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潘绥铭 登录

在中国发现性革命:一个“自娱自乐”的社会学家自述

不是原因的原因 我出生在一个高级干部的家庭,但是9岁时父亲就倒霉而且被发配了,直到我30岁才平反离休。所以我并非高...

黄盈盈 21世纪中国的性骚扰的调查实证:话语介入与主体建构之悖

摘要:21世纪的三次全国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实际发生的性骚扰在减少,可是人们对于它的担心却在增加;利用职权的性...

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

目前对于大数据已经出现了盲目崇拜,“一切皆可量化”是其核心口号和基本理论。但是在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四种情况:剪...

性≠性生活 法≠法律

近来,“性”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由禁区变成了闹市。到1992年6月底为止,书名中有“性”字并且主要讲性问题的书籍已有216...

性社会学性的“虚拟现实”性文学

我在做一门可能很奇怪的学问:性社会学。多年来,人们一听,大都保持礼貌的沉默,没什么人来刨根问底。可我却已经在重点大学里...

性学,期待着方法论的突破

目前,性学研究的方法论可分为“实验室学派”、“社会调查学派”和“心理——行为学派”。对于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性现象来说,...

潘绥铭 黄盈盈:反思“观念调查”

【内容提要】 问卷调查要求回答的“单纯化”、“实验室化”与“标准化”,可是“观念调查”基本上做不到这些要求,因此应该严...

潘绥铭 黄盈盈 王东:“元假设”:社会调查问卷的灵魂

【内容提要】 “元假设”是一切问卷设计的基础与灵魂,也是目前社会调查方法论中最缺乏论述、在问卷设计中最容易失误的方面。...

鲍雨 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

【内容提要】 求异法是呈现和解释社会现象内部异质性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求异法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起点,力求呈现社会现象内...

批判"大数据崇拜"

最近以来,对于“大数据”的崇拜,来势汹汹,甚嚣尘上。 但是,崇拜者和鼓吹者,多少也应该有一点做研究的起码常识吧? 无论...

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治理?

边缘人群,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治理? -- ——河南“性奴案”引发的思考[①] 黄盈盈 潘绥铭   &...

“早恋恐慌症”

黄盈盈  潘绥铭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讨论中学生的恋爱问题,而且发明了“早...

中国社会的“性之变”与“性恐慌”

21世纪中国人的“性之变”与“性恐慌” 黄盈盈  潘绥铭 七年前,在越南举办的一次国际“性”研讨会上,越...

跨学科主张的陷阱与前景

跨学科主张的陷阱与前景 ――基于预防艾滋病领域的实践 黄盈盈 潘绥铭[①] 摘要 目前文献对于跨学科的主张,基...

捍卫个人尊严--反对性骚扰的本质意义

捍卫个人尊严--反对性骚扰的本质意义 潘绥铭 据报载,某地的一个厂长,几次三番地对本厂的一位女工进行性骚扰,还不断地...

当年是怎么“一举禁娼成功”的?

大家应该都知道,新中国在1950年前后一举禁娼成功。这段历史成为今日中国禁娼法律与政策的基础,但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政治上...

艾滋病给社会学带来的新视角

艾滋病在世界上已经肆虐多年,在中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2]因此近年来,从国际到国内,研究者们越来越意识到艾滋病不仅...

全国性活跃总人口自报性传播疾病的历史发展及其与高危行为的关系

20110408《中国艾滋病性卜 全国性活跃总人口自报性传播疾病的历史发展及其与高危行为的关系 潘绥铭 ...

夫妻暴力:现实与解释,2002

夫妻暴力:现实与解释 随着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播出,夫妻暴力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热点话题,许多媒体都在大力炒作...

夫妻暴力,如何釜底抽薪?

最年来,反对夫妻暴力的社会舆论越来越强大,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也方兴未艾。这无疑是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无论怎样赞扬都...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