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王海光 登录

农业集体化运动背景下的民族政策调整:以贵州省麻山地区“闹皇帝”事件的和平解决为例

摘    要: 1955年夏以后,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过急推进, 违背了过去“慎重稳进...

苏南土改往事

土地改革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主体内容。从土地改革完成到今天, 已有半个多世纪, 现在的农村与土改时期的农村已是换了人间...

《论十大关系》文本的形成与演变及其经典化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林蕴晖学术生涯

一 林蕴晖教授的新作《国史札记·事件篇》(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8月出版),大量利用了近年来公布的新史料,以新的史观...

劣质学术的生产机制

学术界维系着人们知识传承的慧命,本应是一个社会的道德良知和科学探索精神的象征。而近年来学术界弄虚作假的事情层出不穷,...

从“逼良为娼”到“制造平庸”

学术界维系着人们知识传承的慧命,本应是一个社会的道德良知和科学探索精神的象征。而近年来学术界弄虚作假的事情层出不穷,腐...

文革是增长社会理性认知最好的历史

今年是文革发生五十周年,也是结束四十周年,如何反思这段沉重的痛史是我们绕不开的议题。成长在文革岁月中的王海光教授,对文革...

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

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撤换了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重新改组了中共领导机构。然而,按照莫斯科意志改组的中共中央,...

如何研究胡耀邦

以重建改革共识的价值取向去研究胡耀邦,既是一个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学问题,也是一个开拓进取创造历史的政治学问题。...

张春桥之死

2005年5月10日,新华社用“病亡”一词,简略报道了“文革”显贵张春桥于4月21日亡故的死耗。张春桥死了。但此...

梦醒时分的历史记忆: 探讨“文革”记忆的最初形成

1978年4月,在胡耀邦直接指导下,中央党校第一期800多学员进行了 “三次路线斗争”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首次提出了...

谈谈文革高层政治人物的研究

在文革史的高层政治人物研究中,与其相信那些来历不明的尖端“爆料”,让它们牵着鼻子走,倒不如眼睛向下,在社会史中寻找资源,...

关于林彪事件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为政治运动的文革虽然过去了,但是作为思想文化的文革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许多文革研究还是在文革的思维框架之中,甚至还带有...

林彪笔记里的毛泽东

林彪经过几年养病的“韬晦”,观测研究党内的政治风向变化,揣摩毛泽东的心理,对进行政治投机的手腕颇有心得。毛...

“砸烂公检法”的一个典型样本分析

“文革”中,作为专政工具的公安机关也被专政,并且对自己专政的严酷程度并不亚于对敌人的专政。这说明了在“刀治”意义上的法制...

“九一三”事件的分分秒秒

  祸起萧墙,周恩来运筹帷幄 禁航令下达后,又从北京沙河机场跑了一架直升飞机。周恩来感到情况严重,为了毛泽东...

“砸烂公检法”的一个典型样本分析

“文革”中,作为专政工具的公安机关也被专政,并且对自己专政的严酷程度并不亚于对敌人的专政。这一事实本身,也说明了在“刀治...

杨奎松 韩钢 国史研究何去何从

编者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曾创办在学界称誉一时的《星期论文》版,我们今起尝试办《星期学术》新版,就是试图承继前...

30年来林彪事件之研究(下)

2、海外出版的关于林彪事件的史料类书籍 海外关于林彪事件的史料,一是一些历史见证人特别是一些“文革”负面人物的口述回忆...

30年来林彪事件之研究(上)

关于林彪事件的学术史研究,学界同仁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海内外专题性的综述文章已有多篇[1],但质量参差不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