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李树桥 登录

正是从这里开始跨入文化的门槛

信仰是引领人们前进的灯塔;世界观是观察世界的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价值观是衡量事物价值的天平;人生观是人生规划的路线图...

就“机制”一文答客问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发表了拙文《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决策机制》,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不少朋友打来电话提出一些问题。该文在...

不应冷漠人民群众的诉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对人民群众的“诉求”理应积极、认真、妥善地回应,不应冷漠。同时,由于不少诉求是棘手和敏感的...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决策机制

那个时期形成的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学界、部门、地方、基层良性互动,共同为政策制定和行政决策做贡献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政治...

新世纪更需要松树的风格——纪念陶铸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只有在积极鼓励竞争的同时,大力提倡奉献,才能建设既有效率又有和谐的社会。唤回松树的风格,倡导奉献精神,是人民事业的需要,...

关于阳光政治的几点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把建设阳光政治作为推...

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要讲和谐

包容是青年马克思最热烈的追求和向往,我们应该增加对多元思想的亲和力,否则,动辄上纲上线,岂不是制造疏离情绪,破坏社会的和...

贯彻十六大精神 推进行政文化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特色

研究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首先要下功夫总结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建设特区、吸引外资等正确政策取得巨大成功、使中国社会...

为什么邓小平说中国县以下已实行直选

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同志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我向一位外国客人讲过,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

姓社姓资问题还是不要争论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公民表达权: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公民表达权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中共中央的重要文献,具...

国有企业改制才有竞争力

在对待国有企业的问题上,有两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一种是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当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标志,认为这些...

农民专业合作与农业合作化的区别——此“合作”非彼“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后,在各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号召与推动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步伐明显加...

回应性:现代政府的时代特征

回应性是一个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主要指政府对公民诉求回馈和反应的迅捷与充分程度。对民意采取积极的态度,认真听取民意代表和普...

科学全面地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大转变时期。随着经济的迅速市场化与政治的逐步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人们不再用无...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点评

一些年来,国人关注过外国的社会思潮,如新权威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也关注过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潮,如专制主义、民本主义等等。...

略论中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据说2004年初中国社科院立项了一个“批评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科研课题,受到社会的关注,随即展开了对改革的回顾与反思,开始...

政治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

2004年秋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做出...

社会主义科学内涵之我见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在“文革”以前的中国是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尽管当时在理论界和群众中对社会主义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他们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