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张旭东 登录

“魏晋风度”与鲁迅“杂文自觉”的风格外化

【内容提要】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鲁迅在“大时代”带来的震惊与恐怖之余,重整自我意识、重申写作立场的仪式...

作为政治寓言的人道主义情节剧——重读谢晋的《芙蓉镇》

本文原刊于《文艺研究》2021年第4期,责任编辑小野,如需转载,须经本刊编辑部授权。 摘 要 对《芙蓉镇》文本、特别...

当代普遍性论述的知识谱系、文化政治与历史决定——《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三版)笔谈

(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当代性与文学史

本文根据张旭东教授在2009年由上海大学和纽约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整理而成,原...

尼采与文化政治

文化政治之所以在现代性问题中占有一个突出的位置,是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文化群体的自我定位、自我理解和自我主张。它敦促属...

五四新文化的深层结构性转换——浅论白话革命的伟大意义

一、白话革命与“文化和政治的重合贯通” 今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我想借这个机会,以“白话革命”为中心,重新认...

改革开放40年文艺文化思想领域回顾

今年,国内媒体上陆续开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从学术的角度讲,这个起点也可以说是一个“话语构建”。如果从1978年...

“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

欢迎大家!大家都这么忙,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地点来参加这个讨论,真是非常感谢。这个书只是个话头儿,借这个由头我们可以讨...

中国道路与“主权形态”的批判性反思(下)

【本文系作者2014年8月在复旦大学社会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的讲课记录,本文为下半部分。作者在上半部分的“引言”中写道:...

中国道路与“主权形态”的批判性反思——试谈政治范畴对普遍性概念的挑战(上)

【作者引言】在认识和理解今天中国社会、制度和价值形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两种看似相反、实际上暗通的错误立场:一种是...

莫言 什么是好的文学,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

张旭东:我今天想大体上围绕四个问题谈,一是关于作者的,因为我们上次在纽约谈《生死疲劳》,却没有涉及到作者的问题。另外...

作为“主权者”的邓小平

  【按:借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观察者网采访了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系教授、中国中心主任,重庆大...

何谓祥子?——从歌剧《骆驼祥子》首演成功讲开去

  《骆驼祥子》同鲁迅的《阿Q正传》一样,在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品中拥有最多的读者、最大的知名度,但却同时也是最...

顾颉刚在五十年代

  古人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从反面证明他们善信;今人什么书都不信,从各个方面说明我们善疑。且不管这是...

张旭东论中国梦:终于到了可以谈梦想的时刻

【原编者按:6月14日,纽约大学东亚系主任,重庆大学高研院院长张旭东教授作客观察者网,与在座嘉宾畅谈“中国梦”话题。张旭...

传统在未来

中国的崛起,显然需要文化的支撑。当前,整个社会处在前所未有的巨变和转型之中,多元思想和价值的出现、原有信念和规范的瓦解。...

詹明信的文化理论与中国现实

《文艺报》(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21日08:16 [今天的中国...

“魔幻现实主义”的政治文化语境构造

莫言从一开始就没有对社会分析、道德批评、政治介入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对于那些努力为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寻求定义,或是...

鲁迅回忆性写作的结构、叙事与文化政治

当代中国的每一代人都会有一个不同的鲁迅。真正“说不颈的并不是鲁迅文本本身,而是由鲁迅文本而打开的一个历史性的阐释领域,一...

张旭东 王春玺:对现阶段“公平正义”的理解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在不同时代所追求的内涵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正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从内...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