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袁伟时 登录

从我的迷误与抉择看研究方法

承贵兄的大著完成,一再命我也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表点意见。自知不是理论家,要建构一套方法论体系,非我所长。我研究...

中国的奴性和戾气从哪里来?

按:本文是2015年10月29日搜狐文化所做的一次采访,提问者王远哲。 批评政府并不是反对国家 搜狐文化:关于...

二战以后再讲姓资还是姓社毫无意义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这是一个充满绝望的年代。”——狄更斯《双城记》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希望...

既得利益集团搅黄了清末新政

很多人认为,“既得利益集团 维持现状、反对变革,改革推不动,就是他们阻挠的结果。”但不要以为既得利益者肯定一味反对改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历史逆流

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自由制度的建立,思想、文化进入变革和发展的新阶段,民间掀起办报办刊热潮。 1915年《青年杂志》...

阻碍建设法治国家的绊脚石

1999年3月15日,中国修改宪法第五条,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第一款,法治成...

研究民国历史三大忌——再评尚小明教授的学风

外出归来,拜读了尚小明教授14000多字的大作《所谓“恶劣学风”,请袁伟时教授拿事实讲话7(团结网,以下引用此文不注...

阻碍建设法治国家的绊脚石

自由和法治是一个铜板的两面。要实行法治,就要告别阶级斗争偏执症。为国家和公民的前途和利益着想,应该痛下决心,清理错误理论...

评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

友人传来尚小明教授的大作:《国民党与袁世凯的较量可以如此曲解吗?--袁伟时<迟到的文明>阅后小记》(团结网...

中国转型的四个问题

在我看来,谈转型问题,离不开历史,有四个基本问题。 一、转型完成的标准是什么 这是首要的问题,否则后边的问题就没有办...

儒学与社会治理

(2014年11月13日电话采访) 问:曲阜市政府决定给每个村配一个专职的儒学教师。你怎么看? 答:当地的官员水平不高...

“国学派”造成传统文化危机

传统文化热气冲天。合理的,极端的,纷纷出常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从19世纪争吵到现在,该有一个清醒的小结了。为此必...

中国传统文化:辉煌·历史危机·现实危险

古往今来的文化、思想、学术,都是在不断克服自己的缺失和弱点中前进的。可是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自我更新能力薄弱,其明显...

用“自治”治愈大学精神虚脱

社会对大学问题的关注度,似乎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高:如何去行政化、招生腐败成潜规则、重科研轻教学……举凡涉及诸如此类的...

像孔子那样自由自在办学、教学

教师节:民国时期就是孔子诞辰 曾繁田:有人提议将教师节从9月10日改到9月28日,以此纪念孔子诞辰。...

在这个时代重读陈寅恪—— 《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两大贡献

  1995年,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面世,洛阳纸贵!几年后此书突然在书店中销声匿迹。在读者企盼多年...

制度领域传统文化没有发言权

对改革的期望 新浪:有种观点认为“中国缺少能够引导国家走向的思想哲学”,您认为呢? 袁伟时: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强调要寻...

自由和产权差异决定中西不同命运

  迟到的文明》是袁伟时最新力作,一本书讲透教科书没有交给我们的基本政治理念。自由、民主、平等、法治是人类文...

叩问现代文明迟到的斯芬克斯之谜

这部书的出版拖延了好些时候。一部书迟到,司空见惯,作者、编者都有点麻木了。 一个国家在历史行程中迟到,这可是大事!随之...

我看到的家乡民国县乡政府

人类共同体的事物需要有人管理,逐步生长出政府机构。我在民国政府统治下生活了18年,对县乡政府有些零碎印象。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