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蒋介石 登录

田武雄:时差与西安事变时间之谜

摘    要: 1936年前后, 西安地方时、中原标准时与陇蜀标准时在西安当地不同领域和群体中混合...

魏宏运:追忆西安事变的见闻

写西安事变的文章已经很多,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视角, 或追忆或探讨这一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为尊重历史, 保存记忆,...

汪晖:冷战的预兆:蒋介石与开罗会议中的琉球问题——《琉球:战争记忆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所存《蒋介石日记》、美国外交档案和中华民国档案等三种档案资料,详细分析了开...

何飞彪:皖南事变后蒋介石的对苏策略

摘    要: 皖南事变发生后,如何应对苏联关切、避免中苏关系受国共关系牵连是蒋介石面临的重要课题...

张皓:蒋桂南撤之争与解放军战略大追击

摘    要: 1949年, 蒋介石、桂系双方在败退之际产生南撤之争。蒋介石计划退往台湾;桂系企图...

臧运祜:蒋介石与1935年上半年的中日亲善——以蒋氏日记为中心的考

摘    要: 在与华北事变几乎同时发生的1935年上半年, 以蒋介石发表《敌乎?友乎?》一文为契...

贺江枫:华北自治运动与地方实力派的政治选择

摘    要: 华北自治运动是内政外交双重因素交互影响的产物, 不仅是日本有预谋的蚕食华北、实施其...

齐锡生:史料研读与问题意识

“外交政策选择的对错,真是既可以兴邦,又可以丧邦,能不慎重戒惧乎?”在《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的最后,齐锡生先生写下这句...

杨奎松:对蒋介石“放水长征路”一说若干史实的考析

摘    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突围西征, 是不是蒋介石有计划有预谋的“放水”的结果, 如...

杨天石: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兰西、俄罗斯、美利坚等组成协约...

严海建:蒋介石、党国元老与国立劳动大学的存废之争

内容提要:1927年5月,在李石曾、蔡元培等党国元老的推动下,国立劳动大学在上海创办。劳大创办之初,无论在经费,还是人...

张 皓:1935-1937年对日问题上蒋汪权力之争研究

1935至1937年,随着日本加快侵略步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对日政策、是应战还是“和”,摆在最高决...

张晓唯:南开校长张伯苓与蒋介石交好始末

内容提要:近年出版的《张伯苓年谱长编》,可谓有关张氏资料之集大成。以往人们关注张伯苓与南开学校史事,偏重于办学和教育本...

沈成飞: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后学生运动的态度

内容提要:“九·一八”事变后,学生出于民族义愤起而向政府请愿示威,要求强力应对日军之入侵,蒋介石政府一时陷入被动。蒋介...

吴景平:蒋介石与战时外交体制探析

内容提要:国民政府战时外交体制的功用,体现在重大外交决策以及人事安排上,其特征就是高度集权于蒋介石个人。自1940年6...

易凤林:蒋介石对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反应

提要: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以反抗国民党的分裂政策,开始独立领导武装...

许纪霖:一个不一样的蒋介石

近年的读书界,流行的是“民国热”。民国热有两个热点,一个是“民国范儿”——那些民国的文化精英,另一个就是民国一代豪杰蒋...

杨奎松:蒋介石与战后国民党的“政府暴力” ——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

内容提要: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7月,前后不过半年左右时间,国民党当局在昆明、重庆和南京三地,接连四次用暴力打...

羽戈:蒋介石不骂吴稚晖与吴稚晖不骂蒋介石

蒋介石好骂人,不过不是嘴上骂(其口头禅“娘希匹”乃是政治妖魔化的产物),而在日记里骂。收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

金以林:内斗,蒋介石与国民党派系斗争

内容提要:政学系是蒋介石统治时期所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其成员结构始终众说纷纭;而人们对政学系的诸多观察,更多的是源于...

史景迁:蒋介石的正面和侧面——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1975年,当蒋介石以87岁高龄死于台湾时,人们很容易将其视为一个失败者,视为中国历史残骸的一部分,尴尬地漂浮在毛泽东革...

