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红卫兵 登录

郭齐勇:永久的悔与无尽的念

我们这一代人有不同于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生命历程和生命情调,有特殊的遭遇、坎坷、困惑与痛苦,有异代人难以理解的喜怒哀乐。...

李克军:一个乡下少年红卫兵的文革记忆与反思

摘要:在我这个普通农民子弟的眼中,“当官的”有特权,其子女亲属常常受到各种庇荫,是最大的不公平。公社和大队干部子女,有...

刘双:丑陋的老三届

去年的夏天,一群“老三届”在某歌厅聚会。一好事者将聚会录影。之后,这盘录影带就在与会者中间流传。某女士和她的女儿在家中...

谢昌逵:特殊历史中的特殊世代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30年的历史在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极具特色,而在这段特殊历史中的青年一代也有了...

山人:谁能给老三届道歉

陈小鲁和宋彬彬回校道歉的消息备受关注,一方面因为他们曾是天子脚下、与宫廷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贵族红卫兵;另方面他们都是北...

陶东风:探索“文革”参与者的心理世界

一、引言 《我们忏悔》一书由王克明、宋晓明主编,中信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本书由数十名“文革”亲历者(个别作者同时...

吕鸿:我任红卫兵接待总站站长的日子

临阵点兵,要我们立即为接待大串连红卫兵做准备 1966年8月1日,毛主席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对他们表示鼓励和支...

王彬彬:“红卫兵”这顶帽子

现在是1996年的春季。按照麦克法夸尔在《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中的说法,30年前的此时,中国“看起来是一个稳定的、有秩序...

李月军:从边缘到中心——论红卫兵的政治社会化

作为“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卫兵研宄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红卫兵政治社会化,即其政治文化的...

许纪霖:红卫兵这一代人

我们这代知识分子很少有感恩之心,觉得自己是时代骄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有不自觉的自恋意识,得意于自己是超级成功者。其实我...

陈书祥:我所经历的“红八月”

作者按:清华附中是“红卫兵”的最初发源地,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曾亲历过“文革”的清华附中师生们的生活体验,记录下那些发生...

唐燕:关于北京女十中教师孙迪之死

一 近年,俄罗斯发行了记录斯大林时代130万个受难者的名字和他们生平资料的光盘;柬埔寨完成了对红色高棉在1975-1...

沈志荣:我的红卫兵生涯

1966年8月18日注定要成为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一天。 这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八...

葛兆光:我的1966年大串联纪事

“革命大串连的洪流汹涌澎湃。大串连,是出现在中国地平线上的新生事物,是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伟大创造...

亦虹:否认红卫兵虐杀:对真相与记忆的挑衅

本文标题,套用了一部历史著作的书名。它的作者,是研究纳粹大屠杀的美国历史学家黛博拉o利普斯塔特(Deborah Lip...

范世涛:红卫兵抓走彭真——对照民间记载与高层言辞的变化

  1966年12月4日凌晨,两辆满载红卫兵的汽车停在台基厂7号,他们把一封信交给了门卫。门卫进屋看信时,红...

陈徒手:红卫兵大串联北京接待记

  (一) 1966年8月文革势头迅速升温,毛泽东等领导人号召革命师生进行“串联”,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希望...

冯骥才:一个老红卫兵的自白

1966年20岁男S市某师范大学学生 来时候,几个当年老红卫兵说,你去把咱闷在心里的话冲他说说吧!我找你不是忏悔来的。...

小宝:西纠、四中学生与部级高干的红卫兵回忆录

四十七年前,孔丹是京城的传奇。传说中,他是“西纠”总指挥。“西纠”的全称是“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指挥部”。那时候,红卫...

徐贲:“红卫兵”道歉是一种怎样的良心行为

我们常听到“听从良心的召唤”的说法,也常有当年“文革”的红卫兵和造反派用这个说法来坚持对自己“文革”暴力行为的无怨无悔,...

王友琴:“文革”中的迫害同学——事实与分析

强权就是真理,谎言大话盛行。当整个社会被操纵挑动成为人整人的屠宰场,人性堕落了。无数无辜的年轻人曾因“家庭出身”而被侮辱...

