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延中,1955年生于北京。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心理学、毛泽东政治思想研究。著有《巨人的诞生:“毛泽东现象”的意识起源》、《中国政治思想的“语言”与“言语”》等。(萧延中简介) …… 史华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卢梭、孟子与毛泽东 以美国哈佛大学已故著名思想史家史华慈教授的两篇重要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作者的解读和阐释,展示出了史华慈比较政治思想史... 为何传统中国的思想系统重国家轻个人 《中国思维的根系》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作者萧延中关注的是中国传统的思维形式。从学科上看,它横跨了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文... 中国思维的根系·导论 一、问题与困惑 思考和书写这些关于中国古代思维特质的研究笔记,其动力源头,或称“问题意识”,总的来说,来自两个不同层... “德性的暴政”是如何炼成的?——勒庞《革命心理学》导读 我的阅读感想可简单概括为“一个框架”和“三把钥匙”。“一个框架”是指勒庞面对法国大革命议题时所做的分析准备;“三把钥匙”... 汉语语境中政治“正当性”的三重要素(下) 三、“天命”:宇宙秩序的意涵 在中国文化中与“宗”占有同等位置的另一重要概念就是“天”。但在概念发生的角度上看,“天... 汉语语境中政治“正当性”的三重要素(上) 本文将在常识史料的范围内,对汉语知识脉络中的政治正当性信仰体系进行概括性的初步梳理。所以,笔者的目的不是对论文主题进... 知识论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意义 本文试图说明,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知识论”的探究应当被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面对相同的历史“事实”,学者们之所以... 毛泽东:死亡的意义及其象征 毛泽东一生与死神交往甚深,且并不顾及它的屡次光顾,但在“无意识罪疚感”的影子里,他放心不下,无法超越那个渴望神圣的不朽。... 试论毛泽东“革命牺牲”的政治学 毛泽东的生平及其思想,或许是中国革命曲折历程中最为丰富多彩、最让人难以把握、也最具有戏剧效应的一幕。而在他复杂的生平曲... 《毛主席语录》之再观——文本、意蕴与修辞的初释 任何一位宽厚的读者都会理解,透过一本270页的语录摘编,试图在学理角度对毛泽东的整体政治观念进行评说,显然不大可能且不... 权力个人化与腐败的人性渊源 在当下的中国,英国贵族阿克顿勋爵的名言“Power tends to corrupt,and absol... 民国政党政治理论的当代启示 杨德山教授主编的《中国政党学说文献汇编》一、二册即将付梓,他命我在书前说几句话,这实在不敢当。可他偏偏在... 毛泽东为什么晚年频频发动政治运动 人生七十古来稀 ,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盖棺定论 ,我虽未 盖棺 ,也快了,总... 读懂毛泽东必须先懂墨法儒三家 记者: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在中国,“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称谓,他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概念化、范畴化了。在某... 文革的政治思想根源:史华慈论卢梭、孟子与毛泽东 史华慈试图证明:毛泽东发动“文革”运动的直接动因,虽不能排除政治上层权力再分配的因素,但在深层理论的角度上,更应当被看作... 政治的仪式与仪式的政治 一个符号世界就是一套信仰系统,它整合不同范围的意义,并在一个符号的整体中涵括制度化的秩序。它可以被看做一个集合的虚幻系统... 近期中国的毛泽东研究:一个政治意识生态的框架草图 毛泽东研究领域中的基本倾向可概括为“主流意识形态”、“否定批判取向”、“‘新左翼’研究论述”和“历史主义学派”四个流派。... 悼高华兄 早年,《开放时代》的李杨告知我高华未出版书稿的规划与质量,得知其体察深度远非凡俗所能及。2000年北京会间幸遇,心性交换... “逝去的镜像”与“发生的历史”——现代中国费边主义的思想启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带有明显民主社会主义印迹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在长时段历史发展的考察视域上,其深厚的思想遗产,留给后人的绝... 公民性: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实在 【摘要】“5.12”四川汶川地震之后,中国的公民社会开始凸现。本文是对作为公民社会的内在属性的“公民性”进行简要地阐释。...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