影响

●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刻骨铭心的历史创伤和挥之不去的奇耻大辱,是近代以来中国国耻史上的黑暗一页,也是中华民族寻求伟...

马勇:甲午启示录——从历史因果链条中分析甲午战争失与得

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整整两个甲子。一百多年后的中国已非原来的中国,日本也不再是那时的日本,至于朝鲜,更非原来那个...

马勇:甲午战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甲午战前,中日两国的“新政” 金若木: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被西方打开国门,但后来中日的发展路径却很不一...

马勇:甲午战争——缘起、过程及教训

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整整两个甲子。一百多年后的中国已非原来的中国,日本也不再是那时的日本,至于朝鲜,更非原来那...

刘江永:钓鱼岛之争的历史脉络与中日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整体是非对抗性的,但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议的局部对抗性矛盾依然存在。如今,日方拒不承认中日...

袁刚:北洋水师曾承载着大清王朝的“中国梦”

讲“中国梦”尤不能忘记国耻,要从近代历史讲起。北洋水师就曾承载着大清王朝的强国梦。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寄托着中国...

丁一平: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

甲午海战的硝烟散去近两个甲子,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曾经遍体鳞伤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在此历史时刻,我们重...

孟祥青: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2014,又逢甲午年。 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达到了顶...

肖裕声: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以日本取得侵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惨败而成为历史,此后新兴的日本帝国...

郭凤海:穿越无形历史障壁的强国梦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国人不应该忘记,中国军人更不应该忘记! 今年又逢甲午,面对日本挑衅频出,中日...

皮明勇:甲午战败实为“文化力”之败

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 甲午战争...

张炜:一场日本精心谋划的侵华战争

19世纪中叶是东亚地缘政治大变局的时代,中日两国几乎同时遭到来自海上西方国家的挑战而开始近代化改革,但选择了完全不同...

刘杰:中日海军战略差异决定甲午战局

  甲午战争使曾号称“亚洲第一”的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后起之秀的日本海军却大获全胜。究其原因,海军战略及...

徐焰: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同腐朽衰败的清末中国的一场决定两国命运之搏。此前被“天朝”视为“蕞尔小邦”的原...

丁一平: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

  “以成败论英雄”向来是有些人对待历史的态度,我认为这种历史观是偏颇的,有其势利的一面。对失败者而言,只记...

彭光谦:以坚强的国家意志应对新挑战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乃至亚太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场战争。今天,痛定思...

李安民:日本在甲午海战中粗暴践踏国际法

当前,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等问题上,故意歪曲历史,掩盖事实真相,无视国际法的存在,屡屡挑起事端。回顾往事,日本有着践...

邢广梅:清廷同样输在国际法运用上

  对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而言,犯错误不太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犯错误。曾经成为近代中日两国命运转折点的甲...

马勇:重温《马关条约》签订始末(下)——无奈收场

李鸿章遇刺后,中日之间的谈判并没有中断,反而因李鸿章受伤而加快。双方就日本原案和李鸿章的修正案进行多次书面争议,李鸿...

马勇:重温《马关条约》签订始末(中)——遇刺转机

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在马关的第三次会谈顺利结束。李鸿章在随员陪同簇拥下,退出会场,乘坐轿子返回住处,时间在下...

马勇:重温《马关条约》签订始末(上)——尴尬出山

1895年4月17日,中日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经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妥协。这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四大条约之一,深刻影响了中...

史桂芳:日本军国主义会卷土重来吗?

  【核心提示】甲午战争对东亚政治格局造成了深刻影响。中日两国在东亚地位逆转,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和平形势。...

侯昂妤:对甲午战争的另一种观察

即使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中日甲午战争也可称得上是一场规模大、影响大的局部战争。在这场较量中,日本“以小搏大”却能完胜,...

龚耘 杨玉荣:“北洋海军腐朽说”误读甲午海战

  甲午战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无能说”、“李鸿章避战求和说”、“战略战术...

尤永斌:甲午谍报战让日本占尽先机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它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使当时的清王朝进...

张炜: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与北洋海军兴亡

  近代中国,从国家全局理性地认识、统筹海防并付诸实践,李鸿章是始作俑者,他的海防战略思想深刻影响和引领了中...

姜春良:不断提升打赢战争的战略能力

  甲午战争的影响深远而又持久。从战略全局上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中得出有益的战略警示,对于我们...

舒健:大时代需要清晰完整的大战略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对东亚战略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站在新的甲午坐...

