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民间影帝”韩寒 近日我已声明,除了同年生同为男人,我与韩寒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有个网友列举数条理由,认为将枕戈称之为是“湖南韩寒”,简... 默多客:少些“韩寒”神话 社会多些希望 面对种种质疑,韩仍能八面来风一呼百应,方孤军奋战备受挤兑,我想也折射了社会应有的价值追求在与实用成功哲学的抗争中的式微:... 李碧辉:哲学这样“指点迷津”? 研究哲学的周濂在《有所怀疑与有所不疑》一文中强调,即使你被抛出通常轨道,连最确实的东西都变得让你不能接受,还要你抛弃最基... 李碧辉:文化之精髓与文化之皮毛的较量 我在《作家能否自证清白?》结尾时说,“韩寒父子,十几年来一直套着光环,也不过是只得了文化的皮毛,文化之精髓却被他们弃之如... 梁立俊:扳倒方舟子也扶不起韩寒 方舟子和韩寒的争论一直持续了“两年”,这是互联网的一个奇迹。最近事情变成了对方舟子本身的打假。以我看,方舟子本身也可能作... 周轶群:真实的韩寒 一在曾经加到韩寒身上的种种赞语中,一个核心字眼就是“真实”(同意表达有“真诚”,“坦诚”,“赤诚”,“率性”,“纯粹”,... 陶林:韩寒门、代辩门与华莱士困境 一在“韩寒门”事件中,我是一个立场坚定批判者和求证者。我很早就对韩寒的文本进行过文艺批评,在韩寒门爆发前,曾写过《70、... 李碧辉:回应反质疑的几点看法与感触 一 超越闹剧,直抵文化之根——真实与诚信看了很多质疑与反质疑的论争,方韩之争越来越有意思了,越来脱离闹剧的趣味,成为一场... 楚三:韩寒的文化与易中天的底线 我们知道韩寒是有文化的东西,而且依据推测,这位文化人的文化经历应是颇得鬼神之助,非同凡响的。好比是哪位天使大姐哪天一高兴... 李碧辉:作家能否自证清白? 韩寒一再强调,作家没法自证清白,因而无需自证清白。于是在和方舟子掐架时,韩寒摆出一副维护所有作家权益的姿态——“不能开这... 李钟琴:勘破韩寒“代笔”门 作者按:今天是正月最后一天,如不出意外,这将是我关于韩寒代笔门的最后一个总结性的帖子。不管将来发生什么,至少在我的心目中... 许锡良:谈谈方舟子 1、今天想写写方舟子。说来话长,作为大学一个普通教师与教育学者,韩寒与方舟子两个人都是我长期关注的对象。以前韩寒遭受质疑... 肖鹰:从张铁生到韩寒:中国文化的主潮是反智 这次韩寒偶像被质疑而迅速破碎,开始的是当代中国批评理性的再次觉醒,它预兆的是被中断的当代中国的理性启蒙将会重续。美国学者... 何三畏:“表面现象”看韩寒 在这场骂战中,韩寒始终没有表现出一个文学天才的才情,写的文章跟方舟子相比幼稚到令人尴尬。并且从倨傲到萎缩,也过渡得太急骤... 陈才天:韩寒是否自己露了“馅”? 发生在中国网络媒体上的“方、韩大战”,方兴未艾。韩寒在他的休战书中说:“我是一个很性情的人,失望和情绪低落时甚至还说过如... 杜兆勇:滥诉正大行其道——评韩寒起诉方舟子 韩寒起诉方是民(笔名方舟子)侵犯名誉权索要人民币10万元赔偿的新闻正在媒体扩散,正是看二行(热闹)的不怕事校但在我看来,... 郑酋午:从方舟子质疑韩寒所想到的:耶苏造假,等等 我国上海的韩寒因参加《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声名鹊起,以批判教育制度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为文坛所瞩目,迅速成为80后偶像... 彭晓芸:沉溺“神话崇拜”的社会难以有公共理性 连日来,关于青年畅销书作家、被誉为“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当代鲁迅”等头衔的韩寒早年成名作及其博客有无代笔的争论,成为... 杜兆勇:方舟子侵害韩寒的名誉权了吗? 看热闹的终将进入看门道的阶段,因为每个人都是公共事件的主角。韩寒正忙活,不久他就会感到无比的困惑。因为他无法提供被方舟子... 李北方:谈谈方舟子 方舟子早已成为一个现象,他所营造的多重的形象和四面出击的作风将原本已经混乱不堪的意识形态图景变得更加的混乱不堪,使得有些... 甄鹏:韩寒诉方舟子案的诉讼“技巧” 不仅足球比赛中球队喜欢主场作战,诉讼中的当事人也希望在自己的地盘上打官司。