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直,(1931-2001),华裔考古人类学家。祖籍台湾,自称“番薯人”。1950年代在台湾大学读人类学,师从李济。后负笈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院毕业。曾任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台湾中研院副院长。为美国科学院及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主要著作有:《古代中国考古学》《中国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时代》(二集)、《考古学专题六讲》、《商文明》、《考古学》、《美术、神话与祭祀》、《考古人类学随笔》、《考古学再思》、《中国考古学论文集》、《番薯人的故事》。 …… 探索商代历史的五条途径 商是中国的“三代”——夏、商、周中的第二个朝代,这“三代”标志着中国史前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但是商朝是谁?或者... 中国饮食史上的几次突破 我在七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国古代饮食,并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古代的饮食与食具》,因为我是学考古学的,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经常... 给文明下定义的两种途径 给文明下定义至少有两条入手途径。 第一条是先决定文明这个概念之下包括什么具体的成分, 然后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找寻这些... 通识、契合、敞开、放松 ——张光直先生访谈录 我的朋友罗泰在把他的博士论文《悬挂起来的音乐:中国青铜时代的编钟》(加州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献给张光直先生的时候... 中国相互作用圈与文明的形成 在三四章里面撮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中国好几个区域中发展的有关资料。过去十年来考古学的进展已经告诉了我们,新材料在不久... 怀念李济 近六十年的岁月里,首先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的李济,为人文科学和历史科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番薯人的故事》前言 前言 拉丁語lpomeabatatas,英語sweetpotat0,漢語“番薯”,是一種塊莖類的植物,植物學家都... 给文明下定义的两种途径 给文明下定义至少有两条入手途径。 第一条是先决定文明这个概念之下包括什么具体的成分, 然后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找... 古代世界的商文明 原文出处:《中原文物》(郑州)1994年第04期 第33-39页 张光直 著 陈星灿 译 研究古代史的学者,对人... 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原文出处:《文物》(京)2004年第01期 第73-82页 本文为张光直先生夫人李卉女士在张光直遗物中发现,约写于1... 考古学和中国历史学 原载于《考古与文物》(西安)1995年第03期 第1-10页 作为一种通过物质遗存对过去所做的系统调查,中国的考古...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的一座里程碑 摆在大家面前的这部被译成英文出版的考古报告——《庙底沟与三里桥》,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简单回... 哭童恩正先生 我和童先生并不是很老的朋友,我们认识是在1982年才开始的。那年他由政府的公费支持,到美国来从事研究。他选了哈佛,因... 连续与破裂——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 由於近年来考古工作所获致的新材料开始能使我们逐渐了解到文明,城市生活和社会的国家形态是如何在中国开始产生的,我们也... 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 有大才、有大志的年轻人,很少有学考古学的。我有时白日做梦,梦见天资好,人又天真又用功的中国青年,志愿以考古为终身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