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林安梧 登录
林安梧,台湾台中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易学及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院长。曾任: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暨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杰出海外访问学者及儒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之研究》(东大,1987)、《存有、意识与实践:熊十力体用哲学之诠释与重建》(东大,1993)、《中国近现代思想观念史论》(学生书局,1995)、《当代新儒家哲学史论》(明文书局,1996)、《契约、自由与历史性思惟》(幼狮,1996)、《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明文书局,1996)、《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幼狮,1996)、《儒学革命论:后新儒家哲学的问题向度》(学生书局,1997)、《教育哲学讲论》(读册文化,2000)、《人文学方法论﹕诠释的存有学探源》(读册文化,2003)、《道的错置﹕中国政治哲学的根本困结》(学生书局,2003)、《两岸哲学对话﹕廿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学生书局,2003)、《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言实出版社,2005)、《儒学转向: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过渡》(学生书局,2006)、《新道家与治疗学:老子的生命智慧》(台湾商务印书馆,2006)、《儒学革命》(北京:商务2011)、《牟宗三前后:当代新儒家哲学思想史论》(台湾学生书局2011)、《血缘性纵贯轴:解开帝制?重建儒学》(台湾学生书局2016)、《林安梧访谈录:后新儒家的焦思与苦索》(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儒道佛三家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等,近三十余部,专业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关注儒释道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林安梧师从牟宗三先生,是当代新儒学第三代中极具创造力的思想家,在牟宗三先生“两层存有论”的基础上提出“存有三态论”,认为“儒道同源而互补”,主张融通三教,面对廿一世纪文明的新挑战,展开对话与交谈。方法论上,以船山学、十力学为基础,提出“道、意、象、构、言”五层诠释的中国诠释方法论。林安梧尤为关注儒学的现代适应性问题,近年来更深研哲学治疗学之可能,曾以普通话及闽南语开讲《四书》《金刚经》《易经》《道德经》等,推动民间书院讲学之风不遗余力!
……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应该一个重要的接榫点

林安梧教授于二000年四月间往访中国大陆、广州、武汉、北京、上海、厦门等多处高校暨研究单位。本书《两岸哲学对话──廿...

儒道情怀与鹅湖精神——从王邦雄与曾昭旭时代的《鹅湖月刊》说起

文章出处:林安梧,2011年11月,《“儒道情怀”与“鹅湖精神”——从“王邦雄”与“曾昭旭”时代的《鹅湖月刊》说起》,...

“儒道情怀”与“鹅湖精神”——从“王邦雄”与“曾昭旭”时代的《鹅湖月刊》说起》

本文提要:本文旨在经由实存的反思,对其所参与之当代新儒学之群体:《鹅湖月刊》做一总的反思,关联着王邦雄、曾昭旭两人之...

从「五四后」到「后五四」——基于“存有三态论”思考中华文明在21世纪的角色

论文提要:本论文旨在宏观「五四」百年历史大势,回顾与前瞻,做深层的哲学反思。首先,作者经由三十年一世、六十年一甲子的...

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反思

现代做中国哲学研究,我常常看到有很多年轻作者,或者不一定年轻了,反正他们就把中国哲学汉学化了,也就是他们的问题意识已经...

新儒学之后与“后新儒学”——以“存有三态论”为核心的思考

内容提要:本论文旨在检讨“新儒学之后”的思想可能向度,“存有三态论”如何从原先的“两层存有论”(牟宗三哲学)转折而出...

明清之际:一个思想观念史的理解——从“主体性”、“意向性”到“历史性”的一个过程

一、问题的缘起 约莫二十多年前,我写了《知识与道德的辩证性结构:我对朱子学的一些看法》[1],之后对船山做出人性史...

回归传统 开拓新境——林安梧先生访谈录

《孔子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林先生认为研究孔子必读的经典有哪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何需要注意的地方?台湾的经典教育...

林安梧与曾繁田谈话录

笔者有幸在山东大学旁听林安梧先生讲学,听讲过程中即非常期望向林先生求教一些问题以促成访谈,而林先生爽快地答应了。...

经典是一个生活世界

摘要:本文系林安梧教授在山大的讲座。林安梧教授提出经典是一个生活世界,体悟经典更要透过文章,参与到那个经典世界中去。世界...

倾听经典的声音

      近二十余年讲习儒、道、佛经典,有一大感触。每回讲来,总觉不是我在「讲」...

《论语》──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学

读《论语》!读《论语》,每年总要读《论语》,读之有味,就像与自己的亲人共同生活一般。 读《论语》,而不是教...

检省-希望-行动

按:林安梧先生赴大陆参加了2005年9月9日至12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会后,中秋节的前...

如何以传统文化化解道德危机

被访人:林安梧,台湾省台中县人。国立台湾师大国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博士,曾师从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曾任《鹅湖》主...

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

摘要:本论文旨在经由宏观的对比,环绕台湾现代化进程,做一哲学反思,并由此来阐述由「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研究的“话语”与“方法”

一、关于“古典话语”“现代话语”“现代学术话语”诸问题 关于中国哲学研究之话语,其所涉及的有“古典话语”“现代话语”...

王道施于人间

道与人的关系 道跟人是连在一块不分的。道讲的是总体、根源,而人就在这总体里面,并且人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触...

《“血缘性纵贯轴”:解开帝制重建儒学》新版自序

这部《“血缘性纵贯轴”:解开帝制・重建儒学》是我近三十多年来对于帝皇专制、父权高压与儒学体系的深层反省...

温情山东,我就这样来了

生命似长河,一直向前流淌、奔赴,永不停歇。那光影,倏忽其来, 倏忽其去,似有若无,似无又有,有无相间,还真似幻,似幻...

以儒释道三家思想安顿精神

笔者有幸在山东大学旁听林安梧先生讲学,听讲过程中即非常期望向林先生求教一些问题以促成访谈,而林先生爽快地答应了。采访...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