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浩:英姿勃发邓正来 2003年,邓正来着手写作平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罹患喉癌,所幸救治及时,身体康复。“拼命三郎... 魏敦友:邓正来的精神遗产与中国法学的可能未来——邓正来教授逝世三周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 昨晚,我带着一颗散淡与孤寂的心反复谛听并沉溺于降央卓... 陈子明:追忆邓正来 不久前得知邓正来住院治疗的消息,就想着抽个空去上海看看老朋友。没想到这么快他就离我们而去了。(邓嘟子用邓正来的微博... 魏敦友:为学问道三十年 嗟夫,学术岂易言哉!前后有风气循环,同时则有门户角立,欲以一人一时之见,使人姑舍汝而从我,虽夫子之圣,犹且难之,况学... 孙周兴:一个人的消失是如此容易——悼念邓正来先生 今早起床已经8点半,到书房里看到有个短信,是孙国东博士发来的,感觉不妙,打开一看,果然是噩耗:邓正来先生... 魏敦友:认知路途上的“震撼性时刻”——读钱穆先生《师友杂忆》札记之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朱伯昆主编:《周易通释》,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662页。 古今来人们开始... 于硕:正来著,却倏然离去 邓正来是性情中人,邓正来是孤独的行者。来的时候摧枯拉朽,去的时候潇洒迅疾。不与这个凡俗的世界死磕了,去神灵的冥间舒展... 哲人其萎:致敬2013年学术界的那些逝者 ... 魏敦友:世间已无邓正来——我对邓正来教授的追思与怀念 致谢 本文是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孙国东博士的督促与鼓励之下写成的。稿成之后,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 周国平:想念我生活中的邓正来 正来仿佛是被一阵旋风卷走的,这么生龙活虎的一个人,突然就没有了。一个至爱亲朋的死是多么不真实,你见证了遗体,你参加了追悼... 邓正来与他的江湖:来是正好 去是正好 编者按:在中国当代学术界,邓正来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睥睨权威,特立独行,曾长期流浪于正统体制外,历练出迥异于普通知识分子... 吴励生:悼念邓正来先生 正来兄走了,走了整整一个星期,我无法形容自己悲痛的心情。第一时间接到正来弟子孙国东短信通知“正来逝世”时,我整整两天脑海... 文叶梓:留存在字里行间里的温暖 邓正来先生走了。1月24日以来他一直占据着我的心。这些天里,我想到了生与死,想到了“生”里的热烈和挚爱,想到了我的两位在... 陈行之:中国学术天空又坍塌了一角——痛悼邓正来教授 有人离你很近,在精神上却很遥远,乃至于相互很难看见;有人离你很远,却始终占据着你的精神世界,是你须臾不可相离的朋友,你凭... 张曙光:不该走的人走了 一个月前人民大学的陈志良去世,今天又惊悉邓正来教授去世,第一感觉就是不该这么匆忙走的人陆续走了,让人痛心! 去八宝山... 陈夏红:三言两语说老邓 倘若是跟他比较熟识的朋友,宁愿称邓正来先生为老邓。邓正来不是一个很高调的人,但他的名字依然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关键词。邓正... 邓正来:一出与世风共谋的“闹剧” 2005年9月27日——30日,邓正来老师在西北政法学院讲座期间哮喘病发作,加上感冒引发咳嗽等症状,医嘱尤不宜多讲话。1... 谢志浩:有脾气的邓正来 近阅《漂泊的洞察》,“青黄不接”一辑中,王铭铭有两篇文章谈到邓正来。邓正来是当代中国一位真正的学者,他的学术品格已经深深... 张柔桑:大家邓正来 闻听邓正来教授去世的噩耗,总想说点什么。从学问到人生,邓正来是棵参天奇树。最初关注邓正来,已是本世纪初,在一本法学期刊上... 邓正来:我的学术与人生 编者注:2013年1月24日,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复旦高研院创院院长邓正来今早在肿瘤医院逝世,享年56岁。凤凰网大学问... 苗炎:学术翻译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苗炎:近年来国内学术界西学东译运动日益高涨,译著曾出不穷,作为一位学者和资深翻译家,您怎样看待目前学术界的翻译活动?目前... 刘擎:惜别正来 一个月前正来先生病重入院,还未来得及去探望,他竟然已经匆匆走了。在这样的时刻,以满目赞誉的篇章来做悼文大抵是人之常情,但... 许纪霖:上海学术界的“猛牛”——怀念邓正来 我想邓正来是倒在战场上的,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战斗。他的病情是在一个多月前发现的。12月22日,他还在主持复旦高研院的... 梁剑兵:法学愿景未竟,正来安可瞑目? 我一直不知晓正来兄身体有恙,所以,今天上午忽然看到正来兄因患胃癌逝世于上海复旦大学的噩耗的时候,十分震惊!正来兄忽然就走... 石剑峰:邓正来告别学术江湖 2013年1月24日上午6时50分,学者邓正来因胃癌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逝世,享年56岁。邓正来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 邓正来 丁轶:监护型控制逻辑下的有效治理——对近三十年国家社团管理 摘要: 本文根据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治理策略将自1978年以来政府的社团管理政策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受不同时期改革形势和政治... 吴励生:关于“理想图景时代”及其问题 我想首先应该说的是,邓正来的社会理论和法律哲学探索中带来的特别重要的认识论转向问题。这个重要的认识论转向最早即开始于《... 吴励生:邓氏学派及其学术正面塑造性力量 我以为当下中国的思想家中,最具哲学批判和理论建构能力同时也最具创造力的是李泽厚和邓正来。尽管他们是两代人,也分属于两个不... 邓正来:“生存性智慧模式” 摘要:就市民社会研究而言,“生存性智慧模式”的基本理论预设是:由于统治体系内部的利益分化、政府失灵,特别是统治体系本身的... 邓正来:“世界结构”与中国法学的时代使命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曾以独立论文的形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在2005年连载4期发表。