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法院往往有地方保护主义... 孔庆东:韩寒的世界 正因为不是在正常的速度中看世界,所以叙事者一方面“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另一方面他所呈现给读者的世界是动荡的,是可疑的,... 崔卫平:以平等的身份准入——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一) 韩寒最近的几篇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有关议题的个别方面,他本人紧接着做了修正。他觉得需要修正的地方,正好也可以看出... 石力月:作为政治的商业主义与政治的消解及重构——议“韩寒事件”的微 “韩寒现象”背后发挥作用的是90年代以来作为政治的商业主义机制,而微博论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某些公共讨论的特征,但目... 南方都市报:方韩大战,“粉丝”何以如此疯狂? 近日,一个名为“司马不迁”的网友在凤凰博报中写道:“本人郑重声明:公权力如果不介入调查人造韩寒事件,韩寒父子在半年内如不... 秦子忠:韩寒:真与敢——方舟子:冷与真 引言:中国的社会民主,正处于幼儿时期,既需要韩寒,也需要方舟子。然而方韩之战依然暗流涌动。为此,我满心希望:攻坚当头,诸... 崔卫平:符号与还原——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八) 一位年深日久的朋友,埋头做自己的学问,很少在公共讨论中发言。在不久前的聚会中,他说了一句话:“不管怎么说,韩寒是一个符号... 崔卫平:德沃金的启示——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七) 有关韩寒的讨论,涉及面之广,时间持续之长,令许多人不能理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之间意见出现了分歧,甚至... 胡泳:中国式辩论中的“文革法则” 好的公民应该致力于创造好的弥因以改善社会,去除在网络空间和更大的社会中浮动的坏弥因。今天我们提出中国式辩论中的“文革法则... 赵兴洪:保护我们所憎恨的言论——以“韩方之争”为视角的扯淡 即便是全世界最独裁专制的国家,也不会禁止——至少不会从法律上明文禁止——言论自由;同样,即便是全世界最开明的国家,也会对... 崔卫平:君子无戏言——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四) 提要:公共生活中说真话的要求,不同于私人生活中“诚实”的要求。在今天,给出私人生活中的宽限,并不等于放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 崔卫平:在今天如何理解质疑——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五) 有人将最近发生的有关韩寒的讨论,形容为“文革”,理由是其中出现了“无限罗织”、“曲解勾陷”、“大字报”、“私设公堂”、“... 秦子忠:民主进程:方壮士断腕,韩英雄自绝 在方寒之争中,我的观战心得是,要读马尔库塞的《单面人》的时候到了。昔日韩寒是个“单面人”的,经由“韩三篇”后,韩寒成了”... 孙红霞:警惕有人借“方韩之战”掀起国内动乱 “方韩之战”从开始到现在,不断地有网民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境外华人、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参与进来,声势浩大,很多人群情激... 赵鼎新:论方韩之争 这场争论也许不会有胜利的一方。但是只要凭事实讲道理,争论各方就会从中学习,对问题会有更深的认识,甚至学会对他人观点的尊重... 薛涌:为什么是韩寒 既然大家都拥有同样平庸的思想,谁也没法凭借思想本身来显山露水。最能引起注意的,当然就是能把这种平庸思想表达得最为生动活泼... 李碧辉:韩寒并非无欲,是无体制欲 下面贴出一篇本人2010年4月写的文章。写好以后,一直未发。原因之一是本人不大会发稿,其次,是积久成习的毛病,很多文章多... 刘练军:官能还韩寒一个公道吗? 