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高华 登录

高华逝世七周年祭|不容青史尽成灰,光影中的无悔人生

编者按:今天是高华先生逝世七周年。我们试图尽量多搜集高华的照片史料,以还原其短暂而丰富的一生。照片是时代的定格,历史...

陈映芳:超越人文学与社会科学之隔——读高华《身份和差异——1945

高华教授的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分层研究,让我们在以模型、数据等为工具、以制度及功能等等为问题指向的有关社会分层的社会学研究之...

严泉:《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的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共党史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高华教授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是目前史学界公认的...

高文斌:不容青史尽成灰

近日蒙友人厚赐港版《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一卷,不禁想起昔日在电脑上如饥似渴阅读盗版的情形。时光荏苒,忽忽留洋一载,在...

谢志浩:高华——碧血丹心铸史魂

众所周知,南京大学是大陆国民党史研究的重要基地,高华在这个基地,沿着本科、硕士、博士的学术旅程,成长壮大。但是,高华胸...

袁凌:守夜人高华

  1991年8月21日夜,南京鼓楼区一幢筒子楼宿舍的厨房里,收音机传来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政变落幕的消息,挽...

楚寒:治史尤如攀登高山险岭————悼高华

  在二零一一年的十二月下旬,正当人们辞旧迎新、展望新年的时候,突然传来正值中年的当代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

李寅初:再念高华

一转眼,高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两年前,获悉他离世消息的当天,我就写了一篇短文回忆了两次听他讲课的经历。如今,整...

萧功秦:我和高华的交往

高华是我最好的朋友,1978年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的时候,他是历史系的本科生。30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只...

丁以德:追忆导师高华

导师高华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在跟随他八年多时间里,我获益良多。前不久,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高老师纪念文集《史家高...

刘晨:山雨欲来风满楼:悼念高华去世一周年

起初,我并未意识到今天是高华先生去世一周年的日子,而是通过一位朋友的提醒,才知道历史上的今天,还有这么一个故事需要我们去...

萧功秦:天堂里的高华

高华身上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这两个特点相结合,是高华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我把这两点提出来,希望对青年一代的学者能有点启...

林达:独特的高华

圣诞后,正在旅途中。收到景明来信,说高华走了。她同时向几个朋友转达了高华最后的问候,她说,“高华情况恶化后,口很干,电话...

自由的灵魂 人道的关怀——纪念高华先生

在高华老师逝世前六天,即2011年12月20日,我和他最后一次通话。他的声音依旧笃定清晰,却不如以前宏亮,听得出他正遭受...

纪念高华先生挽联集成

最忆秉烛夜纵横论史余音绕耳人犹在爱读先生文发微洞见于无声处写文章(追悼会场遗像两侧悬挂挽联)君去黄泉音犹存容犹在有文字长...

张鸣:祭高华

风起钟山,哲人其萎,凛凛雪雨,草木凋零。今我来兮,斯人已去。哭君壮岁,英年早逝,锦绣文章,更待谁书?哀君事业,中道崩殂,...

唐小兵:逝者高华:过渡年代的人文主义史家

2010年年初,高华教授的论文集《革命年代》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高华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之前的成名作《红太阳是...

刘瑜:像一滴水一样——纪念高华老师

赞美一个人纯真时,我总想起一个比喻,“他就像一滴水一样”。在我眼里,高华老师“就像一滴水一样”。有很多人认为高华是出于社...

秦晖:悼念高华

高华走的那天我在郑州,当时有个报纸要发纪念专版,不但要了这篇,还托我再约几篇。29日我从郑州直接到南京为高华兄送行,次日...

李公明:行走在历史的河流——高华的学术遗产与思想效应

高华在《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后记中,对自己现当代史研究的价值关怀作出过明确表述:“如果说本书叙述中有什么价值倾向的话,那...

毕克伟 傅高义 周锡瑞:纪念高华

毕克伟(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应该具有独立批判精神他的殒逝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让我们思考如何来利用我们有限的生...

张鸣:高华,坐得住冷板凳的学者

“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据说是史学界前辈范文澜老先生的名言,但是,即使在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历史学界,这些年来...

张鸣:我心中的高华

高华走了。他真的走了吗?上个周六,我还在跟他聊,两个多小时,一直在说学术,聊时局,怎么人说没就没了呢?可是,当时聊的时候...

周永明:悼三十年好友高华

这两年的岁末成了不祥的日子。去年的12月27我刚在浦东机场降落,收到北大顾忻的第一条短信, 告知杜克大学政治学系的朋友史...

仲之春:天堂里会有自由

2011年12月26日高华教授在与病魔抗争了近五年之后终于走了。这几天来我一直上网关注着这件事情,并几次情不自禁地流下了...

张一文:高老师,来生还为你带饭

高华老师与世长辞,中国痛失一代良史。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的生日,也是高老师的卒日,不论是生日还是卒日,都已成为了忌...

杨小彦:高华与摄影

2011年12月30日,南京是灰霾天气。这天一早,我与冯原专程到南京雨花台送别学者高华。最近几年,我们与高华有过几次令人...

萧延中:悼高华兄

早年,《开放时代》的李杨告知我高华未出版书稿的规划与质量,得知其体察深度远非凡俗所能及。2000年北京会间幸遇,心性交换...

魏迪英:悼念高华教授--他走进了历史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共产主义者都以无神论者自居。但至少在这个运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却以对意识形态的坚定信仰著称。在理性...

宋其洪:“高”山仰止----忆高华老师

翻看着微博,找寻关于高华老师的信息。当看到那一份讣告,鼻子酸酸的,眼里再一次泛起泪水。这已是第二次了。之前,曾有几次提笔...