后经修改,又于2006年... 邓正来:现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书 自法学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以来,法学出版物便年复一年如雨后春笋般成几何基数增长。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学出版物的增多... 邓正来:“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 当下“中国模式”研究存在着知识导向、制度导向、唯理主义预设等缺陷。以“生存性智慧”与“未意图后果”为关键词对“中国模式”... 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 一、引 言有种意见认为,中国改革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改革,是以政府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变化和政府部门政策调整为基础的一个逐步展... 邓正来:“知识转型”:引进来与走出去 一如果我们回顾中国社会科学百年“知识引进运动”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相对明晰的阶段:(1)... 论坛:“邓正来新著出版暨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 编者按语晚近以来,特别是伴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由“华盛顿共识”和“新自由主义”所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处于面临调整... 邓正来:学术之路的路标——《寂寞的欢愉》自序 《寂寞的欢愉》这部小文集,收录了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大约20年的岁月中发表的各种文字。实际上,除了作为这部文集之...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传播学 摘要:超越Colin Sparks《全球化、发展和大众传播》一书历时性学术史梳理在时间维度上的规定性并超越发展传播学本身... 邓正来:没有学术批判 就没有中国学术的发展 知识分子始终是批判主流的,尤其当知识、经济和政治等以集体性的方式来运作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中国实际上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摆... 邓正来:两种法学全球化观--中国将何去何从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 全球化 逐渐从两个向度上凸显出来。第一个向度表现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第... 邓正来: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 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处境从事实上给当下中国社会科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即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对全球化的进程...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科学发展 引 言 当下中国正处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结构之中。全球化时代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外部环境,事实上也对中国社会... 曼斯菲尔德、邓正来等:与施特劳斯学派相关的若干问题 时间:2008年5月26日地点:复旦大学对话者:Harvey C. Mansfield, Jr. (哈维·曼斯菲尔德:哈... 与施特劳斯学派相关的若干问题 时 间:2008年5月26日 地 点:复旦大学 对话者:Harvey C. Mansfield, Jr. (哈维R... 吴励生:全球主义话语审查与中国法律哲学建构 内容摘要:本文是针对邓正来《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一种开放性“全球化”观的建构》一文所做的知识批判。在一如既往地肯定邓氏对... 邓正来:高等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科学界诸位同道的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National I nsti tute ... 邓正来:中国社会科学想“走出去” 必要先争夺话语权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到了临界时刻 邓正来的名片很简单,但却能一眼辨清他的最新身份——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这位颇... 邓正来:一种以中国为根据的“全球化观”的论纲(一) 摘 要:本文作为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中核心部分的导论,在对“全球化... 邓正来: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化”进路(二) 摘 要:对全球化本身做“问题化”理论处理首先便要求对中国法学的“全球化论辩”进行分析和反思,因此在本文中,我首先把中国法... 邓正来:社会秩序的建构及其正当性 “邓正来学术作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 邓正来:学术自主性问题:反思和推进 “邓正来学术作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收录在本论文集中的一系列文字,很可能属于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一。... 