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叶自成 登录

中国崛起需要“华夏主义”复兴

价值中国专访《华夏主义》作者、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叶自成教授;《华夏主义》于2013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 ...

为什么说在中华传统政治文明中“治道的高峰在商鞅”?

中国已经进入以法治为基本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需要我们对过去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治理经验进...

五四百年再回首,新新文化再出发

百年五四,四十载改革开放,民族文化的讨论历久弥新,当下文化道路又该走向何方?本文深度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与精神内...

刚柔并济是正道——老子的“柔实力”

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及从中延伸的“柔实力”,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柔实力”有丰富的实践。柔弱与刚强...

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主要体现为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它历久弥新、...

朱小略 “攘夷”与“徕外”传统社稷安全观的对象与对策

国家安全是指作为政治主体的国家在对内和对外关系上保持自身安全,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政权受到强有力保护的状态。而古代中国的...

美国国家治理的深层矛盾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已经落幕。这次选举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现象,比如候选人背景改变,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主张存在差...

商鞅思想遗产的真精神是什么?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身殉法的尽公不顾私的伟大政治家,其人格是伟大的,其思想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唯一的以法治国的思想遗产,...

《习近平用典》中的治国思想精蕴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在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依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叶自成 龙泉霖:关于用华夏主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建议

除了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之外,中国还必须重建有影响力和凝集力的国家意识形态,重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的复兴首先...

张弛 人权观差异与中欧关系

[内容提要]人权是中国与欧盟关系之中最活跃的观念性因素之一,体现在双方许多重大分歧上。中欧人权观存在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

中国海权从属于陆权应缓建航母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21世纪地缘政治的最大变化,它在地缘政治上也必然表现为陆权第一的发展趋势,而海洋空间的发展必须为大陆空间...

在新形势下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思考

【内容提要】在我们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之时,不仅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而且应当根据新的形势,对邓小平的外交思想采取三...

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内容提要】多极化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多极化的内涵还需要进行更多和更深入的分析。多极化战略包含了一些假设...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没有赢家的战争

2003年1月27日,联合国设置的对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小组将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对伊核查的最后结果。种种迹象表明,...

中国为世界和平与稳定而努力

2003年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将就伊拉克问题进行关键性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将围绕联合国监核会关于伊拉克核生化的调查结...

萨达姆和布什:伊拉克战争的两个最大输家

2003年3月20日,美国打响了伊拉克战争的第一枪,世界正在见证一个新的历史时刻。 战争虽然刚开始,但其结局似乎已经...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2003年3月20日,美国不顾安理会多数成员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伊拉克问题...

伊拉克战争不是国际秩序、联合国和国际法的未日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政治会产生什么影响? 笔者认为,伊拉克战争的影响还是要从战争会有什么结局谈起。战争的结局不同,对国际...

一个美国反对另一个美国的战争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问题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或者想回答的话题。在现有的回答中,多数人的回答是:最大...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