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莫言 登录

张学军:论莫言小说的结构形式

内容提要:莫言常常将说唱文学、新闻报道、书信、短篇小说、散文、话剧剧本、戏曲戏文等多种文体,组合在不同的小说结构中,形...

雷定京:莫言《酒国》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剖析

莫言《酒国》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剖析 雷定京 (湘潭大学哲学系  湖南湘潭  411105) 摘...

童庆炳:莫言的硕士论文与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内容提要】 莫言创作的成功在于他早在1994年的硕士论文中就提出了要建立“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的理想。他的硕士论文提...

藤井省三:莫言与鲁迅之间的归乡故事系谱

一、莫言与鲁迅 莫言从年少时代开始就很爱阅读鲁迅的作品,他本人也经常谈及自己从鲁迅那里所受到的影响。相关资料中,200...

张闳:莫言小说的基本主题与文体特征

在当今众多的汉语写作者当中,莫言的“声音”是独特的。他既不同于王朔的那种“胡同串子”式的京腔,又不同于苏童、叶兆言等人...

温儒敏:莫言历史叙事的“野史化”与“重口味”

温按:最近我接连写了3篇关于莫言的评论(其中一篇是和叶诚生合作的),但愿不会被看作“凑热闹”。其实我是力求对莫言创作的...

高尔泰:我怎么看文学

没有自我的群体性写作 一百多年前,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大批古代文书。根据纸质、墨迹、题记、内容等考证,是从东汉到...

刘再复:莫言成功的三个密码

2005年,香港公开大学授予莫言荣誉博士学位,七年之后,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间很快就证明公开大学的慧眼。因为拥有这...

王德威:《历史的忧郁 小说的内爆》——评李锐与莫言

在这个世纪的开端,大陆两位重量级作家,李锐与莫言,不约而同地将创作目光投向上个世纪的开端。莫言的《檀香刑》写庚子事变山...

肖舜旦:《生死疲劳》:偏离了方向的狂思臆想

          ...

陈思和:《生死疲劳》:人畜混杂,阴阳并存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一 就文本本身而言,《生死疲劳》的叙事结构有非常独到的意义。它的叙事结构是用两条生命链建构起西门家族的兴衰史,轮回隐喻...

马云:莫言《生死疲劳》的超验想象与叙事狂欢

莫言在《学习蒲松龄》一文中戏称他的祖辈就受到蒲松龄的影响,这种爱编故事的基因也传给了他。的确,中国的小说家少有不受蒲松...

翟业军:那一种黑色的精神

汪洋恣肆、汁液横流、谈狐说鬼、众声喧哗、一点正经都没有,一向是莫言的拿手好戏,也是他“把自己跟别人区别开来”1的专属标...

史国强:葛浩文文学翻译年谱

一九三九年二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出生在美国加州长堤市(Long Beach)。祖父早年移民...

温儒敏:莫言《蛙》的超越与缺失

莫言自己好像挺看重《蛙》这部小说的①,得了诺贝尔奖之后,他有好几次都说起过《蛙》。这部小说的题材很引人瞩目,写的是几十...

闫恩虎:大地的呢喃

进入本世纪以来,十二年间,两位华文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2000年高行舰2012年莫言),深刻说明了世界文学对中国的关切和...

肖舜旦:再剥《丰乳肥臀》神圣而虚幻的“皇帝新装”

拙文《〈丰乳肥臀〉:怎一个‘黄’字了得?——莫言病态美学趣味剖析》在网上亮相了有一段时间,虽然点击数量还过得去,但毕竟没...

刘再复:高行健、莫言比较论

  选择这个题目讲述,首先是因为高行健和莫言都是我的朋友,讲起来可以多一些感性的语言。第二,对于两人获得诺贝...

肖舜旦:《丰乳肥臀》:怎一个“黄”字了得?

一 莫言的《丰乳肥臀》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丰乳肥臀》可以视为莫言的最具争议...

毕唐书:为什么要读莫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莫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半年多了。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

林少华:莫言爷爷的故事和我爷爷的故事

恕我总想攀高枝拿莫言说事,但实在因为太巧了,不得不说,不得不攀。莫言获诺奖演讲《讲故事的人》讲了许多故事,妈妈的故事,姑...