邓正来:历史的参与及超越——致友人的一封信 xx如晤读你的目录,就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令人敬佩,一种可以用生命做出的敬佩.关于提意见,实际上是很难的.但是,出于对你... 邓正来: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沟通主义法律观” 众所周知,在后冷战时代,各种“相对主义”、“文化多元论”和“解构主义”等流行思潮可以说是大行其道,但是哈贝马斯(Habe... 邓正来: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与批判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哲学日”中, 很高兴能够与大家一起讨论“公共哲学”的问题。下面, 我将围绕着“国家与市民社会”这个... 吴励生:学统与道统反思:解构体制化学术 摘要:本文围绕《反思与批判:体制中的体制外》一书所开放出来的问题进行相关追问。“关系性视角”的转换和调整,使邓正来对知识... 邓正来:法律思想者的冒险——寄语《法府书香》一周年 当《法府书香》自2006年6月初创之时,我曾以“弘独立思考,倡反思批判”为之题贺,期望在众多校园报刊当中,《法府书香》能... 邓正来:直面全球化的主体性中国:谈“中国法学的主体性建构” 内容摘要:直面全球化,中国法学首要的问题便是对“全球化问题”本身问题化而非将之视为当然的事实与前设。经由对“全球化问题”... 邓正来:中国学者必须强调学术自主性 关于中国当下的知识界,我认为,与我在《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值得关注》(2月26日《新京报》)里专门讨论的西方社会科... 邓正来:中国法律主体性的建构者:律师 转眼间,《律师文摘》已经平实地走过了她的第五个年头。作为这份民间刊物的学术顾问之一,我愿借此机向她表示最真诚的祝贺,祝贺... 邓正来:高贵的寂寞——敬贺张思之先生八十寿诞 张思之老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长者,本该亲自道贺寿辰的,惜其时我已按计划去厦门讲学了,无缘当面为张老拜寿,甚憾。遂遥寄...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人大演讲版)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是我五六年前进行的研究。当时我在做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在做研究的时候我考虑到... 邓正来: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作为历史性条件的“ 论文摘要:在中国进入“世界结构”以后,中国法律哲学在重新定义“中国”和审视“中国问题”的时候必须建构起一种“关系性视角”... 吴励生:把知识开放出来的思想和思想者——邓正来知识批判之一 摘要:本文所作的知识批判围绕《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以及相关文化语境展开。本文在高度赞赏邓正来通过论辩的方式来开放出问题... 邓正来:从“知识规划时代”中解放出来 中国社会科学要发展,就必须以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为前提。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大力发展的当下,无论如何强调... 邓正来:“理想图景”、“世界结构”与“定义中国” 邓正来(吉林大学法学教授、博导)邹立君(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博士)邹立君:邓正来先生,您好!首先非常感谢... 邓正来:中国法学的批判与建构 采访说明:邓正来教授一直关注中国法学乃至中国学术的重建问题,刊载于《政法论坛》2005年第1-4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 邓正来:这时我想起了他们:王铁崖、李浩培和陈体强 教师节前夕,亦即在我收到来自学生的祝福和鲜花的时候,我想起了给我最早启蒙的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郭美庆,更想起了已经离我们而去... 邓正来:在体制中拒绝主流——《反思与批判:体制中的体制外》自序 三年前,亦即2003年春际,我的身份由一位独立的体制外学者转变成了国家学术体制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对于我进入体制的这一举动... 邓正来: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再研究 一、引论: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路径的确立 (一)前文的讨论与未竞的问题 在2000年出版的《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 邓正来:批判与回应:寻求中国法学的主体性 关键词:理想图景 中西思想资源 特定时空 主体性中国自拙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在《政法论坛》2005年1–4期连载刊发以... 邓正来:警惕一种表达方式上的本质主义 对于我的表达方式,包括翻译的措辞问题,有不少同行和学生向我提出:邓先生,你的文句太难理解;为什么不把它说得更美一点,说... 邓正来:历史描述中的意识与问题 年前,《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一书的作者陈夏红约我为该书做序,我当然很爽快地应允了下来。因为我此前就在网上读过夏红写的这方... 邓正来:他是愿意这样走的——悼王纬 王纬走了。 王纬是在努力落实一项项推动中国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走的,是在他的一项项有关中国学术发展的构想中走的。尽管我们不愿... 邓正来:中国人权利发展研究的理想与现实——评《走向权利的时代》 一? 在中国社会变迁不断拓深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在九十年代日趋学术化的背景下,中国法学界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同一些社会学工作者一... 