朱汉国:东北易帜原因初探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部分网页由于版本太旧不能打开,请更新至最新版本。此外手机用户无法阅读此文)。...

马双有:蒋介石的失误

“西安事变”对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生最大的悲剧。作为一国最高领袖,不仅遭受了旷古罕见的奇耻大辱,而且使整个国家陷入了十...

杨奎松: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不只是逼蒋抗日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

杨奎松:从四次血案看蒋介石决策的智与不智

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7月,前后不过半年左右,国民党当局在昆明、重庆和南京三地,接连四次用暴力打杀异议人士,制造...

杨天石:珍珠港事变前夜的中美交涉

美国长期大量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助长其侵华实力。从1939年7月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中国就美...

徐庆全:考据蒋介石的精神世界?不靠谱

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界,陈铁健和黄道炫都是数的着的学者。陈氏在1980年代专注于瞿秋白的研究,还“叛徒”瞿氏以清白,其研...

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杨天石: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同学和老师。下面我主要从八个方面阐述“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第一个方面:中日...

黄克武:蒋介石相关主题研究回顾(海外)

目前海外关于蒋中正的研究依照地域可分为两大部分,欧美与日本。此二区块与台湾及中国大陆,共同构成蒋中正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学...

王奇生 汪朝光 金以林:日记中的蒋介石

2006年3月份蒋介石日记公布之后,研究者纷至沓来。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人们认为,蒋介石日记的解密,...

杨奎松:大陆蒋介石相关主题研究回顾

1 改革开放前,大陆基本不存在对蒋介石的学术性研究。中共建国前后用以批判宣传之用的小册子数量不少,如陈伯达的《人民公...

智效民:胡适批评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1934年年初,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这个运动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为中心思想,以蒋介石的“三化”为行动指南,其...

王邦佐:回顾与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亚格局

【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景呈现出截然相背的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地区主要由于日...

羽戈:捧杀蒋介石

说罢孙中山,再说蒋介石。 同为国民党领袖,这二人在大陆的遭遇恰成对照,以前,孙中山被神化,蒋介石则被妖魔化,如今,孙中...

梁漱溟:我所了解的蒋介石

1930年,国民党的“剿匪”司令部设在武汉,蒋介石这时也常在武汉。他住武汉时,改组了湖北省政府,用朱经农担任湖北省教...

李玉论蒋介石1

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7月成立后,国民党内各方面的矛盾仍在加剧,其中,党内“左右派”之争尤烈,右派对廖仲恺的仇恨不断加深...

杨天石:蒋介石的五大毛病

周末看历史 踏进杨天石的办公室,觉得这个高大的老者几乎要被密密堆积的书本淹没。到处是书,架上案头,墙脚凳边,书架间挪...

潘光哲:胡适与蒋介石道不同而相为谋

“蒋总统”也是可以被批评的 人物周刊:读了您的《我的“胡适阅读史”》,才知在台湾,胡适作品当年也有部分归入“不得...

游宇明:蒋介石是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

作为一个处于新旧之交的政治、军事强人,蒋介石的性格非常矛盾。就拿对待知识分子的事情来说吧,一方面,他推崇“ 舆论一律”...

周质平:张弛在自由与威权之间:胡适、林语堂与蒋介石

胡适、林语堂是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双峰,两人和蒋介石都有数十年的交谊;在他们长时期的交往中,可以看出自由主义者与政治领袖如...

杨奎松: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同与不同

他们的出身都属中间阶层 蒋介石出身于普通盐商,祖籍浙江奉化镇,地位不太高,财富也不是很多,在当时也只是中等收入家庭...

杨天石谈《蒋介石日记》

  问:杨先生,您抄录蒋介石日记有多少?蒋介石日记一定会公诸于世吗? 答:我对蒋介石53年的日记只是做了一个...

拉纳·米特:发掘那些湮没于宏大叙事中的故事

  早在今年7月份的香港书展上,记者便读到牛津大学“中国现代政治与历史系”教授拉纳·米特(又译芮纳·米德)的...

