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李昌平 登录

土地问题已经不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很多学者依然认为: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甚至说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并主张:解决农民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对...

关于乡村振兴“四性”的观点

中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呢?主要原因之一,是要扩大内需和建立内循环,即让发展经济的目的重新回归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

面向未来,建设有未来的乡村

本文为乡建院创始人李昌平先生在“2022国际城市规划比较论坛——人口收缩背景下村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做的报告全文,...

从基层实践角度看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步的政策重点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运转困难。实际情况困难的深度和范围比想象的要大得多。我们这些在市场上找饭吃的人,对上述困难...

什么是农村改革破冰点?

一、什么是“内置金融”、什么是“村社”和“内置金融村社” “内置金融”是中国乡建院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李...

关于乡村振兴的几个重大问题(五)

在很多人眼里,乡村振兴,可能就是政府在农村多搞基础设施建设,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已。 这当然是必须的。 我想追问一...

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1987年当乡镇党委书记,一共担任了四个地方的乡镇党委书记,我看到有些基层政策让农民折腾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没有赚到...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都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提高农民收入,即农民收入增...

"内置金融”才能解决中国农村的发展困境

中国城市化滞后的两个原因 南方都市报:近期你提出要以“集体土地所有制”加上“村社内置金融”的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并...

三农改革要走出三大误区

一、关于户籍制度改革 我觉得30年以来的户籍改革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过去户籍制度为何改不好,如果站在改革以前的计划制...

走出三农改革的三大误区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梦时代,应该勇敢的冲破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三农改革的错误意识形态的阻碍,让三农改革走出误区,步入正轨。...

我为农村改革说实话

  我曾经作为乡党委书记,向朱总理写信说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实话。斗转星移,在新一轮改革...

警惕乡村规划设计陷入“城市化”误区

  现在,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每年都为乡村规划设计投入大量财力。可是,大多数规划设计方案却...

地权改革的制度逻辑

  在东亚小农农业主体的市场逻辑里,农地抵押权不可能在正规银行实现,农地抵押权和成员权变现的充分实现只能以集...

中国难题与张五常局限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太多,农民变市民是中国最核心的任务。通过工业化促进城市化,是将农民变为市民的根本途径。这近乎是“...

大陆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一年多几乎没有写文章了。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马上要召开了,土地制度估计会成为主要议题。据我所知,大陆的法学界、经济学界、...

乡镇干部的出路在哪?

“一票否决”和“责任状”制度的泛滥,逼迫乡镇干部成了“实事求是”天天挂在嘴上,“欺上瞒下”时时落实在行动上的一群“怪人”...

永远的导师——陆学艺

5月3号,我电话高鸽大姐,问陆老师忙不忙,不忙我就去找他,想他了。高鸽大姐说陆老师太忙了。5月9号,高鸽大姐来电话说,陆...

村社“内置金融”在村社共同体中的作用

最近20年来,中央对农村转移支付越来越多、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也越来越多,但农村却越来越一盘散...

“养老村”或可低成本解决养老难题

“养老村”既能将城市老人的财产优势转变为在农村养老的消费优势,又能将农民的土地、物产、生态、劳动力等优势转变为服务养老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