邓正来:我的学术之路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主讲人:邓正来主持人:付子堂嘉 宾:龙宗智赵明 张永和 王学辉时 间:2004年3月23日晚地 点:岭南厅付子堂:各位老... 邓正来:哈耶克思想研究与相关问题 对我来说,最富启示性的发现之一就是,越趋近西方,亦即越趋近自由制度依然比较稳固、信奉自由信念的人数依旧相对众多的国家,那... 邓正来: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 引言? 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的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并不... 邓正来:《自由秩序原理》抑或《自由宪章》 一八五四——一八五五年的冬春时节,穆勒因健康的缘故而前往意大利和希腊旅游疗养期间,在罗马散步时获得了撰写《论自由》一书的... 邓正来: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 引论:过程分析与“核心概念”的路径?在西方自由主义社会理论或社会哲学的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重要的人物,... 邓正来: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 一、引论:参照架构的设定与论述框架?就当下中国学术界所侧重关注的问题言,各种形式的“法律移植论”与“法律本土论”之间的... 邓正来:知识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 近来,学界的一些同仁常常建议我把学界在这十多年里有关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论文编辑成册出版。起初有些犹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 邓正来:社会科学与知识类型——兼评荷曼斯的《社会科学的本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社会交易理论范式的创立者乔治·荷曼斯(G.?C.?Homens),一生著述颇丰,其间较比著名的有《十三... 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 问题的设定? 自西方以暴力打开中国大门始,中国学者便整体地面临着一个如何看待或处理西方文明及中国传统的双向问题,其间... 邓正来:学术讨论为什么缺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一) 众所周知,学术讨论的基本价值乃在于讨论参与者至少能够在其所讨论的问题上增进知识:不仅可以逼得讨论者把观点阐释得更清楚,而... 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一、市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 邓正来:我们必须打破“知识规划时代”的宰制 中国社会科学要发展,就必须以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为前提。而就建构或捍卫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而言,我们则不仅必须关注知识研... 邓正来:教师节应该反思什么? 自1985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将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至今,“教师节”在中国实施已逾20年了。作... 邓正来: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 *撰写此文之际,适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五十周年纪念。因此,特将此一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具有反思和批判意义的论... 张曙光: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读邓正来著《规则·秩序·无知》 在国内外,哈耶克不仅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而且是一个被误读最多的学者。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又是伟大的社会... 邓正来:铲除中国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弊病 中国社会科学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囿于篇幅,此处不赘;当然,中国社会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 邓正来: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 【这是一篇老文章,但现在依然值得仔细来看。2004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其实我们可... 邓正来:“思想品德考核”依凭什么标准 10月11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教育部近日发布《2005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而其中的第八项规定指出,... 邓正来:深度研究与自主发展——以对澳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为个案 当下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在我看来,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依旧是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支配;这种社会科学观的支配,与... 邓正来:澳门政治发展与宏观政治研究 吴志良所著的《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乃是一部从宏观历史社会学的架构出发探讨澳门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专著。