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庞朴 登录

作为生存背景的天人合一论

虽然“天人合一”这个词语到北宋时代才最终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却早从商周时起,便逐渐成形,并作为中国哲...

艰难的羽化:八十年代编辑生涯杂忆

道教把得道成仙称做羽化。说是成了仙的人,可以白日飞升,遗世而去;羽化就是长出翅膀来的意思。我们看道教的宣传画,那些神...

多元世界与儒学精神

悲观主义者于此会说,20世纪是苦难深重的世纪,两次世界性大战带来的损失,超过了过去一切战争的总和;由此导致的心灵创伤,...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

中庸:古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人最基本的价值观、方法论。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但是,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不等...

孔子何曾愚民

( 一 ) 《论语·泰伯》篇第九章说:“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么一节看似简单的话,究竟应该如何句读,如何解...

文化的界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没有对文化进行专门的研究,大学里也没有开类似文化概论、文化史这样的课程。因为当时有一个观念,认为...

偏执与超越

大约十年前,某个电视剧里有这样两句台词,说是“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演出以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

从一分为三谈中国人的智慧

20多年前文化热时,我曾来华东师大做过演讲,最近好像又有点文化热的意味,但内容很不一样了。20多年前跟现代化有关系;现...

四圣二谛与三分

孟子曾说过,有四种古圣人: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圣之和者,还有圣之时者。儒家意义上的圣人,在道家语汇里叫真人;《庄子》里有...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中国有句古话: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它本是一条道德箴言,指导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对待不同意见。它所依据的...

存世最早的道德经

中华文化中,与儒家思想并行互补的是道家。道家的始祖是老子,其圣经叫《老子》,也叫《道德经》。据说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是尊称...

"仁"字臆断

(一)郭店楚简的一万三千多个汉字中,大约有将近七十个 仁 字。这些 仁 字,不论是出现在道家思想的文献中,还是出现在儒家...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的多元化

汤恩比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分析人类种种文明兴衰史时,曾经说过: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这句出自西方巨匠之口的预言...

忧乐圆融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丘 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 忧患意识 ;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

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纺轮

中国哲学里有个重要范畴叫“玄”,道家用它用得比较多。可是道家有个坏毛病:不爱下定义、因为他们认为,哲学思想要靠领悟去把...

中庸与三分

二十年前,一九七八年,思想界学术界也拨乱反正。我曾写过一篇《中庸平议》,提出中庸的四种形态──A而B,A而不A ,亦A亦...

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

一九七三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篇被名为《五行》篇。整整二十年後,一九九三年冬,湖北荆门郭店...

竹帛《五行》篇比较

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本被名为《五行》篇。整整20年後,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

三分法——解读中国文化的密码

对立面之间最基本的关联,就是同一和斗争,它使得对立两面形成了统一物。统合其对立面的三种基本样式,我称之为:包、超、导。...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