梁柱:再谈蒋介石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登载了一篇记者对笔者的访谈录《历史虚无主义“重写历史”有何诉求?》,谈到当前...

杨天石:毛泽东1936年致蒋介石函引发的思考

“今者绥远形势日趋恶化,前线之守土军队为数甚微,长城抗战与上海一二八之役前车可鉴。天下汹汹,为公一人。当前大计只须先...

魏雅丽:蒋介石早年是如何在国民党中崛起的

  1906年蒋介石留学日本,结识陈其美,后经陈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认识孙中山,走上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

杨天石:反贪——蒋介石的严刑与空言

  抗战期间严刑反贪,处死多人 1942年,抗战处于艰难时期,蒋介石为整顿吏治,曾以严刑峻法和军法审判两手,...

余世存:蒋家:两代王朝五世而斩的家族命运

促使我来写这篇文章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2012年9月15日的示威游行。那一天在中国几十个城市同时爆发了反日游行,...

袁伟时:蒋介石的强国梦与宪政之路

1943年前后的蒋介石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符号,这是当时社会条件、传统弊端在蒋身上的集中体现,又鲜明地体现了他的个性。当是时...

陈永发:蒋中正也曾年少轻狂——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1943年国民党总裁和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出版《中国之命运》后,毛泽东后来身边的大笔杆陈伯达立即撰写《评〈中国之命运〉》,...

今天我们如何谈论蒋介石——《蒋介石传》出版座谈会实录

  9月4日下午,《蒋介石传》出版座谈会在中华书局举行,本书作者严如平、郑则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

祝勇:胡适与蒋介石

一 1928年,是蒋介石执掌全国政权的第一年,这一年年底,胡适写了一篇文章:《新年的好梦》。他的梦是这样的:他梦想来年...

余岸竹:蒋介石与黄埔一期生

中华民国历史上,蒋介石任过诸多要职。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总裁等。然而唯黄埔...

黄克武:修身与治国:蒋介石的省克生活

摘要:《蒋中正“总统”五记》一书中的“省克记”摘录了蒋氏日记中有关自我反省的记载,这些史料反映了蒋介石如何修身,及其修身...

黄道炫:致蒋介石

蒋介石先生:我知道,你是要做圣人的。1936年西安事变前,应该是你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日吧。对内对外,努力都有了结果。刚刚过...

金冲及:三大战略决战中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摘 要]战略决战是检验军事统帅战略眼光、驾驭复杂局势能力以及决心和意志力的最好试金石。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中...

史景迁:蒋介石之谜

1975年,当蒋介石以87岁高龄死于台湾时,人们很容易将其视为一个失败者,视为中国历史残骸的一部分,尴尬地漂浮在毛泽东革...

范泓:“历史的曲折”

(一)1979年下半年,著名学者徐复观在香港《明报月刊》第十四卷第九期发表《历史的曲折》一文,内容为同年7月他在台北《中...

邓野:1943年向蒋介石铸献九鼎的流产与非议

摘要:沧海生还又见春,岂知春与日俱新。读书渐已师秦吏,钳市终须避楚人。九鼎铭词争颂德,百年粗粝总伤贫。周妻何肉尤吾累,大...

杨奎松:西安事变中毛泽东曾提议除掉蒋介石

毛泽东评价说:其实,蒋介石最近的立场严格说来还是中间性的,并非投降的或亲日的,可惜的是,他“在剿共一点上还是站在日本方面...

许纪霖: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研究

《天下得失:蒋介石的人生》,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42.00元。近年的读书界,流行的...

袁晞:蒋介石对失去大陆的检讨

蒋介石是个遵从孔孟之道的人,常常自省其身;为了与宋美龄结婚又信了基督教,作为教徒的他又经常忏悔,自省和忏悔的内容在其演讲...

杨奎松:四次血案幕后:蒋介石的智与不智

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7月,前后不过半年左右,国民党当局在昆明、重庆和南京三地,接连四次用暴力打杀异议人士,制造...

