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张晓唯 登录

顾颉刚日记对钱穆的“全纪录”

在中国史学界,“古史辨”派顾颉刚提携当年苏锡常一带乡间教师钱穆(宾四)进入北平高等学府任教,使之跻身学术前沿一事,已...

金毓黼日记所见民国学林百态

一 历史上的中国东北地区,因为开荒和战事频仍,武人侠士史不绝书,却少见文人活动的记述与传说,以致长久以来人们日渐形...

学人之间:罗振玉与蔡元培

内容提要:回望近代学术文化领域,罗振玉和蔡元培,可谓两位重量级人物。二人早年共同肆力于维新事业,兴学办刊,多有过从,且...

南开校长张伯苓与蒋介石交好始末

内容提要:近年出版的《张伯苓年谱长编》,可谓有关张氏资料之集大成。以往人们关注张伯苓与南开学校史事,偏重于办学和教育本...

一代良师洪煨莲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回忆录暨论文集取名《我从燕京大学来》,内中忆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三位名师:...

钱穆的“胡适情结”

史学大家钱穆(字宾四)的旧著近年来陆续再版,大陆读者开始重新接触这位久违了的“港台学人”。钱穆80岁时撰《师友杂忆》...

竺可桢主持浙江大学的十三年

内容摘要:作为科学家的竺可桢自抗战前一年始主持浙江大学十三年之久,虽历经战乱、党争,却在他坚守的大学理念引导下,克服...

清华国学研究院另议

内容提要: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以其巨额注资和特有的“大师效应”而留名大学史册。其创办者希冀将古代书院...

蔡元培: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述往 20世纪前期,中国知识界有位德高望重、领袖群伦的人物,被赞誉为“胸襟豁达而又虚心的读书人”,他的外表看上去...

教育界旧话:蔡元培与李石曾

在民国史上,蔡元培与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被并称为国民党“四老”。而四人中的蔡、李二位尤孜孜致力于科教兴国事业:从民元倡...

大学校长陈序经的命运

如此才华横溢的教育家,却被狭隘的党派偏见、俗陋的疾贤妒能所戕害,时代和民族的悲哀莫此为甚。陈序经的学养、经验和操守,真正...

一代学人陈序经

说起陈序经,自然就联想到 “全盘西化论” 。当年这位提倡“文化学”的健将在文化论战时“非常之认真,凡他认为稍与他不同的,...

蔡元培梁启超的“有限合作”

说起梁启超和蔡元培,可谓清末民国时期知识界的两位重量级人物。梁在戊戌维新前后,导引舆论,堪称“骄子”;蔡于五四时期,革新...

火暴与沉寂:谭熙鸿轶事

谭熙鸿,字仲逵,是“五四”后期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当年曾担任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联席会议副主席(主席马叙伦)、北大生物系首任...

两个绍兴人:周作人与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与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入三兄弟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往。他们都是绍兴人,又都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蔡作为...

“交浅言深”:周作人与胡适

“五四”以来,胡适和周作人均雄踞文坛,各具影响。二人协力从事思想启蒙和新文学创作,由此缔结情谊,交往数十年之久。在社会政...

越缦日记“续篇”述略

晚清名士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印出版后,风行海内,士林争相一睹为快,誉为日记之大观,掌故之渊薮。遗...

《阿Q正传》发表之后

鲁迅小说《阿Q正传》发表迄今已80余年,这篇被誉为“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历经风雨,却魅力不减,如今...

丰子恺结缘周氏兄弟

疏朗的几笔墨痕构成一幅画图:薄暮时分,苍天如黛,芦帘低卷,廊边小桌,桌上杯壶散置,一弯新月遥挂天幕,气氛静谧漫然,图题:...

张竞生交恶周氏三兄弟

二十年代,“性学博士”张竞生在北京大学讲授《美的人生观》课程,并印行其讲义,发动“爱情定则”大讨论,又征集和编佣性史》(...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