王冀豫:一个红卫兵的反思

一场红卫兵武斗中, 16岁的他挥舞大棒打死了19岁的他。43年,他常在暗夜中醒来,问自己:“我打死人这事儿该怎么算呢?”...

丁东:文革后胡耀邦如何对待红卫兵领袖

蒯大富是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领袖之一,领导、参与了文革初期的一系列造反活动。胡耀邦还在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位置上的时候,蒯大富...

重庆红卫兵墓:这里的历史静悄悄

2003年的时候,我不知不觉闯进这片墓地(红卫兵墓园),当时大门是敞开的,我信步走进去,墓园很清静,但视觉上的震撼对心灵...

李逊:北京红卫兵冲击上海市委:上海造反派的最初榜样

超负荷的接待毛泽东8月18日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后,全国各地大中学生大批涌向北京,北京红卫兵则去向全国各地,形成全国性大串联...

李逊:“红八月”——十七年阶级斗争的延续

1966年11月之前的上海文革运动,始终只是对北京运动的追随和模仿,没有自己的原创,也没有上海这样一个全国最大工业和消费...

张辉灿: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内情

“文革”初期,毛主席8次接见了1200万红卫兵。组织接待、接见红卫兵和接见中的安全警卫工作,都是周总理组织实施和统一指挥...

季北群:微博“大字报”引发网络“红卫兵”忧惧

中共新一代领导人的反腐大计在网络上掀起狂潮,一时间人人争当“腐败稽查员”“网络红卫兵”,以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微博为平台,广...

李公明:批判的历史主义绘画——写在“生于1949:李斌画展”前面

历史终于给了我们机会,使我们这代人能够把埋藏十年之久的歌放声唱出来,而不再招致雷霆的处罚……上《今天》1979,北京一、...

乔海燕:一个红卫兵的葬礼

前年去重庆旅游,专门去沙坪公园瞻仰 红卫兵墓 。到了那里,只见绿荫遮天,杂草遍地,四处是恍如隔世般的沉寂,偶有几声鸟鸣。...

尹敏志:红卫兵运动的起源

导语:正如卡尔·波普(KarlPopper)所说,即使在共产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后,马克思预言的“无阶级的社会”也不会出现...

莫曉磊:“疯狂”与理想

(一)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疯狂到如今我们这些品着咖啡静静坐在房间里阅读写字的人们全然无法想象得到它的全貌。疯狂的年代有...

曹惠英:考察过去,映射现在──文革时期知青题材与红卫兵写作研究

引言80年代写作对「文革」採取全面否定的态度:它批判了高度的专制统治引起的人性的毁灭,以此形成一种人道主义召唤。这种对人...

吴过:共和国主席一家的沉沦

刘少奇痛苦不堪1966年10月9日至28日,毛泽东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各大区负责人、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中央各部委...

彭古:红卫兵留在我身上的印记

我年逾古稀,肩背上的斑斑鞭痕,时常勾起我痛苦的回忆。40年前,那恐怖的1968年,即“文革”第3年,那场噩梦,使我心惊...

胡楠仁:红卫兵报刊幕后往事

“文革”10年间,异乎寻常的现象迭出。其中之一,就是群众组织创办的报刊铺天盖地,这与全国官方报刊种数锐减恰恰相反。据初...

米鹤都:关于“破四旧”的反思与追问

〔作者按:《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于2011年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发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内容只能割...

米鹤都:我看“第三代人”

历史并没有留给“第三代”更多的时间,然而他们从上一代所继承的遗产却是充满了凶险和挑战。在中国面临新的转轨和抉择面前,企盼...

文革红卫兵抄家“硕果”累累:四百亿现金

1966年10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几位部队政工干部突然接到紧急命令,连夜乘专车从天津奔赴北京军区大院,第二天又马不停蹄赶到...

黄志谋:登上红卫兵墓地

在重庆市沙坪公园西南角,石墙围着一个特殊的墓园。它曾长久与世隔绝。 根据沙坪公园管理处的数据,墓园里有113座墓碑,共掩...

