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雷戈 登录

史家形象的自我重塑

内容提要:黄仁宇和何炳棣可谓是“生存性史家”和“职业性史家”两种类型的典范。黄仁宇的自传《黄河青山》有智者风范,何炳棣...

两汉郡守的教化职能 ——意识形态建制研究之一

汉代循吏乃至所有地方官吏的教化实践绝对不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而首先是一种制度行为。它所秉承的并非经典儒教,而是早已化为...

《没有历史的历史学——史学危机批判》后记、补记

其实,从本心来说,我倒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使书中的某些结论不驳自倒、不攻自破。遗憾的是,我不仅又一次失望了,而且,我再一次...

《没有历史的历史学——史学危机批判》自序

这本书写于1989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那是一个既呈现一切又吞噬一切的时刻。既辉煌又暗淡,既令人激动又使人沮丧,它仿佛是...

《民间记忆的体制建构》写作凡例

《天高皇帝近》(《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研究了古代皇权体制下国人思想的受控机制和过程,《民间记忆的体制建构》(...

《民间记忆的体制建构》第六章 撰写当代的超常规范(下)

总之,坚持正面歌颂的政治立场,保持永远胜利的政治姿态,是文史资料编辑此类文章的根本原则。正因如此,战胜“非典”、战胜矿难...

《民间记忆的体制建构》第六章 撰写当代的超常规范(上)

官方制定了一系列超常严密的体制性规定,从历史理论到政治评价,从价值观念到编纂原则,从征集范围到撰写内容,从修辞方式到文章...

《民间记忆的体制建构》第二章 编纂原则的细密规定

编辑史料的过程就是使史料达到官方标准的过程。文史资料的编纂原则同指导思想一样,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语体系。文史资料的编纂...

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

王权、君权和皇权在中华专制主义的语境中只具有一种形态差异,而没有实质差异。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思想虽非理性类型,但这并...

重构史料观

它无法主动向历史学家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内容。史料只是在做着一种自我游戏或语言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史料并不涉及任何历史事实。...

论史料

搞历史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不懂得史料是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史料的性质就是一目了然、毋庸置疑的。事实上,史料的属性问...

理论与实践:后战国合法性观念研究

如果说西方是自然法,中国就是“王道-王法”。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合法性观念是一种内涵模糊、边缘不定、作用有限的思想意识,它...

神圣与世俗:后战国神圣性观念研究

在中国,神本身并不具有真正的神圣性。相反,倒是圣人和圣王具有真正的神圣性。中国思想史上的神圣性本质上只是一种政治神圣性。...

历史感思辨

:二十世纪是一个历史观极度膨胀,而历史感极度萎缩的世纪。神化历史观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只知道研究历史所需要的种种观念体系,却...

经验、心灵与生命

历史学不是对经验的总结,而是对经验的综合。一方面,历史学试图把碎化的个体经验综合为总体化的人类经验;另一方面,历史学又必...

“史德”新论

文人与史家的不同并不在于是否具备才、学、识,而在于是否具备史德。章学诚的“史德”是一个封闭性概念。而“新史德”则是一个开...

论历史

历史不是历史事实的总和,而是现实生活的总和。史料作为一种话语形式,构成了历史研究的基本语法规则。历史意义的客观性即在于现...

时间与权力:后战国自然合理性观念研究

近年来,关于后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研究偶有新意。但自然合理性作为政治思想史的新视角尚无人涉及。这一视角以时间与权力之观念建...

历史与行政:后战国历史合理性观念研究

在实际政治事务中,合理性思维是更为切实有用的观念。它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更加务实,而少唱高调。周秦作为汉人为自己制...

史失求之野 ——中国古代野史观念研究

从历史源流看,先有野史,后有正史。但在人们习惯印象中,似乎先有正史,后有野史。宋人首先察觉到了《春秋》自身固有的某种原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