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梁涛 登录

孟子“道性善”,为何打动了滕王子?

孟子满怀希望来到宋国,却遇到德薄位尊、智小谋大、力小任重的宋偃王,他提的建议不被采纳,内心不爽是可想而知了。不过在宋国...

“绝地天通”的层累建构与历史素地——兼评学界的三种诠释进路

摘要:关于“绝地天通”的传说和记载,虽包含有历史的素地,但也经过了后人的层累建构,需要经过分析、梳理。陈来教授利用宗...

内圣外王的本来含义

今人谈论儒学,往往喜用“内圣外王”一语,认为儒学即内圣外王之学。但需要说明的是,“内圣外王”出于《庄子·天下》篇,本...

“天生人成”与政治形上学

一、概论 儒学是天人之学,天人关系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儒家学者讨论人事往往要联系到天,认为“思知人,不可不知天”(...

“绝地天通”与中国古代文明道路

“绝地天通”是古代社会的重大事件,对理解古代宗教、伦理、刑法乃至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

竹简《穷达以时》与早期儒家天人观

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是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的,天人之分到战国末期才由荀子...

清华简《保训》的“中”为中道说

一、《保训》舜“求中”、“得中”释义 《保训》引人注目,在于其“中”字;引起争议,也在于其“中”字。关于《保训》的“...

梁涛 顾家宁:40年国学回顾与展望

“国学”无疑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学术界、思想文化界最为火热的关键词之一。国学发展的历程与改...

国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大学问

国学——古老的学问,新兴的学科 什么是国学?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这个问题。学术界对国学有一个定义:国学者,我国固...

国学学科何以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曾在由凤凰网、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上,对“国...

我与《孟子》

一 初识孟子,应该是在中学语文课上,一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拨动...

任剑涛 梁涛 干春松:现代变局与儒家应对之道

本文由6月30日经济观察报·书评沙龙演讲实录整理而成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思想意义

孟子“道性善”是当时思想界的一件大事,而如何理解孟子性善论也是当今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在汉语学界,有孟子是“性善论”还...

我的十年思孟学派研究

一十年前的1998年,郭店竹简正式公布,立即引起了国内、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此后出版的先秦思想史...

激进与保守之间

在“国学热”、弘扬传统的热潮中回望“五四”是一个颇不轻松的话题,这不仅关涉到如何看待当前的文化现象,也对我们如何继承“五...

庞朴先生的学术贡献

庞朴先生提出“一分为三”说,揭示并发展了古代辩证法思想,提出“火历”说,发现遗佚已久的上古历法,主张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早期儒学的“六艺之学”与“社会人生之学”

孔子创立的儒学形态如何,是当前儒学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学术界一般用“子学”和“经学”对儒学作阶段性划分,认为...

儒学研究的新开拓

新世纪伊始,儒学研究出现新动向,一些学者突破观念史、范畴史的研究法,试图从社会史、制度史的角度对儒学进行探讨,干春松的...

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证明

最近一段时期,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重新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而这一问题的提出,与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所导致的中国哲学史...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