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克利:意识形态助长了思想的堕落和野蛮化 惧怕革命的心理已经使《旧制度与大革命》俨然成为显学,隐藏在它背后的保守主义旗帜却不能幡然张开,这大概是当... 童圣侠:托克维尔的局限与法国革命中的“病毒” [摘要]晚年的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外发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与革命传统的存续拥有新的一般原因,他... 顾銮斋:托克维尔的“多数”概念与“少数”心结 当前宪政讨论中的一些观点,或者不如说概念,如“多数人暴政”、“多数人专制”、“民主暴政”、“民主专制”等尤为引人注目,持... 胡德平:破解《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问 苏联以后实施偏激和过度的无产阶级专政,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这是苏共失去政权的一条重要原因。改革开放的中国必须以极大的... 邓峰:托克维尔:其人·其事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1859)出生于法国西部诺曼底郡的贵族家庭,是家里第三个孩子,他的一位祖先曾跟随征服者... 秦晖访谈(七):应防止流血和无序而不是革命 袁莉:最近大家都在读王岐山推荐的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现在也特别多关于改革还是革命的讨论。秦晖:我不知道王岐山到... 刘怡:为什么读托克维尔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差不多在每一场政治斗争中都属于失败的一方。他既不像一般失败者那样大做煽情的辩护... 梁立俊:大革命何以不可避免——一个代理问题的视角 内容提要: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因其对法国大革命和旧制度之间关系广泛而深刻的论述著称。本文根据托克维尔对大革命前旧... 周舵:再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初读托克维尔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还是在将近20年前的1994年,其时我刚从哈佛大学访学返国不久。作者的许多深刻见解,... 陶东风:革命与中央集权——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之二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中央集权制非大革命的独特成就;相反,它是旧制度的产物。中央集权制既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 陶东风:革命、文人、文学政治——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之一 对于同样具有深厚文学政治传统的中国,托克维尔的反思不乏启示意义。特别是他指出的文人、民众以及贵族迷恋抽象理论、虚无缥缈的... 高毅:《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什么启示 1从硕士阶段起我就跟张芝联先生做法国革命史研究,一直做到博士毕业。我为什么关注法国大革命这个题目呢?主要是因为我经历过“... 刘阳:托克维尔和中国的相遇与错位 这并不是托克维尔在中国的第一次流行。上世纪80年代起,他的著作就成为许多中国知识人热衷引用的思想资源。当然,他是经典作家... 栗维:托克维尔与“后悔史学” 近来,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突然洛阳纸贵,坊间也冒出无数书评和读后感。其中,托克维尔戴着各种面具出场:时而是自由战... 刘晨光:《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误读与滥读 书一经写成,其命运就不再由作者决定。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刚出版,托克维尔对其妻说:“爱读此书者唯有自由之友,然... 崇明:国家主义的逻辑——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揭示国家主义的自我摧毁的逻辑的同时,所要传达的根本信息,是一个专制传统深厚的国家进行改革的必要和艰难... 张文木:保守是激进革命的必要补充 托克维尔(1805—1859)是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他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展现出欧洲人曾经历过的那段“激情燃烧岁... 黄卧云:革命的时机问题 用理解上可此可彼、可左可右的语词表达含糊的信息在目前已是一种重要的政治修辞,国内外的观察家们总是试图从高层的用词中窥探出... 陈斌:以自由看待革命:英国道路与法国道路之别 编者按: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托克维尔观察到:大革命并没有在德意志境内“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大、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 毛立本:切莫误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兼评朱学勤的解说 领导人的推荐,专家学者的介绍和评论,使得《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成为当下的时令读物。这本书中被人引用最多的一句话是:“革... 黄帅 张欢: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破解“托克维尔改革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落共同体再次解体,政治社会结构基础流失严重。中国可能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而是会发生因为政治... 孙骁骥:“旧制度”与“大革命”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在一个座谈会上讲到反腐“更希望润物细无声,不大搞动静,但是也不能有困难就不做”,并推荐了... 刘洪波:《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现实的启示 上月30日,中纪委召开了一次专家学者座谈会。座谈会不念稿,不客套,无顾虑,放开讲。而后,人们知道会议上论及了“选择性反腐... 端宏斌:为什么政府高层热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故事要从一则微博说起,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在几个月前发了一条微博: “去海里见老领导,被推荐读本书,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 寒竹:法国历史不是中国的未来 托克维尔在历史上有很多真知灼见,《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对今天的中国也有很多启迪。但是,历史只能借鉴而不能比附。一些人也许... 傅士卓:中南海里的托克维尔 薄和新左派(这二者不应混为一谈)提出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正因此,“托克维尔悖论”的核心——改革是否会触发一系列不可控制事... 李向平:旧信仰与大革命 末日说需要国家认定,说明国家在市民眼中成为了信仰符号。具有象征意义的2012年尚未过去,特别是中国的改革瓶颈尚未通过。在... 朱学勤:革命的产生机制与革命的三种话语 编者按:不久前《南方周末》刊发朱学勤在共识网“共识书会”演讲节选整理《出家、思凡、大还俗》与《托克维尔线》两篇文章,引起... 相蓝欣:别误读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 在一些关心国事的圈子中,法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分析家托克维尔的大作———《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1856)正激起热烈的讨论。... 刘晨:当《旧制度与大革命》遇到茶叶店老板 一他的年纪与我相仿,而且非常的好学,故此我们就逐渐成为了好友。说起与他的相识,其中不乏另外一位在复旦大学深造的同仁P君。... 刘晨光:旧制度、新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The Old Regim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在中国引起热读,很... 朱学勤:重读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咸丰年间的一本古史,距今一百五十年,而且是洋古,怎么会引起中国人如此热议?看来还是革命与改革... 朱学勤:出家、思凡、大还俗——谈《旧制度与大革命》 编者按:2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座谈会上向专家们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 涂维佳:中国政治改革和托克维尔悖论 近半年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罢黜事件及对其妻子薄谷开来的审判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共十八大也即将在北京召开。然而,... 王炼利:中国要走自己的自由路——我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开头的话:笔者写这篇2.8万字的博文,是因为看了一些议论和评价《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文章。我看《旧制度与大革命》也多遍,积... 张杨:重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托克维尔用这句话为《论美国的民主》破题。诚然,平等的权利观念和民主已经在新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