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张翔(首师大) 登录

张翔:康有为的“新世”论:从欧美政治变革思考中国问题*

(刊于《全球史评论》第20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摘要】本文从康有为对君主与共和这一“新世”核心问题的...

张翔:康有为的经学思想调整刍议——以《春秋董氏学》与《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的比较为例

【本文刊发于《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2期】 以往康有为研究大多将1897年前后的《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与1...

张翔:从立公理之学到以大同立教——康有为奉孔子为“大地教主”的过程与方法

【摘要】本文梳理了康有为流亡之前立学与立教的思路演进过程。他首先致力于综合全球诸教诸学,建构全球性的公理之学,并为公理...

张翔:康有为的释经与共和革命

【本文刊于《古典研究》2011年冬季号(总第8期)】 摘 要  本文指出,1899年梁启超等弟子转向共和革...

张翔:从道统之争到全球文化整合——重新审视清代今文经学

中国未来的道路和前景需要自己去寻找,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告诉我们该怎么走。 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思想家福山曾经有过一个著名...

张翔:康有为生前为何不出版《大同书》全书?

本文原刊于《读书》杂志2020年第2期。 在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话语谱系中,大同与小康是一对来源于中国传统思想却一...

张翔:湘西与西南腹地的构建

湘西、四川、广西北部都处于中原进入云南的通道的连接地带,是中原王朝时代西南治理的重要战略依托。从进入云南的官道状况,可...

张翔:西南腹地的构建——从茶马古道与西南官话说起

历史叙述及其命名有其特别的重要性,最好的案例莫过于两个路网的传播及其良好的接受效果,一是丝绸之路,一是茶马古道。丝绸之...

张翔:叙事“迷局”中的共同体与团结——余华《文城》的叙事留白及其意涵

摘要:余华的新作《文城》布置了一个显隐相间的叙事“迷局”,省略了部分关键线索,留待读者通过细读去重新勾勒。根据分散在全...

张翔:历史小说中的全球史视野——关于闻人悦阅《琥珀》

与近年来学术研究的全球史潮流相呼应,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的长时段现代历史叙述的空间视野也出现了向全球史转变的迹象。自上...

张翔:绝望感与未来——当代文学叙事中的个人主义意识危机

内容提要:文章刊发于《文学评论》2015年第1期。此文尝试把文学文本作为社会意识分析的文本,分析了《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张翔:准列传体叙事中的整体性重构——韩少功《日夜书》评析:准列传体叙事中的整体性重构——韩少功《日夜书》评析

摘要:《日夜书》的叙事结构承续《马桥词典》的形式实验,创造性地改造了列传体,并尝试以这一准列传体为框架,将“知青一代”...

张翔 :儒学史叙述的分断与孔子之义的比附式诠释

以往对于清代今文经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从经学内部或者中国社会及思想内部着手的。例如,艾尔曼对欧洲传教士以传播科学的方式在...

张翔:共和与国教——政制巨变之际的“立孔教为国教”问题

【内容提要】 本文以民国初年围绕康有为“立孔教为国教”主张的政治辩论为中心,从康有为这一主张的命运讨论中国现代政治转型...

张翔:列国竞争、乡邑自治与中央集权——康有为海外游记中的“封建—郡县”问题

【内容提要】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不久之后他从梁启超等弟子那里感受到了共和革命思潮的强烈冲击,并做出了系列...

张翔:重思“数千年未有之巨变”

晚清以来,“数千年未有之巨变”经常被人们用来表述中国历史中最为深刻的断裂。以今天的历史分期视野来看,巨变的发生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