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柳红 登录

回望1980年代的经济学人

【摘要】当年的经济学家没有独立董事,没有自己的物质利益考量,也没有骇人听闻的出场费。从整体上说,80年代的经济学家有理...

杜润生和脚踏实地的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2008年11月23日,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奖给杜润生及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简称农发...

敢持庭训报先亲—纪念成思危先生

成思危先生于2015年7月12日去世,享年八十岁。以他高大的身形、旺盛的精力、平和的性情、优良的保健,去世的消息确实...

一颗留下轨迹的流星——“八十年代”系列 之二

在1980年代的天空上,有太多的人、事、机构如流星划过,没有痕迹;而有一些流星则留下了轨迹,化作陨石。中国社会科学院青...

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再记

1984年9月3日至10日,在浙江莫干山上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理论讨论会”,史称“莫干山会...

哲学家,陈蓉霞女士

6月8日,在机场等行李时,打开手机,得知陈蓉霞7日去世。从昨天到今天,我的里面始终有一个隐隐作痛的地方,是想念,也是深...

八零年代的光荣与梦想

燕山大讲堂184期主题:八零年代的光荣与梦想嘉宾:柳红(自由撰稿人,独立学者,《八零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作者...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由来

1983年2月22日,孙冶方(1908年生)去世。十天后的3月4日,六百余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孙冶方纪念会。薛暮桥说:“我...

脚踏实地的农发组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2008年11月23日,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奖给杜润生及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简称农发组...

行云流水——朱玲访谈

朱玲,1988年在德国获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玲,研究收入分配、乡村发展和贫困问题。每年下乡...

远山在呼唤——王则柯访谈

王则柯可能是中国惟一一位曾经在数学和经济学两门学科上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他待人接物和气谦恭、真诚朴实;对教学研究认...

一个贫困国家的民主启示

2012年3月13日午后,飞机降落在南半球太平洋群岛上的帝汶岛。在今年各国的大选中,不乏开天辟地的选举,东帝汶就是其中最...

一年前致吴敬琏先生的信

旧历年过了,进入新年,因吴晓波《吴敬琏传》而起的种种以及官司竟然拖了两年,这是始料不及的。在过去两年中,人们都认为官司和...

一见即永别

张少杰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如雷贯耳。虽然在年龄上和他没有很大差距——在社科院研究生院也就相差三年,但是,因为在八十年代改革...

民主的活水流过这片盐碱地

1980年代的中国改革是一场革命。因为,这不是单纯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开放,它包含着政治改革和政治开放。政治改革曾经是从民间...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楔子

30年前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时代的来临。30年,对于历史长河,是一瞬;对于人,至少是一代。30年前种...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自序

中国1980年代全面启动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各个领域,涉及社会各个阶层,涉及城市和乡村。其中的经济改...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后记

一两年前,也就是2008年,中国大陆大张旗鼓地纪念改革开放30年,包括媒体对改革人物的各种评眩我理解,纪念的本意一方面是...

回望八十年代

1,对于八十年代,人们似乎有感觉,但其实知道得很少,因为相关的著作不多。您怎么想到要研究这一段历史,并把经济学界的人和事...

关于《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一,关于新书1, 在新书的序言中,您说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是让我们重新看到1980年代的经济改革,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那个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