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治,广东阳江人。诗人、学者。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自制的海图》、《时代与文学的肖像》、《午夜的幽光》,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选编有《绝望的反抗》、《鲁迅语录新编》,评注本《鲁迅选集》(五卷),并编有年度“文学中国”系列、《人文随笔》、《散文与人》等等。 …… 五十年: 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 如果说文学研究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它一定要填补水银柱上的空白,要使人为的、或者是基于自我蒙骗的、似乎是现实的燥热冷却... 三十年写作 中学时代,我开始做起诗人之梦。 由于一位刚刚被打成“右派”的老师的指引,刚入校门,就走进了“五四时代”。我读诗,也读小... 我的三十年阅读史 我们这一代人的阅读,始于别无选择中的选择。 我们禁止翻译和阅读西方的许多著作,它们曾经被冠以形形色色的罪名。中学时代,... 精英意识和保守分子 从世界历史看,知识者中,只有极少数是反知识的实践者,反实证的梦想家,反现在的未来主义者,反精英的皈依底层的平民之友。 ... 革命寻思录 对我而言,我们在别样的黑暗和危险的未来前景中能够看到的一缕不确定的、忽隐忽现的希望之光,完全可以概括为革... 书报审查与秘密阅读 在我国,有关禁书方面的书寥寥可数;其中,专一叙述号称“社会主义国家”的禁书者,《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恐怕还是第一部。 ... 关于“人文精神大讨论” □ 回顾90年代初这场人文精神大讨论,当时的大致背景是怎样的?■ 1993年,王晓明他们在华东师大的第一场讨论,显然跟1... 关于欧洲的三本书 一 跨国生意:思想价值的发现法国大革命以非和平的抗争形式,把自由、平等、人权等现代价值观念,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西方的眼光,东方的故事——读美国小说《最后的手稿》 兄弟,逝去的复活,自记忆和精神开始——〔俄〕别雷《最后的手稿》(2007)出于一位美国作家的手笔,颇令人讶异。据称,这是... 文人之殇——权力对写作者的迫害史 这是一个“左”的时期。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55万右派脱帽,知识分子加冕为“工人阶级的... 看灵魂 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 改革制造出来的颠覆性势力 十八、十九世纪,在上海等少数大都市内,一些民间社团开始陆续出现。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同乡会、各种行会,还有不同的工人团... 真共和与假共和 革命向何处去?革命走向共和。然而,共和的实现是如此艰难。由孙中山缔造的中国国民党发展到最后,竟至于成为革命的死敌,这是这... 革命:偶然与必然 1867年7月21日,曾国藩和幕僚赵烈文闲聊,预测清王朝还可以维持多久,结论是:50年。赵烈文的理由是,天下治安一统的时... 革命向何处去——辛亥百年史反思(二) 从“自强”运动说起世界上少有像中国这样具有辽阔的内陆,干旱、封闭,人民则以坚忍著称的国家。几千年一治一乱,王朝兴替,循环... 革命向何处去——辛亥百年史反思(一)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陈天华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常——鲁迅惊人事业随流水……——黄兴小引:纪念何为?二十世... 什么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六七年前,我曾问过中山大学历史系一位青年教师:什么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瞠乎不知所答。从那时候起,我便起意要做一部关... 九十年后看五四 □您曾经说过:“在二十世纪,具有重大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历史事件,大约当首推五四新文化运动了。”为什么是“五四”?■辛亥至“... 鲁迅:四城记 作为一位启蒙思想家,鲁迅的时代是一个急剧转型的时代:封建帝制转变为共和制;秘密会社转变为政党政治;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 林贤治 :读《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 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本身是毫无用处的…… (马克思) 人类走出蒙昧,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