傅国涌:蒋介石无力回天

十几年前,学界对于蒋介石是否真的有意推胡适为总统候选人,还有过争议,有些人认为这不可能。其实,这在当时的国民党高层并不是...

许知远:复制的领袖

他站着、坐着、骑在马背上,他穿中山装、长衫、军装,他的手扬起、拄着拐杖、拿着书,他总是微笑着,除去偶尔的例外,也总是光着...

李杨:胡汉民与蒋介石的“党权”与“军权”之争

【内容提要】1928年,国民党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开始进入训政时期,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党治政权。国民党通过《训政大纲...

高龙:辛亥两兵,不同道路——毛泽东与蒋介石

左边照片上是一张略显稚嫩的脸(详见右图),但在三年前,他已经扛起了枪,参加了一场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他就是毛泽东———据...

汪朝光:必须实事求是评价蒋介石的历史功过

[主持人]:《中华民国史》已经出版了,请您谈一谈《中华民国史》编撰过程中有哪些新意?【汪朝光】: 《中华民国史》是历时3...

杨天石:蒋介石日记与蒋介石其人

200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作了一个报告,其中有一...

杨天石: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和日本之间,国力、军力都相距很大,因此,还不能立即与日本展开大规模的战...

杨天石: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

中日秘密谈判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诡异的事件。这不仅表现在中日双方,而且也表现在中国内部。一方面,蒋介石屡屡对孔祥熙的谋...

杨天石:蒋介石日记的现状及其真实性问题

蒋介石在命人编辑《困勉记》等五书之外,又命同乡孙诒等编辑《事略稿本》。这是年谱长编性的著作。全稿按年、月、日收录、排比...

杨天石:蒋介石与1937年的淞沪、南京之战

1937年的淞沪之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巨大、作战最烈的一次战争,时间长达三个月,日方动员兵力约25万人,中方动员兵力...

杨天石:蒋介石早年修身中的“天理”、“人欲”之战

儒家学派认为:修身是人生的第一大事,也是各项事业的起点。《大学》有所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的说法,又有所谓 修身、齐家...

杨天石:蒋介石既有大功,又有大过

人的本相常常迷失,历史的本相也常常迷失。人的本相迷失的情况很复杂。一种是因“捧”。将某一个人捧为天纵之圣,绝对正确,永远...

李天纲:党国一体的“先行者”

1956年12月1日,《苏俄在中国:中国与俄共三十年经历纪要》由国民党“中央文物供应社”印行,署为“蒋中正”。这是一部有...

杨天石:“中国救星”?“人民公敌”?

主讲人 |杨天石 整理 |刘火雄蒋介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

傅国涌:蒋介石的一语成谶

十几年前,学界对于蒋介石是否真的有意推胡适为总统候选人,还有过争议,有些人认为这不可能。其实,这在当时的国民党高层并不是...

杨奎松: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研究

上个礼拜,我应北大博士生联谊会的邀请做了一次讲座,讲的是新中国的革命外交。那天有同学问我,从我讲述的内容中,如何能够总结...

傅国涌:蒋介石日记中对抗日战争的预测

“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 “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 神秘古书...

李杨: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的再认识(下)

(续上文)六、蒋介石提出中共问题在与苏联交涉中,蒋介石首次提到中共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是在代表团出发前夕。6月24日,蒋...

李杨: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的再认识(上)

[内容提要]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为何接受有损国家利益的雅尔塔协定?对此,本文认为传统定论“蒋介石以苏联放弃支持中共为交换...

李杨: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的再认识(上)

[内容提要]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为何接受有损国家利益的雅尔塔协定?对此,本文认为传统定论“蒋介石以苏联放弃支持中共为交换...

葛红兵:蒋介石与瞿秋白的旅俄日记

蒋介石1923年率沈定一、张太雷等赴俄考察。蒋介石的日记非常有意思:8月30日日记中有:十一时至揩恨有。午正,太太鲁斯克...

赵映林:胡适成蒋介石诤友的来龙去脉

胡适说自己愿“为国家做一个诤臣,为政府做一个诤友”,称“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一个诤友,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似乎也...