由于该书的... 邓正来:因北大朱苏力招博事件而逼问中国学术 “朱苏力招博事件”一发生,即刻就在各大网站和部分纸质媒体上引发了一场很大规模的讨论,其中既有甘德怀同学发表的《我的北大考... 邓正来:谁有资格制定学术规范 据说是为了预防和纠正学术腐败,教育部上个月底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该... 邓正来:铲除中国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弊病 众所周知,学术讨论的基本价值乃在于讨论参与者至少能够在其所讨论的问题上增进知识:不仅可以逼得讨论者把观点阐释得更清楚,而... 邓正来:信与中国传统医学 杨昶兄嘱我为《读甲》一书写个序言,我想都没想就应允了下来。在我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如此爽快地应允为人作序和作... 邓正来:哈耶克批判的前提性准备 《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收录了我近八年来为了研究人类社会秩序的型构及其正当性而撰写的有关哈耶克自由... 邓正来:再谈学科的迷思 对于沃勒斯坦来说,我们今天必须追问的问题是:是否存在着任何能够被我们用来以一种相对明确的和可捍卫的标准,以此划定上述所谓... 邓正来:一谈学科的迷思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合着发展政策的合法化,中国社会科学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发展,其重要特征之一是所谓学科制度化的进程日... 邓正来: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 众所周知,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学术界日益强调社会科学的“知识增量”和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学术规范化问题渐渐成... 邓正来:根治学术腐败 重在制度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初始,亦即当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被产业化的时候,各种学术腐败现象演化成了中国学术界必须直面的最为重... 邓正来:没有理想图景的中国法学该结束了! 《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以一种平实的方式走完了她第十个年头的学术之路。我虽说没有参与《法制与社会发展》前些年的工作... 邓正来:迈向全球结构下的中国法学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就是“迈向全球结构下的中国法学。”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有必要参加这个会...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梁治平“法律文化论”的批判(八) 4·4 梁治平“法律文化论”基本观点的分析和批判(一)“文化类型”对法律制度的决定论众所周知,在20世纪80 年代,中国...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六) 第四,本文在前述文字中对“本土资源论”所做的分析和批判,主要指向的是苏力在回答“国家法与民间法关系”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所设...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五) 对“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的追究和批判4·1 导言:对“本土法律”派的基本认识众所周知,在以“权利本位论”和“法条...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四):个案研究与批判 3·3 中国法学不关注现实:一个典型个案的分析一如前述,考虑到论证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对中国法学不关注或用概念“量度”中...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三):对“现代化范式”的批判 本文在前述第二部分指出,“权利本位论”与“法条主义”乃是两种不尽相同的理论模式,但是它们都共同信奉一种“现代化范式”,...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国法学与“现代化范式” 1 本文具体分析路径的确定正如本文开篇所指出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始,中国在重新进入世界结构的同时启动了认识和实践中国...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引论 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研究,如果说其题域的一部分主要论涉国家正式体制以外的领域,那么较不严格地来看,在... 邓正来:学术批评抑或“逮谁批谁” 中国法学界,严格地说是中国学术界,始终缺失的就是严肃的学术批判,也就是对知识增量具有重要意义的从知识角度的批评。而我们知... 邓正来:建构我们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中国法律哲学 我认为,在当下的中国,推动和积极参与中国法学的重建运动乃是我们的首要使命。我之所以认为要有这样一场法学的重建运动,实是由...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暂时的结语 本文经过《政法论坛》连续四期的连载[124],已然成了一篇17万言的论文。在本文的讨论中,我对中国法学在1978至200... 邓正来:中国学术刊物的反思与发展 众所周知,学术刊物经由及时发表重要的具有知识增量意义的学术论文,而会在建构中国学术传统和实质性地推进中国学术发展的方面发...