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王友琴 登录

回应宋彬彬等

网上最近流传《南方周末》上周发表的一组对宋彬彬等人的专访和报道。他们多次提到我的名字。下面是我的回应。 在我写的《文革...

文革受难者罗应荣

  作者按:文革受难者罗应荣和近年去世的历史教授何炳棣有些关系。何丙棣和罗应荣在清华大学同学,后来都到美国留...

不反省文革历史,如何规划未来?

2013年,中国社会接连出现一些老红卫兵对自己在文革中的作为忏悔道歉的举动。如何看这些道歉举动?当年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

北京第三女中校长沙坪之死

沙坪,女,北京第三女子中学校长,1966 年 8 月 22 日在校中被该校红卫兵打死。 北京第三女子中学位于北京西城...

相差45年去世的孙历生和于光远

  1、“悲怆”的涵义 “孙历生”,是我的《文革受难者》书(2004年出版)中659名人物之一。孙历生的生平...

“文革”中的迫害同学——事实与分析

强权就是真理,谎言大话盛行。当整个社会被操纵挑动成为人整人的屠宰场,人性堕落了。无数无辜的年轻人曾因“家庭出身”而被侮辱...

关于北京大学1969年8月5日“宽严大会”的一个注解

在1969和1970年,北京大学“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召开了七次“宽严大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因为经常使用而...

历史写作的力量——庆祝杨继绳《墓碑》英译本出版

杨继绳先生所写《墓碑》2008年在香港出版。这部关于毛泽东时代大饥荒的两卷本大书,已经多次再版。此书不能在中国大陆出...

文革历史写作的主要分歧

记载受难者是写作文革历史的关键问题;是否写入受难者,表现了被准许出版的“官方历史”和不能通过官方审查因而也就不能在中国出...

从受难者看反右和文革的关联:以北京大学为例

I.题目和方法 从“反右”到“文革”,从1957到1966,相隔九年。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本文从受难者这个方面来进行观...

俄底浦斯情结与中国的孝道——一种文学与文化的比较

一、序:与母亲有关的猥亵语 大多数语言和文化中所使用的猥亵的骂人话一般都与排泄、性、暴力等东西有关,指涉的是人们认为...

“带了个好头”:红卫兵道歉

最近我看到一些信,有关44年前的事情。一些1966年的红卫兵中学生,向那时被他们“斗争”的老师道歉。在我这个研究历史的人...

恐怖的“红八月”

1966年9月5日,领导文革的“中央文革小组”发出了一期“简报”,标题是“红卫兵半个月来战果累累”。简报说,到8月底止北...

红八月与红卫兵

● 编者按:一九六六年八月,北京市中学生为主的红卫兵,在毛泽东亲自鼓动下以文革的名义,展开一场对教师和无辜市民疯狂而野...

文革死难者——李文波

李文波,男,1914年生,北京崇文区榄杆市广渠门内大街121号居民,1966年8月25日,李文波在家中被红卫兵打死,...

纪念一位英雄的母亲

1970年和遇罗克一道被处决的王佩英,是一位英雄的母亲。五十元工资抚养七个孩子,还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与无畏精神。文革后,...

记载1345796名受难者——介绍俄国的两张光碟

我的《文革受难者》一书里有659个受难者的名字和他们的悲惨故事。出版前曾经有人提出,这么多名字,缺乏可读性,删掉一些吧。...

“嚎歌”与对文革的“选择性记忆”

绝大多数受害者其实是在遗忘而不是在记叙他们身受的具体的迫害。心理学上有“选择性记忆”的说法,是指人对往事记忆有选择性的...

文革受难者的孩子们

John Pomfret是《华盛顿邮报》记者,2006年出版了《中国课:五个同学和新中国的故事》一书。1981年他21岁...

一封等待了两年的信

娄瘦萍, 1904年生,男,1938毕业于湖南长沙湘雅医学院,外科医生,解剖学教授,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文革中...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