林蔚:重新评价蒋介石——《委员长:蒋介石和近代中国的奋斗》

一本好的蒋介石传记终于出版了。蒋介石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被误解最深、挖苦最多的人。他通过1925-1...

陈之岳:蒋介石和近代中国的奋斗

前美国外交官、哈佛学者陶涵出版蒋介石传,全面平反「最后的幸存者」,肯定蒋对台湾民主政治创造的条件。虽然「小骂大捧」颇多溢...

杨天石:“轻浮急躁 擅自独断”:蒋介石在日记中如何反省

蒋介石的正确或不正确的反省,深刻地影响着此后一段时期台湾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些反省起了好作用,有些则仍如噩梦一样,仍纠缠着...

阿瑟·沃尔仲:中国没有眼泪——假如蒋介石没有进行1946年那场决定

这是一篇反事实推理文章。文中假设,如果不是因为一个人固执下赌,以及另一人、一位真正的美国英雄糟糕的判断,冷战最坏的局面有...

申晓云:蒋介石“领袖集权”制下的外交用人方式转换透视

[ 摘要] 蒋介石在建立政权后,由于其在国民党内的领袖地位并未牢固确立,高层机构也尚在草创中,为操控政权,契领外交进行,...

傅国涌:蒋介石逐一了解民盟发起人

中国民主同盟的前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大致上是国、共两党之外的政治精英的一个联盟,包括张君劢等人代表的国家社会党,曾...

杨奎松:张学良的“通共”与蒋介石的置若罔闻

看到已过百岁的张学良还常常大谈西安事变,人们通常都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蒋介石杀了杨虎城,却没有杀掉张学良?如果我们注...

叶永烈:台湾小学课本里的蒋介石

小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小学课文往往会牢牢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以至影响一生。 在台湾,我很偶然看到蒋介石时代的小学“国...

傅国涌:杨度感叹蒋介石不称帝

1905年7月,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再度来到日本东京,中国上万留日学生中名气最大的当数杨度,身为中国留学生总会的干事长,...

许之远:从大陆国库运到台湾的黄金有多少?

过去大陆同胞骂蒋介石的,多少也还有点道理;因为他掉了大陆,起码要负政治责任;如果身为军政公务人员,在以后多变的时代中,受...

傅国涌:蒋介石日记中的历史

血与火的八年抗战时期,对蒋介石而言,另一层困难就是他始终没有办法解决与共产党的关系,他一直都为此而忧心忡忡。平型关战役一...

邓野:蒋介石关于“国之命运”的命题与国共的两个口号

摘要:1943年1月中国与英美签署平等新约,中国至少在形式上废除了半殖民地地位。这个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主题之一具体经由国...

游宇明:蒋介石的忍耐心

作为一个处于新旧之交的政治、军事强人,蒋介石的性格非常矛盾。就拿对待知识分子的事情来说吧,一方面,他推崇“ 舆论一律”,...

李钟琴:郭沫若当年为何敢于大骂蒋介石?

人们在读郭沫若在文革时期写下的那些奴颜婢膝的诗文时,往往大惑不解:这难道就是曾写过讨蒋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郭沫若...

王丰:蒋介石“反攻大陆”始末

有三个重要因素促使蒋介石急于在1965年发动“反攻大陆”的战争: 一、中共研制成功原子弹; 二、越战的持续扩大;三、蒋介...

蒋介石如何指导蒋经国读书学习

蒋介石指导蒋经国读书学习的重点偏重于国学,要他继承中国传统的道德、哲学、文化蒋经国在回忆他的成长时,谈到不少蒋介石如何教...

史迪威傲慢 蒋介石翻脸

宋的私档处处可见蒋和宋是如何忍受史迪威喋喋不休的抱怨史迪威葬送了蒋最好的两个师尽管宋子文在华盛顿努力积极游说,然而史迪威...

宋子文在蒋面前拍桌子

在郭岱君看来,宋子文既是协助蒋介石成功稳定国民党政权的关键人物,又是一个深受“四大家族”惯性思维模式影响、被公众及学术界...