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梁治平“法律文化论”的批判(七) 4·3 梁治平“法律文化论”的界定和分析(一)前提性说明当我们把讨论的焦点从苏力主张的所谓“本土资源论”转向梁治平的“法... 邓正来:否思社会科学:国家的迷思 对于将“国家”作为分析单位的社会科学的知识取向,沃勒斯坦一向持批判态度。早在七十年代初,沃勒斯坦就在《近代世界体系》中对... 邓正来:“社会正义”的拟人化谬误及其危害──哈耶克正义理论的研究 引论:论题的设定与论述框架?(一)本文论题的设定?立基于进化论理性主义以及与其相应的自生自发秩序社会理论,哈耶克主张一种... 邓正来: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研究 提要:本文对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1]及其遭遇的批判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哈耶克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批判阐明了哈耶... 邓正来:对知识分子“契合”关系的反思与批判 关键词:自主性 关系 “共谋” 批判引论:一、中国社会科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取得了很大... 邓正来:王铁崖与中国国际法学的建构——读《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 《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即将出版了,促使我在此做出书评的原因,是我对王铁崖先生贯穿于其学术研究之中并在某种意义上构成其学术... 邓正来: 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值得关注 中国学术欲发展,就必须建构起中国学术自己的自主性。而关于中国学术自主性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强调中国学术研究场域依照其...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 *本文是我所承担的2004年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法学”(项目批准号:04AFX002)中的一个部分的论纲... 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构架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初显并于二十世纪中叶炽盛的形形色色的“国家主义”,于现实世界中都表现为国家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路... 邓正来:学术规范化与学术环境的建构 自20世纪90年代初始,亦即当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被产业化的时候,当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被纳入追逐以各种指标为判... 邓正来: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强调中国社会科学场域依照其运行逻辑而必须与经济场域、社会场域和政治场域做出... 邓正来:以真性情做真学问 当今中国学术界,邓正来是我特别欣赏的一个人。我之所以欣赏他,一是因为他有真学问,二是因为他有真性情。 今日混迹学界的人多... 邓正来:《焦点访谈》及其背后的结构性力量 偶尔看《焦点访谈》节目,关注更多的并不是访谈的某个具体论题,而毋宁是隐含于这些论题背后的往往为人们视之为当然但却值得我们... 邓正来:对“考研变高考”的制度性逼问 一年一度的硕士生报考又开始了。哪些大学的学生是考研的主力呢?《中国青年报》近日的一篇报道说,如今北京、上海等地各大名校的... 邓正来:逼问学术腐败的体制性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初始,亦即当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被产业化的时候,当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被纳入追逐以各种指标为判... 邓正来:当代自由主义内部的分歧 众所周知,自约翰·罗尔斯于 1971 年出版《正义论》始,英美现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便基本上为他的论题所支配,即使是罗... 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 一市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于今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所要复兴这并不是同一的市民社会... 邓正来:中国与世界的王铁崖先生 我与王铁崖先生相识,大概是1983年我在外交学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只是在课堂上与王先生有一面之交,未得深谈。1987年... 邓正来学术简历(附:邓正来主要论著) 邓正来教授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并于同年就读于北京外交学院。 加盟吉林大学之前,... 邓正来:中国法学的重建:批判与建构 尊敬的主席、尊敬的张文显先生、尊敬的学生们和同道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对自己在今天能够成为吉林大学的一员,也就是你... 曾繁旭:特立独行邓正来 在中国的学术圈里,邓正来绝对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从1985年离开外交学院以后,长达18年的时间里,他不属于任何学术机构,... 蔡晓玮:邓正来的最后一个月 从发现胃癌晚期到辞世,邓正来在医院里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快得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去年12月24日,邓正来去医院做胃镜就被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