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张祥龙 登录

《论语》中的仁与艺

“仁”是最有儒家特色的一个词。其他的一些词,比如“道”、“德”、“义”、“命”、“善”、“太极”等等,是几个学派共用...

人类本性的身体特征

人的本性何在?这既是一个哲学核心问题, 又是那些与“人”相关的学科乃至艺术、宗教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识别这种本性的一个...

哲学如何与人生共鸣

晚上好!今天讲座的题目大家看到了,叫“哲学如何与人生共鸣”实际上,我今天主要还是要讲哲学本身是什么样子的,尤其是如何...

中国传统文化的濒危讨论

当代中国问题的第一前提就是弄清当今世界格局和中国人的生存走向的文化含义,不然的话,所提出的主张、分析和预测就往往是一...

海德格尔与儒家哲理视野中的“家”

将“家”(Heim, Heimat, Heimisch, Herd, Haus; home, house)当作理解人...

“艺术是痛苦的暂时解脱”——叔本华、尼采与音乐

一、导引 叔本华与尼采不仅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新流派,而且打开了一个进行哲学思考的新方向。一般把他们开创的学派称...

对亲子关系的哲理讨论的说明和阐发

2014年11月中旬,我们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现象学一中国之路”的研讨会,其中有多篇文章涉...

现象学的边缘性

当代现象学以“意向性”(Intentionalität)学说为最明显的特征,而它所依重的方法,即便是动态化和...

“合理信仰”的困境与儒家的“中庸至诚”

半个世纪以前,威斯德姆 (John Wisdom) 讲到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园丁存在假设”的寓言。它的大意是:有两个人回...

适生科技与高科技

内容提要:适生科技是适合人类长久生存的良好科技,要辨识其特点和必要性,就需全面理解技术的原初含义。高科技是一种具有数学...

“时间”的奇异与真实

引 言 “时间”既是最有哲学韵味的问题,也是让传统形而上学感到困惑并因而要逃避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敏感哲人大多会关注到...

代际时间:家的哲学身份——与孙向晨教授商榷

孙向晨教授的《论家:个体与亲亲》(以下简称“《论家》”)一书提出了理解中国现代进程的一条哲理新径,即“个体”与“亲亲”...

我与贺麟的师生缘

初次见贺先生,是在他那刚刚打开不久的书房。时值七十年代中期,文革还未过去,但对老先生的歧视已有所缓和。人已不必再到干...

什么是现象学?

摘要:现象学力求不带存在预设地直观现象,所以在看到现象实显面的同时,还能看到其非实显的可能方面,并以非反思的方式意识...

胡塞尔现象学导论

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正式讲胡塞尔的现象学,今天就算第二讲:“现象学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这个题目...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

就哲学方法论而言,象思维(xiang-thinking)主要是相对于西方传统哲学活动中的概念思维(concept-...

什么是生成学术能力的教学结构?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来做这个讲座,觉得很惶恐。我在北大教学不到20年,比起很多老教授还是晚辈;而且还有一个疑虑,因为我觉...

儒家不会以西方为模板来强迫自己就范

  受访人简介:张祥龙,当代 大陆新儒家 代表性人物。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思想方式与中国观——几位德国思想家的中国观分析

“汉学”(sinology, Chinese studies)意味着对中国的研究,尤其指外国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这...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

摘要:为了说明象思维,有必要在对比中讲清楚与它不同的思维方式。首先就是概念化思维,它的特点是:以概念为起点、普遍化、静态...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