档案里的宋子文

“宋子文是国民党内部的务实开明派,比较西化,对建立近代中国较完整意义上的财政金融制度,对遏止日本对华侵略、寻求国际援助、...

在别人家中守先人的灵

蒋宋孔家族档案的“把关人”宋曹琍璇,打开尘封的文件,霉就呼呼地像烟一样散开来…… 2004年4月,宋美龄去世后不久,胡佛...

日记里的蒋介石

蒋介石在日记里经常谈论国际形势,与当时军阀只关注自己的地盘与势力的内斗相比,更具现代意识。自美国胡佛研究院所藏的蒋介石日...

四大家族尽归胡佛

相关人士认为,档案移民意味着中国近代史研究重心转移到了美国。蒋家则声明,蒋氏父子日记回归祖国的前提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一...

傅国涌:1943年:史迪威日记中的蒋介石

1943年,无论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还是对中国抗日战争来说都具有转折意义,两次安排战后世界格局(包括东方格局)的会...

谢泳:由叶利钦想到吴国桢和蒋介石的一次谈话

(这是多年前的一篇旧文,以此悼念叶利钦逝世,谢泳 4、28)叶利钦的辞职,可能是二十世纪最让人对民主产生信心的事件,一...

杨天石: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与蒋介石“抗战到底”之“底”

抗战时期,蒋介石在公开谈话或与日方的秘密谈判中,曾以“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作为条件或“抗战到底”之“底”。部分学者对此...

金以林:论蒋介石第二次下野与再起

在蒋介石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曾经有过三次下野,都很快复出。第一次是在1927年宁汉对峙期间,第三次是在1949年国共决战期...

曹立群:穿透历史的悲怆:如何看待蒋介石?

2005年4月的一天,我从台北中正纪念堂出来,百感交集。纪念堂里慈眉善目、朴实无华的蒋介石,安祥地坐在大厅里,身后镌刻了...

黄仁宇:蒋介石印象

许多学历史的学生以为,蒋介石是孙中山旗下的军事指挥官。但这并非事实。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时,他在广东...

傅国涌:蒋介石日记中的抗日战争

“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这是神秘古书《推...

智效民:胡适与蒋介石——从胡氏日记看二人的交往

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胡适至今不能被一些人理解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人说他与蒋介石的关系有损于知识分子...

朱宗震:1927年的蒋介石是否背叛了革命?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只是赢得了一个假共和的局面,辛亥革命最终宣告失败。然而,作...

蒋介石:中国的总司令和他失去的国家

《蒋介石:中国的总司令和他失去的国家》(Chiang Kai Shek: China s Generalissimo a...

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与台湾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时间:2001年9月20日晚地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08会议室主讲人:郭志刚主持人:郭教授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曾长期任李...

杨天石: “倒孙风潮”与蒋介石暗杀陶成章事件

辛亥革命之前,同盟会内部有过两次“倒孙风潮”。第一次发生于1907年。当时,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日本西园...

罗敏:蒋介石的 “安内”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的基本政策。本文从政治空间的角度,分别考察蒋介石对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

金以林:党治与派系:国民党正统之争

中国有句老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谁能代表国民党正统,谁才有可能被视为孙中山的继承人,这对其能否“...

黄克武:蒋介石相关主题研究回顾(海外)

目前海外关于蒋中正的研究依照地域可分为两大部分,欧美与日本。此二区块与台湾及中国大陆,共同构成蒋中正研究最重要的四个...

杨天石:周恩来与1945年年初的国共重庆谈判真相

1944年11 月、12月,周恩来两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成为1945年8月蒋、毛重庆谈判的先声。谈判中,蒋介石和周...

杨天石:蒋介石与钓鱼岛的主权争议

1970年。台湾的中国石油公司与美国4家石油公司协议,合作勘探钓鱼岛等海域海底石油,日本政府提出主权争议,蒋介石迅速...

冯天乐:评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冯天乐,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黄仁宇提倡“大历史”,主张从大处着眼,从宏观的角度解读蒋介石日记。然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