法官不是万能的主,解决不了万众期待的代笔与否问题。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答案的诉讼,一个了犹未了的官司。面对许多的道德诚信质疑... 任意:关于公共讨论中质疑的正当性的一点探讨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看待对公众人物的质疑。质疑就是怀疑并把怀疑表达出来,网络上爱用的一个词是“合理质疑”。其实,碍于中... 易中天:我看方韩之争 韩寒与方舟子的这嘲官司”,是“关公战秦琼”,还是“三英战吕布”?要看事态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它已经是一个“文化事件”。要... 许纪霖: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假如事态不再有戏剧性的转折,韩寒和方舟子本人都将是这一事件的得益者,他们的知名度、影响力、粉丝数量和商业市场将跨上一个新... 郑戈:法律如何规制名利场 【摘要】方、韩之争是一场本该由“观念的自由市潮来决定输赢的意见之争,法律只适合确保双方不采取威胁他人人身及财产安全的行动... 张振宇:戏子韩寒与方舟子 这些天占据我们新闻版面的依然是韩寒,不过还要加上方舟子,论战的题目也发生了变化,革命、民主、自由已经不再被人们谈及,好像... 韩寒:各自万古流 关于我是真是假,有无团队,很多人争吵了很多次,朋友存芥蒂,亲人伤和气。这些争论一直从网络上到饭桌上,幸运的是最后终于达成... 韩寒:写给每一个自己 最近三个月,看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失落与收获都颇多。失落在我出生是纯正的上海郊区农村屌丝,无权无势,白手起家,本以为自己... 韩寒:我敢跟方舟子对质是因为我屁股干净 除了因为长智齿显得左颊有些肿,韩寒看上去没有任何憔悴的痕迹。妻子金丽华的手机还在响个不停,全是各种采访的邀约。这个曾经在... 韩仁均:说说我自己 之所以想说说自己,是因为最近忽然有人发掘了我的超凡能耐,把我描述得能操控一切,既能写出《三重门》让韩寒“默写”,又能一手... 韩寒:《光明和磊落》——我的手稿集 今天又有媒体的朋友给我电话,向我求证,说他们突然集中收到了一批“劲爆”匿名稿件要求刊发,邮件内容是举报我的第一本小说《三... 方舟子:“天才”韩寒的写作能力 韩寒认为自己是“有特别天赋的人”(《南方都市报》2002年11月13日),这当然指的是写作的天赋。韩寒的父亲韩仁均也这么... 方舟子:韩寒的悬赏闹剧 这几天韩寒博客文章的关注度大增,被吸引过去看的,有很多是此前从未细读过韩寒文章的读者。人们有点惊讶地发现,韩寒最近这几篇... 方舟子:“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 广州媒体人、和韩寒有私人交往的周筱赟在微博上说:“我早在2009年就说韩寒就是当代的鲁迅。我需要阅读获得启蒙,而韩寒从不... 方舟子:再说造谣者韩寒——二答韩寒《人造方舟子》 韩寒在《人造方舟子》一文中,举了一个我“误导”的例子:“有一个网友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用DICT和SPSS测试了韩寒和... 韩寒:孤方请自赏 在这篇文章以后,我不再理会方舟子先生了。因为这些文章毫无价值,再写下去要变成咬文嚼字了。当然,方舟子先生也可以说,哦,他... 方舟子:造谣者韩寒——答韩寒《人造方舟子》 韩寒新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人造方舟子》,是针对我的几条微博的,主要内容是说我断章取义、造谣、传谣。他似乎不知道,微博有1... 韩寒:人造方舟子 昨天(备注:此处指1月18日)晚上,我发了一篇文章。由于方舟子先生处在一个正要唱歌,别人切歌,正要夹菜,别人转桌的尴尬处... 方舟子:答韩寒《正常文章一篇》 我对韩寒的文章向无兴趣,此前没有看过几篇他的文章(我这类人不属于他的目标读者,不读对他也无影响)。这次因为麦田质疑韩寒文... 韩寒:正常文章一篇 各位亲,朋好友,首先预祝大家新年快乐。由于怒气已消,喜上眉梢,所以我的水平又恢复了正常。一些朋友劝我,说不要回应这些无聊... 