姜超:悼恩师高华老师

高华老师最终还是走了,来得如此突然。12月27日上午自己打电话到高华老师家中,本来是打算询问高老师的家人关于高老师的身体...

黄文治:追忆高华老师

12月27日晨,在合肥的家里,我如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查阅微博,浏览的过程中,一条痛悼高华老师的微博,几乎把我惊呆了---高...

高全喜:高华——现代中国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被雅典的民众判处死刑,因为他亵渎了雅典的神灵。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这个老大的中国是否走出了自己的神灵世界。我们是...

姜启舟:克里奥永生——悼念高华先生

克里奥,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历史与英雄诗的女神。而最近我们悲伤的送别了一位中国的男性克里奥——高华先生。比起此前去世的北京...

范泓:回忆高华教授

高华先生走了,在那个深夜,一直期待的奇迹并没有出现,不论他的家人或朋友,都无法接受这一无情的事实。一连几天,前来吊唁的人...

张鸣:近代史学界塌了一个角

早晨起来,吃罢饭正在看书,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是高华的学生,我的头顿时嗡的一声。接下来,他告诉我,高华已于昨晚22点15...

朱学勤:学术成就永存史卷(纪念高华)

主持人让我总结高华先生的学术成就,我不合适。还是让我作为高华的朋友,一个与他交往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讲高华...

周育民:但愿后世无高华

著名历史学家高华已经离开这个人世已经一周。生前未曾谋面,我只是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这本书中认识他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周孜正:高华吾师——先生的最后时光

十八年前,十八岁的周孜正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大学四年,他最大的收获四个字:高华吾师。高华病后,孜正频频奔波在南京和他...

李伯勇:与高华相遇

1我们生活于尘世,与无数人相遇,其中绝大多数属非亲非故非熟者,但能写下若干文字释念,或心灵有过相互感应,则少之又少。当然...

熊景明:高华走了

圣诞假日最后一天早晨,窗外海天一色。打开邮箱,竟然有五封邮件带来同一噩耗:高华走了。他的学生传来记录他最后几天的日记,“...

李连江:悼念高华

26日下午,熊景明老师转达了高华的问候。她特意说,这一次,高华在电话里一一点出了朋友的名字。晚上,我给熊老师写了个邮件:...

王龙:寂寞高华——独立学者的人格榜样

我是个从不相信宿命的人,但这一次,我真正相信了。2011年12月26日晚10时许,我从单位拿回一叠邮政名信片,想给许多外...

吴铮:良史高华

12月26日,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先生病逝,年仅57岁。中国古人将杰出的史官和史书称为良史。高华和他的专著《红...

范泓:怀念高华,最后的日子

高华教授走了,尽管有这个心理准备,但这一刻真正来到时,却又不能接受。而且,我还相信,12月26日那天晚上,高华本人也没有...

杨奎松:悼念高华

(一)最早知道高华病危的消息,是读到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的黄凯平12月2日夜里的来信。信称:高老师现在每周需换三次血,他...

刘晨:有这么一个高华

一、我忍不住了。我的眼眶已经慢慢的溢出了泪水,像什么似的。不为别的,只是因为高华死了。享年才57岁。你说这是天妒英才也好...

刘晨:再怀高华先生

许纪霖终究是要写一文的,果不然,今天他写的关于高华的文章就出现了,我抱着很大的期盼精读了三遍,只为寻找一位主题:高华先生...

杜兆勇:吊高华先生

铁函心史身作钢,竹书纪年见天光;惊破三代真相胆,始知人间有文章。杜兆勇顿首2011年12月28日闻进步历史学家高华先生(...

许纪霖:悼高华,忆高华

什么是历史学家?著书不为稻粱而谋,超越一己之功利,漠视世俗之利害得失,只是为了实践内心的学术良知:还原历史的真相,哪怕撕...

唐小兵:革命年代的重访与超越——读高华《革命年代》

革命有两种,一种以建立一种新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架构为基本目标,而在价值领域与社会文化领域依其自然秩序演化,比如美国革命...

徐庆全:一本书的高华

在中国社会进入到泛娱乐时代之后,浮躁之风弥漫于社会各个层面,连一向被认为宁静的学界,也不例外,“量为先、质为次”的学风,...

朱桂英:《革命年代》:真相的摆渡者

优秀的历史学家,总是对历史饱含深情与痴情,有些事不讲完,绝不会就此罢休。高华先生是他们中的一个。已被书写的中国近代史,断...

柴子文:专访高华

从两岸六十年的经验看,只有与民休息,促进宪政民主,实践「以人为本」,才会培育出一个健康正常的社会。到那时,民族复兴,国家...

黄文治整理:高华先生部分挽联集成

最忆秉烛夜纵横论史余音绕耳人犹在爱读先生文发微洞见于无声处写文章(追悼会场遗像两侧悬挂挽联)君去黄泉音犹存容犹在有文字长...

刘晨:缅怀高华微博辑录

编者按:作为一名知名的历史学者,他的“红太阳”不仅仅是“如何升起的”,而且,这一“升起”,将永不沉落。作为一位出色的党史...

港、大陆、台、海外学者悼念高华教授

高华教授久病辞世,噩耗传来,本港、大陆及海外学界同仁闻讯,莫不同感伤悼。高教授治学勤奋严谨、有魄力,为人热诚乐观、意志坚...

王珏磊:高华远行:清白守己摒却学术界流俗歪风

罹患肝癌,艰难抗争四年零八个月之后,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系高华教授于2011年12月26日病逝。被誉为“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