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泉:从杨佳的“报仇”到周正龙坚持“一个人在战斗” 人生变幻无常,从大喜到大悲也就一步之遥。北京小伙子杨佳只是在上海一次偶然外出骑车最终把自己演变为杀人凶手。周正龙一个本分... 陈奉孝:中国人变了 我觉得,现在中国人确实变了。在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老百姓见了公检法人员,绝大多数跟耗子见了猫差不多,哪敢像这位... 萧默:“政治伦理”刍议 我痛心于政府公信力的继续流失,同时又为我们的人民的好上加好——维权意识的觉醒而欣慰,但是,我又为我们的人民还没有学会掌握... 贺玉高:许爷,杨佳与我们自己 许立宇是王朔1992年发表的小说《许爷》中的主人公。这部小说是王朔自己最喜爱的三部小说之一,在他所有的小说中也非常独特... 李利:杨佳案,真相比判决更重要! 38岁的威廉是美国俄亥俄州消防局的一名经验丰富的消防员,当他十岁的儿子凯文被人发现与小伙伴杰森双方溺水身亡之后,他的心就... 鄢烈山:公平正义才是警察安全的根本保障 发生在上海市闸北公安分局机关的袭警案,令人悲恸和震惊。剖析教训,思谋对策,我想,应该从执法人员及机关的防卫、警民关系的... 曹林:斯通冷血,但请别再制造新的冷血 因为凶手的残忍、情节的戏剧性和案件尚有疑点,“杨佳袭警案”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网民流露出的某种倾向让人感觉很刺眼:有... 黄永森:“杨佳案”:对中国司法文明与法治中国的思考 为往者祭,为来者鉴——“杨佳案”:对中国司法文明与法治中国的思考 倘若依然按照传统中国的政治与法治思维来看待/对待“杨... 鲜江临:莫以僵化法律之刃雕刻出一座不该耸立于世的“丰碑” 2008年中国发生的杨佳一案,是一件重要的社会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现实中警民冲突烈度,引伸而言它也反映出公权和人权的压迫... 陈子寒:驱除黑暗,须将光放进黑暗中心…… 杨佳事件让中国的“前现代”特性再次不言自明。国内知识界近年来确实存在一种“过度反思”的病相,凡事上纲上线,眉毛胡子不分,... 陈行之:杨佳案:不仅仅关乎生死 我的建言是:果断决定公开审理杨佳案,向公众公布案件所有细节。政府必须汲取教训,在以后遇到此类事情时,把你为之服务的人民当... 杜光:杨佳袭警案的两个重要教训 9月1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判,对杨佳处以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于这个判决,人们大概不会感到意外。一方... 韦大林:杨佳的悖论 亿万民众都在关注着“杨佳案”的审理,同时也关注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很多人对杨佳抱有一种矛盾态度,既认为他杀害6名警察是... 陈奉孝:从武松杀人谈起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松有两次杀人的经历。第一次是杀西门庆和潘金莲,第二次是血溅鸳鸯楼,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和张督监一... 杜光:一步之遥:从杨佳到“人肉炸弹”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8月26日,有好几百个访民聚集在四川省高级法院门口,要求法院院长接见。警察到场维持秩序,没有发... 贺玉高:愤怒及其他——杨佳案的黑格尔式解读 最近不断从网络上读到杨佳事件的报道与评论。在这个事件中,我读出的是两个字:愤怒。中国人好像是脾气太好了,不容易发怒,以至... 施卫江:暴力袭警案突显社会的不和谐 最近媒体大量报道了数起严重的暴力袭警事件。一起为发生上海闸北区的政法大楼内,7月1日一名男子在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外纵火... 袭警青年杨佳的成长轨迹 在袭警悲剧发生之前,北京青年杨佳是一个几乎被老师和同学遗忘的角色。他小学和初中的同窗说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他的初中... 上海警方通报杨佳袭警案情 7月7日上午10点,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7月1日闸北袭警案的详细经过。 根据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鉴定... “杨佳案”审判实体公正程序合法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 题:审判实体公正、程序合法——刑事法学界权威专家谈杨佳案审判(新华社记者杨维汉)杨佳袭警杀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