韩寒:出道十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近日,韩寒更新博客,针对有网友质疑其文章真实性做出了回应,称自己出道十多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十分看重职业操守,未曾“... 麦田: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 [导读] 当我们冷静观察韩寒,会发现在他身上诞生了一个奇迹:与鲁迅、李敖等读书人不同,一个从不读书的年轻人却以文立身,... 李剑芒:当婊子可以,立牌坊不成 今天是我的生日!一些读者不让我闲着,纷纷指向《少些“韩寒”神话 社会多些希望》。一看,是我最火的凤凰博客。点进去一看,呆... 牧辰:关于韩寒与成长 我们的上一代人中,真的有那么多人情商和智商不在我们之上,更多人庸碌昏聩不值一提,他们占据着大部分资源,却总以居高临下的姿... 苏杰:《三重门》作者身份的语言学分析 作者基于“文本鉴别学”的专业知识,找来《三重门》和韩仁均的有关作品,从质疑者的立场出发,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出乎意料,心中... 李愿:谁来质疑“质疑者” 人称“方教主”的打假第一人近日恐怕不好过了,因为一向只打别人的假,昨日却被100多为学者联名上书要求审查其妻子的论文剽窃... 易中天:中国不能再用活人献祭 献祭有用吗?有。但不是对神,是对人。当一个活人,甚至是王子公主,被洗得白白净净送上祭坛,从容赴死时,族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 周濂:有所怀疑与有所不疑 怀疑与辩解之间的不对称性在于,怀疑可以无穷无尽地进行下去,而辩解的理由却总有个尽头。所以当一个人说我知道一件事的时候,问... 易中天:韩寒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方舟子值得尊敬,不宜效法。韩寒应该呵护,不必同情。出来混,是要还的,何况他这回的表现还那么差(对此,芦笛先生和何三畏先... 李剑芒:打假不允许私设公堂 让我们先回顾近期发生的韩寒代笔的打假过程。首先,麦田对韩寒的写作时间提出疑问,认为韩寒的文章不可能是韩寒自己写的,必有代... 刘彦伟: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方舟子 ? 我是“打假反伪英雄方舟子”的忠实粉丝,就在一个多月前,还给报社写了一篇《感动中国人物,我愿投方舟子一票》(发表时标题被改... 亦明:方舟子为什么狂咬韩寒? 2012年春节前后的热门大戏,既不是CCAV的蠢晚,也不是赵本山的隐退、刘谦的复出,而是中年猥琐男方舟子狂咬八零后青春偶... 时宏业:有感于韩寒“剖腹验凉粉” 韩寒与方舟子的骂战正酣,众看客都集体的叫好。双方的粉丝比当事人还急,赤膊上阵参加骂战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总之,网络... 徐德根:真相——基于方韩之争有所思 任何形式的作品,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音律的一旦对人有着诸如精神拯救的作用,它就有了存在或传世的价值,这作品本身就成了... 郭于华:大过年期间的“韩战”——一场失焦的论战 成就、年龄、出身、性别都不能作为参与讨论的门槛。专业、职称、能力、经验等也都不能作为讨论中观点正确的评判标准。公共空间乃... 碧琼子:歪谈吴英,正谈方韩 方韩之争究竟有多大意义(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同意一位网友的看法,即使韩寒就是一个团队的运作,又如何?文学史上大名鼎鼎... 斯伟江:中国舆论批评的底线在哪里?——只谈法律 一,没有明确界限,但有合理标尺 中国法律上来说,“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似... 聂辉华:互害的社会里没有人可以自证清白 从2011年底到2012年初,方舟子在坚持不懈地怀疑韩寒有一个代笔的“枪手”。从目前正方两方的观点和论据来看,这基本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