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徐湘林 登录

中国政策过程中的科层官僚制与政治动员

本文依据政策过程这一中层理论,观察分析科层官僚制和政治动员在中国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行政国家与政治国家相辅相...

新时期我国督查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再认识

我国督查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存在着理论准备不足和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只有超越原有管理学和绩效考核理论知识的局限...

中国认识世界——把迷失的国家找回来

应该说,要找回中国现代化国家的迷失,必须从认知观念上有所改变,至少应该象我们的一些西方学者的同行们那样,增强我们对变化中...

改革意识形态化阻碍中国转型成功

摘要: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现有体制是否有灵活性,有适应性,是否能及时调整自己,来面对转型所带来的挑战。现在最大的问题...

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却一直遭到质疑。对于...

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向及其政策选择

期望中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种种预期是不可靠的,通过渐进持续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依然是中国面对社会经济转型重...

“国家治理”的理论内涵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之中,这既体现了执政党创新...

通过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引言近日,在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举办的“地方政府创新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上,长期研究国家治理的北京大学政府管...

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1]

中国目前面临的治理危机是一种“转型的危机”,即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和治理能力滞后所产生的治理危机。中国并未...

把政治文化找回来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规范价值和经验性解释之间的张力,只有在严谨的学术规范批评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认识,并推动学术研究的完善...

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

根据中国三十年的治理模式转型的经验及其发展趋势,中国转型期的危机不一定必然产生西方学术界的某些观点所认为的“制度瓦解”的...

李国强 新制度主义与中国政治学研究

摘要: 通过分析新制度主义思潮对国内政治学界的冲击, 指出学术界在理论引介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张国内政治学研究应从完整引...

公共政策研究基本问题与方法探讨

公共政策研究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现象和寻求政策解决方案的应用性、 综合性学科。在西方,它的产生与发展已经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

中国政策科学的理论困境及其本土化出路

政策科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是与其现代政府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

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

摘要:非政府组织的乐观主义者在强调该类组织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有益补充时,也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两个误区:即忽视了其组织具...

政治改革政策的目标设定和策略选择

摘要:人们对政治改革目标选择和政策方案的设计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考虑。政策选择过程充斥着各方的政治互动和博弈。然而,互动和博...

从政治发展理论到政策过程理论

近些年来,中国政治改革的理论研究在相当程度上受政治发展理论以及替代理论的影响。然而,该理论在分析发展中国家政治变迁中所存...

我们需要更多“仇和”式的地方官

中国是个儒家“中庸”哲学盛行了几千年的社会,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仇和在沭阳县和宿迁市推动的...

党管干部体制下的基层民主试改革

提要:中国近几年来地方党组织开展的基层政治民主试改革,为党的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带来了改革的气息。许多地方基层民主...

公共政策研究基本问题探讨

内容提要: 公共政策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应用性学科领域仍然面临着许多有待厘清的基本问题。本文就政策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