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2011年9月受聘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2012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二集)等14种,编著有《比较文学论文集》《中西比较文学论集》《高等语文》(合作)等13种,发表论文约200篇。 …… 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高考改革紧锣密鼓。不久前,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虽然提得比较原则,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巨大,最近... 现代文学欣赏和研究的“入门”书 从1980年代初开始,我就在北大讲“中国现代文学”基础课。 北大中文系对本科教育历来很重视,要求基础课必须由有经验的... 《伤逝》为“五四”式爱情唱挽歌 多年前看过一出歌剧《伤逝》,演得还不错,但只有悲情与激动,没有耐人寻味的思索,因为完全把《伤逝》当成一个悲剧故事来演... 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以上讲了课标的“标准”,站位,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以及整本书阅读等六七个问题,重点是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问题。希望能把... 关于语文教材,我不能不澄清一些事实 5月28日,教育部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回应,决定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画,... 为何读鲁迅,怎么读鲁迅 鲁迅作品很多,《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版)就有 18 卷,750 多万字,一般读者没有必要全... 严家炎:文学史家的境界高格 近日《严家炎全集》出版,引起学界特别是现代文学界普遍关注。翻阅全集,大部分文章以前都读过,有些不止读一遍,如今再展读...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和以往教材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但并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我更愿意用“守正创新”来概括它的特色。 这套教材... 绝无仅有的“五四”发生在一个历史“空档期”——就五四运动100周年采访温儒敏教授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至今100年了。百年来的中国社会,始终处于空前未有之“大变局”,发生着沧桑之变。纪念五四运动... 教出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味——以统编语文教材15篇经典课文为例 2021年5月6日,应全国中语会邀请,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线做了关于统编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专题报告... 语文老师为何要多读书,应该如何读书? 我在一篇文章《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中谈到“吕叔湘之问”。三十多年前吕叔湘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这... 温儒敏再谈鲁迅:“鲁迅带给我们对于自身文化的真切体验” ·《孔乙己》的主人公是谁?很多人不假思索就说当然是孔乙己,中学语文也是这样讲的。其实不然。 ·前一段... “五四”辩证:传统的颠覆与赓续 “五四”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的内涵是多层面的、丰富的,因此对“五四”的评价和“消费”,也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一... 我与现代文学研究 “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这是鲁迅在论文《摩罗诗力说》结尾说的一句话。鲁迅于1907年写下这篇鼓吹浪... 如何理解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 鲁迅是说不完的话题。在大学里,一届一届的学生都会讨论到鲁迅。不久前,有山东大学文学院部分学生约我谈鲁迅。他们事前上过... 《围城》的三层意蕴 钱锺书的《围城》是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其所表现的生活内涵,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及其独特构筑的“艺术世界”,并不是读者...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田发芽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艺术领域讨论的话题。中小学语文... 读些基本的书,读经典 这里我顺便说说如今大学普遍实行的通识教育。所谓通识教育,应当包含这么几层含义:这是面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又是相对专业... 坚实而睿智的文学史家吴福辉 上午接平原兄来电,得知老同学吴福辉今早在加拿大的家中过世,悲恸不已。前年春节我去他家看望,老兄身体不好,正准备卖掉北... 怎样读鲁迅的作品? 受中语会的委托来讲一讲怎么读鲁迅,“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这个书单上指定的是读《鲁迅选集》,有四卷本,也有两卷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