许纪霖:坚守底线是知识分子的伦理责任

莫言式的生存智慧前不久,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文学院唯一懂得中文的马悦然先生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许纪霖...

陶东风:莫言《蛙》的最大缺憾是把政治悲剧写成了命运悲剧

什么是“政治悲剧”与“命运悲剧”?有一对首先要加以界定的概念是政治悲剧与命运悲剧——命运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不可知的,...

李伯勇:文学和社会意识的撕裂

一中国人翘首以望的诺贝尔文学奖落在中国籍的莫言身上,这次主流媒体开足马力宣传“首位”中国作家得诺奖,但网络上的各种声音蜂...

刘再复、许纪霖谈莫言

【编者按】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东西方学界争议声不断。FT中文网就此采访了旅美学者刘再复教授与中国学者许纪霖教...

屠雨迅:文学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

2012年12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了一场演讲。他说,文学远比政治要美好。文学教人恋爱,政治...

刘练军:贵人未必高尚

近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发表的一些言论引来了不少人围观,赞成者与非议者互不妥协,在国内形成了所谓的...

罗福林:莫言的批评者们错在何处

当中国小说家莫言这周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话题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经常授予那些强烈反对...

刘剑梅:文学是否还有救赎的力量?

2012年对于中国文学来说乃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大事件。虽然他是继高行健之后第二个汉...

张闳:莫言,或文学应该如何还债

在现代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文学所扮演的角色非同一般。在某种特殊状态下,它甚至会以一个“救赎者”的面目出现,承载着世人的...

许纪霖:鸡蛋与高墙:莫言的双重人格

时光倒退二十年,没有谁能够想到,从胶东半岛的高粱地里,会走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当今中国文坛的怪才、鬼才,他的中...

彭晓芸:官方与民间的鸿沟:中国“软实力”的瓶颈

尽管得到中国官方高调赞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没有改变阻碍中国“软实力”提升的那些因素。刊发过莫言作品的《收获》杂志的...

王蒙:从莫言获奖说起

编者按:应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先生的邀请,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11月7日在澳门大学出席了澳门基金会和...

李碧辉:简答李佰勇的“PK”

李佰勇在共识网发了一篇长文《莫言式尴尬PK卫道士尴尬》针对我的小文《读懂莫言式尴尬》,逐一进行了与批判式解读,洋洋洒洒,...

张旭东:“魔幻现实主义”的政治文化语境构造

莫言从一开始就没有对社会分析、道德批评、政治介入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对于那些努力为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寻求定义,或是...

李碧辉:读懂莫言式尴尬

莫言获了诺奖,自然是很幸福激动,但也美中不足有些许尴尬,而这些许尴尬因了莫言的解释和某些人的阐释越发尴尬起来。不但莫言尴...

叶剑波:文学艺术与现实责任

文学艺术对现实是否该担责任?这问题由来已久,对莫言获奖,这一分歧致使整个学界及舆论界炸开了锅,各家言论大相庭径。文艺对现...

严承章:消费莫言?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国人大有“举国欢腾”之势,这的确是令人鼓舞的一件事,欢腾有它的理由,国人对诺奖一直...

沧木生:从《丰乳肥臀》看莫言小说的批判精神和人道关怀

《丰乳肥臀》一九九零年代出版时,受到过严肃媒体的严厉批判,认为此书有些内容丑化八路军,美化国民党,甚至“母亲的丰乳还有着...

江超民:莫言不必是公知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虽然他不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也不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华人,更不是第一个获得诺...

温儒敏:猜想莫言获奖的七大原因

一是题材独特。莫言的小说有很深的生活根基,他执着地描写中国北方农村底层,如同福克纳对于美国南方小镇的痴迷的刻画。莫言多部...

狄马:做独立的人,但不要强迫他人勇敢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好多朋友私信问我,对此事有何看法?我说,让文学的归文学,政治的归政治。尽管我对莫言抄讲...

周志强:赶英超美的文化生产逻辑反思

近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位中国籍、同时又是汉语写作的作家获得此殊荣,乃为极其值得庆贺的事情。换句话说,中国籍作...

许纪霖:我为什么批评莫言?

我个人不喜欢莫言的文学风格,但我知道,有不少专家和读者热爱他。超越个人的品味偏见,我愿意承认,他是当代中国的文学巨人。一...