金一南: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军人的实践,军队的实践,从最根本上来说都是这两个字:战争。战争从来用血与火,对一支军队进而...

丁伟杰:甲午战败对新形势下海防建设的启示

在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海战是近现代中国最大的一次海战,在世界海战史上也是屈...

王晓彬:晚清军事改革的教训和启示

甲午战争爆发前,从19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晚清政府启动了以自强为宗旨、以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改革。这次...

张煌:从攻防不对称律审视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改变了东亚的战略格局,而且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恩格斯看来,中国甲午战败的直接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体...

刘化军:先天不足阻碍晚清海军教育训练变革

影响军队作战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教育训练作为将作战思想和武器装备等战斗力要素转化为实际作战能力的催化因子,显得尤为关...

苏小东:从海陆协同作战反思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这一性质决定了日本与中国的攻防战略选择。由于进攻一方的日本是海外征战...

肖天亮:战略决策失误与甲午惨败

  战争双方的较量,首先表现为战略决策的较量。战略指导者对打还是不打、何时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等重大问题...

余爱水:走进甲午,是为了走出甲午

又逢甲午,国际风云变幻,东海波诡浪谲,日本右翼势力围绕钓鱼岛问题屡屡制造事端,企图通过修宪扩大集体自卫权,建立所谓正...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20年前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姜鸣: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

十九世纪后半叶,清廷中的洋务派人士在军事和经济领域推行了很多现代化的举措,期待中国“先睡后醒”,求强求富,但甲午战争的...

张煌:恩格斯眼中的甲午战争

当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息传至欧洲,恩格斯尽管已是74岁高龄的古稀老人,却仍以哲学家的敏锐思维,站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

甲午反思录:刘亚洲上将谈清政府为何败给日本人

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一、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二、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

卓南生:甲午年谈战后中日摩擦根源与演变

要了解中日两国交恶的根源和今日的安倍晋三首相何以旁若无人地高举复古旗号,还得追述日本的 战后处理 及其国内和战思潮与...

严孟达:甲午再现风云

2014的甲午年再来,很多人在去年早已迫不及待地联想到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正式宣战于1894年8月1日,清光绪二十...

鲍盛刚:不一样的甲午年——中日力量变化与冲突根源

1895年与2015年同为甲午年,但是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与变化趋势是不同的,120年前中国闭关自守,国运走向衰败,而...

金观涛 刘青峰:19世纪中日韩的天下观及甲午战争的爆发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展开和不同文明冲突的加剧,向往某种超越民族国家间竞争的世界秩序便日益受到重视。儒学曾是东亚传统社...

冯小宁:菊与刀的民族赢得战争

二十年前,一部电视剧《北洋水师》让很多观众熟悉了1894年黄海海面上弥漫的硝烟;二十年后的今天,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

郑酋午:中日甲午战争的性质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是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

张鸣:浮肿的甲午战争

最近一本名为《首败》的书,说的是甲午海战,书编得图文并茂,引起了人们谈论甲午海战的兴趣。在我看来,1894年的甲午战...

马勇:甲午战败与中国精英阶层的激进与困厄

准确地说,二十世纪的中国问题与难题都直接导源于十九世纪,尤其是1894年甲午战败之后的最后几年。因此,当我们回顾二十...

刘申宁:被运作的历史及其价值——评王宜林《甲午海将方伯谦》

方伯谦是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济远”舰管带。在丰岛海战中,“济远”舰升白旗和日本海军军旗逃跑,在逃跑时水手王国成、李士...

丁新:和平保国与武力崛起的对决──甲午战争时期中日国家安全战略比较

甲午战争已经过去110年了,而我们还要继续祭奠献身的亡灵;有关甲午战争的反思、研究和争论也随之进行了110年,相关的...

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的必然性 记者:甲午战争110周年了,您是研究近代中国史的学者,回顾这场战争,您认为有什么...

郭世佑:甲午中国战败琐议

自日本挑起甲午战争至今整整一个世纪的时空里,历史的陈迹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战争双方的后代及至“地球村”上的其他居...

郑佳明:甲午战争前中日大战略比较

清廷有没有所谓大战略?朝廷虽然没有用这个概念,但是实际上大战略是客观存在的。李鸿章上书朝廷讲,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强敌”...

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万国公报》创刊于1868年,原名《中国教会新报》,为周刊。1874年起改名《万国公报》,其间一度停刊。1889年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