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9-1982.7,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1984.9-1987.7,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法学硕士;1991.3-1995.12,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哲学(社会学)博士。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院弗里德曼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当代中国中心、哈佛大学社会学系访学。著有:《法团主义》、《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哈佛笔记》、《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等。主要研究领域: 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社会转型与变迁。 …… 为何有些社会政策失去效果? 对一个地方试验区的调研发现,金融惠农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源于一系列制度环境障碍。具体表现在:合作金融的制度成本高,竞争优... 从特殊中发现一般——反思中国经验的阐述问题 社会科学正在努力让世界“读懂中国”,普遍采用的方式,是论证我们的独特性——本土特征、差异模式、独特道路。这么做不是不对,... 经济活动对文化观念的影响 文化观念是人们对生存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以具有实践效用为存在价值。特定的文化观念与维持某种资源支配形态有关,其变化受到... 提问是发现的开始 基于自我研究经历的反思,本文聚焦社会科学实证研究如何展开提问。作者提出,学术提问的主要目的指向知识产出——事实知识、解释... 以社会学为业 从川大本科毕业回部队以后,我一直怀念大学的氛围——不是享乐玩耍,而是探索未知,意识到自己很喜欢那种不断学习的感觉,一... 外来工为什么愿意使用法律? 最近几年中,基层劳动争议的频发引人关注。与此有关的信访上访动大幅度上升,大量劳资纠纷通过越级行政上告、制造瞩目事件甚至是... 互不信任的群体何能产生合作——对XW案例的事件史分析 本文将社会资本视为因变量,追踪具有公共品性质的通用社会资本如何生发,尤其是在不利的群体冲突条件下获得生长的原因。本文提示... 雷勋平 2020后中国贫困的特征、治理困境与破解路径 摘要:2020年后,中国绝对贫困将会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隐蔽的相对贫困,势必增加贫困治理难度。文章从绝对贫困消除,贫... 社会转型研究的分析框架问题 内容提要:分析框架类似于形式逻辑的理想类型,是一项将关键要素关系理论化的努力,对社会转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框架具有... 社会变革与政治社会学 内容提要:本文聚焦政治社会学研究对四十年中国社会变革的回应:中国的社会变革之所以避免了巨大的社会动荡,主要不是依靠正式... 案例分析的目标——从故事到知识 摘要:对案例研究究竟要做什么,中国学界尚缺少系统的标准。而案例(定性)和统计(定量)研究的所谓“对立”,一直在方法、... 保持终身学习 各位同学、家长、师长和同事, 今天我们相聚这里,庆贺2014届本科和博士学生,2015届硕士学生,和2016届专业硕... 基层社会治理为什么失效? 1950年代中国的政治变革,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重组,包括社会关系、组织关系和治理关系的重组,建立起一套新而独特的“公共... 身份:公民权利的社会配置与认同 “社会身份”一向是社会学关注的主题。这不仅因为它的现实存在——在每一个社会中,都可以观察到社会身份的存在,人们总是试图... 思想成长与多元性 我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毕业的喜悦,祝贺各位同学取得学位,走上工作岗位,投入创业,或者攻读研究生。也感谢各位家长支持和陪伴他... 制度的品德 【内容提要】制度规则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非个人化,这是否意味着“见物不见人”?本文试图回答制度是否关心人,是否存在制度品德...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近年来,基层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日益凸显,具体表现为:基层社会情绪日益政治化;网络批评倾向于归因政治;个体事件容易发展为... 中华文明再出发需要解决方向问题 文明是制度现象,文化是自然现象 文明涉及未来,涉及方向,它是一个制度现象,如果不是这样,活的文明就可能死亡。文化主要涉... 超越经济视野的中国城市化 一、经济视野之外的中国城市 过去30年,中国有5亿人迁入城市,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人口总和。... 中国社会治理:演变与危机 过去三十年,中国社会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中。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成就,社会滞后的问题逐渐突显:表现在社会冲突日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