孙惠柱:国剧运动、爱尔兰和莫言

在一个亚太戏剧学院的校长论坛上,发现各国来的大多是“海归”,都用英语交流;闭幕时一位操英语法语的韩国教授对学生们说,要坚...

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撰写的《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被视为一部权威性著作。在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今年...

史景迁评莫言小说:将政治作为病理学阐述

1976年夏天,毛泽东在北京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山东省高密县西门屯大队杏园养猪场的猪也奄奄一息。第一批病死的五头猪,“它们...

宋鲁郑:自由派何以对莫言获奖愤怒?

如果从诺贝尔委员会的角度看世界,最看不懂的大概是中国。这二十多年来,频频有中国人或者华人获奖,但每次都遇到中国或者中国人...

纪赟:莫言获奖是容纳中国还是拥抱世界?

10月11日在中国最大的新闻就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向循规蹈矩的《新闻联播》甚至为此特意作了插播,这与多年前同样以中...

松博伊:文学艺术不是我们需要的“精神食粮”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文学艺术被政治“绑架”之日起,真文学在中国生存是极困难的,莫言能得奖,并得到各方面...

梁立俊:关于莫言获奖的妇人之见

前一阵子,有一次网上说起莫言,有人问:莫言是谁?问的人是“高级知识分子”。我回答:是《红高粱》的作者,于是她明白了。但没...

侯明清:出卖灵魂者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中国作家网的莫言简介是,“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老愚:知识界的沉默之夜

用汉语写作的中国作家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十二年前的事情了,一桩好事被官方刻意噤声,以巨著《灵山》《一个人的圣经》蜚声世界文...

叶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意义

莫言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

张柠: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

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

宋石男:沉默者的胜利

关于文学的理想主义,莫言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

张闳:莫言:中国经验的杰出表现者

莫言的写作,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传达了古老中国的内在精神和声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那一场影响深远的“新...

王德威:高密东北乡寻莫言

莫言自谓 莫 言,笔下却是千言万语。不论题材为何,他那滔滔不绝、丰富辗转的辞锋,总是他的注册商标。这大约是小说家自嘲或自...

王永章:从李敖想到莫言

李敖访问大陆被称为“神州文化之旅”,为此,人们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但从他在北大的演讲看,话题虽刺激,但缺乏学理,语言虽诙...

张寅德 刘海清: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

2012年莫言折桂诺贝尔文学奖为其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注入了新的动力。《变》(Le Grand Chambard)的法译...

林晨:晚清“文”“史”参照下重解《檀香刑》

公元1900年,岁在庚子,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义和团运动”及由此引发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辛丑条约》签订等重大事件,对后...

莫言:我的贡献是打破了作家的神秘感

●故乡只是一个想象的起点,需要我们不断去超越。在想象的基础上,我们的故乡是无边的开放的,是可以让你天马行空任意驰骋的。●...

莫言:讲故事的人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即便你们...

莫言:虚伪的教育

不久前,由北京的几家报刊牵头,发起了一场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声讨。说 声讨 似乎激烈了点,那就改成 讨论 吧。这场讨论,激起...

莫言:他人有罪,我也有罪

2008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专访人物周刊:您早期的阅读是红色经典,后来是西方作品,想听听您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评价。莫言:最基...

莫言:希望把对我的关注变成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情

如常的沉默和冷峻,如常的低调和羞涩,身着粉灰相间的条纹衬衫、卡其色便装西服的莫言似乎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10月11日北京...

莫言:蛙

第一部尊敬的杉谷义人先生:分别近月,但与您在我的故乡朝夕相处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您不顾年迈体弱,跨海越国,到这落后、偏...

莫言: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在年轻的时候,我也认为贝多芬了不起,歌德太不象话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

莫言:文学写作要“盯着人写”

1963年我的大哥考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那个时候这在我们老家是非常轰动的事件。农村的孩子考到了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

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我们惯常听到的是把长篇写短的呼吁,我却在这里呼吁:长篇就是要往长里写!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

莫言:主席老那天

(老,山东方言,去世的意思) 一小引之所以选这样一件大事来写,是因为近年来看了不少跟伟大人物套近乎的文章。拉大旗做虎皮...

莫言: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