祝东力:“红卫兵-知青一代”的前世今生

引言“红卫兵—知青一代”,指的是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人,也就是所谓的“老三届”和“新三届”,即1...

何怀宏:受命造反的青春暴力

但凡存在过的,都会留下痕迹,区别只是何种痕迹。红卫兵运动的兴起距今天已经44年了,但它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没有消逝。我...

王友琴:“带了个好头”:红卫兵道歉

最近我看到一些信,有关44年前的事情。一些1966年的红卫兵中学生,向那时被他们“斗争”的老师道歉。在我这个研究历史的人...

张放:文革“红卫兵”组织曾是秘密组织?

对“文革”那个年代还算有点记忆的人,到今天,全部都已人过四十;那个年代里,能亲身参与被称作“红卫兵”组织的人,如今都在五...

陈益南:全面认识文革中的“红卫兵”

对文革中的红卫兵问题,现在国内外许多人实际存在有不少认识上的模糊与误区,其中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文革中的红卫兵,其产生、...

沈睿:重庆红卫兵墓地:正视当代历史的开始?

位于重庆沙坪公园一角的红卫兵墓园,2009年12月15日被正式列为重庆市的文物,从此会受到重庆市的保护了。这个消息我是先...

王友琴:红八月与红卫兵

● 编者按:一九六六年八月,北京市中学生为主的红卫兵,在毛泽东亲自鼓动下以文革的名义,展开一场对教师和无辜市民疯狂而野...

王友琴:刘树华之死和清华附中红卫兵

一、刘树华之死刘树华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1966年8月26日晚上,在该校红卫兵组织的“斗争会”上,他遭到红卫兵的...

吴丽萍:文化大革命中的女红卫兵

提起「文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在这人妖颠倒的十年里,那些风光无限、狂飙突进、充满暴力、横扫一切的红卫兵形象,并为这些无知...

王明贤:红卫兵美术运动

* 本文原刊于《二十一世纪》1995年8月号(总第30期),经修改后,收入刘青峰编的论文集《文化大革命:史实与研究》(香...

陈晓文:重庆“红卫兵”墓地素描

一、文革武斗的见证20世纪60年代中期华夏武斗遍及,给中国大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墓坟群。西南重镇、国家军工生产基地重庆市的...

杨东平:反思红卫兵产生的教育原因

40年前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是从红卫兵运动走上社会的,它被称为“学生打老师的革命”。在“破四旧”的高潮中,红卫兵狂热地...

印红标:红卫兵运动的主要流派

三十年前的红卫兵运动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重要代表性事物之一。认真考察红卫兵运动就会发现,它既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又充满...

印红标:红卫兵“破四旧”的文化与政治

中国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8月至9月间,红卫兵掀起了名为“破四旧”运动的狂潮,猛烈地冲击了整个社会,对社会文化和人民...

李月军:锻造激情的木偶──论“红卫兵”的政治社会化

作为“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份,“红卫兵”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红卫兵”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及其...

骆小海:《红卫兵兴衰录——清华附中老红卫兵手记》序

我是宋柏林的老朋友,却不知道他有天天记日记的习惯,更不知道他四十多年来持之以恒,产生了整整四十本日记;特别是,文革初期...

丁东:追随毛泽东的“反革命”——重访原首都高校“红卫兵”领袖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原有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天下大乱”。一批原来不知名的人物突然登上了政治舞台的前沿...

董国强:大陆学界红卫兵运动研究述评

一大陆关於红卫兵运动的研究和着述始於80年代。到90年为止,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论着,其中包括:朱世雄〈从红卫兵运动的...

于是乎:“老红卫兵”与“血统论”

在谈及文革时,网上有这么一种歪理邪说,即文革初期的天下大乱、“红色恐怖”是反对文革的人搞的。这种说法企图将文革初期天下大...

刘景林:记者经历的文革初期红卫兵造反活动

1964年夏季,我调到解放军报社,在福州军区记者组当记者。1966年8月,接到报社命令:驻福州军区的全部记者立即返回北京...

红卫兵运动——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56)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首先在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

康州客:我的红卫兵生涯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 无边的旗海红似火, 战斗的歌声响入云。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领导我们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