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光,1923年11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1年至1946年在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学习,毕业考入北平(现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旋即转到天津南天大学经济系任助教。多年来,刘国光参加和领导过中国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重大课题的研究、论证和咨询,是当前中国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 刘国光、刘树成:论“软着陆” 编者按:199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96年底,宏观调... 刘国光、刘树成:关于当前宏观调控的两个问题 一、扩大内需的政策手段的选择与配合 在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政策手段的选择与配合。1996年以... 刘国光、刘树成:略论通货紧缩趋势问题 关于通货紧缩的含义,学术界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并不统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单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市场与计划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核心提示】国家计划与宏观调控是不可分离的,可以说,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主心骨”。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不同... 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 在我国这样一个法制环境和人治环境下建立的市场经济,如果不讲社会主义,如果忽视共同富裕的方向,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人们... 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同样死路一条 无论是所有制结构、运行机制还是分配制度,都要坚持正确的发展观。不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国没有出路; 市场化走过了头,也没... 两种改革观的较量不可回避 新自由主义思潮正在向内地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渗透。从国企改革、教改、医改、房改、城改等出现的问题,即可窥见一斑。某些市场化了... 深化对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不搞私有化,也不搞单一公有制,这是我们党从长...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序言 柳红请我为她的书写序。为人写书序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斟酌再三,不是要不要写,而是如何写。这本书里的文章,我陆陆续续地读过一... 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政策建议 摘 要:未来如果要继续“保增长”的战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将经济增长率推高到9%~10%,则可...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思路 收入分配不公源于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中影响最大的核心问题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财产占有上的差别往往是收入差别最重大的影响要素... 关于“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几点思考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近期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增长,调结构,与管好通胀预期。”这是今年第一次提出“管好通胀预期”... 管理好通胀预期 防范出现明显通胀 【内容提要】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胀通常发... 60周年感言——谈前后30年、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 今年是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60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包括前30年和后30年... 中国经济宜走中速发展道路 今年3月9日,我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对今后我国经济走向,宜采取什么形式,表示了不赞同V和U,而主张L形走势的意见,但L形底... 中国为什么会被卷入本轮经济危机 中国加速对外开放,逐渐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这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使中国经济受到资本主... 2009年: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扩大内需问题的一些思考 2008年4月13日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顾问会上,讨论经济形势,当时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双防”,我提出宏观调控近两三年的... 有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板 全球经济危机的警示 这些年来,许多人常常把西方资本主义称作规范的、成熟的、现代的市场经济,意思是说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 对当前宏观形势和扩大内需问题的思考 去年4月13日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顾问会上,讨论经济形势,当时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双防”,我提出宏观调控近两三年的任务...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