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1967年生,籍贯内蒙古赤峰,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燕京学堂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社会科学部部长、人文社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2017年7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道家、儒家。 著有《无奈与逍遥:庄子的心灵世界》、《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简帛思想文献论集》、《易传通论》和《庄子哲学》等。 ……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快... 狂人和狂言 对于一个追求中庸和适度的民族来说,狂的魅力有时是无法言说的。囿于生存的环境,人们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对于狂... 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庄子思想全生的主题 引言 语云:知人论世。此谓知世方可知人。善哉此言。故庄子内篇七,学者多重《逍遥》、《齐物》,然窃以为居中之《人世间》...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从生活到思想都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当其他的人都热衷于政事因此也关心治道的时候,庄子却把注意力主要放到... 庄子的思想世界 以一般的情形而论,庄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一个思想与学术都异常活跃的时代。儒家和墨家当然都已经成立,并在现实的政治、社... 易象的空间——以《易传》为中心 从一个角度来说,经典解释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新意义注入旧文本的过程,这在“注”这个字中得到最好的体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 荀子的经典之学 《汉书·艺文志》评论诸子,说儒家“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从两个方面准确地把握了儒家的特点。“留意于仁义之... 隐士的哲学 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关于隐士的,不是关于隐士的其他东西,而是关于隐士的哲学。三教一直是个很热闹的地方,今天晚... 增强中国哲学主体性自觉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学科的创立,至今尚不到百年。进入20世纪初期,无论是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文献的梳理、方法的探索... 为什么商业需要哲学 选择了哲学,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世界。 很多人经常问,学习哲学有什么用?我可以给出一个清楚的答案,学习了哲学,我们什么都... 我们这个时代“有所见”的人 转眼之间,汤一介先生离开我们三年了。汤先生晚年最主要的工作是《儒藏》的编纂,一个很大的遗憾是觉得自己在哲学上没能够成... 建构富有道理的当代中国哲学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外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 思想史视野中的《老子》文本变迁 随着出土简帛资料的大量发现和整理,以及传统和域外文献学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过去几十年里关于中国古代文献的研究取得了丰... 无的发现与确立——附论道家的形上学与政治哲学 在宋儒张载看来,言有无与否是辨别儒家与诸子的一个重要标志。“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正蒙·大易》)此... 论《劝学篇》在《荀子》及儒家中的意义 《四库全书总目》云:“况之著书,主于明周孔之教,崇礼而劝学……至其以性为恶,以善为伪,诚未免于理未融,然卿恐人恃性善... “道”的文化精神 核心提示: “道”作为道路的本义具有一种独特的意义和包容优势。就道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而言,体现着一种明确的价值观;就... 旧邦新命与新命旧邦 如学者熟知的,诞生在古希腊的哲学,其本意是爱智慧。智慧不是一般的知识,它是对于存在的统一性及确定性之根据的追求,因此... 《道德经》的精神 关于《道德经》的精神,前人曾经有很多概括。如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 从皇极到无极 中国哲学史的起点,从胡适、冯友兰之后,大体被确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和孔子。这已经成为现当代哲学史写作的常识(共识)。... “然”与“自然”:道家“自然”观念的再研究 二十多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关老子自然观念的文章,认为在《老子》中,“自然”和“无为”的主语分别是万物、百姓和道、...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