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康晓光 登录

古典儒家慈善文化体系概说

一  导论 1、问题 尽管“慈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每个社会形态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但其不变的...

义利之辨:基于人性的关于公益与商业关系的理论思考

【摘要】公益与商业关系问题已经演变成真正的“时代问题”。一些研究者站在商业立场,质疑公益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否定道德的...

超慈善的特征:弥散化、碎片化、不确定性

本文摘自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所、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协办的《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7)》新书...

康晓光 王绍光: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及未来

界定第三部门的概念 康:如何界定第三部门?可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尽管有人说用剩余法定义第三部门(除政府机构和营利...

大转轨——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转轨理论及中华民族复兴战略

在对外高度开放、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建立、硬力量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条件下,继续在权威主义政体庇护下,在文化领域确立儒家文化领...

儒家宪政论纲

作者简介:康晓光,男,西历一九六三年生,辽宁沈阳人。现任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非盈利组织研究...

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

政府的合法性,一般指政府凭借非暴力手段使被统治者自觉或自愿地接受政府统治的能力。古往今来,任何政府的有效统治都离不开...

乡村建设:我们的思考和设想

我对时下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不敢抱过分乐观的态度。这是因为,我觉得今天农村的困境是由一系列非常强大的力量造成的,所以...

当今世界的儒学与儒教

时间:2008年10月9日地点:北京大学秋林报告厅[按语:由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

复兴传统文化现象研究:文化与政治后果

文化复兴运动将通过影响文化和政治,进而影响中国的其他领域,并通过影响中国——正在迅速崛起的世界大国,最终影响世界的文化和...

“现代化”是必须承受的“宿命”

(2006年6月2日—5日,由海南省作家协会《天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软力量建设与儒家文化复兴的关系

约瑟夫·奈的“软力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美国国际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创造了“软力量”概念。现在这一概念已经成为世界各...

权力的转移[1]——1978-1998年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自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在中国社会内部,正在经历一场不可逆转的“权力分...

仁政:权威主义国家的合法性理论

一、政治的合法性问题“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态都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即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而...

2000—2050: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

一?布朗的挑战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1994年第9 —10期)上发表了题目为《...

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1978年以来的变化与今后的选择

政府的合法性,一般指政府凭借非暴力手段使被统治者自觉或自愿地接受政府统治的能力。古往今来,任何政府的有效统治都离不开合法...

对王思睿《合作主义与国民意识形态》的回应

一、“合作主义国家”的定位可称得上是“思想”的东西,不是零散的议论,也不是灵机一动的所得,而是系统思考的产物。我对中国政...

合作主义国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一、概论中国正在向何处去?中国可能向何处去?中国应该向何处去?这是令人激动的问题,也是令人困惑的问题。这是中国的问题,也...

建设民主法治——重建合法性基础的长期行动

中国20年的改革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实际上也涉及到了政治领域。率先启动的政治领域的变革为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变革开辟...

掠夺与清算[1]——转型时期农村金融危机与反危机研究

一、研究的意义本项研究的对象是一场现实的金融危机以及社会和政府对这一危机作出的反应,即发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村合作基金...

下一页