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刘星 登录

后疫情时代中日安全关系的复杂性与风险

新冠疫情已在全球肆虐一年有余,尽管随着疫苗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普及,疫情趋缓。但正如印度二次暴发所显示的,疫情何...

基层法庭空间的塑造:从中国另类实践看

【摘要】 从中国基层法庭空间的某些另类实践出发,可以探索法庭空间的新型理论框架。从环境心理学和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学看,中...

“文学中的法律”与“作为文学的法律”的关系

【摘要】 “文学中的法律”与“作为文学的法律”的关系,涉及法律与文学的核心逻辑,对之深入辨析具有重要意义。“诉讼战潮这...

司法方法中的推理、管理、修辞及司法公正

【摘要】“要件审判九步法”为民事诉讼所设计,但也可对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提供参考。特定环境的司法方法、司法公正的确认包括...

多元法条主义

[摘要]:“多元法条主义” 是一种重要的法律现象。 其出现原因甚多,而法律实践中知识判断、 价值判断和实用策略的分歧及...

历史比较的某些问题

摘要:以往学术中的近现代中西法律理论的历史比较, 存在着某些缺陷。 从基本问题意识、 思路、方法上进行反思, 是十分必...

“冤案”与司法活动

摘要:冤案研究应从日常司法的关于“是否存在冤案”的对立认识入手,而非“公认冤案”。而发生对立认识时,基于角色担当和功能...

“法学家”在近代

出于研究的需要,近来对近代法学以及法学人物的一些情况时有注意。日子多了,一个问题不时出现我的面前:对于近代一些人物,我...

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

严格地说,任何法律(无论是制定法还是判例法)在法律适用中均面临着解释问题。因此,美国学者Talcott Parsons...

法律为何简约,何为简约

在今天的法律世界中,存在着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不断增加法律规定、细化法律内容。以中国程序法制建设为例。1990年代...

法学“科学主义”的困境

摘要:将法学知识视为“科学知识”,存在学理上的困境。从法学知识学术运作的前提、过程、分析前见、资源支持、学术权力等...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可能”的运行逻辑:法律与文学

摘要: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研究,可再推进。从法律与文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关于“马锡五审判”的文学作品中具体事件情节的叙述...

美国人手里的牛津大学法理学教鞭

在操英语的法理学世界里,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的职位恐怕最为显赫,众人觊觎。要命的是,那还是一个罗卜一个坑的 王座 ,只能...

民国时期的“法学权威”

编者提案:在福柯等思想家看来,任何知识都是基于特定图式加以揭示或者形成的,所以那些操纵“整体理论”或者“真理认识”的话...

判决书"附带"——以中国基层司法"法官后语"实践为主线

摘要: 判决书 附带 ,尤其是中国基层司法实践中的 法官后语 ,折射了关于判决书定义、功能,及法官角色和更宏大的司法的...

司法日常话语的“文学化”源于中国基层司法经验

法学中,特别针对司法,讨论 文学化 多少甚至肯定有些令人疑惑。因为,人们习惯认为,法律和文学的行业界限十分明确。法律尤其...

司法中的法律论证资源辨析:在"充分"上追问

言多必有数短之处。{1} 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司法改革全方位的推进,中国司法实践中的法律论证尤其是以裁判文书理由...

西方法学理论的“中国表达”

摘要:1980年代以后,作为西方法学理论的“中国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西方思想评介”涉及了复杂的西方法学理论的“建构...

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性观念、现代法治以及两者在当下中国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现代性观念是存在问题的,它遮蔽了社...

重读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

就分析法学(analytical jurisprudence)而言,奥斯丁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理论,概括地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