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朱维铮 登录

简说中世纪中国经学史——过程、特征与文献

经学是中世纪中国的统治学说。 公元前2世纪晚期,西汉帝国宣布“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开始控制候补文官的教育和考...

在晚清思想界的黄宗羲

一 黄宗羲在清学史上无疑属于巨人之一。与同时代的学术巨人相形,他的学问之渊博,胜过顾炎武;他的思想之深度,逾越王夫之...

毛奇龄死后遭文字狱

《南山集》案吓倒毛奇龄 毛奇龄堪称清初的文化怪杰。 他于明天启三年(1623)生在浙江萧山。年方十五,未及明朝法定...

慈禧破了满清惯例

在前诸文已述,清同治元年(1862)正式登场的“两宫垂帘”,在政变事实之前曾受到咸丰帝临终时委派的顾命八大臣的抵制。肃...

胜保非死不可

还在清世祖亲政初期,他到内三院即后称内阁阅史,与满汉大学士有这样的对话:“问汉高、文、光武,及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

辛酉政变和肃顺

满清入住北京之后,多次发生宫廷政变。例如清顺治八年(1651),庙号世祖的爱新觉罗• 福临,亲政仅两月,便...

女主慈禧

古典中国早行多妻制,形成分别嫡庶的体制,君位世袭也通行嫡长子继承制。相传孔子晚年接受天启,为汉朝帝王预制的“礼”经,即...

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

清嘉庆六年(1801)皖南青年包世臣著成《说储》。据《剑桥中国晚清史》主编之一刘广京的意见,《说储》实为晚清政治改革思...

包世臣的《说储》

十九世纪前六十年,满清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内忧外患交迫,也促使改革吁求不断发生。 以往的近代史论著,多半将晚清的改...

王茂荫与晚清外交观

自从清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1861年1月20日),北京出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九(1901年7月...

文祥和总理衙门

文祥是晚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创始人之一。从这个衙门于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一(1861年3月11日)正式启用关防伊始,他便...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难产记

公元1861年1月20日,当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咸丰帝明发上谕:“京师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著即派恭亲王奕訢 、大...

圆明园之焚

发生于清咸丰十年九月初五(1860年10月18日)的“火烧圆明园”事件,距今将近一个半世纪了。述说或评论这一事件的文史...

由咸丰到慈禧

清咸丰十一年辛酉七月十七,当西元1861年8月22日,大清帝国七世皇帝,病死于热河行宫,享年三十一岁。 于是,满洲皇室...

“华拿二圣”之二

发生在咸丰帝即位初期的福州士绅反传教士进城的神光寺教案,如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指出的,是林则徐在鸦片战后“唯一插手的与...

“华拿二圣”之一

通观清代圣名史,便可发现时至晚清,有两名西洋人,居然挤进了“圣人”行列。一位是与乾隆帝同年去世(1799)的美国首任总...

武圣怎会压倒文圣?

倘说满清“以汉制汉”,很重视尊孔,是不错的。倘说满洲君主权贵,都由衷地尊孔,那就错了。他们最崇拜的汉人,是关羽,尊作关...

在清史上的“今圣”

说到满清的圣名史,有一点难以忽视,就是满洲列帝都好自命为活着的圣人。 “于事无所不通渭之圣”,出自《尚书·洪範》伪孔传...

满清的“儒术”

早在十七世纪,满洲由叛明到灭明,政治文化越来越突现一个方针,即变明朝的“以夷制夷”,为“以汉制汉”。这是往古中国北疆各...

海内天国史掠影

太平天国于1846年败亡。从此满清朝野说到它,总是一片骂声。 并非对太平天国的否定,都是谩骂。这个天国的缔造者们,言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